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经典匆重游(D6)(副本)

Jiuyi

<h3>【<i>本篇含有非此行所拍照片</i>】</h3><h3><br></h3><h3>一早沿I-5州际南下去圣地亚哥,先去老城。</h3><div><br></div><div>圣地亚哥老城(Old Town San Diego)位于圣地亚哥市中心北部、由I-5和I-8两条州际公路交叉分割的东南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人后裔在这块殖民地上的定居点。老城中的一部分于1968年被辟为圣地亚哥老城州立历史公园(Old Town San Diego State Historic Park),公园于1971年入选国家史迹名录(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NRHP)。</div><div><br></div><div>这是公园北部的Fiesta de Reyes,一个墨西哥风格的四方庭院,充斥着各种商店、餐馆甚至小客栈。</div> <h3>Fiesta de Reyes庭院内,带长廊的店家房屋沿四周而建,正中是种有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的天井。</h3> <h3>长廊里的店家。生意第一,餐馆的用餐桌椅入侵天井在所难免😄。</h3> <h3>庭院一角</h3> <h3>Fiesta de Reyes庭院外一家叫Barra Barra的餐馆,外面看以为是做植物花卉生意的有木有?😄</h3> <h3>Fiesta de Reyes南面为老城历史公园的武器广场(Plaza De Las Armas),呈长方形,其长边为西北至东南走向。19世纪20年代之后不太长的墨西哥治下,这儿是举行天主教游行、赛马、斗牛以及市民们跳fandango舞(一种西班牙舞蹈)的地方,当然地方上重要的政治集会、军事活动也必然以此处为道场。19世纪中叶南加地区并入美利坚版图之后,广场上的活动内容被推陈出新,7/4国庆联欢、射击比赛、骡马车比赛成为主打项目。淘金时代(Gold Rush,1848-1855),当地的追梦青年一拨一拨的从这儿出发,奔赴内华达山脉(Sierra Nevada)中部的淘金第一线 . . .</h3> <h3>广场上的一棵大橡树</h3><h3><br></h3><h3>右后方广场东南端的白墙红瓦是初建于1827年的Estudillo之家(Casa de Estudillo),早期欧洲移民Estudillo的宅院,于1970年入选国家史迹名录,并被定为国家历史地标(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h3> <h3>Estudillo之家大门,面向西北方的广场。</h3> <h3>广场西南以一排房屋为界,是为长方形广场的一条长边,东南端点处是表姐的糖果店(Cousin's Candy Shops),这是店里的机器正在搅拌麦芽糖。</h3> <h3>继续往东南方向,过了广场的地界,右侧是一家经营中国及亚洲商品的小店,名金山(Gum Saan)。</h3> <h3>历史公园东南方的圣母无原罪教堂(Immaculate Conception Church),建于1917年。</h3> <h3>历史公园北侧的西利马棚博物馆(Seeley Stable Museum)</h3><h3><br></h3><h3>马车伕出身的阿尔伯特·西利(Albert Seeley)在19世纪下半叶经营圣地亚哥和洛杉矶之间的邮政业务、以及圣地亚哥和亚利桑那州几个城市之间的客货运业务,显而易见,驿站业务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生意拓展,这幢博物馆建筑正是脱胎于其当年经营的大都会旅馆(Cosmopolitan Hotel)边上的马棚(博物馆因此得名)。1870年代西利的生意达到顶峰,但此后随着铁路运输的蒸蒸日上,马车运输步入末途,到1887年其大部分生意已经终止,1895年他黯然离开了圣地亚哥。</h3> <h3>博物馆里陈列的印有Wells Fargo Co.标志的马车。1874年,西利签约为这家公司跑运输。现在走进任何一家富国银行(Wells Fargo Bank)分行,几乎都可以看到红身黄轮的马车在西部原野飞奔的巨幅美图,今天是第一次看到马车实物。</h3> <h3>博物馆里的巨型马车箱</h3> <h3>圣地亚哥另一个值得一游的去处是巴尔波亚公园(Balboa Park)。公园以西班牙探险家巴斯克·巴尔波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1475-1519)的名字命名,其土地于1835年即为日后的公园保留,是美国最早期的公园征地之一。1915-1916年间的巴拿马-加利福尼亚博览会(Panama-California Exposition)和1935-1936年间的加利福尼亚太平洋国际博览会(California 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在此举办。