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御碑

清江东流

<h3><strong>金川御碑——</strong></h3></br><h3><strong>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二的见证者</strong></h3></br> <h3><strong>作者:刘向东</strong></h3></br><h3>三十五年前,我经都江堰、汶川、理县、马尔康,顺大渡河到了金川。十二年前,我经雅安、姑咱,溯大渡河到过丹巴。而金川到丹巴这一段九十多公里路程,却一直没有走过,直到半年前才将这段“空白”连接上。之所以要走这一段,除了“打通”上下游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目的,就是去看乾隆御碑。</h3></br><h3>早上在金川县城吃碗味道不错的面条后,开始向丹巴出发。大渡河在我左手边,公路与河流如一对手牵手的兄妹,欢快的朝南奔去,像是要去参加一场盛大的节会。</h3></br><h3>正是闻名遐迩的金川雪梨成熟的季节,路边的梨树上硕果累累,正等着主人采摘。沿途不少农户在出售自家的梨子,离开县城约十公里处,我也将车停在路边,准备买点雪梨回去。刚下车,看见几个身着绛红色衣服的喇嘛从院子里出来,坐上一辆丰田越野车离开。他们也是来买雪梨的。主人家的房屋紧邻公路,对面就是一家雪梨加工厂,屋后一片缓坡,全是梨树,沉甸甸的拳头般大的梨子挂满树枝。男主人提着一个铁皮桶,不停地往返在果树林和院坝之间,额头上汗水直冒,不时擦拭,女主人则忙着将梨子装箱称重。夫妻俩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热情地招呼买主说,随便吃随便吃。趁着买梨子的时候,我打听乾隆御碑还有多远,男主人告诉我,还有十来公里看见一座桥,左拐过桥就是。</h3></br><h3>据说整个中国西部只有两座乾隆御碑,一座在遥远的新疆,位于伊犁昭苏县的边境上,另一座就是我即将到达的四川省金川县安宁乡的金川御碑。</h3></br><h3> <h3>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决定了绝大多数河流呈东西流向,一江春水向东流。但是,翻开中国地形图,就会发现,在地图西南部却有数条河流不走寻常路,不是东西流向,而是南北流向。从右到左,依次有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前五条河流朝南流一段后“迷途知返”左转往东,最终还是流入深深太平洋。而后两条河流则“执迷不悟”绝不倒拐,自北朝南固执地投进了印度洋的怀抱。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一列列南北走向的山脉,它们横着阻断了东西走向的交通,所以被称为“横断山脉”。这些山脉河流处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山高谷深,坡陡崖峭,交通阻塞,可谓艰难险阻,困难重重。</h3></br><h3>金川县就位于横断山区的四川金沙江流域,分大金川和小金川。大金川在大渡河上游,小金川与其相邻。金川地区为嘉绒藏族聚居地,旧时实行土司制度。《金川县志》介绍,清朝初年,各土司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财富,经常发生战乱,边地不安。</h3></br><h3>当年,大金川的土司莎罗奔,帮助他的女儿欺凌其女婿、也就是小金川土司泽旺印信。他还经常跟清廷四川总督和巡抚擦枪走火,有一次还杀伤了驻守在金川的四名清兵。这一举动,终于惹恼了一直认为“安藏必先定康”的乾隆皇帝。</h3></br><h3>乾隆初年(1747年)夏天,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金川。这是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h3></br><h3>金川当地,山形险峻,碉楼林立,易守难攻。第一次大金川之战,历时两年,耗银千万,屡屡失利。乾隆怒杀四川总督张广泗,赐死督师的大学士纳亲,亲调62岁的爱将岳忠琪出山,严令他拿下大金川。</h3></br><h3>为了平息大金川之乱,乾隆皇帝可谓煞费苦心,他命人将一批俘虏和工匠从遥远的大金川带到北京,在西山脚下仿筑了与金川相仿的三座碉楼,又选拔精锐2000人,组建“健锐云梯营”(相当于特种部队),每天顶着烈日进行攻碉操练。</h3></br><h3>岳钟琪有胆有识,软硬兼施,乾隆十四年(1749年),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暂告平息。</h3></br><h3>二十二年后,金川另一土司再次反清,不断和邻近土司发生纠纷。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政府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九土司兵攻小金川。这是第二次金川战争。</h3></br><h3>乾隆皇帝第二次攻打金川,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中途还怒杀阿尔泰,大学士温福战死沙场。</h3></br><h3>大小金川之役,从1747年夏到1776年初,乾隆两次用兵金川,调集了全国25个省的10余万兵力,前后折腾28年之久,耗银一亿多两,清军损亡过万,仅当时在四川的总兵力就消耗近三分之一,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在这个“地不逾五百里,人未满三百万”的弹丸之地,竟然发生了整个十八世纪中耗时最长、耗资最巨、动用兵力最大、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战争之酷烈、抵抗之顽强,被史家称为“历史之谜”。