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

成闽

<p class="ql-block">  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不经意间去寻觅水的身影,惟有感受到水的气息,内心会稍稍安静而平和;每去一个地方,都会不经意间去闻泥土的芬芳,惟有嗅到泥土熟悉的味道,内心才懂得自己扎根于此;每看一个地方,都会去探寻熟悉的面孔,惟有感觉似曾相识,内心才顿生亲切之感。而这,都源于生我养我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位于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镇上行村,这是一个依信江河而居的小村落,住户不足五十,以耕田为生,兼些许打鱼维持生计。普通而稍显落后的村庄也许微不足道,可在我眼里,简单而普通的村庄生活给我带来了快乐;在我心里,这样一个村庄给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不去描绘我的家乡,总觉得这是在辜负她的恩情,即便描绘的语言不是绚丽多彩;如果我不去回忆家乡的点滴,总觉得人生有某种缺失,即便回忆的思绪杂乱无章;如果我不去表达我的情感,总觉得这是忘记她的馈赠,即便表达的情感不甚热烈。</p><p class="ql-block"> 那么,就用我这拙劣的笔,去写写我那美丽又充满温情的家乡吧!</p> <p class="ql-block">  潺潺的信江河水在村落的南边缓缓流过,宽约两三百米,一座不高不矮的堤坝守护着整个村庄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信江河水正常时,她就像是一只乖顺的绵羊。在河水里游泳,在河水里捞鱼,看河水里泛起的浪花,看平静如镜的水面,听河水上水鸟掠过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听河水上渔夫划船时响亮的号子声……。有时,静静的坐在江边,迎着江边吹来的凉风,看着江面自由飞翔的水鸟,浮躁的心瞬间能平静下来,感受到瞬间的美好。夏天,信江成了我们的天堂。我们巴不得一天到晚都泡在水里,从不介意手脚的皮已经软化,仿佛只有水才能缓解天气的炎热。</p><p class="ql-block"> 临近村庄的信江岸边大致可以分为四块:第一块是最上游,以一个水闸口为界,闸口主要是为了防洪泄洪,下面有一扇木门可以开关,底部是石板铺制而成,上方呈拱形,这一块区域分布了太多的石头,在这玩耍的人很少,但却是捞螺丝的好地方。螺丝喜依附于石头上,所以只要站在没过膝盖左右的深处,不足半个小时,满满的一大桶螺丝就可以捞上来。更有甚者,拿着一根半长的竹竿,竹竿最低端绑好网兜,伸向深处,四五十斤螺丝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捞出来。</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第二块区域主要是女生洗澡的地方,而且只能是女生专用,这在村庄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这里主要是由一块巨大的石板和一个天然的石洞组成,她们把鞋脱在石板上,然后下水洗澡,胆大一些可以游得更远一些,也可以坐在石板上洗洗刷刷。更绝的是这个石洞,她仿佛就是专为女生量身定做的,一块完整巨石的中间有一个洞,呈四分之一的扇形状,不知道是人工开凿还是河水侵蚀而成,旁边留有一根低矮的石柱顶着,下面就是不断翻涌着的河水。成人必须弯腰进去才行,外窄内宽,她们洗完澡后就可以在石洞里换衣服,而且绝对隐秘。小时候也曾爬进去一探究竟,也没什么新奇发现,除了光滑的石板,最有趣的莫过于石洞底部竟然藏着有无数的小洞,小洞里最多的就是河蟹,拿着一只木棍,慢慢的撩逗它,让它钳住木棍,然后缓缓的把它拉出来,一顿美味的河蟹大餐又来了。</p><p class="ql-block"> 邻近的区域就是男生的天地了,中间的间隔有四五十米的距离,这是一片空阔地带,岸边是四五米高的悬崖,我们称之为“三八线”。