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父亲

刹那芳华

<p class="ql-block"><b>  2021年8月1日,常州“小红妈”的孙子徐留荣先生发来微信:“高华姐,家乡人民沒有忘记吴老 。”随即就用微信发来了《建昌圩——英烈与史迹》一书中的部分内容。</b></p> <p class="ql-block"><b>  常州的“小红妈”,名王吉娣,金坛建昌人。在茅山地区,家喻户晓,动人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中共党史军史里都她的的名字。小红妈是父亲的战友,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曾帮助和掩护过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如:陈毅、粟裕、江渭清、陈丕显、谭震林、曾山、吴仲超等等。她以一颗慈母般的心,给战友们带来无限的温暖,但自己的家庭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房子三次被毁,丈夫被敌人摧残致伤,1944年就离开了人世。在经历过敌人飞蛾吊、老虎凳、灌辣椒水的酷刑后,依然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追随革命……因她儿子名叫小红,人们便亲切地称她为“小红妈”。</b></p> <p class="ql-block"><b>  “吴老”即我的父亲吴金坤,我除了在丹阳档案局的《丹阳志》中,看到过父亲解放前被国民党逮捕和解放后政审结论等官方文字外,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详细记录父亲战争年代的故事,心中激动万分……父亲离开我们已28个年头了,家乡的人民还能记得他,将他的故事记录在册,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读着这些文字,父亲的音容笑貌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我感觉父亲从未走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出生那年父亲的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我想和朋友们分享一下父亲的故事,并以此篇告慰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后辈不会忘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愿父亲的在天之灵安息! 愿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不朽功勋的革命先烈们安息!</b></p> <p class="ql-block"><b>  李岚清同志为《建昌圩——英烈与史迹》一书的题词</b></p> <p class="ql-block"><b>  以下文字节选自《建昌圩——英烈与史迹》一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吴金坤的二三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韩小林 曹须根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吴金坤同志是建昌圩上新河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金坤同志对敌斗争机智、勇敢,立场坚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中,为党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很多事迹已无法回忆,我们通过较长时间的调查走访,只是了解到金坤同志几件突出的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除夕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配合新四军端掉延陵镇鬼子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到处乱舞,设据点,砌碉堡,布岗哨,常派队伍下乡扫荡,实行“三光”政策。老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b></p><p class="ql-block"><b> 当时就茅东县这个地区来讲,日本鬼子所设的据点有几十处之多。仅丹阳南面一线,东至珥陵、西至九里,中间延陵,这三十来华里的距离,就设了三个据点。而这三个据点中,延陵的据点是鬼子的中转站,可以东西照应。这个据点也比较大,设在延陵东街的昌阁祠中,这祠庙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长年累月,驻着日军三个班,约30多人,最多时也驻过一个连的兵力。</b></p><p class="ql-block"><b> 1938年秋季,新四军茅山支队,一把火烧掉了九里镇的鬼子窝,消灭了敌人,拔掉了九里镇的据点。鬼子没有办法,只能龟缩到延陵的据点里,鬼子虽然暂时龟缩,但对根据地西天荒湖边的扫荡更加猖狂,三光政策更加厉害。为了拔掉延陵这个鬼子据点,茅东县新四军支队在吴仲超带领下,决定于1939年2月17日(除夕晚上),一举拿下延陵镇。为了使这次攻打延陵昌阁祠的战斗更有把握,建昌和延陵地区的游击队武装也从延陵的南面和北面进行配合攻打。那天,天很冷,晚上十一点多钟,新四军从延陵的西面向据点发起进攻。这时上新河西天荒地区的游击队二十多人,在吴金坤同志带领下(除了武器外,还带扁担、绳索,准备转移伤员,搬运缴获的武器、弹药和物资),配合新四军主力,冒着严寒,从南面望仙桥的东侧牵牛涵洞通过圩埂,直接下河渡过外河,上岸直奔延陵东街鬼子窝,袭击昌阁祠。战斗打得很激烈,很快就击毙日军留木队长,打死30余名,逃跑一名。战斗结束后随即打扫战场,新四军也有伤亡,吴金坤的游击队员和新四军战士们把伤亡人员及缴获的枪支弹药一道运回建昌圩内,将3名新四军的遗体埋在牵牛涵南的河边后。随即转移到西天荒湖边的一个小村庄——黄家棚过夜。新四军队长吴仲超感谢吴金坤带领的游击队积极配合下,才取得了这样一场胜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智除一霸一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抗日战争时期,斗争是很残酷的。战争越是向纵深发展,斗争就越复杂。当时除奸队的工作,担子就更重。一方面要注意明显的敌人,包括地方上一些邪恶势力的胡作非为,保障一方百姓平安;另一方面要提防革命队伍内部出现叛徒。当时上新河镇人民抗日情绪非常高涨,地下党活动频繁,革命队伍逐渐壮大。