战后,乾隆传旨亲命,在金川县立下一座纪念御碑。老年后,乾隆自诩为“十全老人”,一生建立“十大武功”,两次用兵金川占其中之二。</h3></br><h3>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一个人弓腰攀登在通往乾隆御碑的石梯上。九月的阳光依然炽热,尤其是在海拔近二千米的川西高原上。御碑位于半山腰上,望着陡峭的石梯,并未看见御碑,石梯尽头是一座石头垒砌的石楼,中间一个半圆形门洞,石楼后面不远处一座碉楼巍然屹立,碉楼上方团团白云几乎将蓝天遮蔽。</h3></br><h3>石楼门洞上方一个长方形匾额嵌进石头,上书“昔岭”。透过门洞,回望山下停车场,我的车子只有拳头大。穿过门洞,上面又是石梯,只是没有下面那段长,石梯上又是一座样式相同的石楼,楼眉上写着“刮耳崖”。</h3></br><h3>穿过“刮耳崖”,一座青瓦红柱的两层木亭赫然出现在面前,四周白墙环绕,墙上是关于大小金川之役的背景及结果介绍。亭子正面,赭红色底匾上从右至左写着“御碑亭”三个金色魏碑体字。亭子中间,矗立着一块高大黑色石碑,正是乾隆御碑。</h3></br><h3>碑高4.5米,宽2米,厚1.3米。碑镶嵌于一巨大石龟身上,碑额刻有“御碑”二字,碑身正面用汉蒙两种文字刻制碑文,背后则为满文和藏文。</h3></br><h3>看着这座御碑,我想,当年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不惜血本耗时费力地攻打大小金川呢?</h3></br><h3>史书记载,是为了平定川西藏区的土司之乱。就在御碑前,我却听到了另一个版本。</h3></br><h3>正当我一个人(此时就我一个人在那儿)沉思在“历史之谜”中时,进来两个四十多岁的游客,一个正在给另一个讲解,我也就插话和他们摆谈起来。原来讲解这个是本地人。他说,他以前是安宁镇上学校的老师,现在调县上去了,今天是陪成都来的朋友过来看乾隆御碑。我问他乾隆皇帝当年为什么要两次攻打大小金川。他说,当地民间传说,乾隆皇帝有次做了个梦,梦中有桑树。第二天乾隆皇帝找人解梦,解梦者说在西南方向将会有人造反,此人姓桑,具有天子像。乾隆皇帝怎么能容忍他人觊觎他的江山,恰好大小金川土司发生战乱时,下面人向乾隆皇帝报告时将莎罗奔的名字说成是桑罗奔。乾隆皇帝就联想到那个梦了,所以要大动干戈,攻打金川,不将金川土司镇压下去决不休兵。</h3></br><h3>战乱平息后,经风水先生勘察,在金川县安宁镇炭厂沟的半山腰上立下御碑,以镇龙脉。</h3></br><h3>乾隆皇帝两次攻打大小金川,到底是为了平定康藏地区的土司之乱,还是因为怕此地出现“真龙天子”,也许这将会成为又一个“历史之谜”。</h3></br><h3>这位本地老师还给他朋友和我讲了一个听上去非常离奇的故事。十多年前,他的一个朋友和另外三个人有天晚上去挖御碑的基脚,他们认为下面可能有宝藏。正当他们挖得起劲,好好的天空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电闪雷鸣,感觉地动山摇,几个人吓得魂飞魄散,工具都顾不上拿,连忙逃跑开去。他说这是他朋友亲口告诉他的。</h3></br><h3>关于乾隆皇帝打金川,后人评说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劳命伤财,得不丧失,“军事上的表面胜利,并不能掩盖实质上的失败。不必要的连年战争,不仅冲击了乾隆初年保持的承平局面,也为此后的黩武邀功开了端绪”;有人认为这两次用兵“消除了土司的割据状态,有利于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还有人认为乾隆此举“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h3></br><h3>护亭中的御碑犹如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向后人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对面的大山如二百多年前一样沉默不语,山下的大渡河如二百多年前一样静静流淌,但历史已是沧海桑田,物换星移。当硝烟散去,化剑为犁,山清水秀的金川河谷又露出蓝天白云。</h3></br><h3><strong>作者简介</strong></h3></br><h3> <strong></strong><strong>刘向东,</strong>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于四川成都,籍贯重庆酉阳,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资深法律工作者,铁杆足球迷,经商之余不忘舞文。<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h3><strong>四川省散文学会入会须知</strong></h3></br><h3>   成立30周年的四川省散文学会,是全国第一批省级散文学会。旨在团结、培养全国散文作家,建设散文作家队伍,推出散文精品力作,提升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散文人携手并肩,为繁荣中国散文事业而不懈努力。入会原则是自愿申请,学会审批,无地域限制,其有关事宜如下:</h3></br><h3><strong>一、入会条件</strong></h3></br><h3>1.在市级报刊以上发表4至6篇以上散文。</h3></br><h3>2.热心于散文事业的报刊编辑、网络版主(散文网版主有优先入会的权利)。</h3></br><h3>3.有创作潜力、培养前途的散文作者,且经两名正式会员推荐,并附已发表或原创作品2至4篇。</h3></br><h3>4.承认学会《章程》,履行会员义务,参加学会活动,积极为学会建设服务。