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父影——刘公益初老先生仙逝亟刘母罗老安人升祔礼掠影

五岳松

<h3> 毛田镇丧礼活动纪实<br> 时维二月,气逾春分;和谐盛世,国富民殷。 花风有信,椿树怀荫。湖山增色,草木皆苏也。<br>    刘公益初老先生,1928年戊辰岁七月二十九日酉时,出身于彭城郡、累世积善书香之家;于2022年壬寅岁二月十九日卯时寿终正寝,享年94岁。毕生躬耕于陇亩园林。高人在野,名士居村。克勤克俭,亦农亦商;终年劳作不息,一生淡泊自如。<br>  德配罗老安人,出身于(豫章)名门望族,谨遵三从四德,素娴内则母训。<br>    二老流光厚积,福萌后人。治家有道,教育见成;五行五代,英才成群。内外阀阅,彰显门庭。皆二老之德泽浓荫也!<br>  卓哉先生,懿哉安人。圭璋雅望,並美乾坤。<br>    值老先生寿终正寝之际,其后嗣秉持仁孝礼仪之举,奉行对长辈;生养之以礼、逝葬之以礼、兹后祭之以礼的儒风之道。遍请儒林名士,敦行士礼,以告慰上辈在天之灵!将二老之灵位,栗主荣升于彭城郡高堂,晋升为神位。从兹神依主位,永享人间蒸尝!俎豆千秋成祀典,诗书万载启文人!<br>  整个过程文化内涵十分厚重,特将此次丧事文化内容抄录如下:</h3> <h3>长兄千古:<br>手足情深,八十余年今永别;<br>膏肓久病,期颐无望赴蓬莱。<br> 胞弟:刘美台 敬挽<br><br><br>风冷椿庭,泪眼相看都是血;<br>云迷岵岭,斑衣忽变尽成麻。<br> 孤哀子:刘飞龙、媳:李冬菊泣血<br><br>二月寒风摧祖竹,<br>三更冷露洒孙兰。<br>孙女:刘景、刘明、龚满林、刘曲、刘越,<br>孙婿:许晖、毛仁哲、姚明初、文辉敬挽</h3> <h3>礼生挽联:<br><br>挽刘公翼初大人千古暨刘母罗老安人栗主荣升:<br><br>极婺荐馨香,二老神灵升栗主;<br>儿孙知大雅,满堂珠玉绽英华。<br>  姻愚晚:潇湘散淡人 李岳武敬挽<br>  <br>位列仙班,云山肃穆皆崇敬;<br>德遗梓里,铁水扬波尽赞声。<br> 礼生:刘飞龙敬挽<br><br>峥嵘岁月,抱朴守真,足下高低坚毅过;<br>馥郁芝兰,凌寒戴素,眉间落寞静恭思。<br>                                    礼生:李际亮顿首<br><br>硕德佈芳声,南极高悬,绚丽祥云呈五彩;<br>春风传噩耗,长庚遽陨,清辉皓月冷千秋。<br> 礼生:刘美完 敬挽<br><br>期颐未至,扶风驾鹤辞尘,位列仙班,典范长存荣简史;<br>举室衔哀,倚杖吟诗读祝,心怀硕德,家神永荫荐馨香。<br> 礼生:李卫东 敬挽<br>​<br>骑白鹤,跨青鸾,耆宿西逰,孝义千秋留范本;<br>读蓼莪,歌楚茨,文人礼奠,蘋蘩一束荐英灵。<br>                      月田礼生:彭春江敬挽<br><br>遗愿谨遵从,行祀礼,读蓼莪,后起超群完夙志。<br>尘埃今诀别,禄阁堂,彭城郡,清声卓著播芳名。<br>                                   礼生: 许    波敬挽<br>​<br>憶尊翁事賈從農,無懼艱辛垂典范;<br>慕後嗣修身立志,有成術業慰先靈。<br>                                  禮生:許孚望叩首<br><br>鵩鸟报哀音,南极星寥,白马素车悲夜月。<br>彭城行祀典,薤露歌喧,清香酾酒祭仙灵。<br>                         礼生:卢六雄敬挽<br><br>寿逾耄耋,眼观四代,勤俭一生垂典范,<br>时逢谨月,话别三春,劬劳二字概终身。<br>                                    礼生:刘修见敬挽<br><br>恩隆禄阁,望重燕山,怀葛风高垂百世。<br>栗主升堂,诗歌楚茨,虔陈俎豆享千秋。<br>                                   礼生:廖精忠敬挽</h3> <h3>音容永在</h3> <h3>毛田镇儒礼文化概况<br>  岳阳县毛田镇有一支民俗文化行礼的礼仪队伍,这支儒礼队活跃在三田一洞、临湘、通城一带。这是唯一一支由岳阳市人民政府公佈、岳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颁发:《岳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行礼)》证书的行礼队伍。<br>  这支礼仪队之所以能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具体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br>  第一、源远流长。丧礼原只限于皇家贵族,后逐步放宽至有功绩的文武官员,经过漫长的传承演变,最后传到民间。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丧礼也是分等级制的。朝庭官员行礼为正本,民间行礼为副本。当年的许伯政在朝为官,他退隐回乡时,便将朝庭的正本礼仪程式带回了家乡传承至今。所以毛田礼仪程式与其它地方略有不同,就是这样形成的。<br>  第二、资料完备。从2013年准备申遗,由湘鄂名儒、退休教师许少白老先生,搜集、整理、撰‘写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由几代儒礼家风的刘美完先生为提供史料与实践指导,现由中语退休教师李岳武先生继续整理完善《民间传统儒礼拾粹》一书。