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记忆】 —— 美国印象之二

【博望大视觉】

摄影 / 博望君<div> 撰文/ 博望君<br><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 美国于1776年7月4日,以签署《独立宣言》为标志而成立。建国之初并没有明确的首都,国会议员们和行政机关人员延续此前在费城召开大陆会议时的惯例像皮包公司一样凑合着处理相关公务,后来又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最后依旧回到费城将就着。就这么把一个未来的世界霸主生意草草地开张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为了平衡南北双方意愿,选择了大约地处南北之间的波多马克河东岸的一片丘陵地带开建新的首都,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为纪念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将以其名而命彼名,遂成哥伦比亚特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首都建成后,华盛顿已经逝世。</p><p class="ql-block"> 美国人没有忘记乔治·华盛顿对美利坚共和国的卓越贡献。美国政府和国会决议把首都命名为华盛顿。</p><p class="ql-block"> 乔治·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任大陆军总司令带领大陆军打败英国人,是美利坚首屈一指的开创者。</p><p class="ql-block"> 华盛顿首任美国总统,干完两届后在万众拥戴下毅然退出政坛,干净利落的回到他的私人山庄悠然自得的当“地主”,再不过问政治。此后美国总统再也不好意思连任超过两届,(唯有小罗斯福由于特殊的时代需求连任四届)这也给现代政治制度开创了一个经典的范例。</p><p class="ql-block"> </p> 踏上美国的地面首先要看的肯定是华盛顿,到了华盛顿一定要看的当然是国会山、国会大厦······ 好比外国人来到中国,总是要在天安门看看,再拍上一张纪念照,哈哈,我也未能免俗,让同行朋友给咔嚓了一张! <div>  </div> 站在高地遥望远处,即可看见林肯纪念堂 ——华盛顿纪念碑——更远处的国会大厦三大建筑在一条东西展开的中轴线上,高低错落,方圆成趣;<div>  子午主轴是以北边的白宫和南端的华盛顿纪念碑,东西向主轴为东边的国会大厦和西边的林肯纪念堂。中轴线的两侧依次散布着杰斐逊纪念馆、白宫、航空航天博物馆、 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等等 ········<br>  </div> 华盛顿城建布局呈棋盘方格形制、区划井然有序,既没有耸入云霄的高楼大厦,也没有炫耀入目的霓虹灯,街道建筑大多平实,并以格子状辐射开来,与中国的北京、西安等著名古都市大同小异。体现了在城市布局上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和中西文化的趋同性。 从国会大厦一路向西、向南漫步过去就来到华盛顿国家广场。纪念碑前。广场正中央就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碑通体以白色大理石垒砌,呈方型尖顶,纪念碑总高169.3米,碑内中空,乘电梯可以直达纪念碑的顶部,从8个瞭望窗口俯瞰波托马克盆地及华盛顿市区全貌。东面国会大厦;西向林肯纪念堂;北瞰白宫;南临杰佛逊纪念馆。<div><br></div> 遥望华盛顿纪念碑好似一把雄浑彪悍的利剑直刺苍穹。它不仅是华盛顿的最高建筑,也是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筑。美国国会于1899年投票后决定:“华盛顿特区任何新建建筑的高度不可以超过华盛顿纪念碑”<div>  </div> <p class="ql-block">  近看华盛顿纪念碑,上下两截颜色各异,不禁纳闷。其实当年美国这个标志性建筑的建造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坎坎坷坷。当年的美国远不是现在这样富有,全凭各方捐献赞助,开建不久就没钱了,好容易攒足了捐款,1854年又发生南北战争,致使建了50米的纪念碑停工。战后,1876年重建时又找不到相同的石材,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华盛顿纪念碑外表是两个颜色。这个纪念碑可是美国的标志性建筑,就这么凑合出来了。一个碑两色,看来美国人100多年前就玩上混搭风了。。纪念碑身外表没有任何文字,内墙则镶嵌有188块由各地捐赠的纪念石,包括一块中文碑,其上文字取自晚清学者徐继畲的《瀛寰志略》。