男生真正洗澡的地方也有一块大岩石挡着,只不过没有岩洞,我们基本都是在岩石旁边洗澡玩耍。不过大部分男生不甘于此,你游到20米,我就游到50米;你游到河中间,我就游到河对面……!同样,凡是会游泳的男孩子,只有敢于游到河对岸,你才会真正被人接纳,才能进入村庄的“游泳圈”!进入圈之后,你可以参与三米跳台比赛,你可以去河里捞鱼,你可以去河对岸摘桑椹抑或野生梨。如若不然,你找不到同龄人的乐趣,也无人与你玩耍。应该说,在这里,游泳是一张最好的沟通“名片”。</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块区域就是沙洲。这里有天然的细沙,浅浅的水湾,岸边有高高的树木,踩在松软的沙滩上,晒着烈日,吹着江风,好不惬意。甚至在夏日最炎热的午后,偷偷从家里拿一个鸡蛋,埋在发烫的沙堆里,期待鸡蛋被晒熟。这里也是我们放牛的好去处,堤坝上、沙滩边都满是牛们爱吃的青草,我们就围在一起做游戏,跳田房……。不过也曾因为玩得过于投入,牛翻过堤坝吃田里的稻谷,我们也免不了挨骂受罚;也曾因为过于兴奋,找不到牛的踪迹,天黑不敢回家,最后全家出动寻牛;也曾因为高兴,我们骑在各家的牛背上,不时策牛扬鞭,比比谁家的牛跑得快……!</p> <p class="ql-block">  几乎每年的六七月份,我们都要与信江河来一次亲密接触!因为每到汛期,不甚高大且不够坚固的堤坝根本无法抵挡洪水的肆虐,决堤也时有发生,此时的信江河就像发了疯的狮子。</p><p class="ql-block"> 正是习惯了洪水泛滥,只要看见了涨水的苗头,我们会有条不紊的开启搬家行动:首先把难以搬动的物件放到二楼,那时的房子不像现在的洋房,基本都是木制房屋,二楼近似于储物间,不会住人,往往是我们躲迷藏的天堂,也是老鼠的天地。接着把躲避洪水时必备的东西带到村庄的最高处——废弃的油库,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换洗衣物等需要全家齐齐动手才能完成。油库原本是黄金埠镇的加油点,政府把点设置在我们村庄。门口的八个大字庄严肃穆——“油库重地,闲人莫入”,依稀记得附近的人都提着大瓶小瓶赶过来,吉普车、卡车、拖拉机从四面八方开过来,煤油、柴油、汽油应有尽有,那时候觉得汽油的味道最好闻,那种气味令人陶醉、欲罢不能。不知为何,后来加油点撤销,只留下一排排废弃的房屋,安装在山头的水塔孤零零的在风中摇曳;开票房屋的窗户有气无力的吱吱作响;储油罐银白色的外体锈迹斑斑;埋藏在土里的输油管也裸露出来…。原本热闹非常的油库早已不在,满眼尽是颓败的景象。正因如此,涨水时油库成了村庄的最佳临时避难处。接下来的三四天,油库成了我们的乐园,爬围墙、躲迷藏、跳田房…,仿佛在这里有无穷的乐趣。全然不用操心一日三餐的由来,完全不懂大人担心庄稼绝收而眉头紧锁的焦急。</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涨水时我们会老老实实待着的话,那绝无此可能。我们会划着船穿梭在被淹没的村里,顺便尝尝别人家的梨甜不甜;我们会把渔网撒在洪水里,期待收网的欢乐;我们会站在油库的最高处,眺望信江河肆虐的发黄的洪流。</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平静还是肆虐的信江河水,我们都热爱她,依恋着她。她就像村庄里的人,永远都是真性情,高兴时小鸟依人,愤怒时暴跳如雷,平静时温文尔雅,闲适时淡定从容,从不藏着掖着,真诚、率直是她的标签,她缓缓的流过村庄,更慢慢的流在我们心间。</p> <p class="ql-block">  村庄人的重心依然是种田,忙时务农,闲时务工,每家每户都有田地,多的五六亩,少的也有两三亩。村里的田地分为水田、旱地、菜地三种,水田平整肥沃,适宜种水稻,放水的沟渠更宽,稻田所需的水更容易得到,亩产量最高,收成自然也就好。但在干旱缺水的年份,水库里的水蓄积量不够,难以保证各家各户的水田灌满,而这时又是水稻灌浆的重要节点,是决定庄稼丰收与否的关键,水于是成为家家户户争夺的资源。为了浇灌稻田,大人晚上守着放水口,小孩则被安排在白天蹲守。旱地则较偏,不易得水,适宜种植花生、芝麻之类的经济作物,但有时也需要挑着水桶,一瓢一瓢浇在旱地上,算作是对家庭的一种补贴。