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生效,家庭教育由政府行政管理转变为国家法治事项,开启了依法家教的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如何定位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p><p class="ql-block"> 如何抓住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p><p class="ql-block"> 在家庭教育法的框架内应该建立怎样的亲子关系?</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傅国亮主任学习“依法带娃的三个基本问题”。</p> <p class="ql-block"> 学校三宽家长课程负责人李娜老师在学校班主任群里提醒大家准时观看课程。各班班主任也第一时间转发学校通知,确保每位家长都能准时观课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本次主讲老师——傅国亮主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督学、家庭教育政策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 首先,傅国亮主任向我们阐述了有关家庭教育的三方面内容:</p><p class="ql-block"> 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主要意义是: “家事” 上升为“国法” ,开启了“依法家教”的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二、确定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是家庭教育立法的重点之一。法定内容,可以概括为“家庭教育五六九” 。</p><p class="ql-block"> 三、依法带娃,家长要重新思考家庭教育行为:1.端正心态 2.更新观念3.转变方法。</p> <p class="ql-block"> 接着,傅老师围绕“依法带娃”的三个基本问题展开介绍:</p><p class="ql-block"> 首先,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正常”儿童,而不是培养“超常” 儿童。</p><p class="ql-block"> 他指出,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父母一定要有一个“平常”心态,定位在培养一个“正常”儿童,不是“超常”儿童。如果违背规律,不仅培养不出“超常”儿童,而且连“正常”儿童也保不住,结果甚至是“异常”儿童。</p><p class="ql-block"> 何谓“正常”儿童?最基本的是两点:人性正常、智力正常。凡是正常儿童,将来一定是社会的有用之人;其中更有社会的有用之才。</p> <p class="ql-block"> 其次, 教育内容重在“德育”,而不是“智育”,小胜在智,大胜在德。</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学校化”,很多家长不知道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务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做人教育,就是人格教育。</p> <p class="ql-block"> 最后,傅主任点明,亲子关系倡导“胜似朋友”,不是“亲道尊严”。</p><p class="ql-block"> 正确的亲子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关系。最佳亲子关系应该是胜似朋友的关系,而最戕害孩子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是“三制”。是借爱之名,行控制、压制、强制孩子之实。其特征,是一句口头禅“这都是为你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各年级家长们积极学习本期三宽家长教育培训课并做了详细而认真的笔记,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应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强调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号召家长们要不断学习、总结教育方法,扮演好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加强亲子陪伴,尊重孩子,平等交流,科学引导,让孩子们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辑:张喜燕</p><p class="ql-block"> 审核:李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