1977年,公园入选国家史迹名录,并被定为国家历史地标。</h3><h3><br></h3><h3>草地之屋剧院(Casa del Prado Theatre),西班牙殖民地风格(Spanish Colonial style),1915年为巴拿马-加利福尼亚博览会而建。</h3> <h3>草地之屋剧院庭院内部</h3> <h3>草地路(El Prado)边的草地之屋(Casa del Prado),一个相当大的西班牙殖民地风格建筑,在剧院的南面,也是为巴拿马-加利福尼亚博览会而建,目前是举办各种活动(如展览、聚会、歌唱或舞蹈排练等)的场所。</h3> <h3>草地之屋大门</h3> <h3>从草地路边百合花池塘(Lily Pond)的南端看池塘北端的植物暖房(Botanical Building)。池塘和暖房也是为巴拿马-加利福尼亚博览会而建。</h3> <h3>池塘和暖房</h3> <h3>暖房内的花卉:花烛(anthurium),比塑料假花更像塑料假花😄</h3> <h3>暖房内的花卉:擎天凤梨(guzmania)</h3> <h3>再沿草地路向西100多米就是巴拿马广场(Plaza de Panama),它基本上是巴拿马-加利福尼亚博览会建筑群的中心点了。</h3><h3><br></h3><h3>从广场看正西方向:</h3><h3><br></h3><h3>正前方中间黑色拱门建筑是隶属于圣地亚哥自然历史博物馆(San Diego Natural History Museum)的研究图书馆(Research Library),是一个研究性的图书馆,查阅文献必须预约。</h3><h3><br></h3><h3>后面的高塔是加州塔(California Tower),实际上在图书馆大门之后100多米,为圣地亚哥的一个城标。它与右侧的拱圆顶属于同一个建筑,称为加州大厦(California Building),建筑风格上是巴洛克(Baroque)、银匠式(Plateresque)、西班牙巴洛克(Churrigueresque)和洛可可(Rococo)各种风格的混合体,并具备一些哥特式的细节(Gothic details)。目前楼里的机构为圣地亚哥人类博物馆(San Diego Museum of Man),2016年初开始对公众开放,80年来第一次,下次过来争取进去看一下。</h3> <h3>近观加州大厦,这也就是圣地亚哥人类博物馆朝南的正门。</h3><h3><br></h3><div>实际上加州大厦与南面的美术楼(Fine Arts Building)和圣弗朗西斯教堂(St Francis Chapel)隔街(草地路)相望,一起组成一个四合庭院,称为加州四合院(California Quadrangle),草地路由东西两个院门从四合院贯穿而过。四合院于1974年入选国家史迹名录。</div> <h3>广场北面的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San Diego Museum of Art)。</h3> <h3>广场东南角的建筑,是公园游客中心(Balboa Park Visitor Center)所在地。</h3> <h3>草地路东端的比·埃弗森喷泉(Bea Evenson Fountain),背景是圣地亚哥自然历史博物馆。比·埃弗森是1960年代一个为保护和重建巴拿马-加利福尼亚博览会建筑的委员会的创建主席。</h3> <h3>从喷泉北面的人行天桥跨过南北向的公园大道(Park Blvd)就是沙漠植物园(Desert Garden),这是园中的植物。(吐槽一下Google,图像搜索很不给力,难以确定它们的名字😥。)</h3> <h3>下面就得去海边了。个人以为,圣地亚哥湾(San Diego Bay)是圣地亚哥旅游景点的重中之重,而游览圣地亚哥湾的最佳方式当然是乘坐海湾游艇,以观赏停泊在海湾军港里的军舰为主。</h3><h3><br></h3><h3>这是沿海滨的港口大道(Harbor Dr)街景</h3> <h3>圣地亚哥湾内的圣地亚哥海军基地(Naval Base San Diego)是美国海军在西海岸最大的海军基地,也是美国太平洋舰队(US Pacific Fleet)的主要母港之一(实际上太平洋舰队下辖第三舰队(US Third Fleet)和第七舰队(US Seventh Fleet),它是第三舰队的母港,第七舰队的母港在日本横须贺),1922年建成,沿用至今已经近百年;目前有包括两艘航母在内的50余艘各类舰只以此为母港。</h3><h3><br></h3><h3>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圣地亚哥湾不愧为一个天然良港,整个海湾被北面的大岛(被称作北岛(North Island))及其南面连接大陆的连岛沙洲(tombolo)(被称作银滩(Silver Strand))圈住,只留下西北方一个大小适中的出入口。