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院悬壶济世杏林人

刘中元

<p class="ql-block">  风光秀丽的岳麓山下,全国著名的千年学府湖大和矿冶师大等各大高等学府林立。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在矿冶学院所在地左家垅矿冶研究所西南方向步行百十步,就能看到一栋红砖青瓦精致的两层楼小洋房耸立在洪塘子。那所小洋楼就是本故事发生地一一岳麓医院左家垅卫生所。初来乍到打听这个“左家垅卫生所”,鲜有人知,周围的群众都习惯地亲切称呼为“农村医院”,所以,本文也就入乡随俗,就把这个与桃花、五星、黄鹤等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医院,就按当地农民朋友亲切地称呼一一农村医院好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农村医院”服务的主要对象和区域还真是主要就在农村!南至龙迴塘、左家垅;北到石岭塘、三汊矶,医院本部在溁湾镇,也基本上与农村搭界!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大都是中老年,鲜有青年。直到七十年代初,医院与时俱进新陈代谢,才陆陆续续充实增添了很多年青有为的朝气蓬勃的医护人员。上图就是这些增添的部分白衣天使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此首诗里,他“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就生动地给我们描绘出了左家垅“农村医院”里那位名老中医梁厚章医师的行医治病图。</p> <p class="ql-block">  这里讲述的是农村医院最著名的那位悬壶济世、青囊岐黄的名老中医师就是梁厚章老先生。</p><p class="ql-block"> 提起这位身材魁梧面容慈祥的名老中医梁厚章,虽说没有湖湘中医泰斗李聪甫、刘炳凡、刘祖贻那样名震潇湘、彪炳杏林,但他的望闻问切,悬壶济世,把脉开方,也曾经为很多左家垅周边地区的患者病友治病救人,解除痛苦,基本上药到病除。</p>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在“农村医院”后面的民居平房结婚前后居住过数年,就与初中同学王建祁他们母子三人在此成了邻居。我母亲是医院中药房药剂师,我与梁厚章医师这种“世交”多有交道。我去过梁医师的住房,简单的出奇,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书架上众多的医书医案和那几本《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千金要方》《神龙本草经》《温病条辨》《伤寒论》等。某次,我蛮有兴趣地讨教梁医师《汤头歌诀》,梁医师笑笑说“那是要点功夫背下的内容,光是那二十大类,补益、发表、攻里、涌吐、和解之剂,繁杂多达二十大类,其中又有诸如汤、丸、散、饮、膏等数百剂药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不下功夫一辈子还背不熟练号称多达400多首的《汤头歌诀》。而光背不理解,无法融会贯通,更不行。”我知道这才正是医海深渊,高深莫测。</p><p class="ql-block"> 医术精湛的梁医师,生活也是极有品味,每日案头问诊之前那壶茶是必不可少。梁医师揭开茶罐精准地每日不变的一撮毛尖入杯,他以茶道的修身养性做为治病问诊的第一道程序,梁医师沏、赏、闻、品、饮绝不可乱,他把每日提早到岗上班这点时间,都用来静心静神、陶冶情绪、去除杂念上了,更忌浮躁。那套托、杯、盖三件套茶具,他称为“天、地、人”的茶具凝神品茗。梁医师就从精神上思想上充份保持了冷静思维,精准斟酌,梁医师的案头号脉,望闻问切悬壶济世的一天正式开始。</p><p class="ql-block"> 到“农村医院”找梁医师看病抓药的很多,我在有限的休息日(星期六厂休日)就看到过小学黄咏芝老师、初中王无非老师等来找梁医师看病抓药,听几位同学讲过父母经常服梁厚章医师的药,我还和母亲一道去矿冶给某教授的夫人送过药。我看到梁医师开药方,一般都不是很多副,有的一次还只三、五副药剂,还不够一个疗程,我就不解,梁医师讲,病人的体质和患病程度千变万化,特别是初诊,绝对要因病因人变化开方子,切记莫要偷懒一个方子十来副中药对付到底。我有个师兄开药一律是老三副,还被人不理解,其实不然,这三副是投石问路,最负责任的,三副药服过后,病没好肯定还会再来看医生再望闻问切,把脉开方,君臣配伍重新调整,那效果就肯定是更好了。</p> <p class="ql-block">  名老中医很多是世代相传,子承父业,生生不息。梁厚章医师之子与我同校长沙八中(初三),同下放湘阴,第一次长沙船舶厂大招工的负责人王干部是梁厚章医师医院领导梁书记的丈夫,因大队没有推荐小梁,错过回长机会,后来还喜得柏同学同结连理。耳濡目染自学成材竟也终成中医传承人,考进长沙南区伤科医院,这也正是后继有人,杏林不绝了。</p> <p class="ql-block">岳麓名医梁厚章先生之子,杏林传承人,颇似乃父,医道深得乃父真传。</p> <p class="ql-block">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民俗民风中,添丁进口无疑是每家最大的喜事。</p><p class="ql-block"> 医院里的妇产科医生就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业。