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八六团当兵(一)

申易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文章回顾了在原186团近四年当兵的真实经历。尽管成功与失败并存,但作者照单全收,积极面对。</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1974年入伍,到2006年单位撤编提前退休,我在部队服役了33年,可以称得上是个职业军人。到现在我已经退休16年了,虽然我在军队院校工作的时间较长,有25年,但挥之不去的是我在原21军62师186团开始当兵时,最初近四年的连队生活。兵之初,我之始。由于时常想起,所以就把这四年中记忆深刻的几件事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给你消遣提供材料。</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当兵真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4年12月,我被陕西省乾县征兵办公室批准入伍。接到通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呀!我这个兵实属不易。从1970年开始,年年都在梦想着当兵,可就是不能实现。当兵,是当时我走向外面世界的唯一路径。那时候上大学和当兵基本上是“唯成分论”,贫农在各种选拔中处处优先。文革时期上大学靠推荐,只有贫农家的子女才有可能推荐上大学,而且在农村数量极少,都是些凤毛麟角。我家是中农成分,根本不可能被推荐上大学。当兵也一样,贫农成分是基本条件,只有贫农成分的子女数量不够或体检不合格时,才考虑中农成分的子女替补。我连续几年想当兵都在初选时被淘汰,村里和大队没有人想到我能当上兵。但事物的发展就是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不可能有时会成为可能。苍天有眼,我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乡,迈入了向往已久的军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决定我入伍的是186团一营一连一排长曹耀东,他是彬县人,说他是我的恩人一点都不为过。曹排长当时在我们公社负责征兵,在摸底阶段我去找过他,说了我的情况,他叫我写了几个字,说以后到部队可以当文书。由于大队正式名额已经确定,我被列为预备名额,几乎没有可能被批准。在各项前期政审体检完成后,曹排长力排众议,坚持把我带到了部队,所以才有了我成为职业军人的开端。到部队后,我和曹排长只见过一面,后来听说他调到宁夏军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再后来,我多方打听,始终没有联系上他,真是一大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新兵打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元月4日,我离开故乡乾县,来到了宁夏中卫县永康公社186团驻地,在二营机枪连八班开始服现役。当年八班有四名新兵,我们的手中武器是连用机枪(由转盘机器改装而来)。一到连队,我们就被编入到新兵排,新兵排近30人,二机连三排长康成海任新兵排排长。那时老兵还没有离队,我们只能住在连队后面艾湾四队的老百姓家里,吃饭由炊事班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各地新兵的陆续到齐,新兵训练全面展开。新兵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条令条例教育、共同科目和射击训练。提起射击训练,既是首次握枪训练,又是要考核验收的训练科目,大家都非常重视。射击训练安排四五十小时,用63式自动步枪,100米胸环靶精度射击。60环及格,70环良好,80环及以上为优秀。我在训练时,很快就掌握了射击的技术要领,可等到打靶时才打了64环,勉强及格,问题出在过于紧张,胆怯害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当我们到达射击场时,靶场气氛森严,每个靶位插上了小旗子,后面的准备场地还有一排小旗子,除了小喇叭嘟嘟嘟发出信号外,再没有其他声音,营连首长都在现场坐阵指挥。我哪儿见过这阵势,吓得我手心冒汗,两腿发软,没有上场都是这样,可想当时的紧张程度。轮到我上场了,进入靶位,老兵帮我子弹上膛,我满头大汗,呼吸急促,动作好像不听使唤了。由于过分紧张,平时训练的瞄准、击发要领都没用上,所以成绩就很不理想了。看到其他新同志打靶成绩都不错,我失望极了,非常懊恼。</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手中武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射击训练结束后,新兵训练也就结束了,我们回到了班排。