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江修惠老首长

《军魂永铸》公众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彭多才 编辑:韩水霖</b></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彭多才,陕西岐山县人,1947年3月出生,1968年2月入伍到183团1连,1968年12月入党,历任战士、班长,团政治处干事,师政治部宣传科、组织科干事、副科长,兰州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事、副处长、处长、副部长兼军区党委秘书,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大校军衔。</b></p> <p class="ql-block">  5月24日,我收到了江修惠老首长从北京寄来的他的新作《岁月留痕》一本书。手捧这本书,我的感动之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位老首长是江苏沭阳人,1931年出生,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入伍、入党,一直在部队任职。41年前,我从一八三团调到历史悠久、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军师六十一师政治部工作时,他任政治部主任,我在他的手下工作了八个年头。后来,他先后担任过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离休后住在北京。1988年授予少将军衔。今年他已经80岁高龄,心里仍然惦记着四十多年前同他一起工作过的我,寄来了他的新书,并在扉页用刚劲有力的笔体,写下“赠多才存念,江修惠,2011、5、8”的字样。我感到他寄来的不仅是一本书,而且是老首长对老部下的一片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修惠老首长勤奋好学,笔耕不辍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我在他身边工作时,经常看到他在工作之余手不释卷,甚至在蹲茅坑时都在阅读。只要有好书,不论花多少钱,他都要购买。当时,新出版发行的《二十四史》几十本书,他都买全了。可以说他爱书如命,他的藏书可以开办一个小图书馆。他曾经告诉我,他现在住的北京市外交部街的160平方米的房子里,有一大间专门用于藏书。离休后,他开始写作,十几年来,发表了大量回忆录、评论、散文、随笔和短篇小说等作品。这本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新华书店经销的《岁月留痕》,共25万余字,内容丰富,既有对皮定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追忆,也有对战争年代峥嵘岁月的回顾,既有对读书生活的感悟,也有对时下各种社会现象的点评。我想,作为一个八旬老人,写出这么一部大作,亲自在计算机上打字修改,如果没有广博的学识,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勤奋刻苦的精神,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力,是肯定做不到的。拿到这本书,我被老首长的拼搏精神所折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和江修惠老首长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见面了,近几年也没有电话联系过。我想,我一定要打个电话,一是向老首长表示问候,二是向老首长表示感谢和致以良好的祝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从2006年10月制作的《二十一军在京战友通信录》中找到了江修惠老首长的电话号码。5月26日上午,我按照这个号码拨了过去,电话接通了。我报了我的地址、姓名,他没有听清楚。他说耳朵有些背,靠助听器帮忙。我又提高声调,放慢语速,重复了一遍,他才听明白了。听到我的声音,他显然十分高兴。我询问了他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后,我们的话题转到了三十多年前,六十一师师部在甘肃省天水市玉泉观驻防时,共同工作、生活的情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0年到1978年初,我在六十一师政治部宣传科、组织科先后任干事、副科长,江修惠任政治部主任。那时,江主任在抓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政治部自身建设,使政治部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刻苦工作、团结和谐的战斗集体。凡是在这里工作的同志,都能深深感受到家的一种温暖,大学校一般的氛围,样样工作不甘落后的一股劲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江修惠老首长</b></p> <p class="ql-block">  为了培养年轻干部,江主任费尽心思,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除了在日常工作中以老带新,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外,江主任十分重视理论武装,着力提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经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举办讲座,给大家传授理论知识、工作经验、写作技巧。除了学习毛主席著作和上级重要文件,还学习马列原著。