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辈子很长,我想活出自己的姿态,一辈子很短,我希望尝试更多的可能。曾经两次进藏,经历过严重高反,半夜酒店前台请来医生为我诊疗输液,陪伴我大半夜;见到过死神在我前方出手,转瞬间带走了前车四个年轻鲜活的生命;但更多铭记于心的是异域风情及自然风光的壮美。看过电影《冈仁波齐》以后,这座神山就定格在我心里,幻想着自己有生之年亲自去走走看看,感受着身心疲惫之苦,体味着心灵信念之坚。2021年得知背后大哥组织深入阿里腹地冈仁波齐转山时,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为什么要去冈仁波齐?冈仁波齐,世界朝圣中心所有人心中圣地的代表形如金字塔,直插云霄,峰顶如七彩圆冠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6656米也是西藏最有名的神山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等著名河流的发源地</h3> <h3>2021年5月26日抵达拉萨。虽然这是我第三次进藏,但因为冈仁波齐在我心里太神圣太神奇太神秘,听说了太多转山艰难的故事,为了完成顺利转山的心愿,我们不敢掉以轻心,给自己多准备点时间适应高海拔情况,所以比约定的集合时间提前2天到达。我们喜欢挑战,喜欢玩,但绝对不冒险玩命!</h3> <h3>拉萨瑞吉度假酒店的早餐提供了丰盛美味的中西美食和藏式美食。</h3> <h3>5月27日在拉萨适应高海拔。早餐后与二哥决定去哲蚌寺看看。隔着车窗玻璃我看到了七彩祥云,心里有几分激动,这将预示着我们此行一定会顺利完满!</h3> <h3>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西郊更丕乌孜山下。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创建。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h3> <h3>在寺院大门口,偶遇了社员姐老布大哥雾绿小莉等小伙伴,实在是有缘!让我们愉快的玩耍吧……依山而建的哲蚌寺,古老而神秘。这里游人少,很清静。</h3> <h3>寺庙主殿</h3> <h3>从殿内向窗外远望</h3> <h3>僧人们在准备辨经。我和二哥有事,只得与伙伴们暂别,遗憾错过精彩的辨经。</h3> <h3>外出的僧人</h3> <h3>远道而来的僧人与信徒们在寺庙外搭起帐篷 。</h3> <h3>下山路旁在石板上刻经文的工匠。</h3> <h3>乃琼寺,位于西藏拉萨市的哲蚌寺的旁边。藏语中“乃”即“地方”意思,而“琼”是“小”的意思,乃琼寺意思就是哲蚌寺下的一个“小地方”,一个小的不需要人们注意。但这乃琼寺却是历史上西藏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每年考中格西学位的喇嘛多出于此,仍是西藏的佛学院。的确与雄伟壮观的哲蚌寺比起来,乃琼寺太小太不起眼了,因为赶时间,我们放弃了进内参观的念头。</h3> <h3>5月28日,今天是队友们集合的日子。吃过早饭我俩步行几分钟到达八廓街。因为我和二哥分别都来过拉萨,游览过大小昭寺和布达拉宫,所以这次选择去八廓街寻找仓姑寺。仓姑寺位于西藏拉萨城内八廓街的一个小巷里,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是拉萨城内唯一的一座尼姑寺庙。该寺在藏传佛教界享有较高的声望,有着与众不同的传统和风格。没有入内,围着外墙转了一圈。</h3> <h3>二哥带我来到布达拉宫对面的观景平台上,这里能拍到与伍拾元人民币背面的布达拉宫一模一样照片。这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我得留个影。下午转换酒店和队友们汇合。傍晚时分我们队伍的灵魂背后大哥因为血氧饱和度太低,休息之后一直没有好转,只能无奈转飞昆明,离开高原。虽然有当地的领队陪同,但没有背哥的队伍还是让我们对今后的行程感到一丝不安。</h3> <h3>5月29日,正式开始阿里大环线之旅。今天我们从拉萨出发,途经雅江河谷,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傍晚时分抵达西藏第二大城市一一日喀则。背哥因病离队,雾绿受背哥嘱托承担起协助领队的工作,同行的老布大哥和二哥也都默默地支持着,我们团队每个人都表现得很棒,为顺利完成转山打下良好基础。