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文庄】聚焦名师课堂,引领教师成长——记文庄一小名师课堂展示周活动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我校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以研促教,以点带面,达到教学相长这一功效。特此,研训处安排了两周的名师课堂以供全校教师交流学习。</p> 数学 <p class="ql-block"> 1⃣️王敏老师《比例尺》</p><p class="ql-block"> 3月29日上午第一节课王敏老师在六2班执教的课题是《比例尺》,在本节课中,王老师通过“单位换算,化简比,画线段”的复习为新课做铺垫,并及时引出新课,让学生知道比例尺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比例尺表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并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比例尺可以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两种表现形式。整节课,王老师都能做到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独立操作和实践当中更好的掌握知识,本节课唯一的不足,课前复习所用的时间稍长了一点,如果能把控这一个环节,整节课就更完整了。</p> <p class="ql-block"> 2⃣️冯丹梅老师《解比例》</p><p class="ql-block"> 3月29日下午第一节,冯丹梅老师在六9班执教《解比例》这节课,这节课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3⃣️吴晓燕老师《加法结合律》</p><p class="ql-block"> 3月30日吴晓燕老师在四(13)班执教《加法结合律》一课,教学过程中吴晓燕老师致力于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也渗透了“枚举归纳”这个重要的验证方法,最后推导出加法结合律这个定律。</p><p class="ql-block"> 加法结合律是在前面学习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节课上吴老师通过游戏复习加法交换律引入新课,并对于加法交换律的特点予以了强调:位置交换。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三个等式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亮点:</p><p class="ql-block">1.教学语言简练,问题指向性强。在发现加法结合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计算的顺序发生变化,从而更好地辨析与加法交换律的特点。</p><p class="ql-block">2.教学过程清晰条理,环环相扣。在教学中,从复习引入、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到全课总结,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给与了学生充分的动脑思考、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时间和空间。</p><p class="ql-block">3、练习内容层次分明,游戏环节“凑十、凑百游戏”,为后面学习简便运算作了铺垫,分散了简便运算的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运算定律在计算中的优势,最后一题,将两种两种加法定律结合,使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在简便应用到灵活应用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知,巩固了旧知。</p> <p class="ql-block"> 4⃣️吴翠云老师《质数与合数》</p><p class="ql-block"> 3月30日上午第一节课,吴翠云老师在五(4)班执教《质数和合数》一课。</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教态自然,设计合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从摆小正方体出发,提出猜想,通过分组合作,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的时间,验证发现质数和合数的特征,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吴老师开始设计的“小试牛刀”习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课堂,并且很好的巩固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另外“过关斩将”这道练习的设计既注重了知识的应用,又注重能力的培养。最后吴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文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是一堂令人耳目一新的课,一堂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突现教与学的课。</p> <p class="ql-block"> 5⃣️黄畅义老师《质数与合数》</p><p class="ql-block"> 3月30日上午第二节课,黄畅义老师在五(7)班执教《质数和合数》一课。</p><p class="ql-block"> 教学中黄老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去揭示。这样不仅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老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p> <p class="ql-block">  6⃣️吴多香老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p class="ql-block"> 3月30日早上第二节课,吴多香老师在一(8)班执教《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创设情境“大巴车”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鼓励学生根据情境提出加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观察到说一说,从而抽象出算式,进一步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本堂课的亮点:</p><p class="ql-block">1、课前复习整十数,帮助学生回忆整十数都有哪一些。这样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知识迁移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对于后面学习。</p><p class="ql-block">2、练习多样,层次分明,巩固有效。在练习中,吴老师通过开火车,说一说等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练习,由易到难。每个练习都精心设计,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明显的针对性,巩固性,实现了练习的实效性。</p><p class="ql-block">3、习惯培养,始终如一。吴老师针对低段学生学习培养的特点,采取课堂中教师的提醒,学生的互相鼓励,口号提醒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p> 音乐 <p class="ql-block">  音乐课,可真是妙趣横生!</p><p class="ql-block">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瑰宝。将戏曲引进校园,是弘扬与传承戏曲文化的重要举措。本节课,何兰妹老师带领着孩子们投入学习小学生古诗词琼剧戏歌《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上,何老师循循诱导,富有激情,同学们对海南戏曲兴趣倍增,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用海南方言演唱戏歌。</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老师让学生从学唱戏歌中去感受戏曲元素,领略了海南琼剧独特的韵味与浓厚的传统魅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热爱本土音乐文化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亲临听课的学校研训处赖斌主任和优秀教师工作室中心陈贤娜主任都针对本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致好评。同时赖主任也提出期望,希望音乐老师们要善于挖掘本土音乐,把琼剧引入课堂,丰富校园艺术文化。音乐组的老师们也提出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p> 语文 <p class="ql-block"> 1⃣️周晓敏老师《为人民服务》 </p><p class="ql-block"> 3月29日下午第二节课,周晓敏老师在六(9)班执教《为人民服务》的第二课时。</p><p class="ql-block"> 教学中周老师教态自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课堂上书声朗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周老师通过循循善诱,多种方式指导朗读,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身看法的方式,帮助学生一步步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单。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作者意图及事件背景,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指导十分到位。学生学有所获。</p> <p class="ql-block"> 2⃣️吴乙娟老师《十六年前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3月31日上午第三节课,吴乙娟老师在六(3)班执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p><p class="ql-block"> 整堂课,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吴老师课堂教学朴实,做到了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以文导写,教给了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比如:学生对本文涉及的历史背景比较陌生,吴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单元第二个语文要素,适当穿插人物及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盲点,走入课文情境;在生字的教学当中,吴老师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帮助学生正音,并当堂书写,读写结合,及时矫正易错字。吴老师教学风格沉稳,层层深入,成功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整节课的教学很成功。</p> <p class="ql-block">  此次名师示范课活动的开展,既为我校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又为全体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研讨创造了机会。名师的经验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我校教师会以此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凝聚起发展的智慧,共同书写好教育的奋进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各年级教师</p><p class="ql-block">文字:任琳琳</p><p class="ql-block">审核:冯少丽</p>

学生

老师

教学

加法

学习

比例尺

十数

质数

课堂

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