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语文组教研活动——新课标标准研读(中段)

JinJ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新学期开学伊始,同心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务处和教研组组织全校教师再一次学习2017版《聋校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为了进一步巩固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3月31日,听障语文组的教师紧跟着上周教研活动《新课程标准研读—低段》,举行了本次《新课程标准研读(中段)》的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语言及文字能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本次活动,听障语文组金老师就中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语言交往、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做了详细的解读,同时和低段的教学目标加以对比,精准的掌握其差异,改变教师教学习惯,做好从低段到中段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在讨论环节,李老师提出了中段教学中遇到的三个教学问题: 1 、有好多的词手语是相同的,比如:背诵和背读是否需要强调发音。2、对于四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只要求背诵没有要求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有没有必要对每句古诗的意思进行教学。3、中年级作文教学是关键,那如何进行作文教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低段的田老师表示,在聋生语文教学中,第一,遇到不同词语相同手语时,必须要给学生解释不同词语的区别以及发音, 以便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这些词语的区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第二,在学习古诗时,有必要给学生解释清楚每一句古诗的意思,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语言言简意丰,并且蕴含深厚的思想情情感,让学生了解其中详细的含义,有助于学生更加熟练的运用这些古诗词,更有助于学生更加诗意的去进行语言表达,并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可以利用古诗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比如我在讲解古诗《鹅》时,我就让学生们去扮演,配上图片,再让同学们伸长脖子唱歌,以手作翅膀,以脚做红掌去表演,这样学生既能够理解古诗,又能够想象到这幅画面,这样下来就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第三,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们因为想象力不够,阅读量不够的问题,没有办法进行写作,我经常会让他们仿写句子去学习,并且与他们进行对话,让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感到自己做了些什么,或者是经历了一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有内容可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教研组长万老师提出:对于聋哑学生,学习古诗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会背诵默写古诗,还要解释诗意。但古诗教学因为枯燥难理解,学生不能真正从诗中领会美的意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在古诗教学中应做到文中插图“知诗意”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启发一般从字词着手,逐词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也使学生学习失去了新鲜感。我们知道人认识事物一般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习古诗也是要遵循这个规律,要从全篇着手,由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到深入理解诗句,再到体味诗歌的艺术境界。我们知道聋哑学生因为失聪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可将古诗词语形体化,使聋生更易清晰理解诗意。现行的聋校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几乎都配有生动形象的图画,古诗也配有图片,这些图片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歌的意思。我们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要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如《春晓》的插图是诗人清晨推开窗,看到外面花落满地,鸟雀鸣叫,一幅雨后早春的美丽景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图想一想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诗人站在窗前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对整首诗的大意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如杜甫的《绝句》一文中的插图,把诗中的“一行白鹭”“两个黄鹂”“万里船”和“千秋雪”都生动的描绘出来了。学生只要一读诗句,再仔细观察图画,就能了解到整首古诗的大致意思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高段的周老师觉得,作文要从仿写开始,以学生亲身经历的熟悉的内容为主,容易被学生接受,慢慢拓展。然后重积累,将课文中能表达中心思想的内容摘抄并背诵,培养学生记周记的习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对于聋生写作,教研组长再次强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指导聋生选取写作素材,言之有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作文教学实践发现,聋生选择素材的能力较差,这需要教师具体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留心观察、善于发现,从身边的小事写起,把自己看到的、接触到的人、事、物、景的具体情景一个个罗列出来,按逻辑顺序保留需要的,保留主要的,串成完整的内容,在适当地方加上自己的想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二)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学生才有话可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在讨论环节,大家各抒己见,得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本次的《新课程标准研读(中段)》的教研活动学习,结合实例,告诉我们面对新教材“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真实有效的提升了教师实际的教学本领,许多内容是因事见理,新老教师都收获颇多。</b></p>

学生

古诗

教学

教师

语文

聋生

课程标准

学习

中段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