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专业服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积极推动教研工作实现转型发展,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业务牵头部门,课程教材研究所联合中国教研网持续开展公益性的常态化在线主题教研活动“教研在线”。以下是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新疆教研基地的主题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采取沪新两地一线教师“协同作战”方式,以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让我们受益颇多。</p> <p class="ql-block">一、以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七课全球性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一、从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的重要节点。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相关叙述,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p><p class="ql-block">1、能够借助地图和文字史料的解读,知道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人口、物种、疾病和商品的全球性流通,理解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联系的加强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2、借助史料解读,知道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能够分析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大变革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3、能够辩证看待新航路开辟对不同文明产生的不同影响,学会尊重不同文明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二、从教学评价</p><p class="ql-block"> 本课的内容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教学,一方面,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全球性的物种、人口、商品、宗教和文化的交流,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统一的第一步。另一方面,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在给非洲美洲带去深重灾难的同时却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人类社会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的大变革时期。</p><p class="ql-block"> 第一层次,能够辨识历史地图和材料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如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路线图和世界贸易路线图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能够尝试收集与本课有关的相关材料,能够从材料中提炼相关信息,如借助材料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能够说出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物种交流和疾病传播的概况,能够简述早期殖民扩张的状况。认同世界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第二层次:能够用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叙述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物种交流及商品流动。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借助地图和相关材料论证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能够辨别教材中的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能够利用相关的历史术语对教材结论进行解释,如早期殖民扩张如何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认同世界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二、以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p><p class="ql-block">一、从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里面提到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一要以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作为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避免将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机械地分离;二是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教学能够达成;三是教学目标要有可检测性,能够衡量出学生通过学习所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叶小兵教授概括为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确定五位一体的综合目标、聚焦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确定具有可检测性的目标。基于此并通过结合课标“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p><p class="ql-block">1、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唯物史观、历史解释);</p><p class="ql-block">2、能够通过绘制年代尺、展示历史表格等方式,梳理叙述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发明成果等基本史实,并从中理解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p><p class="ql-block">3、能够提取史料相关信息,从当时的角度论述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并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关系,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缔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人类共同体意识。(史料实证、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二、从教学设计思路</p><p class="ql-block">1、确立主题:从能源转换的角度看工业革命。该主题主要是从以色列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中关于工业革命的定位:“工业革命的核心,其实就是能源转换的革命”。该主题突出能源及能源技术等的变革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但纵观工业革命进程倒也是一个可以得到印证的观点。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以及后来的第三次、第四次,可以说工业革命跟能源革命其必然的内在逻辑,至少能源革命催生了工业革命。对学生、对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通过获取相关史料是可以值得探讨和印证的新观点。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必须依标设计,以课标指导史学研究成果的选择与运用,把史学研究成果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历史教育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意图是要通过这个观点进行论证的过程,既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呈现,也是对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如果通过本节课学习,学会调动教材知识、提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对工业革命进行一种新的有实证意识的解释。</p><p class="ql-block">2、创设情境:基于该主题按照时序和历史逻辑创设系列情境,如从能源危机到新能源的替换,从新能源到能源技术的不断改进,从能源技术的改进到动力机的发明,从动力机的发明到机械化的普及,这些情境主要方式有文字史料、图片:展示、语言描述等,把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如背景、进程、影响等有机整合在一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课标、素养等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3、问题引领:有价值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思维和探究的兴致,是落实课标、体现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在本课设计上我主要设计四大问题和一道深入探究题,深浅交加、有进一步引发深度思考和探究的尝试。</p><p class="ql-block">4、史料研习: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史料(文字、图片、数据表格等),学会区分各种史料,理解各种史料的价值,并从中学会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作为论证问题或者观念的有力证据,培养史料实证的意识。</p><p class="ql-block">5、开展论证:历史解释从水平划分看,水平1和2重点是对已知结论的复述和分析,水平3和4更注重的是基于自己思维过程能够对不同解释进行评析论述,或者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本节课的设计就是针对工业革命就是能源革命的观点进行验证的过程,并有深入思考的探究,如最后还有一问“工业革命是一场能源革命,还能是什么革命呢?”</p> <p class="ql-block">三、以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p><p class="ql-block">一、从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1.联系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p><p class="ql-block">2.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p><p class="ql-block">3.根据材料阐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感受公社人民不畏牺牲的精神。利用文字资料获取所需信息,培养历史解释能力;4.联系当代中国的发展,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时代意义。</p><p class="ql-block">二、从学情分析</p><p class="ql-block">从学习基础上看: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相关部分的内容,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初中教材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侧重于史实的描述,学生的认识多在表象上。</p><p class="ql-block">从认知水平上看: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但综合分析与辨证思维能力有所欠缺。</p> <p class="ql-block">四、通过对这三节观摩课的学习,宾县三中历史组感触颇深</p><p class="ql-block">1.能够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如新航路开辟史近代史的起点,全球史的开端。能够选择,组织相关的材料并使用历史术语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做出解释。在认同世界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上的基础上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p><p class="ql-block">2.将新航路开辟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分析其影响。能够比较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形成对某问题更全面、丰富的理解,如围绕早期殖民扩张对不同文明的不同影响等。在认同世界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上的基础上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p><p class="ql-block">3.从时间安排和史料补充上增加背景和影响的分析,其次改善板书将教学主题与教学重难点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落实笔记和及时复习,再次改动几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可以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动笔画一画和写一写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最后可以尝试用合适的音视频材料代替文字史料和教师叙述,缓解单一重复的教学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