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月五,过端午</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端午粽》,借此机会综合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开展“品味端午粽香,继承传统文化”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一、端午节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楚国大臣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划船捞救无果,荡舟江上,后来形成龙舟竞渡的习俗,又害怕河里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身体,便将糯米团投入江中喂食鱼虾,希望这样可以保全屈原的遗体,之后形成了端午食粽的传统。此外,端午节还有赛龙舟🛶、拴五色丝线、画额等习俗。</p><p class="ql-block"> 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唤起学生对“端午节”的回忆,尊重学生的理解,通过观看趣味科普视频,了解更多端午节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二、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除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吃粽子还有哪些深意呢?</p><p class="ql-block"> 1、人丁兴旺:端午节时,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因为“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p><p class="ql-block"> 2、光宗耀祖: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粽子。</p><p class="ql-block"> 3、功名得中: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的人吃粽子可以一举中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学生对粽子的认识有限,特意准备了有趣的简笔画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画粽子!</p> <p class="ql-block"> 三、我的小粽子。</p><p class="ql-block"> 看完啦,小朋友们都在认真的进行创作,涂涂画画,安安静静的,期待他们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部分学生的绘画工作已经进入上色阶段,可爱的粽子即将诞生!</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的作品各具特色,每幅粽子图都藏满了可爱的小心思💡。</p><p class="ql-block"> 成果展示:</p>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想法,体会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以“粽子”为主题,完成写话练习。同学们奇思妙想,各显神通。有的联系端午节吃粽子的纪念意义,立意深远;有的引用诗歌赞美粽子,文笔优美;有的阐述粽子的绘画步骤,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集体参与本次活动,每个人都完成了个性化的作品,对端午节的习俗有了更多的积累,对粽子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体会战国时期屈原跳江背后浓浓的爱国情,激发学生向爱国人士学习热情,热爱我们的祖国❤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