<br>  第三、设备齐全。道具有:儒教之祖的孔子像、礼仪官坐椅的精致绣花搭垫、大宾点主和告利成时用的华盖万民伞,统一的礼帽和长袍大襟礼服,已备投影仪,使行礼程式和各种唱词跟着显示出来,供大家观看,以便理解。<br>  第四、人员全备。如今,有一定文化底蕴、老中青相结合的礼生二十余人。每年培训一些行礼爱好者。2021.11.22曾参加了“岳阳第一届儒家礼学文化交流会”。具体简介主要成员:<br>刘美完,祖上几代曾是礼生,主要是通礼。书写主牌及条所。<br>李岳武:中语退休教师。1978年,师从毛田名老鸿儒、老中医周代鸿老先生,学习民间应酬文化,开始学写诗联,曾在多种刊物发表作品,并有部分作品获奖。曾任“红网”总网监及[湖湘文化]版主,毛田李氏宗祠八修族谱主编,县、市诗联协会、网络协会会员;探究民俗行礼文化,著有《诗文试笔》和《诗文漫笔》;主编《民间传统儒礼拾粹》一书。主要是观礼、致点主词、利成词。<br>李际亮:在职书画教师。中国楹联学会、湖南省诗词学会、岳阳市书法家协会、岳阳市县楹联学会、曲赋协会、洞庭诗社会员;岳阳市辞赋协会、岳阳楼区书法协会、岳阳县书协会理事,岳阳县曲赋协会常务理事;毛田诗词曲赋协会会长,《江南雅集》文艺平台主编兼群主;岳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礼”组织领导者之一。主要是写恸文、祭文、书写对联,引赞、诵读恸祭文。<br>刘修见:在职牙医,祖上几代礼生,市级行礼传承人,主要负责人之一;具体执事宾。<br>刘飞龙:退休教师,会电脑,书法见长,擅长二胡、笛子等乐器,主要负责投影仪及奏小乐。<br>许 波:退休人员,主要负责人之一,执事或引赞官。<br>许 浪:在职医生,嗓子好,歌诗倡首者。<br>李卫东:退休教师,写恸祭文、观礼。<br>许孚望:擅竹笛,引赞官。<br>卢六雄:引赞官。<br>……</h3> <h3> 见识“民间传统儒礼”<br>《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范围仪式的总称。“礼学”是我国最早的弘扬民族社会风俗的精神文明的诗礼总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而又是非物质文明的讴歌集之一。就其所反映的历史年代与成书年代而论,《诗经》与《礼记》相互咏唱,相互媲美。《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周公旦所著。至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一部分礼制的汇编。孔子曾删诗订礼。在《论语.为政》篇中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所以,古有“三教儒为首,百善孝为先” 之说。“孝”主要体现于:对父母,“生养之以礼,逝葬之以礼,灵祭之以礼”。儒礼不是迷信,而是是诗、礼、孝相结合的文化载体,是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所以,国家把它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抢救和保护。<br><br>朝庭有掌握《儒礼》之官,由来久矣;但礼节有一定的仪式,也有一定的礼文。旧时民间祭祀孔庙及先贤祠堂,举行婚丧祭祀仪式,提倡“起、跪、稽颡、叩首、平身” 之仪者,多系当地知书识礼、对朝廷制订的仪文博览强记的知识份子,称他们为“礼生”或“儒生”。<br>传统儒礼大致分两类:一祭礼,(公祭)祭天、地、神等;(家祭)祠祭、祖祭、禫服祭(升袝、点主)等;二丧礼,即悼亡礼。 丧礼原是分等级制的,原只限于皇家贵族,逐步放宽至有功绩的文武官员,经过漫长的传承演变,最后传到民间。至今一般人逝去,只唱孝歌,打灯坐夜;只有有一定身份的人去世后,其后人至孝,且家兴业旺的人家才行礼。所以, 民间还流传“和尚道士闹一七,当不得礼生作个揖” 的俗语。<br><br>民间丧礼分:堂、夕奠礼。礼生进门,每人一幅挽联必不可少;还戴礼帽,穿长礼服。人数因时间长短和热闹场面而定。如果行堂奠或夕奠礼,则需十二人以上。人越多场面越热闹。具体分工,有通礼官,观礼官,执事官,引赞官,大宾等。其过程和内容:行三献、祭礼、升祔点主礼等,插有祝嘏词,歌诗,读痛文,祭文,利成词,点主词等。最热闹的是行歌诗礼。所歌大多来自《诗经》,其义较深。大都是有关“风雅颂”与“赋比兴”的抒情诗,但也有些叙事诗。歌诗时,礼生都左臂系毛巾,右手秉燃烛绕堂而歌;善歌者倡首,众宾合唱。如祭祀用有:《既醉》、《楚茨》、《天保》、《采蘩》、《采蘋》等;悼亡用有:《陟岵》、《南陔》、《薤露》、《蓼莪》、《鸡鸣》、《葛生》、《绿衣》、《棠棣》,《蒿里歌》、《踏踏歌》、《归山歌》、《男女月令歌》、《男女挽歌》等。间歇奏大乐:擂鼓,鸣金,发炮,吹唢呐;大乐止,演小乐:吹笛子或拉二胡。最动人的是读痛文和祭文时,诵者声带哭腔,口齿清楚,抑扬顿挫,如歌如泣,让部分听者潸然泪下。最隆重的仪式是告利成或拜奠贺主。<br>  <br>总而言之,行丧礼整个过程中,给人的印象是:场面热烈而庄严肃穆。特别是那些挽联,既是对逝者生前闪光点的总结,又是对后人的激励和赞美; 如将其整理成册,打印刊载,能代代相传,昭示后世,更是对逝者的一种敬慰!<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