</h3></br><h3>以上四个条件,凡符合其中之二者,均可申请入会。</h3></br><h3>二、<strong>会员待遇</strong></h3></br><h3>1.同等条件下,会员的散文作品优先发表于学会《四川散文》杂志、“当代四川散文大观微信公众号”或学会优先向省内外其他报刊推荐会员优秀作品。</h3></br><h3>2.学会组织的散文征文、散文奖项等比赛,同等条件下,会员的散文作品优先评选。</h3></br><h3>3.每年举行的笔会等各项活动,会员有优先参加权。</h3></br><h3>4.会员的散文作品有优先入选学会所编辑的选集的权利。</h3></br><h3>5.会员作品获得全国大奖,并在全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会将视情况给予奖励。</h3></br><h3>6.会员优先参加各种名家讲堂及创作培训。 </h3></br><h3><strong>三、会费缴纳</strong>   </h3></br><h3>1.会员每年缴纳会费100元。</h3></br><h3>2.新会员入会缴纳入会费160元,年费100元,计260元。</h3></br><h3>3.会员证每三年更换一次,会员证上注明有效期(2021年起执行)。</h3></br><h3><strong>四、注意事项</strong></h3></br><h3>1.自愿入会者,直接进入四川省散文学会“当代四川散文大观”微信公众号“会员信息窗口”上复制下载。申请入会的文友,请按申请表填表说明执行。申请表填好后下载打印并复印作品、2张一寸免冠照片、会费一并邮寄至申请表指定人和地址。    </h3></br><h3>2.如有不明事宜,请通过微信平台,与黄维生先生联系,电话:13540779321。    </h3></br><h3>                    四川省散文学会<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h3></br><h3><strong>投稿须知</strong></h3></br>“当代四川散文大观”公众号,作为四川省散文学会唯一官方平台,以团结同仁,推动四川散文发展为宗旨,投稿请注意以下几点:<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1.本平台坚持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它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strong>(一旦发现重复,本平台即封杀该作者作品),</strong>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2.投稿请附作者简历(100字以内)、照片(用邮箱附件发送)、联系方式,同时加主编和编审微信,便于联系和进行文字校对。<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3.投稿邮箱:sichuansanwen@163.com(主编刘老师微信:sikaodecao;编审蒲老师微信:wxid_y8jxpbtsur6w21;编辑刘老师微信:windflower199)<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4.投稿一个月未采用稿件,可自由处理,打赏在20元以内,用作平台运营。20元以上那部分(10天内),七成作为稿费给作者。<h3>         四川省散文学会</h3></br><h3> 《当代四川散文大观》公众号编辑部</h3></br><h3><strong>写下即是永恒</strong></h3></br> <strong>《当代四川散文大观》微信公众号</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 data-darkmode-bgcolor-16057625987531="rgb(25, 25, 25)" data-darkmode-color-16057625987531="rgb(255, 41, 65)" data-darkmode-original-bgcolor-16057625987531="rgb(255, 255, 255)" data-darkmode-original-color-16057625987531="rgb(255, 41, 65)">主     管:</strong>四川省作家协会<strong data-darkmode-bgcolor-16057625987531="rgb(25, 25, 25)" data-darkmode-color-16057625987531="rgb(255, 41, 65)" data-darkmode-original-bgcolor-16057625987531="rgb(255, 255, 255)" data-darkmode-original-color-16057625987531="rgb(255, 41, 65)">主     办:</strong>四川省散文学会<strong>主     编: </strong>刘小芳<strong>副 主 编: </strong>蒲光树   曹凤鸣   <strong>审     核: </strong>蒲光树  杨显云   刘凤铃  <strong deep="19">责任编辑:</strong>刘春霞   黄小梅  曹凤鸣  <strong>本期编辑:</strong>黄小梅 <strong>校      对:</strong>(责任编辑 兼)<h3> <h3><strong>请长按二维码关注</strong></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UFwgodTcqZzc3xy5BFDwY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