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小洞天,是海南我最喜欢的景观之一。这次来海南,住三亚崖州湾,紧邻大小洞天。落地安顿好,便迫不及待地来大小洞天看海,看山。</p> <p class="ql-block">上次是2019年元旦刚过,和大学同桌小丛一起来的。下图是“ 2019”中的好友小丛。</p> <p class="ql-block">据景区介绍说,海南的“南山大小洞天”唐宋时期就很有名气了,与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岛蓬莱、瀛州、方丈齐名,号称南海仙岛,曾吸引许多求仙道之人。据称,宋代著名道士南宗五祖白玉蟾,归隐于此,修建道观,传播道家文化。现今景区内留存的”仙坛”、”仙人足”等遗迹,与之相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小洞天</b></p> <p class="ql-block">据说,大小洞天景区开发于800多年前的南宋(公元1187)时期,原名“海山奇观”,又称“鳌山大小洞天”,为当年的崖州郡守毛奎开发。毛奎御任后在大小洞天羽化升天,南山大小洞天是海南道教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关于“洞天”,据说是道教用语,意思是说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山中有洞通达上天。</p> <p class="ql-block">南宋淳佑年间,郡守毛奎喜爱山水,多次探访南山,发现大小洞天自然景观,并进行了开发,留有《大小洞天记》等石刻文字。</p> <p class="ql-block">現下,大小洞天景区里只有“小洞天”没有“大洞天”。</p> <p class="ql-block">据《崖州志》记载,曾经还有一处”大洞天”,洞内有石桌、石凳、小溪环绕,宛若仙境,且确实有人去过,但现今无人找到,充满神秘色彩。更为神秘的是,郡守毛奎因开发南山大小洞天有功,卸任之时,顿司成道,众随从挽留不及,飞身而去。后人于南山其飞身处修建毛知军祠,予以祭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鉴真东渡群雕</b></p> <p class="ql-block">群雕取材于1200多年前鉴真一行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在大小洞天一带着陆的史迹。</p> <p class="ql-block">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经,六次渡海,前五次失败。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六月,鉴真师徒等35人,从扬州启程第五次渡海时遇飓风,漂流万里到振州(三亚市)宁远河口(今大小洞天风景区)一带登岸。在振州居住一年,修造大云寺,传播佛教文化。鉴真赴日本弘法的决心不变,终于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六次东渡成功。在日本十年,为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南山寿石</b></p> <p class="ql-block">此“寿”字为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神仙道士陈抟所书,高2.15米。由人、寿、年、丰四字构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子望海</b></p> <p class="ql-block">老子根雕像</p> <p class="ql-block">三年后再来,大小洞天变化很大,增加了很多游乐项目和婚纱拍影,商业味儿浓了许多。(以上照片为2019年1月拍摄。以下照片为2022年3月15日拍摄)</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喜欢庄重肃穆的“鉴真群雕”。它有一种崇敬信仰,净化心灵的力量。眼前的状态令我心痛。选录一篇关于鉴真群雕和它作者的文章,以表达我对大师的敬仰和对作者的敬重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毓豪和他的倾心巨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鉴真登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 佚名</b></p> <p class="ql-block">我不认识林毓豪,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是在三亚大小洞天景区鉴真文化苑高高的台级上,是在对巨型群雕《鉴真登岸》的仰望中。</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鉴真东渡的故事在我也只是知道而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触动。直到走进大小洞天景区,直到从大小洞天那绿阴掩映的椰林大道,一步步踏上那直上云端的磴道;直到那迎风飘动的红带,拂拭掉凡世的尘埃;直到那圣洁祥和的梵音,抚慰了我狂乱浮躁的心扉。</p><p class="ql-block">站在鉴真文化苑高高的台级上,我静静地、久久地仰望。仰望着鉴真大师饱经沧桑而又充满坚毅的面庞,仰望着祥彦、思托、荣睿、普照那饱含敬仰而又无比虔诚的神情,我感受到了一种震撼直抵心灵:那是一种济破沧海的坚定信念,那是一种无坚不摧的澎湃力量,那是一种感天动地的庄严神圣,那是一种壮士一去不回还的慷慨悲壮!</p> <p class="ql-block">我说不清楚为什么,但事实就是这样。一部长达16集的《鉴真东渡》电视剧,没能赚得我的一滴眼泪;而面前这座坚硬的花岗岩雕塑,却让我心生虔诚,泪溢眼眶。</p><p class="ql-block">我默默地站在大唐高僧鉴真大师的脚下,双手合十,高高地举过头顶,然后双手贴在胸前,深深地弯下腰身,参拜在大师的脚下。