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老街是北海老城的代表。北海老城总面积只有0.4平方公里,却是现代北海城市的发源地。北海老城由珠海路、沙脊街、中山路三条街道组成。其中主要的、保持原貌最好的是珠海路,现在人们都习惯称它“老街”。北海因老城而名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老街就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街区。<div> 珠海路老街始建于1821年西风东渐时期。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以后,北海被迫成为通商口岸之一。受西方文化影响,这条街最大的特点是“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文化生活中西融合”。现存主要景点有史上遗留的基督教礼拜堂、丸一药房、摇水井、街渡口、三皇庙、治安告示牌、宜仙楼、电报局旧址、海关大楼旧址等。新建的老城历史文化馆、北海水彩画馆、北海坭兴陶馆、北海明清木雕馆等系列展馆浓缩了北海历史文化的精华,展示了独具魅力的老城文化底蕴。<br></div><div> 我们去过老街两次,因为住地离老街较远,参观的时间有限。但也浏览了老街的好些景观,并叹为观止。</div> 从北边中心入口可以把老街分为东西两段。两段全长1.27公里,宽9米。被国内的专家学者誉为“近代建筑年鉴”。 老街就在海边,街背面即是大海。走大约二三十米远就到海边了。 海上好多游艇。 岸边有休闲娱乐场所。 身后是浩瀚的大海。可见老街当年是西方人进入中国的登陆地之一。 背后是老街的东段,也是老街比较繁华的路段。 1886年,英国大英传教会创办了北海第一所西医院——普仁医院。把西医技术首次带入北海。英国人柯达、李慧莱分别担任了普仁医院的第一、二任院长。普仁医院在当地治病救人特别是救治麻疯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人们还为院长塑像记念他们。普仁医院后来成为了现在的北海市人民医院。 1895年12月世界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问世。1902年,英籍医生李慧莱到上海普仁医院工作,带来电影机和影片,开始广西最早的电影放映活动。北海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看到西洋无声电影的城市之一。 街道两边的成排楼房下面有直通过道的这种建筑样式称为骑楼。北海老街是中国岭南直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骑楼建筑。 除骑楼外,老街两边的楼房房顶有很多不同式样的女儿墙,还有圆拱窗,都带有西方建筑的特点。 老街也有一些逼仄的小巷。小巷紧窄处,两个人对面很难通行。西式的屋顶、门窗和骑楼,中式的小巷、店铺,表现了老街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这个小巷好一点,有一段还不是特别狭窄,小巷中居然还有一家“婆婆家糖水”的私房小吃。 巷口有一个木牌,原来这条小巷外就是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街渡口》(含告示碑)。<div> 晚清时候,外地来北海做生意的人除了走路就是坐渡船(旧称“走水客”),船到北海停泊的这个重要码头就是街渡口。街渡口因为上岸就是“客如云来”的珠海路商业大街,所以成为当时北海最繁忙的码头并闻名于世。</div><div> 《告示碑》是晚清合浦县衙门为惩戒街渡口码头霸强滋事发布的告示,刻成碑以示众。后成为古迹之一。</div><div><br></div> 坭兴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特定的陶土和独特的烧制技艺,使其陶艺造型极具民族特色。坭兴茶壶一般也要几百元一个,价高者可几千上万。 <br> 北海坭兴陶馆。主要展示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坭兴陶藏品,辅以13位坭兴陶大 师的个人精品展,可堪称“全国独一无二”。<br> 另外,馆内设置游客互动区,游客可现场制作坭兴陶工艺。 可惜今天没有展出。 这是坭兴陶的雕塑。<div> 老街上的雕塑不少。表现了方方面面的内容,是老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面已介绍了两个,后面还要介绍一些。</div> 各种各样的店铺招牌挂满了整个老街。<div> </div> 珠宝是北海的特产。 除了北海特产,还不乏越南特产。 老街尚存老字号印记有126处。众多老字号店铺商号名称,向世人昭示着珠海路昔日的繁华。 在看到异乡看到“成都掏耳朵“”的招牌,感觉分外亲切。这家还是黄氏祖传,这种店的文化品位非常适合老街特点。 著名的北海明清木雕馆。<br> 馆内展品来自澳大利亚籍华人收藏家巫海先生藏品,主要陈列明清时期北部湾地区古民居中的建筑木雕及民用家具,这些展品主要采用了浮雕、透雕、圆雕等雕刻手法,展品雕工精湛,形象生动,是北部湾地区收藏古建筑木雕中数量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展馆之一。<div> 明清木雕馆开馆时要买门票才能参观,今天也没有开门。</div> 丸一药房旧址。<div> 丸一药房是日本人在北海老城开设的一家药房。1936年9月3日下午7时左右,丸一药房老板日本人中野顺三因从事间谍活动在此药房被当时进驻北海的十九路军翁照垣部所杀,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北海“九三事件”。