</p> 华盛顿纪念碑内碑刻中文为:<div>  钦命福建巡抚部院大中丞,徐继畬所著《瀛环志略》曰:<br>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於胜、广,割据雄於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br><div>  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 耶稣教信辈立石<br>  咸丰三年六月初七日 合众国传教士识<br><br></div></div> <p class="ql-block"> 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清朝官员之一,比之“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和疾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魏源,他对美国以及西方世界的认识更为深刻。其所著《瀛环志略》和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均为闭塞僵化的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窗口。</p> 徐继畬及其著作直到今天,还继续起着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促进中美两国相互了解的作用。1997年4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曾引用徐继畬称颂华盛顿总统的文字,借以称赞中美友好的历史源远流长。1997年5月15日,纪念开创中美友好关系的先驱徐继畬完成《瀛寰志略》150周年的仪式,在美国华盛顿纪念塔前的南草坪举行。仪式的首倡者龙夫威教授说:“此碑今天仍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内西壁200多英尺的高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历史见证。” 从国会山下来,沿着国会广场一路向西直行,庄严、沉稳的林肯纪念堂就进入视野。<div> 整座建筑呈长方形;36根白色的大理石圆形廊柱环绕着纪念堂,象征林肯任总统时所拥有的36个州。每个廊柱的横楣上分别刻有这些州的州名。</div> 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之间,有一个约610米长的长方形水池,倒映出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的倒影,被称为倒影池。整个华盛顿纪念碑都倒影在池中,像一把白色的利剑冲着林肯纪念堂就扎了过来。<div><br></div> <p class="ql-block">  乍一看林肯纪念堂似曾相识,回味过来感觉与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堂何其相似?</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种建筑风格都源自于欧洲早期古希腊神庙均属巴洛克建筑。据说当年为修建毛泽东纪念堂有过好几套设计方案,最终还是由英明领袖拍板选定现在我们看见的这个风格。</p> 现在在看来,建筑界还是最先睁开眼睛看世界,最早在建筑领域把中西方文化融合起来。 走进林肯纪念堂,迎面就是林肯的大理石坐像,像高5.8米,林肯双手安放于椅子扶手两边,神情肃穆。雕像后上方是一句题词──“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 林肯石雕坐像非常传神,林肯的目光穿过大门,平静地凝视着整个倒影池和对面凌天一柱的华盛顿纪念碑,还有大草坪尽头的国会大厦。此间寓意无穷,足可令人咀嚼。 <div>  不仅林肯纪念堂外形酷似毛泽东纪念堂;大厅的石雕坐像也如出一辙。细看,林肯表情冷酷、凝重;毛泽东安详、温和。<br></div> 在林肯纪念堂大厅的廊柱下向东看去,清澈透明的阳光铺洒在倒影水池、绿茵草坪 ······ 把华盛顿纪念碑映照的越外挺拔洒脱······ 国会山、国会大厦影影绰绰在光影摇拽中婆娑起舞······ 林肯纪念堂是美国国家广场中轴线两侧的众多纪念馆所中最受青睐的,这不单是因为林肯的魅力,更多的是缘于此处是国家广场西端的一块高地,登高临远,从林肯纪念堂大厅外的廊柱下放眼东望,华盛顿,国会大厦等宏达的建筑尽收眼底,扩展而舒放。 偶尔也能看见巡查的警察在纪念堂周边晃悠,天空还有直升机盘旋,远远传来的淡淡的轰鸣声多少都与林肯纪念堂的静谧安稳有些违和感,“九 · 一 一”后的美国真的有些提心吊胆了。 国家广场大草坪南面 有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这是世界上航空和航天领域收藏展品最丰富的博物馆。同时它也是重要的研究中心,研究项目包括航空、太空飞行的科学和技术,地球科学和行星学等等······ 博物馆收集了代表尖端技术的飞机、宇航器、火箭、导弹、各种航空发动机、推进器大量模型。此外还有飞行服、奖品、仪器、飞行设备,以及著名发明家、飞行员、重要航空史实的遗留物。