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人物诗的赏析与写作

丑牛

<p class="ql-block">昨天(3.29)上午9点,南国诗歌协会举办今年春季的最后一次活动,由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南国诗歌协会会长孙朝成先生讲授《中国现代人物诗的赏析与写作》。虽然到了候鸟北飞的季节,南国芳邻陆续离开小城,但是,会馆大教室里仍然座无虚席。这充分表现出孙先生讲课的魅力和诗友们对诗歌的热爱。</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专题讲座孙先生已经举办了几十次。每次登台前他都做精心的准备。以这次为例,讲稿16开纸15页,约有15000字。初稿写于两年前,两年后又进行修改。这篇讲稿中引用了几十位诗人的百十段诗句。想想看,也就是说,他至少要阅读几十位诗人的诗集,并从中摘录需要的章节。然后对这些典型诗句进行剖析、鉴赏。如此看来,仅这一次讲座,他就要付出多少辛劳和时间?上面说了,孙先生这样的讲座已经举办几十次了,他的讲稿合计起来就是一本厚厚的诗歌理论专著。从这方面来说,我认为孙先生还是一位响当当诗歌评论家。</p><p class="ql-block">我们常见一些诗人擅长作诗却不会评诗。因为他们可能对文艺理论知识所知不多,或者缺乏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甄别能力。有的诗歌评论家擅长评论,自己却眼高手低,写不出像样的作品。以上两种人可能为数不少。而既能写诗又能评论的人就恐怕不多了。那么既能写诗又能评诗,还擅长讲演的人呢?那肯定是凤毛麟角了。而孙先生就是这三方面兼备的人。不认识孙先生的人不知道,我们年年听他讲课,都多次领略过孙先生讲课的风采。所以我们对他是有发言权的。理论课往往枯燥无味,可是孙先生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什么原因?一是讲授的观点明确,内容翔实,二是讲授的方法灵活,有时与听众互动,用设问引发听众思考,虽有讲稿,却不照本宣科。这两点是基础。剩下的技术层面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像一首词曲俱佳的好歌,歌唱家唱出来才更好听。孙先生因为性格豪爽,乐观豁达,讲课就像平时说话一样无拘无束,十分放得开。有时兴之所至,似乎信口开河了,但往往也是由授课内容引发的联想,互相还是有藕断丝连的感觉。这些即兴的内容往往成了授课中令人喜闻乐见的插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孙先生虽然已是七十五岁高龄,但是记忆力强,思维敏捷,所以讲话十分流畅,没有卡顿现象。再加上声音洪亮,感情充沛,表情丰富,幽默风趣,手势动作潇洒自如,这一切都让听众拍案叫绝,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综上所述,所以我评价孙先生不仅是著名的诗人,优秀的文艺评论家,还是出色的演说家(谁要不同意我跟他急!——开玩笑了。相信大家都赞同。)。</p><p class="ql-block">本期报道还是一如既往为孙先生拍摄二十多幅照片,录制十几段视频,把讲稿用图片方式摘录十多个片段,一并呈现在这里。没能参加授课的朋友可以从中获得课堂教学的大约三分之一内容。</p> <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上的字很小,想看点击图片后放大看很清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