</h3> <h3>每天上车第一件事,坐定后雾绿掏出他的血氧仪给我们每个人测血氧。我坐在他身后,最喜欢看他和老布大哥互动,交头接耳的聊天,我就说他咬老布大哥的耳朵👂😃他是我们的开心果,我们都十分喜欢的小朋友</h3> <h3>哈哈,这张照片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h3> <h3>蓝天白云下,洁白的牦牛伫立在岸边,水鸟在牠身边飞翔,波光粼粼翠蓝色的湖面泛着点点光芒。这个画面多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一瞬间令我不知是梦中还是梦外。</h3> <h3>雾绿镜头下的羊湖一景。真的很佩服他发现美捕捉美的能力。</h3> <h3>卡若拉冰川留个纪念。海拔五千对我来说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对冈仁波齐转山的信心又增加了一点。</h3> <h3>5月30日,继续向阿里地区腹地前进。从日喀则先沿着318国道,在北纬三十度上海到此五千公里处小憩,又见到了这位和蔼可亲的藏族老伯伯,92岁了,还在摆摊卖点小东西。19年我去林芝看桃花时路过这儿时见过他,这次见面觉得格外开心。我什么都没买,告诉老人我们要去冈仁波齐转山,老伯伯竟然还送了我二颗小珠子,让我十分感动并愧疚。二哥说给点钱吧,我怕玷污了老人的好意,与二哥说好回来路过此地一定买点老人的东西,可惜转山回来就没有走这条路,留下永久的美好与遗憾。期待老人健康长寿!期待不远的将来还能再见一面。</h3> <h3>今天唯一一个景点就是浪措,绿松石一般的湖水清澈见底。那就浪起来吧!领队大军用无人机航拍我们团队的全家福!路上见到了绿头鸭,土拨鼠,藏野驴⋯车程450公里。晚七点左右抵达今天的住地萨嘎。酒店安顿住下后,周边转转。</h3> <h3>日喀则市萨嘎县,我们住地附近的小超市。超市里物品丰富,价格公道,补充点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可爱的小孩子眼睛是那样的纯真明亮。</h3> <h3>5月31日早上从萨嘎出发一路向西,车辆行驶在狭长的平均海拔在四千六百多米的山谷里。右手边是连绵起伏的冈底斯山脉,左手边是白雪覆盖的喜玛拉雅山脉,纳木那尼雪峰一路相伴。今天才算正式进入阿里地区。不记得是哪个垭口了,反正一路上基本都在海拔五千左右。</h3> <h3>玛旁雍措位于冈仁波齐峰东南20公里处,海拔458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唐代玄奘在天竺取经记中也称,此湖是西天王母瑶池之所在。历来的朝圣者都以到过此湖转经洗浴为人生最大幸事。其实,玛旁雍措作为圣湖之王的地位,即便仅对一般旅游观光客来说,也是无可置疑的。玛旁雍措在藏语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起因是11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结果,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外道黑教,“玛旁”就是纪念佛教的胜利,此湖因而得名。</h3> <h3>他们打鸟我打他们😁😁拉昂错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4573米,面积268平方公里,周围是天然牧场,为内陆咸水湖。据说玛旁雍错与拉昂错湖底相通,一边是淡水的圣湖,草肥水美飞鸟盘旋;另一边却是咸水的鬼湖,寸草不生人畜远离。大自然是否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人本佛魔一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h3> <h3>据说鬼湖是无风三尺浪。其实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丽,湖水是深邃的暗绿色,旁边是一望无际的雪山。在拉昂错湖畔,人常有一股奇怪的感觉在胸中升起:偌大的湖区见不到一人一畜,空旷得象是站在了宇宙边缘。偏偏不信邪的我俩选择在这里拍个合影。今年六月是我们俩人结婚三十周年。一路走来,平凡的日子里有甜蜜也有狂风暴雨。出发前俩人正在闹矛盾,是否要继续,如何继续下去,两个人都希望借此机会能为自己的余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人这一生可以选择的事很少,没法选择怎么生,也没法选择怎么死。