上半年技术科目训练内容主要是队列、投弹、军体和连用机枪射击1—3练习。后来,我在射击场上已经不再胆怯了。两只眼睛瞄准,既准又快,成绩都是优秀。尤其是二练习射击,150米射空靶和250米机枪靶,每个靶5发子弹,两个点射,时间30秒。二练习要求首发命中,每个靶只要中一发就及格,我的成绩竟然是10发全中,全连第一。记得当时连长李永汉就在我身后,提醒大家不要着急,时间充足,瞄准后再击发。没等连长把话说完,我第一个点射就出去了,紧接着又是一个连发,时间没到就已经射击完毕。下来是机枪靶,我同样以较快的速度提前射击完毕。两次报靶竟然10发全中,这样的成绩虽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发生的概率很低,几乎是没有过的,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瞄准和操枪都非常稳定。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但还不敢声张,怕别人说我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连队首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机连的连长李永汉,指导员邢占坤都是河南人,他们关爱战士,做事果断,配合默契,威望很高,受到全连官兵的爱戴。他们话不多,但每次讲话都是那样的铿锵有力,往往能给人以力量。时至今日,他们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还是那样的高大,是我当兵期间最信赖的连首长。虽然他们并没有单独找我谈过话,可他们带兵的方式方法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入伍初期,由于人生阅历浅,思想背负得太多,心里总想把每件事做好,总想给领导留个好印象,这样就产生了持续的心里压力。一天晚上,全连去团部看电影,集合时值班员连续三次叫报数,每次都卡在我这里,指导员什么话都没有说,就把部队带走了。或许指导员看出了一个新兵的紧张程度,理解并给予了宽容。事情过后,我除了深深的自责外,就是对指导员发自内心的崇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3年我高中毕业后,在农村劳动有一年多时间,期间担任大队团支部委员,参加过青年突击队兴修水利。我们大队和村上都有县、社两级派来的住队干部,由于我生活俭朴,话语不多,比较听话,所以他们对我印象还不错。我们队的住队干部老张是乾县林业局的干部,他常常给我鼓励,还送给我两本马列著作,我抽时间阅读,做了些笔记。大队的住队干部陈彦斌原来是乾县团委书记,后来调到我们公社工作,他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宣传教育搞得有声有色,拿现在的话说,我就是他的粉丝。是他给了我去乾县党校学习的机会,我首次到党校参加了“正处”儒法斗争史学习班,见了一次世面。指导员知道后,让我在全连谈一谈学习体会。由于以前的学习材料入伍时没有带,所以就凭记忆讲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分配制度和儒法斗争的一些内容,尽管肤浅零乱,但这个过程对我锻炼很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半年训练结束后,转入下半年战术科目训练。在战术场上,我在练习匍匐前进时,左胳膊肘部磨破出了血还不知道,血和衬衣粘粘在一起都要干了,回来脱衣服时一用力,衣服带着一层薄皮从身上撕了下来。练习投弹时,我胳膊疼痛难忍,吃饭时连菜都夹不上。对一个新士兵来说,这些都正常不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连队在南台子上进行基本战术科目训练后,野营拉练到三合桥进入合练。我们住在三合桥周围,在公路南面清水河一带的戈壁滩上进行合练,合练一般都在晚上进行,人数众多,阵势很大。合练主要是练指挥协同,各级指挥员是关键,部队只是按照指令行动。三合桥演练还没有结束,我们几个新兵奉命返回营房,准备参加团里在迎水桥举办的年度骨干集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7月中旬直到国庆节前后,我参加了团里在迎水桥组织的新兵骨干集训,为期两个多月。这次集训,人数多,强度大,内容全面。我体质弱,基础差,但要求高,决心大,竭尽全力,勤学苦练,军事素养提高很快。我在连用机枪三个练习的射击考核中都是优秀,投弹从20多米提高到40米,单双杠都完成了1—4练习,战术考核和夜间训练成绩都是优秀,这为我当一个合格的兵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庆节过后,团里又组织少数骨干到迎水桥集训,由团作训股张旭(后任武警63师师长)带领。