在农村医院,身体开始微微发胖年到中年的妇产科陈医生,她十分亲民,在农村医院时间最长最守店,因为她带着一女一崽就居住在医院的二楼东头。这是她的职业特点提供给她的居住条件,因为好多生崽产女的产妇是在晚上甚至深夜,家属来医院找产科大夫陈医生方便和熟悉些,必须随叫随到分分钟应点。附近熟悉陈医师的老老少少就亲切地叫她“陈外婆”,这是农村人对过去接生婆的习惯昵称。</p><p class="ql-block"> 妇产科陈医生接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农村产妇没有现在这样金贵,不会动不动就进大医院还动刀子剖腹产,基本上都是在家里请医生来自然分娩。所以,长期的为病人看病接生,陈医生从来没有失过手,口碑极好,经她接生出世的女娃娃,甚至都也当妈妈生娃了,久而久之,陈外婆的名号就叫开了,半是昵笑半是尊敬。特别是某次产妇胎位异常而发生难产,胎儿久久没有落地时,陈医生娴熟地运用手法给胎儿正位,终于顺利地让母子平安,一家人遇难呈祥,感激不尽。总之,这类故事传说全都反映陈医师医者父母心,仁心仁术好医生。</p><p class="ql-block"> 医生也是人,前面说过陈医生有一女一崽自己带着,大女娟娟儿勇子,都是陈医生的心肝宝贝肉尖尖。尤其对那位与湘藉演员任冶湘年龄相仿的大女儿娟娟,更是精心培养,看到冶夫子被中戏招走了,多方打听条件与途径。某次她到马路对面的左家垅大队部借电话打时,亲耳听到大队书记在回电话,她回到医院气恼地嚷嚷“这下完了!”原来陈医生听到大队书记在回省歌舞团的商调电话,省歌舞团看中了家住左家垅大队的一位声乐条件很好的青年,叫陈友八,被左家垅大队书记以家庭出身怎样怎样一大通差评,直让原来绕有兴趣的陈医生仔细听着听着就背脊直发凉!果然大队书记的电话打完,估计省歌舞团商调的事也黄了。陈医生看到“十步之内有芳草”,小小左家垅,居然一个进中戏,一个被省歌舞团商调,从此她更加坚定培养娟娟女儿的决心。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算争气的娟娟考上师大外语系,最终出国了。而我们早就一路北上,搬到溁湾镇了。</p><p class="ql-block"> 我与农村医院那位肤白貌美的外科室小护士在1975年11月喜结连理,是她们这批同进医院的青年医护最早结婚生女的一对。次年8月19日,足月产下女婴。接生外婆就是陈医生。</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很热的晚上,白天就有生产迹象的妻子嘱咐我早点下班回家。而经验丰富的陈医生却一点都不急,一直到过了子夜之后,到医院楼上请下打着哈欠的她,摊开早备好的接生器械,只急坏了头次做奶奶的母亲和两个忙前忙后的小妹妹。凌晨三点开始生产,直到快四点钟了,陈外婆大声叫门外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我进去帮忙……,终于我看到我的女儿黑发的脑袋了,在老婆她痛不欲生的嘶叫声中,足月的女儿露头了,不失时机的陈医生坚决地毫不犹豫地用助产钳将女儿拔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两天后,当医院那帮年轻漂亮的小姐妹们相邀来看望她们之中头个做母亲的同事时,操一口纯正京腔的张雅珍询问孩子多重?做爹喜昏了头的我这才记得一直没有称重量,缩水之后一过称,居然达到八斤陆两,难怪疼死娘娘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与我在农村医院喜结连理的小护士在1975年冬天里结婚时的黑白老照片,那个时代无人敢擦口红,也无人美容化妆,但她天然的唇红齿白。</p> <p class="ql-block">  结婚五年后,小护士的技术职称考核通过,当年长沙市卫生局颁发的技术职称资格证书,时年29岁。</p> <p class="ql-block">“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了我与外科小护士的第一对成功,那些七十年代增添到农村医院的年轻人,随后多年,都纷纷携手并肩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光是医院院内帅哥美女成双成对的就有多对,如矿冶所的小马哥马𨥖与小美女刘颖;矿山院的大美女简文和王保生;师大子弟罗德浩与大美女宋碧霞…</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随着国家的城镇化政策的实施,老的城市区域成倍地拓展,“人间正道是沧桑”,昔日的城郊结合部都成为了昨日黄花,左家垅地区早已是旧貌换新颜了,随着王家湾城市立交桥的建立,昔日洪塘子早就拆迁走人了,“农村医院”和当地农村菜地渔塘一样完完全全消失,建设成遍的学院楼宇鳞次栉比,昔日“农村医院”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曾经那些年住过的人,发生过的事,却永远地记忆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不能忘记。</p><p class="ql-block"> 公元二O二二年三月三十一日</p><p class="ql-block"> 农历壬寅年二月二十九</p><p class="ql-block"> 七月文章撰文选图于</p><p class="ql-block"> 长沙枫林绿洲</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