我们能选择的,只有两件事,这一生怎么爱,这一生怎么活。一一王小波</h3> <h3>离开两湖,将近八九点的光景,太阳仍然明晃晃的照耀着大地,停车远眺云雾笼罩下的冈仁波齐神山,干脆坐在路上与神山合个影吧,纪念一下我们今天的初遇。请忽略大风吹出我奇特的造型。晚上入住在冈仁波齐山下的海拨四千六百多的塔钦。</h3> <h3>给点阳光就灿烂!背景是白沙湖。</h3> <h3>纳木那尼峰,藏民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海拔6638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遥遥相对。冈仁波齐,我离你越来越近啦……</h3> <h3>这张图片让我清楚了圣湖与鬼湖,冈仁波齐与纳木那尼之间的关系。</h3> <h3>6月1日塔钦一扎达土林早上从塔钦出发没多久,刚到索多村,得知沿途部队有行动要封路半天,我们只好停留下来。随遇而安,街上转悠转悠吧。村子很小,静悄悄的,因为时间太早,街上基本没有人,店铺也没有几家开门。</h3> <h3>我们找到一个饭店休息,店老板是黑龙江佳木斯人,在这里开店十多年了,非常热情,为我们要来了新煮的奶茶。喝着香醇的奶茶,在温暖的店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天,很快就到中午了。请忽略我因为高原反应的肿眼泡。午饭好好吃了一顿正宗东北菜和饺子。传来好消息,路解封了,告别老板后我们继续出发。</h3> <h3>扎达土林,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乐于堆石头挑战的二哥,走一路堆一路。</h3> <h3>不帮我拍照只顾自己玩石头的二哥,让我恨不得拿石头砸他。婚姻生活也是如此。俩人关系好时甜蜜快乐,关系恶化时恨不得杀掉他,出门买刀的路上碰到他喜欢吃的东西就买了回家了😂😂周而复始……</h3> <h3>大自然面前,人多么渺小</h3> <h3>跟雾绿学坏了。不过偶尔皮一下的确很开心😃</h3> <h3>时间比较充裕,容我们在扎达小城内闲逛。喏,灯箱座很有特色,四面是不同的画面,很美。</h3> <h3>来到一个小广场,摆摊的,晒太阳的,聊天的,好不热闹。东西不便宜,我们看看而已。</h3> <h3>缘份啊😄😄大家各自行动,在宾馆周边闲逛,最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家面馆晚餐,我和二哥点了牛肉面和肥肠面,好吃。</h3> <h3>6月2日清晨,赶到古格遗址看日出🌅。景区开门就进,多留点时间,充分游览古格文明遗迹。</h3> <h3>标准打卡照</h3> <h3>古格王国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区2千米以外的一座土山上,西距札达县城约18千米,占地总面积72万平方米[1],约建于公元10世纪前后,始祖德祖衮为吐蕃赞普朗达玛的后裔[2]。古格王国遗址,从山脚到山顶高300余米。有房屋、佛塔和洞窟等600余座。保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壁画,以及历代吐蕃赞普和王子的画像。遗址周围散布铁盔甲、马甲、盾牌、箭镞等遗物[2]。</h3> <h3>十分震撼的古格遗址</h3> <h3>大家起哄让我们俩人拍照,我还以为我家二哥会不好意思而拒绝呢,结果他比我放得开,为我俩结婚三十周年留下永恒的记忆。在此对摄影师千里草表示感谢🌹🌹</h3> <h3>能一直这样牵手吧……</h3> <h3>冈仁波齐转山线路,我们将用两天时间完成。位于神山南面山脚下的塔钦(4560米)是转山的起点和终点,面朝广阔的巴噶平原和柔情的玛旁雍错。整个转山行程是54公里,去除头尾两处乘车,我们将用二天时间在海拔四千五到五千六的高原行走44公里。这种对自我体力和心理极限的挑战想想就很兴奋和激动,充满期待又有点不安。</h3> <h3>6月3日,转山第一天。从塔钦宾馆乘车6公里抵达经幡广场的路上,雾绿告诉我们,他听酒店刚刚结束转山的一位美女说转山很艰难,她一路上崩溃了七次才到达最高点卓玛拉垭口,搞得我们心里也忐忑万分,对能否安全顺利走完全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既来之则安之,调整心情,全力以赴。</h3> <h3>对面山脚下一位孤独的行者。他在想什么呢?他将如何面对发生的一切事情呢?我自问自答。