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这是行歌第9篇随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初次访谈常见的场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治疗师:问题出在哪里呢?</i></p><p class="ql-block">来访:我有问题...</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治疗师:别那么确定,永远别那么确定!</i></p><p class="ql-block">来访:我住过医院,被确诊过抑郁/焦虑/强迫/......</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治疗师:这还不能说明是你的问题,好,你有什么问题呢?</i></p><p class="ql-block">来访:我紧张,焦虑,抑郁,烦恼,心神不宁......</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治疗师:你认为你自己有问题i吗?</i></p><p class="ql-block">来访:我是有问题</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治疗师:如果你的问题是由其他人引起的话,那么是谁有问题呢?</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来访:嗯,......</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治疗师:好,让我们看看谁让你心烦的......</i></p> <h3>这段简单的对话里包含了家庭治疗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人与环境的<b><u>相互作用。</u></b></h3> 你可以想象,当你驾着雪橇往北跑,跑了一整天,晚上你却发现所处的纬度更靠南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你在一块巨大的被洋流带着往南漂的浮冰上跑,最终的纬度位置同时取决于洋流的速度和你的雪橇的速度! 图片来自网络 家庭治疗理论认为人们不是一个个孤岛,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行动着与反应着的成员。人类学家贝特森的控制论认为:设想一个人用把斧头来砍树,根据上一次砍击对树所留下来的切割面形状,斧头的每一次砍击都被修改矫正,这种自我矫正的过程是由树-眼睛-脑-肌肉-斧头- 砍击-树-所带来,个体影响环境变成了个体与环境共同作用的观念。 图片来自网络 将这个理论应用到家庭治疗实践中,治疗师不会把有症状的人看成是“病人”,他们会把他们称为“被定义的病人”,会探究“被定义的病人”与他重要生活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观察家庭中哪些互动的行为对个体形成了压力从而引起或维持着“被定义病人”的症状。 而传统的个体动力学会把个体孤立地对待,过分专注于个体,而把周围环境排除在外,所搜集到的资料也局限于个体的主观感受,个体被看成了<b>病理点。</b> 所以,米纽庆认为,个体治疗与家庭治疗的区别在于:家庭治疗把个体咨询师比作<b>放大镜</b>,放大镜下的细节是清晰的,但这个领域的范围却被严格限定了,因为个体咨询所能获取的资料,仅限于来访者本人主观的记忆与感受;而家庭治疗师则像<b>变焦透镜</b>,当想要看个体内部时,就放大以作更精细的观察,同时,也能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观察。个体治疗师只能通过倾听来访者的讲述而获得信息;而家庭治疗师能亲自体验到一个家庭之中,观察成员相互支持与限制的方式,亲自体验到其中的情感和张力。 图片来自网络 <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