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47︱淮海决战中的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叶飞、张翼翔

朱祖阳文集

<p class="ql-block">…………………………………………</p> <b>淮海决战中的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叶飞、张翼翔<br></b><br>济南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决定进行淮海战役。<br><br>我在淮海决战的前夕病倒了,严重的黑热病,使我不得不到济南治疗休养,未能参加淮海战役。淮海战役规模空前,战果巨大,不能无记,现以我和张翼翔同志联名合写的《淮海决战中的华野一纵队》一文附录于下。——叶飞<br><div><br></div> ▲开国上将叶飞 ▲开国中将张翼翔<div><br></div> <b>淮海决战中的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br><br>作者:叶飞、张翼翔</b><br><br>举世闻名的淮海决战,已经过去三十七年了。我们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在这次战役中,遵循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决策,在淮海战役总前委和野战军首长的指挥下,与兄弟部队一起驰骋疆场,浴血奋战六十六个日日夜夜,以七千余人的伤亡代价,赢得了歼敌四万余人的胜利。回想起这段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经历,总是思绪万千,精神振奋,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从而更加激起我们对伟大领袖、伟大无产阶级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意和怀念,更加激起我们对千千万万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br><br>急袭窑湾 歼敌六十三军<br><br>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晚,我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向盘踞在徐州地区的敌刘峙集团发起进攻,揭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br><br>早在十月十一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就明确指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br><br>十月十四日,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在曲阜召开有各纵队领导参加的作战会议,确定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以七个纵队向新安镇、阿湖地区实施主要突击,歼灭黄百韬兵团,以三个纵队南北对进,突击运河车站及其以西地区,分割黄百韬、李弥两兵团之联系;以山东兵团指挥七、十、十三纵队进攻台儿庄之第三绥靖区部队,尔后强渡运河,直出陇海路,切断黄兵团退路,阻击徐州东援之敌,以两个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协同中原野战军主力,逼进徐州。这一部署的特点是,以宽正面出击的动作,造成合围徐州之势,以迷惑敌在我完成对黄百韬兵团包,围之前,无法判明我军的真正意图。<br><br>按照这个计划,我纵于十月二十六日从兖州地区出发,和兄弟部队一起,分数路挥师南下。我纵广大指战员肩负着人民的期望,满怀胜利的信心,迅速逼近位于徐州以东新安镇、阿湖地区之敌黄百韬兵团。<br><br>我军挥师南下,敌人惊魂失魄。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坐卧不安,连电告急。蒋介石为遂行仓促拟定的“徐蚌会战计划”,一面严饬刘峙集团加紧收缩兵力于徐州地区,一面急令其参谋总长顾祝同飞抵徐州督战,妄图乘我华东、中原野战军尚未会师之隙,歼我华野主力一部。处在敌人所谓“一点(徐州)两线(津浦、陇海)”防御部署右翼的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慑于被我军就地歼灭,接到命令后,仓皇率领所部第二十五、四十四、六十四、一百等四个军,向徐州方向退却。