也许一个人的孤独好过两个人在一起的寂寞吧……</h3> <h3>行路之人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我们何尝不是呢?</h3> <h3>山上的岩羊吸引了二哥的注意力。</h3> <h3>今天天气晴朗,气温适宜。高原上的阳光直射下来,赤裸裸的,阳光下一会儿就热得出汗,可一旦有阴影的地方,风就马上把人吹透了。一路上基本都是顺风行走,走的比较轻松,当然高反造成的呼吸困难和头痛还是存在的,只是经过前期几天的适应过程,能够忍受。一边走一边玩,还是比较轻松的走过14公里,下午三点多钟顺利抵达今天的住宿地一一止热寺</h3> <h3>这个牌子左手边是一座经幡覆盖着的桥 ,前面不远处应该就是我们今天住宿休息的止热寺。只是因为领队大军给我们的指示太模糊,导致我们一群人在这里为直走还是过桥后直走纠结了好久 。</h3> <h3>我的窗外就是近在咫尺的,似乎触手可及的圣洁的圆满的冈仁波齐神山!</h3> <h3>民宿里的大通铺。这里是背夫和当地转山客休息过夜的地方,五元十元一位。傍晚时分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狠狠的投射进来,屋里燥热得让人呆不住,本想着在寒风中走了十多公里山路疲备的自己暖和起来的我坐一小会儿就热得回到了小小阴暗但温暖的厨房。</h3> <h3>店家没有酥油茶供应了,喝上一杯甜茶也是一种安慰。</h3> <h3>天色渐晚,大家都围坐在餐厅里聊天吃晚饭,普遍感觉今天比较轻松,大家心情不错。餐厅里只提供炒饭和热汤面。厨师就是止热寺里的僧人,进进出出的,很腼腆的笑着。山上一碗面二十元的价格十分公道,加了花生米和煎鸡蛋,味道不错。</h3> <h3>吃饱喝足,身体也暖和过来了,出门玩会儿。人们看雪山,我看人们。一位止热寺的僧人在拍照,老布大哥与雾绿加入其中,并不时的指导着那位僧人。旁边坐着几个孩子,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无忧无虑的让人羡慕。</h3> <h3>店主家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必须承认个体差异。我们游客基本把所有保暖的衣物都用上了,当地小朋友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光脚在外玩耍。在我一再劝说下,小姑娘穿上了鞋子。</h3> <h3>神奇的冈仁波齐啊,你知道我们为你而来吗……</h3> <h3>二哥身后红色的建筑就是止热寺,下面那片蓝色屋顶的房子就是我们今晚休息的地方。为了明天冲击最高峰,晚上大家都吃了安眠药早早睡下。半夜起夜很痛苦,犹豫了好久才咬牙穿上全部衣服跑到室外厕所,真的冻屁股呀。湛蓝的天空中星光灿烂,仿佛伸手就能抓到。为了保证转山成功,不敢多耽误一点时间,赶紧跑回被窝,不让自己有一点点杂念,继续睡觉,补充体力。高原反应加上第二天转山的压力,其实一宿没有怎么睡踏实。</h3> <h3>6月4日,清晨5⃣️点,从营地出发。同伴们基本每人都请了一位背夫,行李少的或者二人共用一个背夫。我和二哥装备不多,经过这些天的适应,我俩感觉良好,最后决定不要人帮忙,想自己完成转山。此刻外面一片黑暗,星星在天边闪烁着,冈仁波齐隐藏在厚厚的云层里,让我们对今天能否看到日照金山充满期待。带上头灯照亮脚下的道路。气温很低,我们穿上带来的全部衣服保暖,帽子手套一样不少,即使这样停下来喘息时间长了也会觉得冷。</h3> <h3>黑暗中跌跌撞撞地沿着前面队伍的脚步一路向上,大概六点半,我们在一处补给站休息,吃早餐,并且等待着日出。七点钟左右,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出门寻找拍照的最佳角度去了。天越来越亮,初升的太阳照在冈仁波齐洁白冰雪覆盖的峰尖上,色彩越来越浓郁,一个大大的日照金山出现了。大家很开心,认为这预示着今天转山顺利。</h3> <h3>我向神山祈祷,保佑我的亲人朋友们平安健康幸福喜乐!</h3> <h3>磕长头的藏族同胞。他们的虔诚让人动容。高原上,这么冷的天,路上无论是有冰雪还是泥水坑或是尖硬的石头,他们都义无反顾的扑倒在地,俯身长拜。</h3> <h3>一路在乱石和冰雪中上坡,第一个四公里感觉还比较轻松。冈仁波齐神山一直在我们右侧,依次看到他的西南面,西面和西北面。山形从圆润饱满到逐渐方正,完美诠释了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刚柔并济。</h3> <h3>路上想着是不是我也要崩溃七次才能抵达卓玛拉垭口呢?