这次集训比上次集训人数少很多,每个步兵连只派一老一新两名骨干,机枪连和炮兵连各派一名骨干,总共只有二三十人。连首长派我去参加集训,我高度重视,决心以实际行动感谢连首长对我的信任。由于集训内容都是步兵的技术战术内容,使用步枪,我这个机枪连的新兵就感到非常吃力。但我明白,只有肯学习,又肯下功夫,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塞外的冬天特别寒冷,皑皑大雪已经有一尺厚了,可我们还穿着衬衣,在迎水桥电厂东面的礼堂里练刺杀。在教员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努力圆满完成了集训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加此次集训的有后来在本团任职副团长的钟绵帮、有在军司令部任职的龚仕高和在六连任职指导员的曲鸿飞等,大家都从集训中获益匪浅。</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二机炮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6年3月,部队精简整编,二机连和二炮兵连合并组成二机炮连。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确定为二机炮连军械员兼文书。我不知这个决定是怎么产生的,也没有人事先跟我说过,但确确实实把我推到了非常尴尬和难受的境地。匆匆忙忙来到二机炮连报到,指导员樊新强叫我向营部打个宿营报告,可我还不知道宿营报告怎么写,也不知道全连有多少人员,有多少武器装备等,因为我刚来到这里,一切都很陌生,在这之前从来就没有见过宿营报告,更不知道连队的实力状况,我怎么能写出宿营报告来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往,老文书离职前三个月至半年,连队就已经选好了新文书,新文书由老文书带一段时间,基本掌握文书日常工作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后方可上任。可我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当了文书!我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各种尴尬的事一个接着一个来,连首长怎么能满意呢?我多么希望赶快把我从文书岗位上换掉,可没有替换我的一点音讯。就这样我边干边学,凡是经办过的事我就把它备份记下,以后就知道怎么干了。由于当年部队到西安市长安县西安陆军学院建设工地施工,我通过几个月的积累就基本能胜任文书工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努力学习,不耻下问,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有不错的表现。如我承担连队部分工作总结和汇报材料的书写任务,出黑板报,管理和维护武器装备,保障训练器材。我在人民军队报上有一篇有关连队协助驻地春耕生产的新闻报道,被团政治处评为1977年度优秀报道员。我撰写的二机炮连安全防事故的经验材料,师里转发并加了编者按等。团政治处干事刘兴旺曾经找我谈话,问我愿不愿意到政治处去搞报道,我当时只知道通讯员每年要发多少稿件,担心不能胜任,完不成任务就推辞了,也许是由于起初我不能胜任文书工作带来的诸多尴尬,使我对“不胜任”产生的心理恐惧。现在看来,我还是够傻的。这么好的机会到了面前,竟然自己放跑了。类似这样失去机会的还有我在军队院校工作时,一些老教授给学校推荐我,学校政委专门到教研室征求我的意见,说调我到训练部去工作,我同样列了三条理由,说我到训练部去不合适,这件事都成了笑柄,因为当时不知有多少人都想到训练部去工作,而我还列了三条理由给推辞了!说明我这个人太愚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连队文书岗位上,胜任工作是一回事,连首长对你的认同又是另一回事。由于开始时已经落下了不称职的印象,也就造成了我在连队工作的成绩长期没有人肯定,以至于长时间不能被连队党支部同意接收我加入党组织。这在文书工作岗位上非常少见,几乎没有那个连队的文书不是党员。事无常理,从我进入二机炮连以来,这段时间是我军旅生涯最失意的时刻,我在政治上长期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我多么希望有人能够给我指点迷津,我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善于沟通,社会交际能力太差。对于自己的处境我心里清楚,也已经做好了退伍的思想准备。现在看来,人生就是这样,起起伏伏,涨涨落落,只要能够忍受,坚持下去,就有可能顺势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请看《我在一八六团当兵(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