菜地一般不多,只有一两分田,但也足够一家人一年四季的蔬菜供应,白菜、卷心菜、萝卜、芹菜、大蒜、韭菜、辣椒……,而且纯天然、无公害。菜地里的土壤松软,呈淡褐色状,摸起来像婴儿的肌肤。还有那长长的蚯蚓,浅浅一挖,遍地都是。</p><p class="ql-block"> 田地主要分布在村庄的周围,大致分为五块:一是“樟树坑”,那里的水田最多,面积最大,土地最平整,但也最危险,因为田的旁边就是堤坝,堤坝一旦决堤,首当其冲的就是这里。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池塘,以防干旱缺水,同时也是“药鱼”的好地方,鱼腥草一撒,满是各种各样翻肚皮的鱼,我们也是捞的不亦乐乎!二是“坑里”,这里田地不多,连接着菜地,东边是一条长长的沟渠,水最终汇入信江河。西边是油库的围墙,围墙下面就是村里人出入菜地与田地的小路。这里地势较平,土地肥沃,但出入不便。三是“霍家”,这里大概有二三十亩,离村庄有些距离,邻近206国道。每次收割稻谷时,眼睛时不时瞟一眼马路边,看看有什么新奇事发生,以缓解劳作的疲劳。四是“晚田哩”,光从这名字大概可以猜出,这里适合种晚稻,主要因为田地靠近沟渠,五六月份就要涨水,种下去的秧苗刚刚长出10厘米左右的高度,经过回水七八天的浸泡,根本没有存活的可能,索性就等回水退去再种,也不至于浪费人力物力。虽说涨水会淹没庄稼,但退水后这里的田地反而更加肥沃,长势也是喜人!五是“驼谷塬”,这里离村庄最远,也是水田与旱地混合区,水田高低不平,忽高忽低,刚收割好的稻谷用袋子装好,然后人用肩膀背到田埂边装车。旱地主要种植花生、绿豆,八月左右,酷热难当,我们会赶早把花生拔掉,把绿豆摘回,饿了就摘一把花生,放在水沟洗净,吃完算是补充能量。</p><p class="ql-block"> 村里人并没有因为距离远而放弃耕种,也没有因为天气炎热而偷懒耍滑,更没有因为遇到问题而知难而退,相反,他们像所有庄稼人一样,视田地为生命,以成为种田的好把式为荣。他们已经把田地融入了他们的身体,家乡的田地孕育了一辈又一辈的人,村里人也把田地耕耘了一年又一年,他们知道,田地离不开他们;他们懂得,他们舍不得田地。</p><p class="ql-block"> 如今,家乡的田地融入了开发的浪潮,曾经种田的人渐渐老去,年轻人种田的越来越少。昔日的勃勃生机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高房林立或是杂草丛生,曾经的一切都只能留在记忆中。回到家乡,看着村里的田地,心里也是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  村里人主要是程、张、江、霍、戴、盛六族组成,关系简单。从我祖父辈开始,他们老一辈人扎根于上行村,算是开拓者,那时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五六个小孩,多则七八个,并由此开枝散叶。那时的人生活穷苦,一大家人挤在两三间破木房里,吃的都是自家种的萝卜白菜,看不到荤腥。衣服永远是轮着穿,姐姐传妹妹,哥哥传弟弟。于他们而言,活着只能听天由命,靠自己的造化。</p><p class="ql-block"> 到了我们的父辈,国家政策逐渐放开,责任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多劳多得,农闲时节还可以进城揽活补贴家用。时代在变,问题也随之而来。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原本拥挤的房屋已不可能同住,何况父辈们各自成家立业,再加上新生命的诞生,一间狭窄的房间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分家成了家家户户的难题。兄弟间因为分家不公老死不相往来,邻里间因为地基纷争大打出手,同样还要面临着父母的赡养问题。这个时候往往需要中间人调解,中间人通常都是村里的干部和父辈的娘舅担任,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达成一致意见后,由村干部立下字据,当事人双方签字按手印,这样才能解决一桩桩纠纷。