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读清明故事,知清明习俗”(第一期)—温宿县托甫汗镇小学童言话“清明”主题系列活动

腹有诗书气自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是一个清明节即将到来,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人们寄托哀思的日子,更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为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感受中华民族博大深远的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清明节来临之际,温宿县托甫汗镇小学开展“读清明故事,知清明习俗”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今天为大家带来“读清明故事,知清明习俗”。(第一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在每年的公历4月4日到4月6日之间,是我国传统的春祭日。这一天,人们都要去扫墓祭祀、缅怀先祖,以表达自己对故去亲人、英雄烈士的感恩和思念之情。此外,清明节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百草萌生,碧色成茵,也是人们举行踏青、郊游等活动的极好时机。因此,清明节承载着两个不同的重大主题:一是弘扬孝道,传承家国精神;二是亲近自然,感受春和景明,万物生长之大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节,雨纷纷,家家户户去上坟。祭先烈,祭亲人,从小就要懂孝顺。清明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位于春分、谷雨之间,此时黄河流域大地回温,草木萌发,杨柳飞絮,梧桐开花,天地间处处都是欣欣向荣之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民间有很多关于清明与农耕的谚语,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作为祭祀节日的清明,其起源和寒食节有直接关系。寒食节,距今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在这天人们不生火煮饭,只吃冷食。相传这是春秋时代的霸主晋文公为祭祀贤士介子推而定下的规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代的时候,人们非常重视寒食节,尤其在晋国故地山西一带,有些地方居然要禁火一个月。东汉末年,魏王曹操曾专门下令,取消这种风俗,有违背政令坚持寒食的,主吏、家长都要服刑。到了晋代,寒食节又恢复起来,不过寒食时间缩短到了三天。也正是在此时,寒食节逐渐走出山西,成为全国性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隋朝时,人们会在寒食节灭火,在接踵( zhong )而来的清明生起新火,这两个节日便紧紧联系到了一起。灭旧火,是为了缅怀先人;生新火,是为了佑护生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唐宋时期,清明节的地位越来越高,内涵越来越丰富,此消彼长,原本作为主体的寒食节,则逐渐沦为清明节的从属。连扫墓、祭祀等习俗,也都被清明节所“抢占”。明清以后,寒食节在民间基本消亡,而清明节则愈加重要,直到今日依然如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本次“读清明节故事,知清明节习俗”活动,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心中埋下了感恩的种子,充满了对先烈们的崇敬与缅怀,树立了建设更美好祖国的远大理想。</p> <p class="ql-block">图文:思政办</p><p class="ql-block">视频:四年级一班</p><p class="ql-block">初审:李静</p><p class="ql-block">终审:刘永亮</p>

清明节

清明

寒食节

习俗

祭祀

缅怀

人们

感恩

主题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