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一、初见计算机</b></p><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电子计算机还是很新鲜很稀少的物品,在我们心目中无疑是高上无比、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珍贵仪器。</p><p class="ql-block">1977年底,我考进了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由于某种原因,每天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所在地。而我的战友程乐平此时已经从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分配到了科学院武汉分院岩体土力学所计算机室工作,因而就有了机会在他的带领下,去这个神密而又难得一见的地方去一堵计算机的尊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最早期的计算机机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面积庞大,设置高尚的地方:整个中心洁净无尘,全部与外界空间隔离密封,由空调系统与外界交换新鲜空气。操作室洁净宽敞,偌大的空间,中间放着一个比办公桌还大的工作台,工作台上放着监视屏,周围还有些磁带机、纸带打孔机一类的设备;靠墙还排放着一排排的金属玻璃柜,一些仪器设备安放其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早期的计算机工作台十分庞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办公区的规模就让我够惊讶的了,没想到在隔壁的几个房子里,还安放着一排排的机柜,外面在操作,里面机柜里的继电器还不停发出卡拉卡拉的声响。</p><p class="ql-block">据程乐平介绍,早期的计算机主机使用电子管构成,而存储器每一个单元都由体积和一枚戒指一样大的磁环绕上线圈制成。这样,一个相当于今天一块小指甲那么大的存储芯片,那时就需要好几个房间来存放,其价格更是贵得惊人。</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没有半导体芯片,没有磁盘(有磁带),更没有光盘。这种计算机的性能比我们现在摔掉的破手机都不如,但在当时,也只有大型科研机构和高校才能拥有,能在这里工作的,自然更是天之骄子。看到这里,我好比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对老战友的工作自然是无比敬仰和羡慕!</p> <p class="ql-block"><b>二、初学BASIC编程语言</b></p><p class="ql-block">没想到,不到一年的功夫,我们年级就开了BASIC计算机编程语言</p><p class="ql-block">课程,正式和计算机结上了缘。</p><p class="ql-block">所谓BASIC,它是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的缩写。有了它,很多初学计算机的人不但可以学会操作计算机,而且还可以用它来进行编程,是一种简单、形象、易学的编程语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BASIC语言教科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一个小程序的流程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学了一段时间后惊奇地发现,原来用几个英语单词或缩写(如LET、FOR、NEXT等)和几个数学符号组成的表达式(如A=A+1等)写一段话,就可以用它来指挥计算机做很多事情。特别方便的是,在程序写好后不需要进一步编译成机器码,就可以让计算机自动为我们执行运算、统计、分析、处理等很多任务。比方为一个班的同学统计各科课程的分数、为一个单位的员工制作工资表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根据上面流程图编写的简单程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以现在的目光来看,这都是计算机的最基本的功能,但在当时,除了能够操作计算机,而且还能为它编程,指挥它按自己的要求去完成一件任务,那就算很了不起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梁妙园老师近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为我们授这门课的梁妙园老师是一位女老师,她上课时以带有广东口音的普通话,轻言细语地给我们耐心讲解,并在黑板上画满了流程图,告诉我们计算机是怎样在程序的指引下,走过处理过程的每一步的。</p><p class="ql-block">那时,系里还没有计算机,我们虽然写出了一些简单的程序,但不能上机验证,只能纸上谈兵。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有机会将这些程序输入到计算机里,让我们真正体验一下呢?这无疑是我们迫切想要实现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b>三、有了第一台苹果Ⅱ电脑</b></p><p class="ql-block">1982年春季毕业后,我回到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室工作。不久,科室以两万多元的代价,买回了一台刚刚在国内面世的苹果Ⅱ(APPLE Ⅱ)电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苹果Ⅱ计算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技术进步飞快的原因,这时候的计算机已经不是我在中国科学院看到的那个样子了。除了监视器外形仍然比较大外,它的全部结构已经从当时要几个房间才能放下,变成了仅需一个微波炉大小的方盒子就行了。无论是CPU还是存储器,都是用的集成电路芯片,每一片芯片都只有一片云片糕那样大小,薄薄的,很多脚,整齐安装在机盒里的主板上,再不用像当时那样要几个大柜子存放了。记得那台机器的内存一共是64K(1K=10的3次方,也就是64后面加三个0),其中16K是ROM(只读存储器),是只能用来固化操作系统程序的,只能读出,不能写入,通电后机器把里面的系统程序读出来,便能运行DOS系统(操作系统);剩下的48K才是留给用户使用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就是既然能让你写进去,也能读出来的仓库。对比今天我们手机的存储器,动辄都是128G(1G=10的9次方)、256G,由此可见那时候电脑的内存是多么小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苹果Ⅱ计算机主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举个例子,当时我为我们教学办公室编写了一个统计学生各科成绩的程序,程序运行起来没有问题,但是等到把几十个学生的几门学习成绩输进去后,电脑死机了:原来内存太小,这些数据装不下了!尽管如此,它的能力还是比中国科学院的那台计算机要强大得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8吋软磁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幸好当时还买了两个软盘驱动器(当时的价格也是很贵的),我只好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单独处理后存入软盘,再设法分两次打印出来,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了这个办法,后来给医院财务科编制全院上千人的工资单,也顺利通过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3.5吋软磁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我给大家解答一个疑问:为什么现在用的电脑盘符都是从C开始,而不从A、B开始呢?这是因为A、B两个盘符当初是分派给两个软盘驱动器使用的,现在虽然不用软盘了,但一直没有把计算机的系统盘改成A或B盘,因而这两个盘符也就失业了。</p> <p class="ql-block"><b>四、给研究生上课</b></p><p class="ql-block">进入到1983年,湖北医学院(现已合并到武汉大学)的研究生也要开计算机知识课程了。经过学院物理教研室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协商,决定以《BASIC语言》为基本教材,两个单位共同教授这门课程。物理教研室先讲前面的基础部分,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结合编程语言增加一些医学应用的实例,比方医学统计啊之类的问题,作为后面一部分。</p><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在国内几乎没有用于医学方面的应用程序实例,这些内容都只能靠自己编写。于是我费了好大劲从实际医学案例中找出一些实际方法,再把它们用BASIC语言编写成简单的程序,又经过一次次的机上调试和修改,终于编写出了一本内容颇丰富的专业教材,并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后来经过课堂上的检验,同学们十分喜爱这门课,我们的教学实践一炮打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