</p><p class="ql-block"> 程姓家族原本是打鱼为生,以船为家,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后来靠岸,安家到上行村,成为了上行村的一员。他们勤劳能干,不论春夏秋冬,驾着船只在信江河捕鱼。风里来雨里去,渔网一次次洒向河面,期待着满满的鱼获。正是因为长期与水打交道,练就了一身的水上本领,每年端午节划龙舟,他们就负责给龙舟掌舵。如今,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期的政策出台,他们已经不再出海,在村里过着安静祥和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张姓家族兄弟不多,但也颇有影响。老头子一直是村里的会计,能写会算,颇有威望,如今也是八十有余,却依然精神矍铄。他们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种植果树的人家,包括梨树、柚子树、板栗树,在那个缺吃少用的年代,果树是稀罕玩意儿。我们只能眼巴巴的等着风的到来,吹落树上的果实,然后蜂拥着去捡,这也是我们早起的最大动力。当把捡起的果实放在嘴里的那一霎,原来幸福竟然可以如此简单。</p><p class="ql-block"> 江姓家族户数也不多,但据说解放前是地主,村里的分配的田地大多数是他们家的,与程家有一定的姻亲关系。解放后他们勤俭持家,从事石匠方面的工作,纵使风吹日晒,拥有手艺的他们,总还是比一般的种田家庭宽裕许多。再到后来在外承包工程,更是混的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 霍姓家族户数最多,也是村里最早富起来的。那时候他们承包了拉废铁矿石的业务,主要负责把卡车上运来的废铁装进轮船上,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全村人就成了他们的雇工。村里的老老少少挑着家里的扁担,一担一担的往轮船上运。我们小孩则在来来往往的路上寻找遗落的的铁石,留着下次兑换卖货郎的冰糖。后来他们还负责拉制药厂的药渣,最开始时用拖拉机把药渣倾倒在信江河里,弄得河水臭气熏天。不知道谁说药渣特别适合养鱼,于是就一整车的往鱼塘里送,这样即可以帮制药厂运出药渣,又可以把药渣卖给鱼塘,真是一举两得,不过据说药渣喂养的鱼吃起来总有股怪怪的泥羹味。</p><p class="ql-block"> 戴姓家族同样兄弟不多,但有股子霸气,做什么事情总是冲锋在前,敢想敢干。据说九十年代初,他们在各个城市从事挖井工作,辛苦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报酬高,也是凭身体和胆量吃饭,一般的人还真不一定能干的下来。</p><p class="ql-block"> 盛姓家族不大不小,八九户人家。听父辈们说老家原是下余干,后来因为饥荒,讨饭到梅港乡,可是人丁不兴旺。后来找算卦的一问,说河西不适合发人,应搬到河东去发展,于是祖父来到了上行村。果不其然,搬迁了之后人丁兴旺,家家户户七八个小孩,其中一个堂祖父还在黄金埠公社任过职。后来我的伯父也一直担任村主任、支书,不过,大多数叔叔还是以种田为生,算是村里勤勤恳恳、老老实实、默默无闻的那种,却也是村里第一个出大学生的家族。</p><p class="ql-block"> 而今,村里父辈们已迈入花甲之年,我们也已不惑。想想他们的过去,听听他们的故事,不禁感叹他们的确是一路风雨走来,那种不怕吃苦、勤俭持家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看看我们的现在,想想我们的未来,我们必将风雨兼程,勇于担当、砥砺前行是我们应有的姿态。</p><p class="ql-block"> 每次回到家乡,最想做的事就是绕着村庄走走看看,看着那村里枯裂的板栗树,看着油库塌败的围墙,看着那河边长长的围堤,脑海里随之就浮现出历历往事,有时哑然失笑,有时黯然神伤,有时欣喜若狂,有时无限惆怅……。</p><p class="ql-block"> 我爱我的家乡,爱她那潺潺流过的信江河水,爱她那孕育生机的田地,爱她那勤劳纯朴的乡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