红色旅游 缅怀先烈 <p class="ql-block"> 国庆假日期间,爷爷、奶奶、爸爸和我一起到衡水市阜城县“千顷洼”进行了一次红色旅游,也为爷爷圆了一个多年的梦。</p> <p class="ql-block"> 爷爷今年六十九岁了。在他很小的时候,爷爷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太奶奶给他讲过一个故事:爷爷的爸爸也就是我的老爷爷参加过的一次抗击日本鬼子的惨烈战斗——“千顷洼血战”。这个故事深深的印在了爷爷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衡水市阜城县“千顷洼”的“本斋纪念园”。“千顷洼”由历史上黄河决口改道冲刷而成,是一个面积达一万三千多亩的大洼地。惊天地泣鬼神的“千顷洼血战”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二年五月,驻华北的日寇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五一大扫荡”,妄图用所谓“铁壁合围”的战术,一举消灭我们党领导的冀中抗日武装。</p> <p class="ql-block"> 为了掩护冀中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突围,老爷爷所在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司令员的率领下,一千七百多名抗日健儿主动出击,在阜景公路以东,大运河以西,石德公路以北,交河至泊头公路以南约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吸引、牵制了五万多日伪军。六月二日,在“千顷洼”东侧纪庄、高庄两个相连的小村庄,日本鬼子包围了“回民支队”。</p> <p class="ql-block"> 一时间,泊头、河间、献县等地的日本鬼子倾巢出动,像恶狼一样扑向“千顷洼”。太奶奶远望着位于我家北面的“交泊公路”,只见鬼子的坦克车、装甲车源源不断驶向“千顷洼”战场。太奶奶心如刀绞,流着眼泪祈祷,祈求万能的造物主帮助“回民支队”打败日本鬼子!保佑她那还不到十六岁的儿子——我的老爷爷平安突围!</p> <p class="ql-block"> 面对数十倍于我的强敌,“回民支队”的全体将士英勇顽强,殊死拼杀。六十名指战员组成了“敢死队”,挥着大刀杀向敌人,最后只剩下十二个人;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和鬼子拼刺刀,刺刀拼弯了就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赤手空拳的卫生员、炊事员捡起牺牲战友的枪支或用扁担、菜刀、铁锹、铁勺和敌人英勇搏斗;一大队突出重围后,发现司令员和二、三大队没出来,又杀回敌人的包围圈,救助战友。经过异常惨烈的战斗,“回民支队”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包围。我的老爷爷也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在漆黑夜色掩护下,从牺牲的战友身旁和遍地的日伪军尸体堆里爬出了战场。</p> <p class="ql-block"> “千顷洼血战”,在“回民支队”经历的八百七十多场战斗中,是打的最好的一场战斗!也是打的最艰苦、最惨烈、牺牲最多的一场战斗!它为掩护冀中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歼灭了日军三百二十余名,伪军一百余名,从此,“千顷洼”被日伪军称为“伤心洼”。这场战斗,“回民支队”牺牲了八十八名指战员,他们当中,最小的只有十三岁。</p> <p class="ql-block"> 战斗结束后,纪庄村村长王梦北带领乡亲们把八十八名烈士安葬在了“千顷洼”。几天后,突出重围的马本斋司令员又率领回民支队回到“千顷洼”,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按照回族的习俗对八十八名烈士重新进行了安葬。从那时起,王梦北老人和他的儿子王志杰就成了烈士们的忠实守墓人。</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看到了先烈们为民族解放与复兴浴血奋战的身影。涌动的热血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