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叫塞罕坝精神,在55年前,为了改变风沙紧逼北京的严峻形势,林业部决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机械林场。恶劣的气候,缺食少房的生活,偏远闭塞的环境并没有吓到最初来林场创业的队伍,创业初期,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造林的成功经验。塞罕坝人通过不断实践努力攻克一道道难关。自己育苗,开启了造林的新篇章。<div><br> <br></div> 正是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植树造林,建立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坝已是无际的苍松翠柏随山起伏,蔚为壮观。 <p class="ql-block"> 为大力宣传塞罕坝精神,兴隆县第三小学通过观看影片进行主题教育宣传弘扬塞罕坝精神。学校2200多师生按年级组分别观看了纪录牌《刘海莹——荒漠上的绿色传奇》《黄大发——为有“天渠”活水来》和微电影《志在——梦想在》。同学们被影片中人物的事迹深深地感染,学生们眼中噙着泪花,凝神贯注。几百人的大厅里再听不到嬉笑打闹,继而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担当、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这里得到升华,强大的正能量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理想火炬。老师们也为这种真善美融合毅力与挑战的精神感动着,仿佛眼前的孩子们就是塞罕坝上齐整整成长着的小树苗,就是自己事业中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p> 同学们观看视频《黄大发--为有“天渠”活水来》 同学们观看微电影《刘海莹--荒漠上的绿色传奇》 同学们观看微电影《志在--梦想在》 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对塞罕坝精神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了塞罕坝育林人的艰辛,知道了塞罕坝由“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一片荒漠变成现在的万亩林海的来之不易。决心自觉行动起来,种植树木,体验学习塞罕坝精神,从小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志向,为祖国的环保事业贡献力量。<br> 四年级组长郭力强老师在学生看完影片后,做了总结发言。他引导学生要养成保护环境、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传承塞罕坝精神。 <div> <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