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 字:秦岭溪水</p><p class="ql-block">图 片:秦岭溪水</p> <p class="ql-block"> 西安有个钟鼓楼,宝顶耸入天里头。</p><p class="ql-block"> 雄伟壮观古建筑,守望三秦六百秋。</p><p class="ql-block"> —— 题 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钟鼓名楼六百年,历史人文不平凡。</span>西安的钟鼓楼是一对孪生兄弟,都是明代所建,相距仅有二百米。两楼相互映衬,交相辉映,为古都长安增色添彩。古时候没有钟表,为了报时,所以就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就有了后来的“晨钟暮鼓”的词语典故。西安的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早建了四年。钟楼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比鼓楼晚建了四年。</p><p class="ql-block">这对兄弟屹立在古都长安数百年,历经风雨寒暑的洗礼,日月星辰的拥抱,朝代更替,战乱灾荒,岁月时光的磨砺,都能巍然耸立在那儿纹丝不动,犹如一位六百多岁的老寿星,守护着古都长安人民的安危。人民爱戴敬慕他,历朝历代也在维护庇护他。他在滚滚红尘中,见证了关中大地上数十代人的沧桑变迁,生活的艰辛,今日的腾飞与美好,以及潮起潮落、时代更迭的巨大变化。</p><p class="ql-block">但他在三秦人民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作用。这两座名楼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早已超出了它自身的内涵,丰富延伸了它的外沿,已成为古都长安的象征。它们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古迹文物价值,也形成了一种历史文化价值。所以,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就将西安的钟鼓楼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西安钟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明清至今成地标,古都长安天下传。</span>钟楼和鼓楼自明代建成之后,各朝代更迭,社会变迁,但对这两座名楼总是爱护有加,关爱备至。历朝历代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总是设法维护修缮,仅可能地保存它的神韵气魄、宏伟壮观的建筑风貌。钟楼主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高36米。</p><p class="ql-block">其基座8.6米,四面有门洞,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相通。楼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各层还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精美古典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恢弘壮丽、气势雄伟,历史悠久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在能够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p><p class="ql-block">屋檐四角飞翘,似鸟展翅翱翔,各种古典动物走兽图案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古朴典雅、艺术精致、色彩绚丽、华美雄伟的惊叹之感!楼上高处的宝顶在日月的的映照下,耀眼煜煜生辉,使这座古典建筑更散发出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数百年来它是古都长安的代名词,更是当今西安的地标。看到西安钟楼,世界人民都会想起古都长安、今日的西安,想起中国古代文明从此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声闻于天”笔墨劲,“文武盛地”耀长安。</span>鼓楼是夜间报时的地方,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五次。西安鼓楼的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楼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呈长方形,南北方向辟有门洞,总高为34米。四周环有走廊,外檐和平座均饰有青绿彩绘斗拱,红柱绿瓦,雕梁画栋,高大雄伟,壮观气派,其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p><p class="ql-block">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分击鼓,向全城民众报时,故称鼓楼。随着时代的更替发展,它与钟楼成为相依相伴,不可分离的兄弟建筑。晨钟暮鼓,余音绕梁,袅袅氤氲,动听沁心,成为人民精神的寄托。以前在第三檐下,南北各悬匾额一块,南面为“文武盛地”,是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80年)修缮鼓楼竣工后,由陕西巡抚御史赵可怀所题。北面“声闻于天”,字大盈间,苍劲挺拔,相传是咸宁县“名儒”李允宽所书。</p><p class="ql-block">这两块匾额是这座名楼的灵魂与艺术完美融合恰到好处的精典元素。也被视为鼓楼上的两颗明珠。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却毁坏殆尽,使这千古绝笔成为陕西文物的重大损失,成为西安人民的遗憾。在群众的呼吁和文物部门的努力下,经过钟鼓楼文管所的不懈奔走求助,政协代表也给予提案,终于在二零零五年四月,恢复了两块牌匾的面貌。使镶嵌在鼓楼上的两颗明珠焕发出耀眼的光芒,鼓楼再现了40年前的风彩。钟为““文”,鼓为“武”的说法也成为关中人民关注默认的古代文明风骨规制。</p> <p class="ql-block">西安鼓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传说故事很奇妙,降龟缚龙三秦安。</span>西安的钟鼓楼由于时代久远,具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加之各朝代均有修缮保护的行动,也增加了民众对这座孪生兄弟楼的敬仰之情。于是也就传出了其镇城祛灾的神圣作用,留传了许多奇妙的故事。其一,传说三秦大地上古时候是一片泽国,淹没在海水之中。这海水的来源是从钟楼位置上的一个大泉眼里涌出来的。</p><p class="ql-block">海中有巨大的乌龟,只要一翻身闹腾,民众就遭水灾被淹没。为了让乌龟长眠不醒,就求神仙用锁心铁链把它锁住,并在此修建了钟楼堵住泉眼,这才使关中平原露出容颜。其二,传说古时候长安城中地下有龙作怪,要把海水引来将长安城变成大海。观音菩萨不忍心看到民众受到伤害,就托梦让人们挖出海眼,武士与之搏斗,将它锁在铁住上,囚住孽龙,并用半尺厚的钢板盖住,在此地修建钟楼把它镇住。</p><p class="ql-block">没想到钟楼还是不稳晃动,菩萨就倒掷下神仙心爱的净瓶,刚好扣在了钟楼的顶子上,那宝瓶闪闪发光,变成了璀璨耀眼的金顶,从此,钟楼稳如泰山,长安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种传说为钟楼罩上了神秘的面纱,也反映了劳动人民当时祈求平安吉祥,祛灾勉祸,纳福降瑞,国运昌盛的美好心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游人慕名来观看,网红盛景君留恋。</span>在西安旅游观光的人员,必定是要去城市中心地标建筑景点的,没去钟鼓楼就等于没有来过古都西安,因为钟鼓楼早已是古都西安的象征。加之近年来社会的发展进步,通讯网络的发达升级,宣传作用的发挥,钟鼓楼景点已经成为热门网红打卡之地。钟鼓楼历史厚重,人文意义非凡,在民间传说具有长寿纳福、祛灾祥瑞的寓意。</p><p class="ql-block">所以,西安的青年人恋爱结婚,都愿意去和钟鼓楼合影留念,希望自己的爱情婚姻能够和钟鼓楼一样坚如磐石,不离不弃,相伴终生,百年好合。我自己也是在四十多年前,与爱人结婚时在钟楼前拍了唯一的合影照,那时候还没有婚纱摄影,这张照片成为我与爱人红宝石婚姻的最好见证留存到今天。老年人也希望与钟鼓楼合影留念,祈盼自己健康长寿,家庭平安吉祥,稳固合睦,祛灾纳福!</p><p class="ql-block">当你走在钟鼓楼的身旁时,会有一种自然的敬佩仰慕之情,你会为古代中华民族的精明智慧、非凡的建造工艺而由衷的自豪和骄傲。也许会对你产生一种强烈追求梦想、克服千难万险的勇气与坚强的意志。更会使你心情忽然变得开朗豁达,面对红尘中的纷繁复杂的世界坦然接受、释然无忧、沉着应对。朋友:你若来这古楼圣景、文武盛地一游,定会不虚此行,领悟启迪、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在钟楼前拍婚纱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