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学文化,品味数学魅力——滨州市沾化区第三实验小学学习纪实(一)

李敏

<p class="ql-block">  草长莺飞花开日,最是人间读书时。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22年4月1-2日举行山东省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会议议程如下。</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徐云鸿老师为大家针对本次会议进行说明,本次会议主题是:数学文化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交流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会议关键词是: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教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徐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它们的具体含义。</p> 上午精彩瞬间 <p class="ql-block">  第一堂课是迟辉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迟老师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数都是数出来的</span>”为出发点,带着学生一起数数,寻找数的奥秘。迟老师利用数轴中的一个点,引导学生不断细分,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10份、100份,得到了新的计数单位,学生在数的过程中,经历了了小数及计数单位产生的过程,体会到了数的无穷小的精妙。师生共同探索小数的意义之后,迟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刘徽的《九章算术》以及生活中的小数的运用,激发起学习学习数学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是吕领先老师执教的《质数和合数》,吕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堂课学生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收获。吕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强,通过两组比赛,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和易理解,把抽象的质数、合数的学习用长方形的面积来研究,变抽象为直观,透过现象看本质,归纳出数的特征并进行分类,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吕老师也为同学们介绍质数和合数的来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第三堂课是张楠老师执教的《可能性》,张老师的摸球游戏设计十分巧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猜测也有推断,教师通过设计提问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最终得出结论。本堂课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个数据到多个数据再到整体数据,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体会到可能性有大有小。张老师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讲述数学家多次抛硬币的游戏,为学生传输锲而不舍、认真钻研的科学精神。</p> <p class="ql-block">  王晓妮老师对《小数的意义》进行说课,本堂课从小数的本质出发,以计数单位为核心,以数轴为载体,以十进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张靖老师对《质数和合数》进行说课,由古人摆石块的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方法,延伸到数学游戏:研究长方形的个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张楠老师对自己执教的《可能性》一课进行分析,通过科学家抛硬币这一数学史料,与本节课的探究活动紧密结合,激励学生做数学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翟娟老师提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需要表达现实世界。</p> <p class="ql-block">  于华静老师做了“数学文化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案例分析的报告,并以《小数的意义》和《质数与合数》为例进行分析。《小数的意义》一课,注重数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学生在利用数轴数数的过程中体会计数单位的细化。本堂课尊重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学生自主探索,利用迁移学习新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推理意识,深化理解小数的意义的同时发挥了数学史的文化育人功能。《质数和合数》一课,创设了“画长方形个数比赛的游戏”的数学游戏情景,结合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体现了数学方法的迁移运用,培养学生数感。</p><p class="ql-block"> 王永胜老师做了让学生感受随机现象,发展其数据分析意识的报告,并以《可能性》为例进行分析。本堂课的游戏环节,引导学生从猜测到推断到表达,以及说明和说理的过程中感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小组探讨中感受等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p> 下午精彩瞬间 <p class="ql-block">  第一堂课是李君昌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三)》,李老师利用手影导入,引导学生感受二维平面图形和三维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首先,本堂课在从同一角度得到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李老师让学生猜测、推理,并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验证,学生在摆小正方体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推断出从一种角度的视图可以摆出多种实物图。随着角度的增加,满足两种角度的视图,摆出较少的实物图,最后到满足三种视图只能找到一种摆放的实物模型。课程最后提醒同学们,面对问题要考虑全面、严谨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是李贺蕾老师执教的《神奇的度量》,本堂课是一节复习课,李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了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由来,求周长是求有几个长度单位,求面积就是求有几个面积单位,求体积就是求有几个体积单位,其实就是不同单位累加的过程,从而巧妙的将看似毫无相关的“长度-面积-体积”紧密的联系起来。最后老师带领同学们迁移到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发现普遍存在这样的本质,将知识更紧密的联系了起来。这节课不只是知识的回顾,更是知识的升华,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整理,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同时,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李君昌老师对自己执教的《观察物体(三)》进行说课,本堂课引导学生按照观察、想象、验证、推理、总结的有顺序的思维方式去研究、思考,培养学生不断反思的能力,做到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李贺蕾老师对自己执教的《神奇的度量》进行说课,本节课旨在打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刘万元老师做了借助数学游戏,发展空间观念的报告,并以《观察物体(三)》为例进行分析。本堂课重在培养空间观念,从三维到二维,再从二维到三维,为学生提供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图,在动手操作中摆出实物图。简单的搭积木游戏,学生也能学到数学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发展数学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有序性和周密性。</p><p class="ql-block"> 谷翠翠老师做了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新理解”和“新样态”——以“度量”大单元为例的报告。并对《神奇的度量》一课进行分析。本堂课旨在掌握小学阶段度量的相关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发展量感、空间观念以及推理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天的学习,大家都收获满满,下面是滨州市沾化区第三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们的学习风采展示。</p> <p class="ql-block">  著名数学家张奠宙说:“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开展数学文化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成就了数学独有的魅力。师生在感受数学、参与数学的过程中,碰撞出无限的思考。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三个样态,抓住数学本质,通过学习活动,传承数学文化。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让我们一起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助力数学文化落地生根。</p>

数学

学生

老师

学习

本堂

文化

体会

质数

知识

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