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生时代二、

廣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年复一年,人在不觉中长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松陵中学。那时凭籍着松陵机械厂的名气,沈阳市教育界优秀教师也向往到这里工作,优秀的教师资源在向三台子地区倾斜。松陵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无论在区里市里都有名望。在那人心向上的年代没有很好,只有更好,松陵中学提出的口号是;超“十一”赶“实验”(都是沈阳的排头兵中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是1965年在三台子四所松陵机械厂子弟小学里招来的我们这一届近600名小学毕业生,分10个班,开始了“分槽饲养”的探索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将考分在前“最好”的“学苗”纳入头四个班,组建分槽饲养“头槽班”。老师是全学年组最好的,学生是全学年组最优秀的。我被分配在“头槽饲养”的一年二班,在我们这个班五十四名同学中,在小学任中队委以上干部占一半,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在小学班级里没职务。当其它普通班还在教老式俄语的时候,我们“头槽班”已经开始学当时很新潮的英语了,能在此班学习的学生当时都颇感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学校为了追求名誉的举措现在看来很荒唐,它极大地伤害了一部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更伤害了大部份同学的自尊心,不得人心。以致在后来的文革中,这种作法被批的很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几十年后,回头来看,当年的十个班同学,哪个班都曾涌现出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学时期上课虽然是全天候的,但也没有紧张感觉,只是每天都关在学校里学习倒是沉闷了许多,好在年龄大些了,贪玩的心都收敛了些,还适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松陵中学离北陵很近,向南走不多远,穿过二四二医院,过了种满沙果树的苗圃,再跨过一条常年不冻的废水河,便到了古松参天的陵后。那时北陵是我们学生的乐园,它深深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那红墙碧瓦青松绿草,而是那满树呀,红的糖李子,黑的臭李子,红黑相间的桑葚,那叫一个好吃。我和三三两两的同学、伙伴爬到树上抓吃不已.用不了多久小嘴巴便会被果汁染得红红的黑黑的,煞是好看,演戏不用化妆了。至於那山里红,野山梨,那是拿回去显摆给其他没去小伙伴吃的。可千万别碰那红艳艳的“老鸦眼”,听说有毒而且毒性很大,吃了会死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偶尔碰到小蛇,我们也不害怕,会用树枝把它打死或打跑。吃完野果再往前跑.有个湖,当时岸边铺了些沙子算是“游泳湖了”,当时我虽不会游泳依旧喜欢和小伙伴一起在水里瞎扑腾。随便玩玩吗,就是这随便玩玩,我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不卫生的水域,不会水瞎玩,竟然玩出了鼻炎,没想到这鼻炎与我终生为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今我再到北陵,往日的风光不在。除了红墙碧瓦外,连高大成片的古松都枯死了,所剩无几。(好在五六十年代栽种的二茬松,三茬松现已长成)一些当年的美好,只能留在深深的记忆里。</span></p> 谢谢欣赏 <p class="ql-block"><b>本篇插图部分来自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