窄窄的银滩就是一段不折不扣的天然防波堤,妥妥的让港湾内风平浪静;而北岛的大块地皮则提供了配置军事防御设施的良好条件,一旦设施到位,敌方潜艇从唯一的出入口潜入军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h3><h3><br></h3><div>与圣地亚哥隔湾相望的北岛和银滩都属于城市科罗纳多(Coronado),下次争取去看看,尤其是银滩,东西两面左右逢滩,还是不多见的。</div> <h3>这是从岸边看退役后作为博物馆的中途岛号航母(USS Midway,CV-41),还从来没有上去看过。<br></h3><h3><br></h3><div>中途岛号为中途岛级航母(Midway-class aircraft carrier)的首舰,舰名纪念1942年6月初太平洋战争中著名的中途岛战役;空载满载排水量分别为45,000吨和61,000吨,最大航速33节,最多可搭载137架战机。该舰于1943年开始建造,1945年下水,于日本投降后一个月开始服役,错失立功良机。早期它属于大西洋舰队(Atlantic Fleet,也就是现在的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部(US Fleet Forces Command),下辖第二舰队(US Second Fleet)),1955年加入太平洋舰队,参加过的最重要的战争应该是越战了。它于1992年退役,并在1997年除籍;2003年海军将它捐赠给民间组织,改装为博物馆舰,并于2004年6月向公众开放。</div> <h3>海湾游艇航线分北湾南湾两条,先游北湾。这是从离港的游艇上看边上的中途岛号航母。</h3> <h3>从离港的游艇上看港口及附近城市建筑</h3> <h3>从离港的游艇上看岸边的印度之星号(Star of India)三桅大型铁身帆船(windjammer)。该船于1863年在马恩岛(Isle of Man,一个位于英格兰附近、但并不属于英国的英国王权属地(Crown Dependencies))建成,是目前还能航行的最老船只,也是目前还浮在水上的最老铁甲商船(iron-hulled merchant ship)。它也入选国家史迹名录,同时也为国家历史地标,现在同样作为博物馆停泊于此。以前从它边上走过多次,也是从来没有上去过😄。</h3> <h3>印度之星号及附近城市建筑</h3> <h3>港口渐行渐远</h3> <h3>游弋在北湾海面上的帆船</h3> <h3>在北湾游弋的科罗纳多号濒海战斗舰(USS Coronado,LCS-4),是独立级濒海战斗舰(Independence-class littoral combat ship)的2号舰,舰名就是出自前述湾内包括北岛和银滩的城市;空载满载排水量分别为2,307吨和3,104吨,最大航速可达47节,配备海拉姆(SeaRAM)轻型导弹发射系统,可搭载2架MH-60R/S海鹰直升机(MH-60R/S Seahawk helicopter)及1架MQ-8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MQ-8Fire Scout helicopter),2014年开始服役。</h3><h3><br></h3><h3>游艇上介绍舰只的广播不容易听清听懂,只好回来花点时间做些功课,因为照片中缺少舷号,有些舰只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确认😄。</h3><h3><br></h3><h3>关于舰只的数据,平心而论没啥大意思,但考虑下来有些还是有用的,比如选了排水量,这样大致知道大小(舰只长度宽度就可以省了);选了航速,知道其机动性;另外枪啊炮啊啥的传统武器免了(不是军迷哈😄),复杂难懂的电子系统感应系统当然也省了,不过尽量保留导弹系统和舰载机的数据(可以预料至少在短期内海战的主要攻防武器还是导弹和舰载机)。不过估计其中会有错(网上的数据也不够正规),欢迎童鞋指正。</h3> <h3>在浮桥上晒太阳的海狮</h3> <h3>向南看北岛上的海军直升机海上作战中队(Helicopter Sea Combat Squadron),屋檐上左边那个军徽是第6中队(HSC-6)的,中间那个则是第14中队(HSC-14)的。从Google地图上可以发现北岛上的一个重要单位就是海军航空站(Naval Air Station);进一步放大地图的话可以看到HSC-3和HSC-4,与照片中看到的军徽不符,多半是部队换防了,但地图没有更新。</h3><h3><br></h3><h3>好像军港必定配有直升机部队,主要作战任务应该是保护舰只的反潜吧?</h3> <h3>游艇往回开,前方还是科罗纳多号。</h3> <h3>北岛靠东面一点,这是一个大家伙,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USS Theodore Roosevelt,CVN-71),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的4号舰,舰名纪念超级海军迷、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排水量为106,273吨,最大航速31节,配备2个海麻雀(Sea Sparrow)舰载对空导弹发射系统,2个RIM-116拉姆(RIM-116 RAM)舰对空导弹发射系统,最多可搭载90架标准舰载机与直升机。