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南京刻经处

竹风月影

<p class="ql-block">撰文/摄影 石宁</p> <p class="ql-block">  有幸参加市文保志愿者第二队的巡查活动,来到位于淮海路的金陵刻经处参观。南京金陵刻经处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但是平日里大门紧闭,即使是每天路过这里的南京人也有着深深的神秘感。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跨入门内一探究竟。刻经处的高老师热情接待并带领我们参观讲解。</p><p class="ql-block"> 金陵刻经处是晚清著名学者杨仁山先生一手创办起来的。杨仁山,名文会,祖籍安徽石埭(今石台县)。他自幼颖悟,淡泊功名,早年立志习孔、孟、老、庄诸子之业,并学天文、舆地、历算、音韵等。他还精通多国语言,早年曾以参赞身份,随外交家曾纪泽出使欧洲各国。因此在他的身上,既体现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底,也洋溢着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精神。晚清著名学者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等,都同他有密切的交往。戊戌六君子之首的谭嗣同的《仁学》,就是在杨仁山南京的寓所里写成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生活几十年,今天跟随南京市文保队,第一次迈进这座古朴的金陵刻经处大门。</p> <p class="ql-block">整座院落十分整洁,古木参天,花木扶疏,如同走入一座清幽雅致的古代园林。</p> <p class="ql-block">金陵刻经处创始人杨仁山居士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三年(1897),杨仁山将此地60多间住宅共6亩多地无偿捐给刻经处,作为永久刻印经像、收藏经版、流通佛经的庄严场所,为弘扬佛法、推动佛教事业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主建筑深柳堂。</p> <p class="ql-block">深柳堂后院,居中是杨仁山居士的墓塔,建于1928年,为六角形喇嘛塔,高8.88米,周围松柏常青,花窗围墙环绕。</p> <p class="ql-block">杨仁山的孙女、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女士葬于此穴,永远陪伴其祖父。</p> <p class="ql-block">经版楼藏有经版125318片。</p> <p class="ql-block">雕刻经版的最好用料是棠棣木,质地紧密不易变形。</p> <p class="ql-block">手工印刷经书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高老师特地打开紧锁的经版库请我们参观,1973年周恩来总理下达保护恢复金陵刻经处的指示,1980年刻经处得到完全恢复。1981年恢复刻经流通业务,深受国内外佛教界的赞赏。</p> <p class="ql-block">我手里拿的雕版,是大唐玄奘法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从印度取回的真经啊!就是在这里宝藏、印刷、传播,直至千秋万代。</p> <p class="ql-block">手工雕刻经版。</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位于南京新街口闹市区,竟然有这样一处安静的所在,这位年轻的刻经人,正全神贯注地传承着、延续着国宝级的技艺,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谢谢现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