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感悟刘兴》</p><p class="ql-block">文/王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仙吕•一封书〕会晤刘兴</p><p class="ql-block"> 登峰亮远眸,放高歌,望古楼。学诚敬自独,晤刘兴,思大谋。骊山旧事翻江涌,大作华章斟字修。览春秋,会诸侯,廿六成书笔未休。</p><p class="ql-block"> 这散曲是我对乡贤刘兴老师的一大感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认识刘兴老师己有二十个年头了,二十年来,相会晤的机会也就不足十来次。然而刘兴的为人为事却在我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令人刮目相看。意象中,我和这位智者也就有过五次的真诚会晤了。认识刘兴,他就是一股淡淡的清香注入心扉,让我有了说不出的感觉,还有一种不期而遇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2014年,刘兴老师就在他的《骊山风景文化概览》"品味骊山"卷中写到:祖籍为临潼北田名叫王科的人又是对石文化深有研究的一位学者。同时刘兴老师以他独特的文笔在该卷第28、29页不惜版面配图以《王科与石》介绍了我,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见到刘兴老师,都会有一次的惊喜,每一次惊喜之后留下的是无比的感动。被他涛涛不绝、口若悬河的讲述感动;被他敏捷的思维和浪漫的人生态度感动;被他的幽默智慧风趣所感动,被他面对年老及疾病的乐观心态所感动;被他胸怀大志、辛勤耕耘的精神所感动;被他热爱生活、锲而不舍的的追求所感动。</p><p class="ql-block"> 刘兴先生为1946年生人,出生于秦岭北陇华州,已经七十多岁了。1946年距今已大半个世纪,也许是刘兴老师命里多苦,在他人生七十多年的旅途中,道路艰辛不平,每次的真诚晤面,我都为之动容,填充我生命的一份真诚。</p><p class="ql-block"> 听刘老师常讲:为了得到写作素材的第一手资料,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背上个资料袋子,骑上自行车,到文史馆、到图书馆、到相关部门、到相关人员家里采访,自行车的辙印碾遍临潼的角角落。采访完了,晚上赶稿,十多年来,每天都是这样,晚上九点睡觉,零晨二三点起床进行写作,几次因血压低从凳子上昏倒在地,醒来喝点糖水又继续。一个议题写完了,为了内容的准确性又将写好的文稿拿给相关人员审阅,经常赢得大家的一片赞叹之声。</p><p class="ql-block"> 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刘兴多年的厚积簿记终于迎来了他的丰收年。2000年元月,他为《中国国际鉴赏辞典》撰稿十多万字,全部被录用;2000年12月,出版了《骊山风景名胜》,约20万字;2006年出版了《骊山三部曲》,约50万字;2014年出版《骊山风景文化概览》上部十二卷,约350万字;2020年11月完成《骊山风景文化概览》下部十四卷,约250万字。</p><p class="ql-block"> 刘兴老师的《骊山风景文化概览》上下部26卷,多以编著为主,但翻阅每卷内容,几乎都有闪光的亮点,都有作者的构思与立新之意。刘兴老师在写作过程中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传承方面,力争如实记载,给人一个真切的骊山。刘兴老师的骊山风景散文厚积薄发,舒缓有致,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深邃的道德意识和浓郁的悲悯情怀,是典型的学者散文。他在用一双冷峻的目光穿透千百年时光,审视历史也审视现实。所以,我友刘兴不是迎合世俗的那种,他是怀着拯救者的善心,在思考,在抨击,在批判,在呼吁,在救赎。</p><p class="ql-block"> 我惊叹于刘兴老师的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惊咤于他的才思敏捷,睿智深刻!感动于他的执着追求,笔耕不辍!刘兴老师曾说:“我曾经幻想过用手中的笔去讴歌真善美,我也曾经企图想做底层人民的代言人,可是我有心劝世却无力回天。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只好独善其身了!”话虽这么说了,但刘兴老师依然用他手中的笔不懈地歌颂着真善美,鞭笞着假恶丑!</p><p class="ql-block"> 《骊山风景文化概述》上下两部分二十六册大著的出版发行,将会如一颗原子弹爆发,在临潼、在陕西、在中国的大地上引起巨大的震动。</p><p class="ql-block"> 会晤刘兴,让我深感宽慰!</p><p class="ql-block">(作者:系临潼乡党,陕西省体育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兼诗词委员会主任;《女娲抟诗》总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