<br><br>十一月九日,华野参谋长陈士榘面示我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翼翔:敌六十三军已于昨日下午二时撤离新安镇,企图经窑湾渡运河西逃,在其逃经堰头时,已被九纵歼灭了一个团,你们纵队应立即向窑湾方向开进,首先追歼该敌,尔后协同友邻,直捣黄百韬司令部。<br><br>这个任务传达到部队后,干部战土斗志昂扬,决心将敌六十三军干净、彻底歼灭在窑湾镇。广大指战员不顾半个月来急行军的疲劳,紧紧咬住逃敌,穷追不舍。敌人沿途遗弃的军用物资,狼藉满地。此情此景,更加坚定了我们抓住和歼灭这股敌人的决心。经过近百里的追击,始于当日傍晚将敌六十三军紧紧地包围于窑湾地区。<br><br>窑湾镇,西临运河,北靠沂河,位于两河会合之处,南、西、北三面被运河环抱,东面有一条三四米高的围墙,墙外有断续外壕和水塘相连。,镇四周地形开阔,多小村落。镇内居民三千余户,素有苏北“小上海”之称。早在抗日战争时期, 日、伪军先后在这里筑有防御工事。敌第六十三军逃至窑湾后,眼见无法渡河西逃,遂决定固守待援,不分昼夜加修工事,并控制了周围三公里的大小村庄,仓促布防:以第一五二师两个团防守大东门和南门,并以南门为重点,以第一八六师两个团防守小东门和北门,以第一八六师另一个团位于天主堂军指挥所,作为预备队。<br><br>该敌原系广东余汉谋的部队,战前从南京、芜湖一带调到淮海战场。军长陈章是十月初由第六十二军副军长调升的。对此,黄百韬曾忧心忡忡地说:“战前换将,兵家所忌”。六十三军大多数官兵是广东人,初到苏北、鲁南,水土不服,士气低落。仓皇逃到窑湾后,绝粮断炊,饥寒交迫,军心更加动摇。<br><br>我纵根据窑湾的地形特点和敌人仓促布防、立足未稳、工事不坚、士气低落,军心动摇的情况,决心不予敌以喘息机会,采取急促勇猛的战斗行动发起攻击,打敌措手不及。为此,纵队在行进间即令第一、二、三师,分别由东、北、东南三面包围压缩敌人,首先肃清外围。同时做好不经调整部署,即可转入总攻的一切准备,务于十二日前全歼窑湾之敌。<br><br>粟裕代司令员听了张翼翔对上述决心和部署的报告之后,当即在电话中询问:“你们一个纵队消灭敌人一个军,有把握吗?”“有!”张翼翔坚定地作了回答。“好,预祝你们胜利!”粟裕代司令员还兴奋地告诉我们;东北野战军已将卫立煌集团四十七万余人,就地全歼,华北傅作义集团六十万人,面临东北、华北我军夹击之势,成为“惊弓之鸟”,徐州刘峙集团这个庞然大物,也是一夕数惊,惶惶不可终日。他还提醒我们:敌六十三军虽然士气低落,军心动摇,但受反动宣传较深,不了解我军俘虏政策,有可能负隅顽抗。因此,注意把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结合起来。<br><br>全国军事形势的根本变化和野战军首长的指示,给我们以很大的鼓舞。十日拂晓,各师按纵队的部署,采取击破一点,大胆猛插,直捣纵深的战术手段,同时向窑湾外围发起攻击。第一师师长廖政国、政委曾如清率领全师在战斗中边打边侦察,迅速夺占上、下刘宅,并查明大扬场、小上窑敌之部署,旋即出敌不意地攻克上述两地,歼敌一部。随后,该师直插渡口、圩场。敌惧怕被歼,龟缩镇内。当夜,第一师肃清了镇东外围之敌;与此同时,第三师师长陈挺、政委邱相田率领该师主力,猛冲猛打,相继攻克陆营、阎场、三湾、二湾、头湾等地,战至翌日下午三时,全部扫清了镇东南外围之敌。第二师师长程业棠、政委张文碧指挥所部与敌奋战至十日晚,先后抢占了藏口、上窑湾、洪兴场、钱口、谢场、西口、白公社等地,俘敌一部,控制了镇东北外围。<br><br>是日夜,纵队侦察营亦渡过运河,占领了韩湾、小集一线阵地,切断了敌人的西逃退路。至此,窑湾外围大部为我控制。<br><br>为迅速全歼龟缩在窑湾镇的敌六十三军,十一月十日上午,纵队在腰庄召开了有各师师长、政委参加的作战会议,经过深入研究,并报请野战军首长批准,决定:以第一师担任主攻,配属一O五榴弹炮六门和山炮五门,首先由东门或大东门突破,歼灭该镇中部之,敌,继而向两侧和纵深发展,与第二、第三师打通联系,以第二师配属七五炮和山炮各三门,由北门突破,歼灭该镇北部及西部之敌,打通与第一师的联系,以第三师配属山炮六门,由南门及北门、大东门之间突破,歼灭该镇南部之敌。会上,纵队副政治委员陈时夫作了简要的政治动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认真做好战时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头杀敌立功,做部队的表率。会后,我们纵队几位领导和师、团领导,都亲临敌前勘察地形,研究打法,选择突破口,周密部署兵力火力。<br><br>十一月十一日下午四时三十分,按预定计划,集中炮火向敌人主阵地和军指挥所猛烈轰击。顿时,镇内硝烟弥漫,到处起火,担任主攻的第一师先头部队第二团第二连,·乘敌火力点被我压制之机,迅速勇猛地连续炸开两道鹿砦和围墙,一举突入小东门,并在半小时内打退了敌人三次反冲击,巩固和扩大了突破口,为全师打开了进攻通路,荣获“窑湾战斗第一大功连”的光荣称号。