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的大学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 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少年时的我,是一个耽于幻想、狂热地喜欢苏俄科技和文学,梦想着长大做一个像米丘林、罗蒙洛索夫和伊萨柯夫斯基那样的人,为建设祖国作出贡献。为此,小小年龄就下决心好好学习争取考大学。然而,一场不期而至的运动,使我的大学梦几乎折戟沉沙,差点改变我人生的轨迹。</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着,我也要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8年,一场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席卷全国。不久,我初中毕业,15岁的我被分配上山下乡当知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在当时本是正常的事,但我这一届同学的去向使我十分困惑。除了个别放弃升学的外,其他同学几乎都直接升入高中,只有我和两三位同学被分配上山下乡。从小学到中学,我都是学校和街邻中出名的乖孩子和渴望读书的好学生,忽然却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读书资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个冬天,是我人生中遇到的最凛冽严寒。我出身贫微,父亲不在当地工作,家里也没有能力去走关系。在某些工作人员的眼里,这个15岁的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今后的命运该不该这么早就随便决定,他们毫不在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冬天,我被深深地刺痛,情绪一落千丈。我给在外地工作的姐姐写了一封长达七页的信。在信中我绝望地嘶喊:“我人生的梦被撕碎了,我的心在呐喊呀,姐姐,我想读书!”姐姐收到信后非常惊恐,她立即分别给家人和朋友写信要他们安慰我并为我的升学想办法,同时也给我来了一封长信。她的劝导我终生难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益增其所不能。希望弟弟正确认识社会,坚持人生理想,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相信吧,只要不丧失信心,光明一定会在前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邻居中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找到我,殷切地说:“你是个好学的孩子,高中是一个有志者不可缺少的人生阶段,只有具备了高中学历,人生的路才会有发展空间。你一定要争取读高中,读完高中下乡也不迟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姐姐的来信和老人的话使我作出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决定:哪怕没有了户口,哪怕没有学籍,哪怕做一名旁听生受人羞辱,我也要读高中,读完高中才下乡,自己命运自己作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要去读高中的学校,是新建的完全中学。读初中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曾一次又一次到这里担砖挑瓦,为她的建立留足了汗水。她会把我赶出大门吗?我心中充满忐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春天来了,开学了。我背着书包来到高中新年级的教室。书包里没有课本,课堂里当然也没有我的课桌。上课铃响了,我随同学走进课堂倚后墙而立!一个没有被录取的学生擅自来到课堂站着读书,老师十分惊讶。学校领导匆匆赶来,劝我离开教室响应号召去农村。我沉默不语,也不挪动,好像天塌下来我也会这样站着!一次劝不动我,就两次,两次劝不动,就三次…我除了沉默还是沉默,除了站立还是站立…校方对我的倔强显得无奈和可怜,久而久之也就不劝了,佯装不见由得我去。这个班的学生多数是我初中的同学,老师也知道我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很是同情。就这样,没有课桌没有课本的我听课更认真,笔记比以往记得更祥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站着读书的奇闻传遍了学校,也传到了街道干部和“知青办”的耳朵里。震惊之余,他们也被一个孩子的求知欲感动。从班主任那里打听到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两个月后终于撤销了我的下乡令,学校恢复了我的学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学校教工为我搬来课桌和椅子时,我流下了眼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阿辽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七二年春,完成了高中学业,我带着心爱的诗集和高中课本,和八十多名同学一起,来到罗霄山脉大洞岭下的官渡林场,安安心心地当好一名知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大洞岭山区一个新建的林场,一望无际的峰峦等待我们去开垦。我们八十多人挤住在一座由观音塘生产大队当作粮仓的祠堂里。在腾空的粮仓木板上铺上稻草,一个紧挨着一个铺上各自带来的席子被子,就成了新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每天挖山造林,努力用汗水来证明自己接受再教育和改造荒山的决心。感谢林场老职工和同学们的帮助,不久我加入了共青团,并接过老事务长的班,做了工区新事务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尽管如此,上大学的梦想在心中依旧暗流涌动。我深知,在知识不被重视的年代,我的希望很渺茫。但始终相信国家正常的教育秩序总有一天会恢复。我牢记姐姐的勉励:机会总是会眷顾有准备的人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愿意为这样一个渺茫的希望做好准备。我邀约了一些爱学习的知友,组建了一个业余学习小组,利用工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并开展写作活动。我们用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乳名“阿辽莎”来命名我们年轻的学习小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辽莎”计划最开始得到我的好友李杰锋、廖鹏岳、任继兴的支持和参与,后来一些有同样愿望的知友也参加了学习小组,一间闲置的宿舍被安排作了学习室。我和杰锋的诗友场部肖医师听到这个计划大加赞赏,抽出时间帮助我们布置学习室。劳动之余,我们学习小组就用墙上的警语“面对知识,要像饿狼扑向面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习小组在一起复习中学知识,收听广播电台的英语三百句教学节目,常常读诗写作到深夜。一年后,还与两位好友一起编写了《春渡洞岭》诗集,为实现理想打好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知青兵的圆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七四年,是我下乡的第三个年头。十月的一天,我的知青战友任继兴同学兴冲冲地从火烧岭工区,来到我所在的茶园工区告诉我,解放军某部到我们所在公社征兵来了,要我和他一起应征当兵去。拗不过继兴好说歹说,我抱着陪同继兴去检查一下身体的心态,参加了征兵体检。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次漫不经心参加的体检,竟然使我意外走上了十年之久的从军之路。而继兴却因为是独子,家里不同意,没有被批准入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直至到了部队,我的连长才告诉我,他们看了我的档案并听取了林场对我的介绍,感到我是一个不错的文书苗子,他的连队正需要一名文书。连长慈爱的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好好干,部队会给每一个好兵创造机会的。”连长的话让我深受感动也很受鼓舞。从此,我铁心跟着部队干,努力做一个好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部队刚刚从太行山区移防到西北,营建施工加军训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为了鼓舞士气,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首《当兵要当雷锋式的兵》的歌曲,没想到由国家音协主办的《人民音乐》期刋和《人民军队报》先后发表了我这首歌曲作品,我所在部队领导知道后非常高兴,组织部队学唱这首歌,振奋精神搞好营建施工和军事训练。不久,我由文书改任代理排长,在紧张的营建施工和军事训练生活中,我只能每天就寝后,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学习。我,内心并未放弃读书的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七七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在部队的支持下,我凭借高中打下的基础和长期坚持学习,考入了北方某大学。成为我读高中的那个班,在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大学的两名学生之一,穿着军装再次走进了课堂。当消息传到家乡,乡亲们纷纷说:苍天不负有心人,这孩子小时候一边搓草绳贴补家用,一边读书的情景我们还记得,过去的升学制度真是要不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很多年以后,我才从浏阳文史档案得知,其实我的外祖父是一位革命烈士,为了新中国,他的头颅被高挂在浏阳城门楼上。我父亲是伤残老红军,曾参加了秋收起义和1930年的长沙之战。但父母没有文化,所有这些都没有进入工作档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人生的兜兜转转,在高中毕业六年之后,我终于实现了大学梦,我相信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梦想。我所在班五十六位同学多数是知青,在各自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之后终于在大学的殿堂再次聚首,为祖国的未来和自己的梦想再次携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