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超3月份工作随笔------双减政策下的体育课

安阳殷都外中董利超

董利超3月份工作随笔 董利超3月份工作随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双减政策下的体育课</p><p class="ql-block"> 董利超</p><p class="ql-block">“体育要加上去,无论是加课时,还是加运动强度,我认为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减轻学生的学科课业负担。因为学生的时间是固定的、精力是有限的,睡眠时间是必须保证的,如果学科的负担减不下来,体育要加上去是很难的。”</p><p class="ql-block">由于学生的学业压力太重,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在此基础上,再想让学生增加体育活动就只能让学生挤出时间来,难怪很多家长们一说到体育考试就表示这是加重学生的负担。长期以来,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政策、文件很多,但是落实的情况总是不太理想,也与学生的学业负担已经很重、体育很难去跟主课争抢学生的时间有关。</p><p class="ql-block">“双减”政策虽然为学校体育拓展了空间,但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还在于学校能提供怎样的体育活动内容。</p><p class="ql-block">一、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包括体育在内的非学科类培训,如果一味追求商业利益,发展成像过去很多学科培训机构那样,学费高昂又制造焦虑情绪,成为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那么,非学科类培训就将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p><p class="ql-block">“双减”政策之所以给非学科类培训的发展留出一个很大的空间,这与大多数学校目前的非学科类培训实力不足,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有关,也与非学科类培训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直接相关,但绝不是为了把非学科类培训打造为另一个学科培训,国家绝不会让功利思想、焦虑情绪再度出现在非学科类培训上。</p><p class="ql-block">二、体育、艺术这类非学科类培训,学校要成为主阵地,不能再把这些教育任务一味地推到社会培训机构身上。</p><p class="ql-block">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也有一部分家长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未来的升学、出路依然与考分有关,即便学校给孩子减负,作为家长,他们仍然坚持考分第一的理念,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国家最近提出的“共同富裕”目标,“共同富裕”将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这实际上意味着未来各个行业、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会太大。那么,为什么不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p>

学科

培训

体育

学生

双减

董利超

差距

学校

体育课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