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邻

李江红

<p class="ql-block">乡村纪事之</p><p class="ql-block"> 乡 邻</p><p class="ql-block">文/江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从父母去世以后,我就很少回老家去了。倘若父母还健在,家就犹在,父母不在,那份牵挂自然就少了许多。家里还剩下兄弟和侄女,侄女大学毕业以后在外面工作,也很少回家,家里只剩下弟弟一个人在家里独守老宅。不过每逢春节或清明,我们还是要一起回去的,一是为父母扫墓上坟,二是为尚余下的一点血脉亲情,毕竟弟弟在家也太孤单寂寞了。</p> <p class="ql-block">  当然回家少不了和村里的左邻右舍们见面寒暄,不过让我明显感受到的是,也许是我离家太久,大家感情有些生疏和淡漠了,许多从小一起玩泥巴捉泥鳅,在河里光着屁股洗澡长大的伙伴,早已满脸沧桑鬓如霜了。互相问候两句,就不知道话题从哪儿说起,为了不显得那么尴尬,我只好假借还有其他事情,匆匆别过。我其实很想坐下来,好好和他们攀谈的,谁的童年时光里没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呢!想想那时候,天空是那么地湛蓝,水是清澈见底的,田地里一垄垄的麦苗在太阳底下肆意疯长,绿油油地发亮,金黄金黄的油菜花一望无垠,像金色的地毯一样铺展在故乡的怀抱里,那美丽的风景,那油菜花香,那春天的味道,令我在无数次的梦里独自陶醉!</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地处规划中的工业开发区内,早几年前国土部门就不再批地修建房屋,所以村子里的房子和院落显得有些矮小和破旧。不过家家户户倒是停满了各式各样十分洋气的小车,这要是搁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啊,看来乡亲们这些年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加上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的确是逐步富裕起来了。卓娃家的房屋刚住进去几年,成色还很新,如果这次要拆迁的话,也的确太可惜了!这可是兄弟俩毕生的心血和家当,为了修这么一栋房屋,他们不知道吃了多少苦,老遭罪了。卓娃兄弟俩和我一般年纪,上下不超过两岁,从小一起长大的,和我家里一样,也是穷得叮当响,他的父亲在卓娃十多岁的时候就因为患上肺痨,没钱医治,不久就去世了,丟下孤儿寡母,日子过得挺艰难的,其实当时农村人的生活都不容易,吃不饱穿不暖,没有粮食吃的时候,就吃田里的野菜和红苕萝卜根子,连衣服也是一家大小轮换着穿,手脚经常冻得通红,而且生满冻疮,即使是冬天大白露霜降的早上,依然还汲着夏天的凉鞋去外面给生产队放牛,因为那时穷啊,穷得根本没鞋穿!现在回想童年的生涯,对我们的父辈、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那可是真的苦,但也未尝不是一份历练与收获!卓娃家就更苦了,房檐上没几片瓦,还不知道是他哪朝哪代祖宗留下来的,大部分盖的是草褥,容易着火。我记得有一年卓娃家灶火间晚上突然着了火,一时间火光冲天,他娘哭的呼天抢地,幸亏村里的村民都急急忙忙赶来泼水救火,一起帮忙才把火给灭了。所以兄弟俩从小就梦想有一天能把茅草屋换成大青瓦房,让一家老小不用再担惊受怕!</p> <p class="ql-block">  兄弟俩很小就缀了学,因为家里根本交不起学费和生活费,小小年纪就挑着箩筐一起出去收破铜烂铁收废品,稚嫩的肩膀上常常磨出血泡,也不敢在他娘面前叫一声苦,怕她娘担心。兄弟俩很懂事,舍得吃苦,也晓得省钱,把挣来的钱交给他娘存起来,没有几年就把家里的茅草屋扒了,盖上了青瓦房,一家人总算安安心心地住进了新房,渐渐地过上了好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兄弟俩不再挑箩筐出去收废品了,一个去学了泥水匠,一个去学了木匠,等到学成了手艺,也到了该娶媳妇的时候了。好在兄弟俩身体结实,一表人才,也不是那好吃懒做之徒,讨一个纯朴勤快的农村姑娘做老婆也不难。兄弟俩从小很孝顺,没怎么让老娘操过心,大事小事商量着干,妯娌之间也能和睦相处,后来又把青瓦房拆了重建修葺一新,三间两头转二间,中间只隔了一层花台,他娘两边住,一家人和和气气欢欢乐乐地过日子,想必他老爹在九泉之下也能合上眼了。</p> <p class="ql-block">  我很少回老家一次,也只是偶尔和兄弟俩见上一面。兄弟俩生性木纳,从来不多言语。卓娃儿子今年刚刚考上一所省外重点大学,正需要花钱,负担也重,所以他得赶紧出工到工地上挣钱去,和我简单地寒暄几句之后,急急忙忙骑上摩托走了,脸上带着些许自豪,又有一丝歉意。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和有些花白的头发,忽然觉得自己似乎有些羸弱了。是啊,即使再艰难困苦的生活,我相信也压不垮他那有些瘦削的肩膀,因为面对无法选择的命运,他们更懂得坚强、倔犟而又乐观。</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