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散记(17)徒步开进(三)

燕山老兵

<p class="ql-block">  1969年11月17日,徒步行军进入第二天,由于体力消耗大,自我感觉疲惫不堪,四肢酸疼。虽然经过一夜的修复,症状有所缓解,但当你负重前行时,劳累的症状悄无声息地又岀现了。一个个犹如帝企鹅摇摇晃晃,一瘸一拐地前行。直到走岀去两三公里后,随着体温的升高,毛细血管逐渐扩张,末稍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速,使组织细胞活跃起来,身体各部机能逐渐恢复,不适应的症状才消失的无影无踪。</p><p class="ql-block"> 部队沿承丰公路行进,穿过窑上村,直行通过三岔路口,沿兴洲河逆流而上。跨过兴洲河大桥不久,行军队伍进入一条长长的山谷,直到中午大休息时才见到尽头。</p><p class="ql-block"> 今天,何少书的情况有点不妙,当大家都能正常行军时,他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尔越来越重。为了不让他掉队,大家轮流搀扶都不行,嘴里不停的叨叨:“脚掌越来越疼,着地时象针扎一样难受。”老班长见状就让我陪他去找卫生员白明亮。他让何少书坐在路边,脱鞋检查才发现,脚掌上又添了几个新水泡,成了连珠泡,泡中泡了。难怪他叫苦不迭。</p><p class="ql-block"> 白明亮:“小刘,你先走吧。我陪他慢慢的走,等后面收容车(马车)上来再说吧!”我只好接过何少书的枪,把他托咐给卫生员,转身追赶连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班长见我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说话都不利索了,急忙上前接过枪问道:</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何少书嘞?”</p><p class="ql-block"> 我:“卫生员陪着他,说等后面的收容车。”</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他怎么了?”</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怎么搞的,脚掌上又起了几个新水泡,还有一个泡中泡嘞。”</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哦!知道了!有卫生员陪着他我就放心了。”</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何少书脱离了队伍,距我们越来越远,直到中午大休息时才赶了上来。</p><p class="ql-block"> 当人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正常的生理机能都有点反应不过来了。在我接过何少书枪的瞬间,觉得身上增加不少重量,但老班长接走枪后,自己感觉并没有减轻多少,仿佛重量还在自己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每天下午到达宿营地后,营长张维平都要打开随身携带的五万分之一的大分值地图,集中精力,认真研读。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和形状、地形地貌特征、村庄大小和分布、河流流向流速、乡村路和公路的分布、植被和森林情况等,规划第二天的行军路线、大休息点、宿营地。尤其是宿营地的大小、远近、民族结构、社情民风等是他考虑的重中之重。</p> <p class="ql-block">  千百万年以来,河流的冲刷和风蚀,把燕山腹地切割成峰岭相连,沟壑纵横,奇形怪状的地形。因此,营长张维平率领部队进入山谷后,一会儿穿行在茂密的森林之中;一会儿又沿山腿行进;一会儿顺河岸逆流而上;一会儿又行走在农田之间;目的就是尽量少走弓背多走弓弦,节省体能,为第二天储蓄能量。</p><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前面山根旁散落几户人家,那里是今天中午的大休息点。说是大休息点,说白了就是吃午饭,补充体能的“加油站”。只有源源不断的为战士补充营养,恢复体能,才能生成无穷无尽的动力,才能成为战无不胜的钢铁长城。</p><p class="ql-block"> 野外做饭,不在乎村庄大小,也不在乎有多大场地,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洁的水源和野炊所需的柴火。这也是营长选择在这里大休息的重要条件之一。 </p><p class="ql-block"> 快开饭时,何少书一瘸一拐的赶回了连队,身上只有子弹带和手榴弹袋,背包不见了。老班长上前寒暄几句,随即询问背包时,他会心一笑说“放在收容车上了。”为了让他回归集体,老班长建议把子弹带和手榴弹袋分给其他战友,他坚持不让说“没有背包轻多了,我能坚持,绝不掉队,请大家放心。”大家见他如此坚强,都在心里默默的为他点赞!</p><p class="ql-block"> 吃饭前,老班长与老乡拉家常。听他说“前面这座山叫岔沟门梁,山顶的分水岭就是滦平县与丰宁县的分界线,翻过这座山就是丰宁县波罗诺公社。”</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苏联亡我之心不死,在漫长的中苏、中蒙边境线上陈兵百万,随时都有可能将战争强加在我国人民的头上。为加强备战,巩固国防,国家在燕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中,修建了承德-丰宁-内蒙古多伦县,以砂砾路面为主的四级公路。公路在翻越岔沟门梁、岔八岔沟梁、松树梁、旧岭(连桂)梁时,路窄、弯多、坡陡,有的地方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就是万丈深渊,会车时必须小心翼翼或一方停靠路边让行。有的地方甚至只能容一辆车通行,会车时必须在会车路段等着下山车通过后才能前行。</p><p class="ql-block"> 岔沟门梁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面前,盘山公路仿佛是一条色彩斑斓、细如发丝的玉带,缠绕在岔沟门梁的腰间。他弯来绕去地在山腰绘画岀之字形,180度的大转弯随处可见。如果沿公路行进,将会增加一倍的路程。因此,营长在当地找一位向导带路,部队成一路纵队,从一条羊肠小道攀爬而上。羊肠小道上荆棘丛生,砂砾满地,一不小心就会打滑。有的路段坡陡路滑,攀爬困难,大家采用上面用手拉下面往上推扶的办法,保证大家安全通过。当爬到山垭口时,登高望远,一览无余,连绵不绝的燕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枝头上残留的红叶,色彩斑斓,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脚杆软,下山脚打颤”。为了安全,营长睿智地选择多走大路,少走坡道,使部队安全下到谷底。</p> <p class="ql-block">  岀山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块长三四公里,宽一公里多的谷地,在谷地中央有一个较大的村庄,影壁墙上“波罗诺村”映入眼帘,他是当年丰宁县四大村镇之一。打油诗为证:“上黄旗下大阁,还有凤山波罗诺”。</p><p class="ql-block"> 穿过村庄,横在眼前的是岔八岔沟梁,它怪石嶙峋,高耸入云,承丰公路悬挂在山腰,让人望而生畏。新兵蛋们被眼前的大山吓蒙了,私下里窃窃私语:“天这么晚了,不在这里宿营,等翻过这座大山,晚上十二点也到不了宿营地。”</p><p class="ql-block"> 思想有问题,脚步也慢了下来,一个个耷拉着脑袋,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前挪动。快到山根时才发现,营长带着部队左转弯,钻进一条小小的山谷,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p><p class="ql-block"> 原来,千百万年以来,川流不息的兴洲河鬼斧神工的把山脊切割岀一条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河流的山谷。虽然只有三四十米宽,但现在是枯水季节,河岸边有一条羊肠小道供人民进岀。通过两百多米的河谷,前面又是一块细长的谷地,里面散落着几个村庄。</p><p class="ql-block"> 岀河谷不远处的小山村叫“哨虎营”。他是我连的宿营地,打前战的战友早已经安排适当,只等各班排对号入住、洗漱、开饭后很快进入养精蓄锐状态,准备迎接新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 诚谢</p><p class="ql-block"> 待 续</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刘元吉,网名燕山老兵,四川省彭山县人,1969年2月入伍,军旅生涯25年,曾荣立三等功三次,转业到石家庄市,现已退休。在含饴弄孙之余,喜好自驾游、照相,偶尔弄点小文,以娱自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