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四月天》

沁馨

<p class="ql-block">  正是人间四月,草长莺飞,丝绦拂堤。在医院陪护妈妈的闲暇时光,读完了白落梅所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一一林徽因传》,仿若这人间四月,这姹紫嫣红的花开,每一朵都是她,是她在莞尔微笑、是她在深情吟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陌上花开,春色片片,一帘翠绿、一眼桃红。“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写下这纯净而空灵诗句的女子,是林徽因,如若只读她的诗,会以为她是清秀娉婷的女子,有的只有柔软、不染人间烟火,然一切非想象的这般,她是诗人,诗歌、散文、书法、绘画都很优秀,但建筑才是她的最爱,她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以及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纹饰和浮雕图案的设计,并抢救和改造了传统景泰蓝工艺。即便病魔缠身,仍不改热爱,为事业尝历风霜,梁思成所主持的营造学社踏访了15个省份近200个县,实地研究了2000多座古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林徽因都参加了。她将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糅合得浑然一体,人生宿命虽有纠葛,但她将女性的温婉与理性结合在一起,一笔一画都把握得极有分寸,过人的艺术素养、事业颇有建树,她将自己活成一树一树的花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共六个章节,从梦中期待的白莲、到那一场康桥绝恋、爱是一场修行、漫步红尘烟火里、到你是人间四月天,最后以人生聚散两依依作为结束,作者以抒情、诗意的语言介绍林徽因生平,展示更多的是她文学、艺术才情的侧面,重点仍是在林徽因情感经历和故事上,对于林徽因的科学精神、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尤其是在抗战烽燧岁月的凛然正气和家国情怀着墨较少。</p> <p class="ql-block">  读完这本书,有几个强烈的感受。一个女性一定要多看世界。1920年春,林长民赴英讲学,十六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去伦敦读书,并同父亲去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旅行,欣赏过巴黎的浪漫风情,去过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领略过欧洲城堡建筑的艺术与华丽,她真切感受到世界的宽大,旑旎的风光、至美的自然山水、风格迥异的建筑、感受到美无处不在,体会到建筑艺术震撼心灵的力量,林徽因将建筑作为一生的事业追求,矢志不改,哪怕病痛缠身,亦不曾有丝毫的放弃,她的热受,并非为了留下响亮的虚名,而在于难以割舍的情结。也因为看过世界的辽阔,她的身上有着不一般的格局,始终流露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1944年,当时只有12岁的儿子梁从诫曾经问母亲林徽因:“如果日本人真的打进了四川,我们怎么办?”林徽因平静地回答:“中国的念书人总还是有一条后路的,我们家的门口不就是扬子江么?”抗战结束后,她在给萧乾的信中说,“执著于事业,正因为中国是我的祖国,长期以来我看到它遭受这样那样的罹难,心如刀割。我也在同它一道受难。这些年来,我忍受了深重的苦难,一个人毕生经历了一场接一场的革命,一点也不轻松。正因为如此,每当我察觉有人把涉及千百万人生死存亡的事等闲视之时,就无论如何也不能饶恕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个女性一定要多读书。余秋雨说:“美之于人,集中了自信、教养、风度、见识,最终凝结成一种外化形态,举手投足气象非凡。这种气象,使尊严获得塑造,从此不再涣散。”少年时期游学至英国时,林徽因跟着房东女儿黛丝去皮尔皇宫素描,被黛丝对建筑的热爱所感染,便悄悄地在心中埋下了学建筑学的种子。1924年,与梁思成一起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由于该校建筑系不招女学生,她只好改读美术系,再选修建筑学课程,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学成归国后,夫妻共同前往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她钟情于文字,更执著于建筑事业。她可以安坐于书桌前写论文和调查报告,更可以“飞檐走壁”,穿着旗袍登上古建筑的屋顶。1937年夏,梁林夫妇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七七事变爆发,他们才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抗战期间,在川南李庄镇,林徽因病卧床上四年,为写作《中国建筑史》,她抱病阅读《二十四史》,并写了该书的第七章,五代、宋、辽、金部分,又承担了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工作。她既能在诗情画意里独自吟哦,又在属于自己的另一个空间呼风唤雨,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对她崇拜与仰慕,敬之为“林先生”。</p> <p class="ql-block">  一个女性一定要对人生多慎思笃行。说到林徽因,最被世人津津乐道的是她的感情世界。这么多年来,坊间一直流传着她和徐志摩,和金岳霖,甚至和冰心的“醋”缘。事实是,对感情,林徽因始终有一份清醒,在人生的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转弯、或前行,都那样从容不迫。这与林徽因从小的经历有一定关系,母亲何雪媛出身商人家庭,没有受过教育,不善操持家务,对于才华出众的林长民来说,这位旧式妇女实难令他心动,父亲欣赏她,遭冷落的母亲总是数落她,小小年纪的林徽因,内心背负许多沉重,对她一生都有影响,有人说,当她看到张幼仪身怀六甲而徐志摩坚决与之离婚,她仿佛看到了母亲和自己的影子,她早早就明白人生际遇中不可言说的无奈,何曾有真正的圆满。她也曾做梦,“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向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一个时候里,你同你自身以外另一个人互相以彼此存在为极端的幸福,如同恋爱,在那时那刻眼所见,耳所听,心所触无所不是美丽,情感如诗歌自然的流动,如花香那样不知其所以。”她是浪漫的,又是理性的,对感情,她有过彷徨惆怅,终究做到了收放自如。对于徐志摩的情感,她异常沉静,她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后来,她和徐做成清淡如水的知己,与金岳霖做了一辈子的邻居,做了梁思成比翼双飞的妻子,她以一种优雅、平和、隐忍的姿态端然于红尘之上。对于一名女性,浪漫可以让生活富于情趣,而过度的浪漫,则要小心如《包法利夫人》一般坠于堕落的深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个叫林徽因的女子,徜徉在春天的长巷,看尽人间芳菲,将最美的风华酿成一坛芬芳的酒酿,活成永远的人间四月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