<br><br> 第二团乘胜在一小时内全部进入突破口,并分路向纵深和两侧发展。随后,第一、第三团也相继投入战斗,向敌发起攻击。<br><br>与此同时,从南门和北门发起进攻的第二、第三师,也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但因地形不利,敌人顽抗,几次突击均未奏效。纵队鉴于第一师进攻发展顺利,即令第二师第六团改由小东门突入镇内,直插北门,策应第四团。二十一时,在第六团配合下,第四团突破北门,并倾全力向南进攻。这时,第三师主力在第一师的策应下,也突破了大东门,并乘胜向西发展。但是,敌六十三军老兵多,加上不了解我军的俘虏政策,仍负隅顽抗,妄图固守待援。<br><br>我纵经过调整部署,以更加迅猛的动作向敌纵深实施突击,扩张战果。第一师指战员,在廖师长、曾政委的灵活指挥下,充分发挥了随伴火炮和炸药的威力,与敌展开了反复冲杀,逐屋争夺。该师第二团第五连与敌人激战中,伤亡很大,全连只剩下二十个人,仍然顽强地战斗着。他们高呼“冲进指挥所,活捉敌军长”的口号,一直冲杀到敌军部,并机智地利用俘虏喊话,宣传我军政策.一次俘敌二百余人,荣获“窑湾战斗第二大功连”的光荣称号。<br><br>在我军发起窑湾攻击战斗时,敌刘峙集团以三架飞机数次向六十三军阵地空投粮食和弹药,促使该敌作绝望挣扎,以延缓其覆灭的命运。我纵指战员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席卷窑湾镇,逼使残敌纷纷向我投降。敌军长陈章见大势已去,待援无望,慌忙带领卫兵向运河方向逃窜,企图泅水潜逃。<br><br>可是,刚逃到河边,就被我截击部队击毙。十二日拂晓,窑湾战斗胜利结束。我纵共歼敌第六十三军两个师五个团一万三千余人,给敌黄百韬兵团以沉重打击,为我华野完成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受到野战军首长的通令嘉奖。这次作战,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创造了用急袭战法,以一个纵队的兵力歼敌一个军的战例。<br><br>迭挫援敌 保障围歼“两黄”兵团 窑湾战斗刚结束,野战军司令部通知纵队领导前往野司接受新的任务。<br><br>原来情况是这样的:敌黄百韬兵团被我军包围之后,蒋介石大发雷霆,责备刘峙无能,令杜聿明回徐州任“剿总”副总司令,率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东援,并限于二十日与黄百韬兵团会师,同时令黄维兵团急进宿县,另组织第六、第八两个兵团北援。为阻击东援之敌,保障主力歼灭黄百韬兵团,我纵奉命加入阻击兵团,西与鲁中南纵队东与第十一纵队并肩由房村东西向狼山、鼓山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翼侧攻击,以攻势行动阻敌东援。十一月十三日,我纵渡过运河,经三天急行军抵达房村地区,迅即向狼山、鼓山发起攻击,威胁东援之敌右翼,配合正面防御兵团阻敌东援。<br><br>狼山、鼓山系敌邱清泉兵团的右翼,为敌我双方必争之地。<br><br>提起邱清泉兵团,我纵干部战士无不恨之入骨,这个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军”,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内战以来,常在我华东和中原战场作战中打头阵,骄横;狡猾,气焰嚣张。早在一九四八年五月,朱德总司令亲临濮阳,向我纵和第四、第六纵队团以上干部作报告时,号召大家努力学习战术,用“钓大鱼”的办法,寻歼该敌。豫东战役中,这条“大鱼”没有抓住。大家听说又要与该敌作战,同仇敌忾,情绪激昂,纷纷表示决心,誓在淮海决战中,钓住这条“大鱼”,不使其漏网。<br><br>十一月十八日下午五时,纵队根据野司统一部署,令第二,三师分别向狼山、鼓山守敌邱兵团所属第七十军发起攻击,经两日激战,予敌以严重杀伤,并攻占了鼓山和狼山大部分高地。此时,邱清泉为解除其右翼威胁,严令第七十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多次向我狼山、鼓山阵地猛扑,战斗激烈,阵地得而复失。<br><br>我纵伤亡也很大,但士气极为旺盛,以“不完成任务,决不下山”的英雄气概,与顽敌展开了激烈争夺。敌连攻数日,死伤惨重,东援无望。我阻击兵团经过顽强抗击,终于粉碎了敌援救黄百韬兵团的企图。<br><br>当我军攻歼黄百韬兵团的时候,蒋介石的嫡系精锐主力黄维兵团, 自恃其装备精良,孤军东进;沿途遭我中野部队节节阻击。<br><br>据此,淮海战役总前委报经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批准,令中野集中全力在华野一部配合下,围歼黄维兵团,令华野主力阻击徐州敌人南援,保障中野作战。