它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对外交涉事件。事件发生后,日本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并派军舰在冠头岭一带海面进行武力威胁,企图强行登岸检查,但因翁照垣部严阵以待,故未能得逞。这一事件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推动了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被史学界评为抗日战争一百个重大事件之一。</div> 丸一药房底楼现已辟为“北海市国家安全教育馆”。 大门内是北海老城历史文化馆。里面馆藏非常丰富,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参观完毕。从中可以了解很多北海老城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商界四大天王》雕塑。<div> 北海老城鼎盛时期的陈鸣东(生泰)、吴栋南(荣昌泰)、罗振东(罗仁裕)以及梁戴三(广昌和)号称当时“商界四大天王”。</div> 摇水井雕塑(维护中)。<div> 老街的这一口摇水井,反映的是那一段摇水喝的岁月。这是三个小孩子光身子摇水洗头的画面,让人们又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雕塑反映了老辈人们的清苦生活,也展现了老街人的淳朴和率真。</div> 这是另一角度的照片。 基督教礼拜堂。<br> 基督教于十九世纪传入北海。有英国圣公会、德国信义会、美国五旬节圣洁会等流派。1953年,北海基督教成立联合会,以原圣公会圣路加堂为联合礼拜的场所,后因城市扩建拆除。1983年在珠海路老街新建建此礼拜堂。 雕塑《行者》。<br> 行者就是旅行者。当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用镜头记录了老街的故事。 雕塑《休闲生活》。<div> 1876年,北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之后,西方的酒吧文化也传入了北海,老街因此也成了洋人喝酒、弹唱等休闲生活的聚会场所。</div><div> </div> 平民生活的一个普通镜头。女孩伸手向在忙生意的妈妈要钱。妈妈神态的专注和小女孩可能因为妈妈没时间搭理她而显得委屈、顽皮甚至有点近乎蛮横的表情都有表现得栩栩如生。 雕塑《咸水歌》。<div> 《咸水歌》是一种自娱自乐的疍家文化。几个疍家姑娘在一起引吭高歌,表达一种喜悦的心情。</div><div> 洋人的酒吧文化,中国的棋牌、歌咏,表现了老街中西文化的融合。</div> 雕塑《赶海归来》。<br> 疍家人以船为家。以捕鱼、养殖、海上运输为业,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雕塑表现一位疍家少女赶海归来,在街头小憩,手里还提着一条鱼。 老街西段。 街边的货摊比较多。 这东西叫肉石。看起来象一块猪肉,实际上是一块石头。 第一次见到这东西,开始还以为是猪肉呢,真是开了眼界。 台上摆着,架上放着,墙上挂着,还真不少。不知产自哪里。 这是一家搞古玩收藏的店铺,女儿墙和窗户的样式、装饰图案都是西式风格,配上一家纯中国式的店铺,中西合璧。 老街上也能看至这些岁月留下的痕迹。 雕塑《老街过客——齐白石》。<br> 齐白石是湖南湘潭人,诗书画俱佳。是二十世纪中国书画艺术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清宣统元年(1909),齐白石云游到北海,下榻沙脊街,畅饮宜仙楼。记之以为老街增色。 这是北海老城三条街道之一的沙脊街.现在看起来不过是一条小巷.可能当年它就是这样狭窄的一条街. 这是北海老城三条街道之一的中山路.早已不是当年模样,看来只有原来的珠海路老街是唯一保存最好的老城街道。 <div>最后,以小诗一首作结:</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北海老街</font></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style=""><b> </b>刘兴宓</font></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骑楼雕饰展欧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合璧中西百载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商号如林开闹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货争鲜聚渔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普仁医院仁泽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野药房烟影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像沿阶留岁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疆史脉贯西东。</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 编辑 刘兴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2.3.26.</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