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欲青,乍暖还寒。2022年的春天显得不同寻常,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每一个人的情愫。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也促进了我们对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思考和探索,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实中人发扬追求卓越的精神,用技术赋能教学,让科技融合教育,将疫情防控、生命教育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涵养家国情怀,真正实现“双减”要求不降低、课堂教学不停步、思政工作不断线,提升课程育人实效,打好云端育人组合拳,高质量办好疫情下的人民满意教育。 “云”耕不辍 奋楫扬帆 “云中课堂”重启之际,定陶区第一实验中学快速响应,紧急部署实施“一核心两支持三巡视四保障五育人”的“12345”线上教学策略。<br> “一核心”就是带领引导全体教师种好“责任田”,实施好线上与线下无差别教学,确保线上、线下教学等质同效、无缝链接。接到停课通知,我校马上召开科组长会议,明确线上教学的指示精神与教学任务。随后各科各备课组马上实施线上集体备课,制定线上教学计划表,明确要求,并熟悉线上教学的软件。 “两支持”就是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教学指导团队和由信息处人员组成的教学保障团队。教学指导团队结合学校的实际及网上教学的特点,广泛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线上教学和线上学习的规范性,避免随意性。信息处特意制作了多期线上教学技术指导视频,为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三巡视”就是在市、区两级线上教学巡查的基础上,学校组成了以中层以上干部为第一梯队、学科组长为第二梯队、备课组长为第三梯队的线上教学巡查队伍。每天各巡查组根据《定陶区第一实验中学听巡课记录表》的巡查要点,结合学校的教学规定展开教学督导和巡查,全程跟进教学情况。教务处统计巡查情况,整合巡查意见和建议,撰写当日教学巡查反馈,点明亮点,查摆不足,提出建议指导,并及时下发到工作群,供老师们参考对照反思,引导教师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保障”就是“一保学科教研有方向、二保课堂教学有实效、三保学法指导有落实、四保个别辅导有措施”。老师们积极开展以线上教学为导向的教学研讨,专题研究解决策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等各环节进行一帧帧推敲,力求给学生呈现一套“云中盛宴”。在教学过程中,一班一号,老师动学生不动,老师通过直播镜头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动态,对所有学生实施动态监控,并对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给予适时的提醒。教师结合教研成果,选择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拓展资源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关键点进行强化,避免学生因线上学习而产生的不适感,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拓宽思路,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点一步落实到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于因网络原因或个人基础原因,产生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利用晚上的“空中自习室”对学生加以答疑辅导,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象呵护幼苗一样呵护我们每一个学子。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打卡情况,建立作业反馈台账,及时对账销号,培养学生良好的线上学习习惯,形成其终身收益的自律品格。 “五育人”就是五育并举。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不因线上教学任意删减音、体、美、劳等课时,学校将所有学科的教学要求同部署、同实施。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学科结合学校“国学立品”的办学特色与与课程学习相融合,推出了特色教学视频。 面对抗疫克艰和在线教育的双重压力,老师们快速筹备线上教学;学生们迅速适应云端学习;集体备课,平台培训,老师研讨试用,线下课堂搬线上,课堂提问,作业展示,师生互动,班主任和家长督促、学校教务处线上督促,每天及时交流及时总结及时改进,获得了家长们的认可与充分肯定。 从“新冠”到“奥密克戎”,从“遭遇战”到“持久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早已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体实中人在新的模式下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积极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虽然疫情拉伸我们的空间距离,但是动摇不了我们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初心,“云中聚力,尽显育人之智;科学应对,方展名校风采”。 撰稿:安宁<br><br>摄影:陶宗柱<br><br>审阅:陈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