展品包括1903年第一次成功载人飞行的怀特兄弟飞机,首架不间断跨越大西洋的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帕特尼克1号,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月的登月舱——哥伦比亚,还有可以触摸的月球岩石标本等。 博物馆拥有24个展厅,展示各种类型的265架真实飞机及各国航天航空器复制品及著名飞行员宇航员的,涉及航空学、宇宙航行学、地球和行星以及航空史等,<div>  据说这个博物馆的展品大多数是原件,而非模型或者复制品,比如二战时期的战机、退役的军用间谍飞机、曾经服役多年的客机、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苏联制造的第一颗卫星等。这些原件展品让人们不仅能够看到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更能近距离让人们感受到这种航空航天科技高速发展为生活带来的美妙变化</div> 中轴线的一侧,就是美国行政核心中枢 —— 白宫,这是一座白色新古典风格砂岩建筑。主要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白宫外交接待大厅呈椭圆形,是美国总统接待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主楼坐北朝南,楼下这块油绿的大草坪就是美国总统经常举行重大外交活动和发布重要讲话的地方。<div> <br></div> 白宫建筑物外沿着四周的花草树木,沿着举世闻名的南草坪围着一圈高高的铁栅栏,游客是不能接近的。这里的防范比国会大厦严密多了。天上有直升机;地上有明的、暗的;穿制服的、穿便衣的安保······更有高大威猛的警犬。<br>拍得一张完整的白宫南草坪标准照,就须得把相机的镜头伸进铁栅栏内。 在国家广场中轴线的另一侧就是著名的华盛顿的樱花园,樱花园里伫立着一座希腊式长立柱的圆形亭式白色大理石建筑,这就是杰弗逊纪念堂。托马斯·杰弗逊第三任总统、也是美国首任国务卿,独立宣言起草人。纪念堂尊重杰弗逊喜爱,选用罗马神殿式圆顶建筑风格建造;纪念堂大厅中央耸立着高近6米的杰弗逊总统立身铜像。身后的石壁上,镌刻着杰弗逊的名言:“我已经在上帝圣坛前发过誓,永远反对笼罩着人类心灵的任何形式的暴政。 坐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之间,就是为纪念在二战期间服役的1600万美国军人而建的美国国家二战纪念广场。整个纪念馆呈一个下沉的椭圆形建筑,左右两旁56根花岗岩柱子,每一根代表着在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个州或者一个海外领土。中间是一个圆形的湖面喷泉。<br>   沿草地台阶拾阶而下可以抵达纪念馆的中心,纪念馆的两个方向都有一个拱形塔楼,塔楼里面各有三只巨大的铜质美国雄鹰举起了象征胜利的花冠。在弯曲的“自由墙”上刻有4000颗金星,每一颗星都代表着在二战中牺牲的100位美国人。 花岗岩建筑群南北两侧的拱门镌刻着大西洋和太平洋字样;四周环绕的五十六根柱子代表美国二战时的五十个州、华盛顿特区和海外领地;地面四周树立着石碑,代表美军曾经参与的战场,包括中国战场;西侧有瀑布相伴的石墙上镶嵌着四千颗金星,代表在二战中献身的四十万美国军人。整个建筑庄重肃穆、气势恢弘。 美国国家二战纪念碑落成,十四万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大聚会于此参加揭幕典礼。美国对二战的胜利贡献巨大;美国也因此而获利巨大。 <p class="ql-block"> 每到重要的节假日、纪念日,总能看见一些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耄耋之年老人穿着笔挺的军装,胸前挂满勋章,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来到纪念碑前步履蹒跚,踟蹰而行 ······ </p><p class="ql-block"> “二战”时期,中美两国同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主要力量,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有着并肩战斗的情谊;当年的美国还是深受拥戴的······</p> <div> 林肯纪念堂两边还有越战纪念碑,韩战纪念碑</div><div> 1980年7月1日,美国国会批准,在靠近林肯纪念堂的东北侧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俗称“越战纪念碑”、“越战墙”。<br> 越战纪念碑包括三个部份:越南退伍军人纪念墙;三位战士雕像和越战妇女纪念碑;其中以纪念墙最为出名。<br></div><div> 这段黑色的“越战墙”揭示了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诉说着过往的沉重悲剧,也表现了美国人对越战的深刻的反思。