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日暖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生长的季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春光静谧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享一场教学盛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悠悠白云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邂逅不一样的风采!</div>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提升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凝聚教师的集体智慧,加强语文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水平,2022年3月29日、30日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诗歌专题的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全体语文教师参加此次研讨活动。<br><br> 活动开始邵校长活动致辞:明确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此次活动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为打造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专业团队奠定了基础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一路采撷,一路放歌</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统编版教材中诗歌篇目的增多,也诠释着诗歌教学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站在这样的标高上,几位老师的研讨观摩课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全新的课堂思维模式,践行着课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的进行诗歌教学呢?四位精心准备的老师作出了不同的课堂展示,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呈现了诗歌教学课堂的多样化。</p> 王丽媛老师执教《元日》一课,教师重视学法指导,教师始终保持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依据目标学习,方向明确,收效明显。 <br> 一、创设情境,感受喜庆。 这节课的导入王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听春节喜庆音乐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过年的?学生的情绪很快被带动起来。以情动人,在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到与诗文相吻合的意境,为学生理解诗文内涵埋下伏笔。 <br> 二、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教学中,王老师采用紧扣词句、想象画面、动情的描述三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着火点”、“触发点”,让孩子们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再一次在脑海中播放画面,如身临其境般真切感受着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br> 三、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朗读。 朗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朗读分几步:第一步:初读,读正确、读出节奏。第二步:再读,明白诗大意:人们过春节的三个画面。第三步:品读,感悟诗境。第四步:了解写作背景后再读,真正走进诗人内心,将本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拓展了阅读文本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文化积淀定会越来越足,认知能力定会越来越强。<br><br>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启之于思,行之则进</b></h1><p class="ql-block"><br></p> 诗歌的教学就是要处理好朗读、文本、思想感情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立足教材,追求诗意;研究试题,理性分析;价值追求,实践路径三个方面从理论解读落到实际教学。 孔弋然老师执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堂课,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线,稳扎稳打,感悟诗意,通过有层次的提问,借助关键词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同时引导学生想象,从而感受西湖美景景,领会情感,最后还解决了背诵,适当地进行扩展,有趣味性和延展性。朗读教学是诗歌的重要环节,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朗读,能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朗读诗歌。整堂课语言精练流畅,表达准确到位,可见教师在备课时的精心细致。孔老师今天这堂课,整体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线,稳扎稳打,感悟诗意,通过有层次的提问,借助关键词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同时引导学生想象,从而感受西湖美景景,领会情感,最后还解决了背诵,适当地进行扩展,有趣味性和延展性。孔老师的讲解中,我们明确了要把诗歌当成文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翻译的层面;要把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形成语感作为中心;要突破对诗歌教学中知识内容的狭窄理解;要根据教材助学资料选定教学内容。孔老师秉承“守正”,基于诗歌教学的“出新”,创造出富有“语文味”的课堂。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穿花寻路,趣味盎然 </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span></p> 在这个传统文化相对缺失的时代,古诗词、诗歌离我们愈来愈远的时代,在学生成长之初,能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具有优良民族基因的传统文化的种子,对孩子的成长,对我们的文化,都是一件幸事! 李梦瑶老师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习这首诗时,教师主要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在理解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br>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这对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今天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在反复朗读、吟诵中有所感悟。但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真挚情感,学生是不可能体会到的。特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诗。教师在处理时很巧妙地通过讲述王维年少时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另外,教师还通过让学生在诗中寻找哪些字词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对诗文的理解。<br> 教师通过传授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吧:读好古诗的节奏就能读出古诗的韵味,也就能明白古诗的意思。让学生在自己试着读一读,品味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指名有感情的读,这又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发挥了学生主动性。<br> 从教学过程看,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得很好,并按要求按时完成、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当时的背景、给予必要的讲解、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合作讨论、对照注释。交流汇报,也都有板有眼,比较扎实。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比较和谐,相得益彰。<br>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学不止步,行不停驻</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诗歌的意境,绝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诵读对于诗歌学习之所以这样重要,是因为古诗有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这些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体味不到的。 李诗睿老师执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有以下特点:<br> 一、主题凝聚、注重资源整合,<br>综观全案教程,一去传统的“逐首教学”(即一首一首的教学)和“逐环教学”(即解题开始、正音跟上、疏通为主、背诵断届模式、大胆采用合一一分-合”的教学思路,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李诗睿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审美嗅觉,洞悉陆游同一时期两首古诗的内在联系和同构本质。于是,以诗人"忧国忧民”之情怀为主题将本诗与《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三首古诗有机地整合为一体首次整合,同中求异奠定了两首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索解出两首古诗一致的精神本质。分步解读,则是在两次整合之间的跨度上架起一道绚丽的彩虹悟遗民之“泪”,解权贵之“醉”,为二度整合铺热情感和意象的基础。<br> 二、比照参读因果索解,实现古诗解读模式的突破<br>本节课精读本诗、略读陆游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从内容上比照,不难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权贵寻欢实为遗民苦盼之因反之,遗民苦盼必为权贵寻欢之果。用遗民之泪浇权贵之醉,何其让人心酸;以权贵之醉衬遗民之泪,何其让人悲愤。这种形象情景氛围的强烈反差,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情绪场。李诗睿老师以其不凡的身手,引领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师生在情绪场中共同受到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精神洗礼。<br> 三、举象显情、借象悟情<br>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幕。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旬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李诗睿老师独辟蹊径、别开生面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了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胡尘”两字化为这样的画面:战马嘶鸣、铁蹄肆虐,白发苍苍的老人惨死在金兵的铁蹄下,青青的禾苗在金兵的马队过后被连根踢起。秋风中瑟瑟的茅屋在狼烟中化为灰烬…试想,此景此境,怎不让人顿生悲切凄凉之情?情来自何方?常明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恨诗人所恨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带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br> 在活动最后,邵校长、教研室姜主任及六位教研组长为此次活动的四节研讨课进行点评。首先,邵校长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其次,邵校长及姜主任对四节课进行了深度点评:四节课都能够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又能对教材进行深度学习,继而进行适当的拓展,孩子们收获很大,这就是在教语文。“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教研室姜主任也提出,希望借此机会,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能够以学定教,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凝聚语文教师的集体智慧,加强语文教师的合作精神,提升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身为师者,我们沉于书香,游于学海。我们从细小的源泉里饮水,但我们的渴大于这片海。愿书山不倦收,星光常点亮;愿乘一叶扁舟,随风而行;愿我们终会在那平芜的尽处,看见希望,看见春山。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不断学习,不断研读,我们会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抬头,前路光明坦荡,万事充满希望。</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身边,花有盛意,叶有朝气,人有深情。</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来吧!春天出发,终会美丽地抵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