虽然我不懂佛法,不是信众。</p> <p class="ql-block">我在雕像的背后,找到了雕塑家的名字。于是,我到网上查找“林毓豪”的资料。</p><p class="ql-block">林毓豪,中国著名雕塑家,海南崖县(今海南省乐东县)人。1940年9月5日出生于海南岛黄流镇,自幼家境贫寒。苦难的生活、曲折的人生道路,成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刻苦认真的品格。而家乡浓烈的民间文化氛围,使他自小就受到了绘画、雕塑艺术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即便是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时期,身患肝病的林毓豪被扫到韶关“五七”干校和英德茶场,被“分配”去看管耕牛,他也是每天背着一个学生挂包,装上绘画工具,一边放牛,一边写生。即便是面对非人的生活与无情的病魔,这个被乡人和同仁称为“艺海铁汉子”的林毓豪,也从未流过一滴眼泪,生过半句怨言,始终执着于绘画、雕塑艺术,沤心沥血,躬耕不辍。</p><p class="ql-block">正是由于在任何艰难困苦中的永不言败,永不放弃,这个“艺海铁汉子”オ开辟出了他光辉的艺术之途。他的雕塑作品计达三百多件,其中,以室外大型雕塑最具建树。在他的室外巨雕中,又以《先驱者》、《鹿回头》和《鉴真登岸》成为划时代的傲世杰作。而这三件划时代的傲世杰作,又是以他三次顽强地同癌症搏斗贯穿始终。从而在其生前传为佳话,于其身后成为神话。</p> <p class="ql-block">1975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决定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向全国征集大型雕塑设计稿。此时,癌细胞已经偷偷侵入了林毓豪的肠壁,但他为了纪念碑的创作,带着病痛跑遍了大江南北,体验生活,凭吊英烈,汲取革命先烈的贯日浩气。一年中,他连续两次手术。但在致命的癌魔面前,他没有屈服,他的作品《先驱者》如一曲浩然正气之歌,矗立在了南京雨花台上,成为当时全国最大型的纪念碑雕像。</p><p class="ql-block">△▽雨花台烈士群雕《先驱者》</p> <p class="ql-block">《鹿回头》从1980年设计到1987年竣工,历时七年多。林毓豪把自己的整个身心全都扑在了《鹿回头》的制作上。他以自己的病痛之躯,腰里拴着粗大的牛绳,悬吊在半空中,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天黑了,就用手电筒照明;肚子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喝一口矿泉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他都坚守在工地,寸步不离。就在《鹿回头》雕塑完成后不久,林毓豪的病情再度恶化,他第三次被推上了手术台。</p><p class="ql-block">▽鹿回头</p> <p class="ql-block">然而,术后的伤口刚刚愈合,他又毅然接受三亚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全身心地投入了《鉴真登岸》的花岗岩石雕工作。为了准确反映鉴真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和其为中日友谊做出的巨大贡献,林毓豪拖着虚弱的病体四处奔波,查阅、收集史料、图案,一遍一遍地设计、创作、推敲、修改,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p><p class="ql-block">在雕像的施工过程中,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始终坚持亲临现场指挥、雕塑,不容有丝毫的差错。直至高9米、宽12米的《鉴真登岸》群雕,以其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在鉴真大师当年登岸的南山大小洞天擎天而起,人民的雕塑家,海南人民的优秀儿子林毓豪,才永远地躺了下来。那年,他才57岁。</p><p class="ql-block">▽ 林毓豪在工作中</p> <p class="ql-block">从1975年发现病情,到1997年病逝,林毓豪与病魔搏斗了整整22年,这不能不说是个生命的奇迹。而这与病魔搏斗的22年,又正是他生命中最辉煌、是他不断地以病弱之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奇迹的22年!</p><p class="ql-block">林毓豪,他以自己鲜活的生命,托起了鉴真大师漂泊千年的魂灵。难怪,站在他的生命之雕《鉴真登岸》前,虽然我不懂艺术,不懂雕塑,但我的内心是如此地感动,如此地震憾,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的虔诚油然心生。</p><p class="ql-block">▽ 林毓豪雕像</p> <p class="ql-block">1995年,当中国佛教协会会长,88岁高龄的赵朴初先生专程来到三亚大小洞天凭吊鉴真雕像时,这位德高望重的佛教界最高权威,感慨万千地说了三句话:</p><p class="ql-block">“想不到!”</p><p class="ql-block">“了不起!”</p><p class="ql-block">“功德无量!“</p><p class="ql-block">我想,这三句话,既是说给用无摧的信念弘扬佛法的鉴真高僧的,也是说给用心血和生命,把鉴真大师矗立于天地之间的伟大的雕塑家林毓豪的。</p><p class="ql-block">真正的佛法是不朽的,因为他秉承着利益众生、普度众生的真诚弘愿。真正的艺术是不朽的,因为他就是艺术家鲜活的生命和崇高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没有心情继续游览。可惜了,有800年历史的大小洞天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