还好,能坚持,那可能目的地尚远,把每一步走好,多走一步,再往前多走一步…..</h3> <h3>前半程,二哥走在我前面</h3> <h3>二个人的长征</h3> <h3>很喜欢这张照片!谢谢摄影师🌹</h3> <h3>二哥背负着我俩大部分行装,上坡路的后半程渐渐地被我落下,应该是很艰难吧,我大约走十几步就停下喘息一下,等等他。</h3> <h3>在海拨5500米左右,看到一个年轻的藏族同胞躺在路边,身边两个同样年轻的同伴焦急的手足无措。应该是高原缺氧造成的反应。我身上有二个氧气瓶,一直想着要到最关键的时候才用。我拿出一个打开,告诉他们如何使用,看到那个人吸氧后脸色转好一点后,马上继续前行。因为我知道高原上不敢停留太久,不能让身体完全冷下来,否则自己随时也会发生高原反应。</h3> <h3>前面是无尽的雪山和虔诚的人们,不要问终点在哪里,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就一定会到达目的地。</h3> <h3>带给我信念与勇气的人们</h3> <h3>海拔5648米的卓玛拉垭口到了!这是我们转山行程中的最高海拔,翻过垭口就是6公里下山路,意味着最危险的一段路程完成了。因为七次崩溃的故事,我们差点越过卓玛拉!看到前面开始下坡,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登上了最高点,竟然一次都没崩溃😜</h3> <h3>上山比我预想的要容易许多。下山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容易。坡陡石多,加杂着冰雪和泥水,必须要全神贯注的走好每一步。陡崖下3公里附近应该就是不动地丁的补给处了。平安走到那里,标志着转山成功!</h3> <h3>不动地丁补给点近在眼前了。此图为网上盗图,季节不对。实际情况是本人及同行人员累惨了,不动地丁这里没有留下任何图片。当时意识不到,此处对于我和二哥的行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h3> <h3>进到屋里,满满一屋子人中一眼就看到了先期抵达的朋友们。大家都疲累不堪了,后面的路程商量着决定叫车。我们是怎么都行,也没有非要走完全程的想法,能走到现在已经很欣慰啦。有人希望走全程的休息后就继续出发了。领队大军帮忙联系车结果只有四辆车能上来,最多载十六人下山,而我们剩下想坐车的有十八个人。二哥看我已经精疲力尽了,让我坐车,他走,我觉得他一路背负行李消耗比我大而且高原上行走不如我有经验,希望他坐车下山。团队里女性多,年纪偏大,年轻的雾绿提出来他走,可是我觉得领队大军是要走的,车队也需要有人联系,雾绿在大家都踏实。最后我和二哥决定一起走,俩人是个伴不是?最后十六公里咬咬牙应该可以。这里能提供的食物也只有方便面和炒饭。我俩简单吃个面,喝杯奶茶,为了不让大家担心,休息一会儿就继续出发。彼时正是正午,道路比较平坦,天气也不错,走得还可以。路上行人很少,路两边荒凉至极,走着走着基本见不到人了,只有我们两个吭哧吭哧的在挪动脚步。</h3> <h3>仲哲普寺不远处的路边看到仙女跳舞的地方。这时候我们行走着还算比较轻松,只是当我的队友们坐着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时,心里有点儿羡慕!</h3> <h3>只是我忘记了有句古话叫行百里路半九十呀。越走好像路越长,这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路啊,为什么走了那么久山还在那呢……回头看看,给自己增加点信心!</h3> <h3>领队大军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背着近四十斤的背包走在我们前头。我累极了,问大军还有多久,他指着前方的山坡说翻过三个就到休息站可以乘车回宾馆了……然后他快走几步就把我们落下很远,然后我翻了七八个山头也没有看见车站啊……</h3> <h3>走了五六公里吧,起风了,我们逆风行走,非常吃力。风越刮越大,顶风走了大约有5公里吧,脑子已经不太转了,也没有饥渴的感觉,只是机械的迈步向前,一步再一步。路上只剩下疲惫不堪的我俩,互相鼓劲打气。走着走着,脚下的路也似乎变得更加不平,想法意识好像总是比脚步更往前一些,走得跌跌撞撞的。我抬头看二哥不比我强,甚至还不如我呢,告诉自己千万千万要挺住。实在抬不起脚了,我看见一块大石头马上扑上去靠着歇一歇,喝口水是理智告诉自己需要补水,真实想法为了减轻背包的负担。