张贴革命标语,创办抗日中学,组织示威游行,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日本鬼子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要扑灭这个“火种”。 </b></p><p class="ql-block"><b> 1939年三月初九的晚上,鬼子突然冲进上新河镇,一面放火,一面杀人。那一晚,上新河镇被烧民房几百间,被杀的无辜村民和抗日志士22名。这一惨案发生后,除奸队的同志个个咬牙切齿,进行暗访和排查。结果发现新河镇上有个叫吴玉坤的恶霸,整天游手好闲,凭着自己有一身蛮力,在镇上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当时地下党的同志曾对他进行过多次教育,而他非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为了满足他吃喝嫖赌的金钱,竟然悄悄地跑到延陵镇的鬼子窝里密报上新河镇抗日情况和有关人员。那一次鬼子的行动虽然没有抓住地下党的领导人,但杀害了几位抗日志士和十几位无辜的村民,罪不可赦。 </b></p><p class="ql-block"><b> 除奸队在吴金坤同志的带领下,查清情况后,报告了上级,经批准决定除奸。另外安排人约吴玉坤晚上出来赌博,把他引到新河镇南门的高桥边,宣布了他的罪行,严惩了这个可耻的汉奸。 </b></p><p class="ql-block"><b> 距离上新河镇四里远的一个小村,叫盘石庄村,这个村上有个姓曹的汉奸。此人开始倾向抗日,也参加过抗日组织,后立场不坚定,嫌苦怕死,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当了汉奸,出卖了过两位抗日游击战士。除奸队员在吴金坤同志的带领下,在党组织的指引下,几经周折,通过在敌人内部工作的地下党核准了情况,确定了这个姓曹的是汉奸,立即毫不留情的镇压了这个汉奸。上新河镇自从除了这两个汉奸以后,保住了革命组织,抗日的烽火越烧越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虎口脱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期间,吴金坤同志的党员身份一直没有暴露,他带领的除奸队也没有暴露,他为党所做的工作是值得肯定的,党和人民是有目共睹的。 </b></p><p class="ql-block"><b>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当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国民党反动派却在谋划挑起内战,企图消灭共产党。1946年初,一些地方恶霸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千方百计地要铲除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他们在各处大肆发展国民党三青团、自卫队组织,逮捕参加过抗日的人士,无论有无证据,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共产党人,霎时间一片白色恐怖…… </b></p><p class="ql-block"><b> 1946年4月的一天,地方自卫队长吴斗南抓住了在家中的吴金坤,与金坤同志同时被抓的还有另一位游击队员。由于在抗战时期,这两个人的身份并没有公开,吴斗南只是怀疑,当晚就把吴金坤二人关进了吴家大祠堂。吴家祠堂很大,前后三进,东西面有一丈多高的围墙,只要把祠堂大门一关,里面的人就休想出来。不知什么原因,当天晚上,他们被关在祠堂里,但没有被捆绑。敌人只是在祠堂门前派人站岗,其余的人就到镇上去寻欢作乐了。半夜时分,金坤与那位队员商量,两人从东面搭人梯翻过了高墙,一出去钻进了竹园。等吴斗南第二天打开祠堂门,才发现两人早跑了。吴金坤他们连夜逃出了金坛地界到了溧阳,在溧阳隐蔽下来,以做铜匠为名,继续联络地下党,与地下党保持联系。</b></p><p class="ql-block"><b> 一年后,敌人终于嗅到了吴金坤同志在溧阳城里,暗地里实施抓捕,吴金坤得知消息后,立即转入上海潜伏,继续为党工作。后来敌人发现吴金坤同志在上海,又赶去上海抓捕,但他机智勇敢地从后窗跳下逃走了。</b></p><p class="ql-block"><b> 时隔不久,吴金坤到他的上级、中共茅山工委委员、新四军留守处主任、单线联系人薛斌同志住处汇报工作。由于叛徒告密,与薛斌同志同时被捕。当晚薛斌同志被押往常州国民党保密局看守所,敌人要他自首并发表广播讲话,被他严辞拒绝。1948年12月28日深夜,薛斌同志被敌人杀害于看守所,英勇牺牲!由于金坤的公开身份是薛斌的学生,因此被关在国民党上海提篮桥监狱。经历多次严刑铐打,守住了党的机密,解放前被党组织以店铺的名义保释了出来,才幸免于难。 </b></p><p class="ql-block"><b> …… </b></p> <p class="ql-block"><b>  以上是《建昌圩——英烈和史迹》一书中记录父亲的内容。书中还记录了好多位我小时候见过的老革命,如战争年代父亲的直接领导,解放后曾任杭州市市长的周峰同志;战争年代和父亲并肩战斗,解放后曾任镇江地区专员的薛晓春同志等等。但书中更多记录了战争年代就牺牲的英烈,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b></p> <p class="ql-block"><b>  也许对父亲而言,这些都是战争年代中随时会发生、很平常的事,所以父亲生前很少和我们谈起。我们只是在父亲的战友和狱中难友来家中的交谈中会听到一些,但当年就像听故事一样。在父亲去世多年后,在自己步入退休老人的行列后,在自己有了一定的经历和阅历后,再读这些文字,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是震撼,是洗礼!感谢韩小林、曹须根两位作者,将这些发生在上个世纪30-40年代的传奇故事,在亲历者均已离世后,从有限的资料和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中筛选记录再现出来,这对我们子女的意义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从字里行间中,</b><b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仿佛看到了在战争年代曾任茅东县武工队队长的父亲,正带领着战士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感觉我们的父亲又回来了</b><b>……</b></p><p class="ql-block"><b> 感谢二位作者,你们的付出,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父亲,更多地了解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更多地了解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缅怀我们的父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