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詹福寿</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军队退休干部,退休后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从事文物收藏和研究。藏品集名人书画、古代碑帖、古籍善本并兼藏瓷器、杂项。经过30多年的艰辛努力,藏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上规模上档次。尤其是近三百幅古代碑帖和千余册古籍。这里不乏有许多稀世珍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国家收集保护了一批优秀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 我的收藏也得到文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许多文物界的老前辈,如国家文物局原三任老局长史树青、吕济民、孙轶青,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研究员单国强、李国强,辽宁省博物馆荣誉馆长、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杨仁恺,《人民日报》社长总编、中华全国记者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邵华泽,武警部队政委徐永清上将,中国画研究院原院长刘勃舒,中国美术协主席刘大为,中央美术院教授薛永年、邱振中,还有著名书画家黎雄才、吴山明、陶博吾、胡定元、梁书、张桂涛、康莊、漆伯麟、范坚等,先后题词、题跋、题写展名。</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原故宫博物院杨新院长为作者藏画题写《岁朝清供图》。</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原故宫博物院杨新院长为作者题辞。</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著名文物专家楊仁恺为作者藏品题跋</p> <p class="ql-block"> 我的收藏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每日电讯》、《光明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人民武警报》、《深圳特区报》、《中国书画报》、《收藏》等十多家报刊杂志作了报道,新华社《瞭望杂志》、《江西日报》、《信息日报》、《江南都市报》、《南昌日报》、《晨报》、《记者写天下》、江西电视台、南昌电视台等先后作了专题介绍。我也被社会誉为军旅收藏家碑帖鉴赏家,并载入《中华收藏名家大典》、《世界文化名人辞典》、《二十世纪收藏大全》等,我很感恩社会各界对我的厚爱和在收藏事业上的支持肯定。</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的亲身经历,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收藏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阅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精神财富和幸福的体验。同时,又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既能 “ 怡情 ” 又能 “ 益智 ”,还能健身。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产生大变故的时期,意义尤其显著,是人生美好的寄托。</p><p class="ql-block">□下图为江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傅克诚到作者家中观看其藏品予以高度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朱虹(右三)与作者一起参观收藏展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从领导岗位退下后,是收藏给了我新的追求。“ 晚霞似火,秋叶正红 ”。收藏的魅力会使你感受到其乐无穷,收藏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一个人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虚,生活上的单调,而收藏活动正是填补这些的最好形式。</p><p class="ql-block"> 我把收藏作为一种事业来做,不单是为收藏而收藏,而是进行认真的探索和研究。金石碑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和气派,它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古代文化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同时还是书法艺术的集中反映。每当我收到一幅碑帖,我都要进行认真的整理研究,除了请专家鉴定外,自己关在书房进行认真的考证,对它的来龙去脉及有关历史渊源都要搞得清清楚楚,以便流传有据。有时一呆就是好几天,有如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将各种烦恼、名利都抛弃到九霄云外,进入一种“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境界中。七十岁那年,我为自己题写了一幅对联 :“ 喜看夕阳无限好,何须惆帐近黄昏 ”。</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作者詹福寿先生在学习研究藏品。</p> <p class="ql-block"> 收藏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我平时喜欢买书、读书、藏书,“ 开卷有益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更丰富,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改变气质,对人的言行举止,处世方式都有益处。所以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无止境。</p><p class="ql-block"> 收藏正好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课题、新的环境和条件。为了搞好收藏。这些年我先后通读了《中国通史》,有针对性的选读了《史记》,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名人传记、史志和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对文物的了解和鉴赏能力。结合收藏我撰写了数十篇学术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中国文物报》、《中国书画报》、《江西日报》、《收藏》和全国各大报杂志报刊以及省市主流媒体上发表。编辑出版了《契兰堂法帖》八册,编写了人生感悟《过眼烟云》和《福寿堂藏画集》。</p><p class="ql-block"> 收藏不是个体行为,不能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俗话说 “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共同的爱好把志趣相投的人凝聚在一起,我在收藏活动中,不仅结交了许多书画界、文博界的名流、专家、学者,而且结识了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收藏界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使我学到不少知识,了解到不少信息,更是享受到一种“与众同乐”的情趣。在与藏友们的互相切磋中,在对藏品并肩寻觅中,人与人之间也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友谊关系,在这里没有人格的贵贱,职务的高低之分,大家都是朋友,自然、坦然,使我感受到在自己收藏圈社交关系的愉悦温馨。</p><p class="ql-block"> 收藏促进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收藏既是物质活动又是精神活动,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因此它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p><p class="ql-block">□下图为作者与收藏界的朋友交流心得</p> <p class="ql-block"> 过去长期的机关工作,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很少做一些体力性质的工作。自从从事收藏工作后,体力活动明显增加了,许多事情都得靠自己动手动脑去完成,随着活动量的增加,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p><p class="ql-block"> 我在收藏、整理、研究的同时,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也先后举办了两次大型书画展览,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先后将自己收藏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傅周海《花开四海旾》国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苏武放羊》雕塑捐赠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将著名大画家胡定元《八大换鱼图》捐赠给八大山人纪念馆,将早年收集到的14件古陶器捐赠给家乡鄱阳湖博物馆。我也一直有个心望,将来要把自己收藏的名碑名帖捐献给国家,藏品来之于民,应回报于民,让自己的藏品为广大民众共赏,让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弘扬和传播,这也是我从事收藏的初衷和目的。</p><p class="ql-block">□下图为作者在原国家文物局吕济民局长家做客,倾听吕局长介绍文物收藏经验。</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原国家文物局吕济民局长为作者题辞</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作者(中)与漆伯麒画家(左)陪同国画大师梁邦楚老人参观滕王阁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著名书画家漆伯麒观赏作者藏品后欣然为其题辞。</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作者在八大山人纪念馆与周晓健馆长观赏其捐赠给该馆著名画家胡定元老人的《八大换鱼图》。</p> <p class="ql-block">【后记】拜读詹福寿《收藏给我新的追求》一文感受颇深。为老首长对书画艺术收藏事业的追求执着和其价值观的感悟深感敬佩。书画艺术藏品并不是在于其价高值钱,而是因为书画藏品有着不同别类的情怀与内涵,才逐渐形成其具有非凡的价值。对于一个书画艺术品的收藏者来说,对艺术的执着必然是建立在一份执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情怀上,如本文作者所言,这情怀是一种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