我看到我家二哥累得五官都扭曲变形了,心里有点儿难受,因为我任性而为的转山,他担心我有危险非要陪我来的,今天这份感受估计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云越压越低,风越来越大,开始落下雨点,走着走着雨点变成了雪花。我们右手边是山峰,左手边是悬崖,底下是奔腾不息的拉曲河,为了防止被风吹下悬崖,我们手拉手放慢脚步半蹲着前行。</h3> <h3>将近下午七点吧,通过最险处,转过弯,远处隐隐约约的看到了一个建筑物,还有最后1公里就到了补给点了,终于终于可以坐车回宾馆了。坐等了也就二十分钟吧,但感觉像一个世纪那么长!根本坐不住,可又无力起身,手脚怎么放都不舒服,恨不得出溜到地上就地卧倒!为了尊严,我忍住了!终于来了一辆小面包车,是来接我们的!我几乎是用尽全力爬上车的。4公里的车程,转瞬之间就到宾馆了。司机师傅很好,一直把车开到了楼门口,下车后才知道要去大门口取房间钥匙。我一步都不想动了,二哥说顺道看看门口食堂有什么好吃的他去。回到房间看见床比什么都亲。说着躺会儿休息一下去吃饭,我转个身,二哥已经睡过去叫不醒了。近二个小时后我醒过来,身上粘得实在躺不住。不管了,什么高原,什么水不太热,经历过在尼泊尔山上冷水擦身这些都不是问题。必须洗澡否则无法入睡。速战速决,舒服极了。重新爬上床睡觉💤</h3> <h3>6月5日早六点从冈仁波齐脚下的塔钦驱车赶往七百多公里外的拉孜县城。路过的一个垭口,五千一的海拔高度对现在的我们就是小菜一碟!</h3> <h3>午休时间,一只山羊来拜访我们车队了。二哥不愧是招猫逗狗的高手,一会儿就差跟这只羊顶脑门儿啦</h3> <h3>转山成功后,大家都很开心,一个小水坑也可以玩的不亦乐乎</h3> <h3>6月6日,拉孜县一日喀则一拉萨第二次走进扎什仑布寺。扎什伦布寺(藏语:bkra-shis lhun-po,英语:Tashilhunpo Monastery),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的尼色日山下,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其后多有扩建修缮。扎什伦布寺占地15万平方米,僧侣房舍57间,所有殿宇房屋共3600间,其建筑融合了藏区传统建筑特色和佛教的特点,藏族传统工艺和建筑特点,将藏传佛教的佛法艺术,班禅灵塔的庄严肃穆表现得较好。扎什伦布寺与拉萨的“三大寺”噶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h3> <h3>年轻的面庞吸引了我的注意力</h3> <h3>这位藏族大哥的装扮如此讲究如此时尚!</h3> <h3>穿着开档裤的小朋友前一分钟还在妈妈的怀抱里,在寺庙门口长拜磕头的动作十分娴熟</h3> <h3>幸福的一家三口。母亲身上的佩饰十分精美。</h3> <h3>母女</h3> <h3>此母女是前面那对母女的后人,一家四代人</h3> <h3>老婆婆八十多岁了,四世同堂。</h3> <h3>入世还是出世?僧还是俗?门里门外而已</h3> <h3>"回到拉萨,见到了布达拉宫"郑钧的歌声在耳边回荡。此刻坐在宾馆窗边喝着咖啡,这一路走来的记忆涌上心头。这次冈仁波齐转山之行,完成了对自己的期待,达成了为亲朋好友们祈福的目标,也是我俩三十年婚姻的完美纪念。每个人都有独立奋斗的能力和勇气,亦有互相搀扶携手前行的信任和努力。感恩一路上有你的陪伴!</h3> <h3>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弗吉尼亚·伍尔芙 《达洛维夫人》 偶然看到的这句话,直接钻进了我的心里,也许因为说出了我的心声…生命来源于偶然,但死亡是必然。如何让自己在有限的时光里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不仅需要思考,更需要行动。</h3> <h3>转眼快一年了,时间会让人淡忘许多人许多事,岁月同时会让许多记忆更加清晰。十分庆幸认识了这群爱户外的朋友们!庆幸自己抓住了这个疫情间隙中行走的机会完成转山心愿!最感谢是背后大哥🤙总是在合适的季节带着我们去最美的地方!他制定的环线转山行程非常合理周到,保证了全体成员顺利达成自己的目标。余生有几年?这一年发生了好多事情。疫情,战争,空难,地震,暴雨,海啸,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好好用力的活着,就是对无奈人生最好的报复!这样在生命最后一刻,才能无愧无悔的说:我活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