<br><br>为坚决阻击徐州敌人南援,保障中野围歼黄维兵团,完成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野战军首长决心以五个纵队南下求歼李延年兵团,以八个纵队编成东、南、西三个阻击兵团,统由华野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和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分别在徐州以南夹沟至符离集之间五十公里的正面,采取弧形大纵深配置,组织防御战斗。我纵奉命与第四、第十二纵队编成东阻击兵团,由第四纵队司令员陶勇、政治委员郭化若统一指挥。我纵位于兵团最右翼,忙务是以水口为中心组织防御,阻击邱清泉兵团南援。<br><br>鉴于邱清泉兵团背靠徐州,补给方便,武器精良,战斗力较强,而我纵经过连续二十多天的行军作战,减员较多,部队疲劳,有相当一部分连队建制不健全等实际情况,纵队党委经过深入分析敌我形势,认真总结过去与该敌作战的经验教训,决定在全纵队深入地进行思想动员。纵队政治部发出了坚决阻击邱清泉兵团南援,保障中野全歼黄维兵团的动员令,号召大家发扬我军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恰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关于《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发表了,我们立即组织部队学习。毛主席关于“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便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的英明论断,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誓与阵地共存亡”,“坚决完成阻敌任务”的决心书、保证书,象雪片一样飞往各级领导机关。<br><br>同时,我们还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反复勘察地形,研究防御战术,制定防御措施。<br><br>水口村位于旧黄河南岸,是个东西长三华里的大村庄,与狼山、鼓山仅一河之隔。村北面有一道约五至七米高的河堤为天然屏障,有利于我军防守,旧黄河干涸无水,岸北地形开阔,有利于我发扬火力杀伤敌人,但是,也便于敌人机械化部队运动。水口村是敌邱清泉兵团南援的必经之路,守住该地,对阻击敌人南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r><br>根据敌情和地形特点,纵队决定采取纵深梯次部署,组织三道防线:以第一师在水口、小店、下洪地域,担任第一线防御任务,以第三师在玫瑰山、赵家崖地域,担任第二线防御任务,以第二师在宝光寺、褚兰以南地域,担任第三线防御任务。各师、团受领任务后,即于十一月二十一日进入阵地,并进一步勘察地形,对阵地编成、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工事构筑等,进行了反复的研究,确定了有重点有纵深地构筑工事和配备兵力与火力。<br><br>各部队不顾疲劳,不畏天寒,夜以继日地构筑野战工事,截至二十三日,全纵队构成了一个以堤埂为依托,以地堡群为骨干,与交通壕和散兵坑相连接的梯次纵深防御体系。仅第一师在水口地区就构筑了地堡群四十三个,射击工事三十二个。大家兴奋地说:“让敌人的‘王牌军’,在我们筑起的铜墙铁壁面前碰个头破血流吧I”<br><br>十一月二十四日五时,敌邱清泉兵团第七十军一部向我第一师水口阵地发起进攻。当敌进至我前沿阵地约三百米时,我各种火力猛烈射击,打得敌人丢盔弃甲,狼狈窜回旧黄河以北,抢修工事,作为继续向我进攻之依托。为破坏敌人进攻准备,第一师乘敌立足未稳,连夜组织部队向该敌实施多次反冲击。该师特务营一个排,直插敌营部,击毙营长,俘敌一部。该师一团三连一排,在副指导员率领下,突入敌纵深,与顽敌白刃格斗,全排只剩下八个人,仍然坚持战斗。敌遭到我军突如其来的冲杀,伤亡惨重,被迫后撤至尖山地区。<br><br>二十五日,邱清泉兵团主力第五军攻占我友邻阵地杨家洼后,在飞机、坦克配合下,分路向我纵防御阵地猛攻,战斗空前激烈。我们的战士以“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同疯狂的敌人进行了顽强的阵地争夺战。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前仆后继,寸土不让。经过六昼夜的鏖战,杀伤和消耗了敌人,挫败了邱清泉兵团的南援企图。