粉碎“四人帮”后,我国面临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型的势头,新词汇、新理论不断见诸媒体。为了使大家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江主任从政治经济学的ABC开始,给大家讲授“货币的起源”,“商品及商品经济”等专题。现在听起来司空见惯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名词概念,当时却十分新鲜。这些讲座,无疑为大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打下了思想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主任十分重视培养机关干部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和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经常带领机关干部自带背包和碗筷下部队蹲点,帮助基层,调查研究,搞教育试点,抓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同基层干部同吃、同住、同操课。当时,政治部培养和总结推广的一八一团九连、一八二团九连、一八三团开展"好班长活动"等典型经验,在师、军乃至兰州军区宣传推广,为部队建设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一八二团一连是个先进连队,当时住在陇西县一条山沟的简易平房里。1976年夏天,江主任带领工作组在该连蹲点,总结连队建设的经验。有一天,在连队开座谈会时,发生了地震,屁股下面坐的床板像航行在波浪上的轮船左右晃动,房间的电灯泡在空中摆来摆去。工作组和连队官兵一起紧急疏散,搭帐篷,防震避灾。江主任同我们一起,在露天的空地上开座谈会,晚上挤在用雨衣搭建的小帐篷里过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全师部队驻在天水、甘谷、武山、陇西等县的山沟里,文化生活单调。为了活跃部队文化活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江主任十分重视师业余文艺宣传队建设。从文艺兵征召,骨干培养,到节目排练,他都要亲自过问、策划、选定。当时,师宣传队的演出水平,在二十一军、兰州军区和天水地区很有名气,排演的全本现代京剧巜沙家浜》、《红灯记》等,以及反映革命传统和部队现实生活的各种节目,思想鲜明,艺术精湛,很受官兵和群众欢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毛主席发出了部队要走出营房,进行野营拉练,不当"老爷兵"的指示。那些年头,每到冬季,六十一师机关和所属部队,都要在甘肃秦安、通渭、会宁、景泰、岷县、渭源、陇西、武山、甘谷等地的山川河谷,进行一个多月的野营拉练和外训演习。白天背着背包,全副武装行军,穿插进行战术训练,晚上住在老百姓家里,宣传群众,给老百姓挑水、扫地做好事。为了使大家体力不下降,江主任亲自指导秘书科办伙食。虽然野炊条件差,但每顿饭都能有两、三个菜,一个汤,有荤有素,经常变换花样。政治部的伙食,在师机关的几个单位中是最好的。每到一地,老百姓都腾出房子让部队住,晚上,江主任和我们一起挤在老百姓的土炕上过夜。</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国家还很穷,物资匮乏,部队的粮油按人头定量供应。每个干部每月33斤粮,1斤油,干事每月五、六十元钱的工资,科长最多的也只有七十多元。为了克服生活困难,江主任非常重视政治部的农副业生产,亲自带领大家养猪种菜。天水市西郊天水郡的河滩有一大片地,原来是天水步校的靶场。六十一师驻防天水后,这块地划拨给师机关和直属队,作为农副业生产使用,政治部分了三、四亩大的一块菜地。每年从春季开始,几乎每月都要用两、三个星期六时间,江主任带领机关干部到菜地劳动,从翻地、浇水、施肥、锄草到收获,全程参加。有时上午去,炊事班把午饭送到菜地,大家在地里简单吃点继续干。秋天,花生成熟后,就在地里煮刚挖出来的花生吃,别有一番乐趣。自己养猪种菜,对改善机关伙食起了很大作用。政治部食堂早餐小菜和稀饭免费供应,午餐和晚餐饭菜品种多,质量好,价格低,每人每月用15元左右的伙食费就能吃得很好。对随军家属,经常免费或低价供应自己生产的蔬菜,特别是入冬前,把整个冬天需要的白菜、萝卜、土豆、大葱都能储备充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六十一师政治部工作的那段经历,对每个人都留下了难忘的美好记忆。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江修惠老首长当主任的那段时间,在政治部工作过的干部中,后来成长为軍职领导的有5人,师职领导的有10人,军队院校教授3人,达到团、营职级的就更多了。那里的确堪称是一个培养人、锻炼人的大学校,是出部队工作经验、出先进典型的战斗集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修惠老首长和我在电话中回忆起这一段工作、生活的情景,心情特别兴奋,感到有说不完的话。我一看钟表,电话已经打了40多分钟。老首长仍然兴致很浓,关切地询问我的孩子在哪里工作?岐山老家还有什么人?西安、临潼这些年有什么变化?我一一做了回答。我也深情地祝愿老首长多多保重,健康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江修惠老首长这次通话后,一股激情长时间在我心中回荡。人生苦短,一个人一生中值得留恋的岁月,实在是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 彭多才(2011年5月写于临潼)</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作者2022年3月30日注:江修惠老首长已经逝世几年,在清明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深切怀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