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

刘白桦

<p class="ql-block">新疆的大多数地区都是干旱、多风的,然而我却在吐鲁番发现了一碗泉和坎儿井。正是有了它们才使得夏季炎热如火焰山,冬季风吹如小刀的地方生长出了全世界最甜的葡萄。而且据说坎儿井与中国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三大古代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跟妈妈去一碗泉的,当时是夏天,迎面吹来的风都是灼热的,令人窒息。可是到了一碗泉却吹来阵阵凉爽的风,不可思议。妈妈带我去一探究竟,原来这里有一碗大小的泉水,在干旱的戈壁滩上源源不断地流出,滋润着周围的葡萄园。这里的葡萄是不用搭架子的,匍匐在一排排挖的沟里,拎起葡萄藤就能看到一串串珍珠玛瑙般的吐鲁番才有的无核白葡萄。终于明白什么叫葡萄沟,因为气候太干葡萄不会腐烂,也省得搭架子了。</p> <p class="ql-block">由此而想到为什么干旱的吐鲁番却盛产葡萄、哈密瓜。可能这里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么旱吧!事实上,这里的农民千百年前就知道怎样保护水源。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区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p> <p class="ql-block">面对基本没有的降水量和巨大的蒸发量,吐鲁番的“地下运河”坎儿井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用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坎儿井文化。学者们通过考证吐鲁番盆地喀喇和卓周围被掩埋多年而解放后重新发现的10多条老坎儿井的年代,推测吐鲁番盆地坎儿井至少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吐鲁番人民用坎儿井智慧灌溉出千亩良田、万亩绿洲和丰收的葡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