<br><br>我纵指战员协同兄弟部队在徐州以南英勇顽强的阻击战斗,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迟滞和遏止了敌人的南援行动,有力地保障了兄弟部队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br><br>乘胜追击 参加围歼杜聿明集团<br><br>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对杜聿明集团放弃徐州,向两淮或武汉方向逃跑的可能早有预见,十一月二十八日电示总前委和华东、中原两军作好准备,“以利应付意外”。野战军前委遵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于十一月三十日向全军发布了《为全歼当面之敌,争取淮海战役全胜的动员令》,要求各部队在徐州之敌倾巢南犯或向西南或向两淮逃窜时,应不顾——切,不惜任何伤亡代价,坚决干脆地予以就地全歼。<br><br>十一月三十日晚,杜聿明率领三个兵团及徐州地区国民党军政机关、后方人员并裹胁部分青年学生共约三十万人,放弃徐州,分多路纵队,向徐州西南滚进。野战军首长当即命令以十一个纵队的强大兵力,采取多层多路尾追、平行追击和迂回拦击相结合的战法,展开全线猛烈追击。我纵以第一师为右路,第三师为左路,第二师和纵直居中,迅速越过津浦线,向萧县方向追歼逃敌。<br><br>为了抓住敌人,纵队党委和领导机关发出了紧急指示,号召各部队不要为小股敌人所迷惑,大胆插入敌纵深,勇猛追歼。广大指战员热烈响应纵队号召,不顾疲劳,象猛虎下山一样,直扑敌人。第三师第八团有一个排长叫郭荣熙,他在追击途中发现敌十二辆坦克向我反击,掩护其主力撤逃,立即率领一个爆破班,勇敢机智地接近敌坦克,以迅速突然的动作,连续炸毁三辆,俘获两辆,其余七辆慌乱逃跑。郭荣熙荣获战斗英雄称号。他们的英雄事迹,给全纵指战员以极大鼓舞。<br><br>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慌忙西逃,沿途遗弃的粮秣弹药、军用物资、战斗文书,到处可见。在我军强大兵力的追击下,敌掩护部队整营、整连地被我歼灭,被我穿插部队甩在后面的敌人,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便成群成群地当了俘虏。十二月四日,·我们纵队攻占了芒砀山,与第九纵队、冀鲁豫军区部队会合,封闭了杜聿明集团西逃的通路,我华野主力将杜聿明集团包围在永城东北李石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br><br>杜聿明集团被我军包围后,蒋介石仍在做解救黄维兵团的黄粱美梦。在蒋介石的严令督促下,杜聿明重新调整部署,企图以三面掩护、一面突击、逐次跃进的战法,拚力向西南突围。针对敌人的部署与企图,华野首长决定采取三面突击、一面阻击的战法,乘敌立足未稳,调整部署之机,大力紧缩包围圈,坚决阻敌向西南突围。我纵奉命以李石林为目标攻击前进。当面之敌系李弥兵团第九军和第四十一军一部。为保持连续攻击能力,纵队决定各师、团轮番作战,首先以第二、第三师向赵破楼、王白楼攻击,第一师为预备队。<br><br> 在紧缩包围圈的战斗中,我纵指战员以坚强的意志,同敌人进行了反复激烈的争夺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敬的英雄人物。围攻夏砦时,敌人的碉堡群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在紧急关头,第一师第一团特务·连副排长庄德佳和三连战士赵林,抱起炸药包,向敌人碉堡群冲去。赵林小腿中弹,鲜血染红了棉裤,他忍着剧痛,一步一步地爬向敌碉堡,将敌碉堡炸毁, 自己也壮烈牺牲。庄德佳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用炸药包、手榴弹与敌人拚,直到光荣献身。在烈士精神的鼓舞下,我们的战士越战越勇,相继攻克刘庄、豆庄、蒋庄、阎庄等敌占村落数处,同兄弟部队一起,将敌两个兵团八个军二十万余人,紧紧围困在以陈官庄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内。<br><br>十二月十五日,中原野战军在华野一部配合下,将黄维兵团全部歼灭,夺取了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彻底胜利。消息传来,我纵全体指战员无不欢欣鼓舞,群情振奋。<br><br>十七日,野战军召集各纵队领导人会议。