<br></div> 与越战纪念碑相对应的是“韩战纪念碑”,由19座不锈钢雕像群构成一个雕像群体。雕塑原型代表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赴朝参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形象。<div><br></div> <div> 离黑色“越战墙”不远的地方一组名为“三个军人”(有时称为“三个士兵”)的铜质群雕,塑造了三名参加越战的士兵,还着意将其塑造为欧洲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div> “越战妇女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越南战争中服役的美国妇女,其大多数是护士。雕塑描绘了三个穿制服的女人和一个受伤的士兵。总体感觉是沉重、忧伤的。<div><br></div><div> 华盛顿这三个有关战争的纪念碑,反映了美国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半岛,越南战争的记忆;这三场战争也是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最为重大的战争。这三场战争把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牢牢的勾联在一起。二战中,中美两国同属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肩作战,共存共荣。然而,战争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消散,中美两国就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都打得筋疲力尽后只好罢战言和;越战时,中方算是打了一场代理人战争,美国人直接下场用尽浑身解数不曾去得胜利,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div><div><br></div><div> 这三场战争让美国人不能不对太平洋彼岸的东方大国重新掂量,重新认识他的分量。加之世界格局的演变,美国面对咄咄逼人另一个超级大国对抗,美国不能不重新审视与中国关系。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终于做出了合乎实际的正确选择,山姆大叔急切的把手伸过了宽阔的太平洋,中美关系终于跨过了半个世纪多的恩恩怨怨,揭开了新的篇章······</div><div> 从1979年中美建交到川普大帝上台中美关系在总体友好的大趋势下又磕磕绊绊的走过近半个世纪。此间,中美两国在诸多方面都有良好的合作。</div><div> 我们这次来到美国,就是参加中方在美举办的【中国文化节】活动。</div><div> S省组织民间艺术团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皮影木偶戏。戏的名字忘记了,只记得剧情中有姚明的形象出现。</div><div> 姚明在美国BNA打了几年球,已经成了这个篮球王国知名人物,俨然一个文化使者啦!</div><div> </div> 文化节的符号是一个方块字形状,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造了个什么字!就权当一个符号吧! 演出非常成功,谢幕时长时间的掌声把友好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双方还互赠了礼品。 当时,中美之间还在蜜月期,文化交流从一个平凡的视角加深了双方的相互了解。现场的气氛可以感受的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切认知。 为了增加中国文化氛围,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硕大的青花大磁盘摆放在肯尼迪艺术中心的大草坪上,一望而知这是中国人来了。 “九· 一 一”严重的打击了美国人的自信,感觉他们都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啦!站在肯尼迪艺术中心后面的平台上可以看见下面美丽的波多马克河无语东去,天空直升机低空盘旋阵阵轰鸣声盖过了人们的话语声,这与祥和的文化交流反差甚大,心里难免生出一些不祥之兆。<div>  美国人的不自信会生出事端的······</div> 华盛顿是在美华人的聚集区之一,华盛顿的华人街记得离国家广场不远,乘车七拐八转就到了。 看见这“中国城”牌坊好不亲切,记得我们团队的人都着意在这里消费了一点;还在这里一家中餐馆吃了一顿比较地道的中国餐;老板是华人,端盘子的是洋人 ;老板特意上了一碗红油辣椒,一群西北狼一扫而光······ 还是中国餐好吃! <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