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转眼间,四月如约而至。在这个美丽的四月,广饶县全体骨干教师在县教研室的引领下,于4月1日和4月2日,准时相约钉钉直播,参加了山东省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广饶县兴安小学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会议。 认真学习中 会议日程 第一天(4月1日) 课堂观摩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烟台市蓬莱区第二实验小学的迟辉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整节课重在“凸显数学文化,实现意义建构”。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p><p class="ql-block"> 1.以计数单位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数感;</p><p class="ql-block"> 2.以数轴为载体,感悟数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3.以十进制为主线,感悟中国古老数学文化。</p><p class="ql-block"> 迟老师设计的这节课从课件到语言都通俗易懂。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珍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引发孩子深度的思考,纵观这节课,王老师简约的设计、简单的方法、简练的语言,达到了教学的最大效果,尤其是很多出彩的地方更是让我们值得借鉴。在新知与旧知之间巧妙地链接,整节课中探究深入、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迟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烟台市芝罘区祥发小学吕领先老师执教的《质数和合数》,吕老师整节课以游戏比赛的形式,用长方形来研究,变抽象为直观,学生玩着玩着就把质数和合数“玩”出来了,再透过现象感悟本质。本节课数学文化渗透到了各个教学环节,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极大的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由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的张楠老师执教的。本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张老师做了精心准备,进行了巧妙的构思,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教学中设计了多个学生喜欢的活动,设计新颖,有独到之处,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见。在这节课中,张老师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肋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在学知识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非常成功的。</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听课结束后,于华静、王永胜教研员就上午课程进行了专业点评。</p><p class="ql-block"> 于华静老师首先对《小数的意义》、《质数与合数》两课的教材内容、教材数学文化、教材中的数学核心素养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紧接着对两位执教教师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课堂亮点进行一一探讨和解读,最后对两位教师的高素质表现表示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 王永胜老师首先就《可能性》一课的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个方面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分析,随后对本课执教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了分类解读,得到5个“三”,即三次活动、三个应用、三次冲突、三次激发、三种变化,让教师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两位专家的评课分析十分到位,让老师们受益匪浅。</p> 课堂观摩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课是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的李君昌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三)》。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李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从手影开始导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墙上映出影子,学生充满好奇心,使得课堂从开始就十分有趣。再出示本课情景图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本课环节清晰、环环相扣,语言简洁亲切,过渡自然顺畅,没有过多的废话,整堂课显得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堂十分精彩的数学课,刚我们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滨州市博兴县博奥学校李贺蕾老师执教的《神奇的度量》一课,这节课是复习课,李老师借助单位的累加,打通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数学本质,在旧知的回顾和整理中让学生增长新知,老师学生一起回忆思考,让孩子们在猜测、验证、调整的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度量意识,在探究中感受神奇的度量单位。本课环节清晰、语言简洁亲切,过渡自然顺畅,整堂课非常干净利落。另外李老师也非常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从长度单位的一维表示方式,过渡到面积单位的二维表示方式,最终形成体积单位的三维表示方式。这里既有将线组成面,也有面组成体的过程,做到有来路,有归途,脉络清晰,一目了然。</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聆听了滨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谷翠翠老师的报告《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新理解”和“新样态”——以“度量”大单位为例》,谷老师从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背景出发,谈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理解”和“新样态”。数学文化教学就是要清楚数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数学的逻辑结构,聚焦数学的核心价值,彰显数学的思想方法,增强数学的应用体验。谷老师还提出了四个“更加强调‘整体一致’”,即在数学文化背景下,教学目标更加强调“整体一致”,教学内容更加强调“文化本源”,教学实施更加强调“体验感悟”,教学评价更加强调“思维生长”。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指向的是以人为本的数学教育,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用数学文化的养分滋养小学课堂,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文化的守护者和创造者!</p> 第二天(4月2日) 课堂观摩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陈雪丽老师执教的《点阵中的规律》,陈老师优美又抑扬顿挫的声音让课堂变得十分有节奏感,使得她与学生互动自然;她姿态大方优雅,着装也很有精神,让人眼前一亮;她思维清晰,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学生们都听入了迷。本节课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与形,通过对比总结,找出点阵的规律。陈老师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激励学生表达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是时衫老师执教的《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学生上台展示时,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诠释了课堂中学生是主人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十分清晰,围绕商不变的规律依次展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从观察到猜想,进行验证然后得出结论,学生印象更深。</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威海经济开发区皇冠小学董亮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一开始董老师展示了“我和国旗、队旗合影”的图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中董老师从引着学生走,到陪着学生走,再到学生独立走,一步步把课堂教给学生,并把教学目标渗透其中。此外,董老师的课堂中充满了对学生肯定的声音,这大大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更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非常值得我们学习。</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上午听课结束后,陈梅、郑玲玲两位教研员对上午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p><p class="ql-block"> 首先,陈梅老师对《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这节课,从知识内容分析、数学文化分析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点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数学文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三个建议。指导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镜串联式”的问题情境,通过“找准——分析——解决”三部曲循序渐进,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留得住的“有思想的知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p><p class="ql-block"> 之后,郑玲玲老师从数学文化的分析、核心素养分析、学情分析和这节课的的亮点四个方面,对《点阵中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两节课进行专业的点评。指导我们在教学时以思想方法为“根”,以发现归纳为“本”,以研究路径为“线”,打开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天窗,做到高点站位。</p> 课堂观摩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由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于伟超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的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不同。于老师的这节课,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旧知迁移诱导到新知学习,完成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于老师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层次清楚,通过具体的数字向用抽象的字母来表示,过渡自然,逐步渗透了代数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为后面学习方程做好了铺垫。全课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是一节“新、趣、活、实”的好课。</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泰安市泰山区上高街道办事处小井小学赵晓兵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师深厚的基本功展示的淋漓尽致。整节课围绕“小猪储蓄罐”展开,通过游戏的方式、各个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层层递进,从具体的数到字母的呈现,从具体的算式到含有字母的式子的表示都过度很好,<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让学生体会题目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便捷,</span>能够让学生很清晰的掌握知识。教师在课上很好的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烟台海阳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刘云霞老师进行了评课,刘云霞老师作了报告《回归本源:基于基本概念历史发展相似性的数学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观课思考》,从研究教材、研究教学史、研究课堂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我们分享数学文化的定义,带给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的思考,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必要参考。在教材研究方面,《用字母表示数》体现了数学简洁的特点,学情上这节课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在数学文化类型方面,教学素材要符合学生生活特点,教学中培养了学生抽象意识和符号意识,锻炼学生思维严谨和理性精神。</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线上教学研讨,我们收获颇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且行且珍惜,带着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虔诚,以饱满的热情和百倍的信心让我们的线上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为小学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编 辑:孙 蓓 叶建成</p><p class="ql-block">审 核:魏育永</p><p class="ql-block">素材提供:广饶县兴安小学数学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