会上野战军首长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东北和华北我军联合举行的平津决战已经切断傅作义集团西逃退路,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决定,淮海前线全军转入战场休整,对杜聿明集团采取“围而不打”,两个星期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与会同志无限敬佩地说:毛主席全局在胸,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br><br>遵照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指示及野战军首长的部署,我们纵队与兄弟部队一起,采取大规模近迫作业的办法,将战壕延伸到敌人阵地的最近处,一面包围监视敌人,一面轮番休整部队。在二十天的休整中,纵队党委和领导多次举行会议,决定抓紧时间,做好总攻的各项准备工作:恢复和整顿各级战斗组织,吸收了大批优秀分子入党,广泛深入地进行“将革命进行到底”和“军队向前进”的教育,进一步捉高部队的阶级觉悟,通过广播喊话、送食品、遣返俘虏等各种方式,开展群众性的对敌政治攻势,促使国民党军官兵向我投诚,针对敌人防御特点,进行了故前练兵,重点研究了对付敌坦克、地堡群和防毒气等方法,普遍补充了弹药和粮秣。部队经过二十天的休整,养精蓄锐,兵强马壮,意气风发,士气旺盛。<br><br>杜聿明集团在我军的严密围困下,每况愈下,已陷入粮尽弹绝的困境。尤其是十二月下旬以后,连日风雪交加,气温骤降,空投锐减,不少士兵冻饿而死。敌人为了抢夺物资粮食,曾多次互相开枪火拚。但杜集团多为蒋介石嫡系,政治反动,顽固不化,拒绝向我军投降,企图作绝望挣扎。<br><br>一九四九年新年过后,按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命令,淮海前线我军于一月六日下午三时三十分,向杜聿明集团发动总攻。我纵的任务是,在友邻第四、第十二纵队的协同下,首先歼灭夏庄之敌,接着向朱楼、邓楼、竹安楼方向突击,分割敌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的联系,与第三纵队一起歼灭李弥兵团残部,尔后西进,参加聚歼杜聿明指挥部及其主力邱清泉兵团。傍晚,我纵第二师在强大炮火掩护下,采取连续爆破、连续突击的战法,一举攻下了敌人的要点夏庄,与此同时,第三师也夺取了夏庄至夏砦间的敌人碉堡群,是日夜,纵队决心以第三师第七、第九团夺取罗河堤,割裂朱小庄与丁枣园敌人的联系,罗河堤,是朱小庄与丁枣园敌人的天然屏障,也是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的接合部,敌人在河堤周围构筑了地堡群,并以猛烈的火力拚死据守。第三师先以第九团多次强攻,未能突破敌人防线。罗河堤攻不下,就难以攻占朱小庄、丁枣园、割裂邱、李兵团的联系,势将影响全纵队任务的完成。第三师经过凋整部署,投入预备队,反复争夺,终于有一个营攻占了长约两百米的一段堤埂,楔入了敌人的主要防御阵地。敌人立即令丁枣园、朱小庄之敌向我军猛扑,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白刃战。我军英勇顽强,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凶恶的敌人一计未成,又生一计,竟向我军施放毒气,同时出动飞机向我疯狂扫射。顿时,阵地上浓烟弥漫,烈火熊熊,到处是焦土。该营干部战士在毒气和烈火中翻滚,用湿手巾掩着口鼻,流着泪水,彻夜奋战,最后只剩下几十个人,仍坚守阵地,岿然不动。<br><br>经过我各路大军勇猛作战,基本上打烂了杜聿明集团的防御体系。位于东南方向的第三、第四、第十纵队三支劲旅,正在尾击李弥兵团残部。我纵以第三师一部兵力继续牵制罗河堤上和丁枣园的敌人,将主力转入近迫作业。九日下午二时,第三师从三个方向对朱小庄之敌发起攻击,仅三个小时就将守敌全部歼灭。<br><br>接着,乘胜向丁枣园发起钳形攻势。据守丁枣园的敌人,是第五军第四十五师。该敌拚命抵抗,垂死挣扎,以猛烈的火力连续四次向我反冲击。为了将其全歼,我第三师一面施以军事压力,歼敌一部,一面展开政治攻势,瓦解其军心。十日晨,这个所谓精锐师的残部,包括师长、副师长三千余人,被迫向我投降。敌师长崔贤文,一扫昔日的威风,饥肠辘辘,顾不得面子,投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我们要馒头吃。蒋介石的最后一支“王牌军”就这样覆没了。兵败如山倒,杜聿明集团全线崩溃。我纵即令各师奋勇出击,大胆穿插,开展抓俘虏竞赛。仅最后围歼阶段,我纵就俘敌近一万七千人。<br><br>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它以圆满实现中央军委,毛主席“歼敌主力于徐州附近”,“勿使南窜”的战略决策和歼敌五十五万余人的光辉战绩,载入史册。<br><br>一九八六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