该舰于1986年开始服役,参加过的最重要的军事行动应该是1990-1991年间的海湾战争了。</h3> <h3>北岛再东南一点,另一个大家伙,卡尔·文森号航母(USS Carl Vinson,CVN-70),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3号舰;排水量为102,920吨,最大航速、导弹系统及搭载战机与西奥多·罗斯福号相同。该舰于1982年开始服役,好像没有什么真刀真枪的军事行动值得一提,以下基本上属于八卦了😄:2011年5月2日,被美军击毙的宾·拉登(Osama bin Laden)在此舰甲板被海葬;同年11月11日老兵节(Veterans Day),NCAA男篮北卡(North Carolina)对阵密西根州立(Michigan State)的比赛在此舰举行,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莅临观战。另外,它是美国海军第一艘新船下水时,由其命名的主人公还在世的航空母舰。</h3><h3><br></h3><h3>说一下卡尔·文森(1883-1981),他是来自佐治亞州(Georgia)的知名联邦众议员,长期担任众议院军事委员会(Hous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主席。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1940年6月18日,著名的“两洋海军法案”(Two-Ocean Navy Act)在众议院以316比0的罕见投票结果获得通过,卡尔·文森与来自麻省(Massachusetts)的联邦参议员大卫·沃尔什(David Walsh,1872-1947)是共同提案人;这个法案授权投资85.5亿美元,将美国海军扩充70%,尤其重要的是它为航母确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从法案名称理解,太平洋战争之前的美国海军无力同时应付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战事,应该是一个共识。)因为这个法案,卡尔·文森被誉为“两洋海军之父”(The Father of the Two-Ocean Navy)。为了纪念卡尔·文森对美国海军作出的贡献,军方特地将这艘新建造的航母以他的名字命名,使他成为第一位非历届美国总统或军事将领身份但却能获得如此殊荣的人。</h3><h3><br></h3><h3>今天两艘航母都在港内,运气不错哈。以前肯定没有同时看到过它们,实际上卡尔·文森号和西奥多·罗斯福号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开始将圣地亚哥基地北岛作为母港,而这次之前最近的一次游览海湾是在2012年年底。</h3><h3><br></h3><div>对了,照片中左边露出一截的是亨利·凯塞燃油补给舰(USNS Henry J. Kaiser replenishment oiler,T-AO-187),是该级别的首舰;亨利·凯塞(1882-1967)是美国船舶制造业大亨。</div><div><br></div><div>【敲黑板】USS:United States Ship(美国船只),按惯例指美国海军军用船只,也就是军舰。USNS:United States Naval Ship(美国海军船只),按惯例指隶属于美国海军、但没有武装的非军用船只。</div> <h3>进港途中看中途岛号航母</h3> <h3>完成北湾游览,游艇进港。</h3> <h3>开启南湾航线游览。这是从另一侧看中途岛号航母。</h3> <h3>游艇从横跨海湾的圣地亚哥-科罗纳多大桥(San Diego-Coronado Bridge,在当地被简称为科罗纳多大桥)下面驶过。大桥全长3,407米,最大跨度200米,桥下净高61米(所以引桥不是一般的长),1969年8月3日圣地亚哥建城200年庆典之际建成通车,从此结束圣地亚哥、科罗纳多两地轮渡的历史。</h3><h3><br></h3><h3>除了北湾的北岛东北角,军港码头主要集中在科罗纳多大桥以南的海湾东岸。</h3><div><br></div><div>圣地亚哥及科罗纳多社区关于建造跨海大桥的讨论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军港建成之初,此后近40年中建桥的阻力主要来自军方,海军方面有人担心,如果大桥遭受攻击或地震而垮塌,大桥南面的舰只很可能被困港内,无法出航。直到1964年军方才松口,但要求桥下净高至少61米,让空载的燃油动力航母得以从桥下通过(尽管如此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仍然无法通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西奥多·罗斯福号和卡尔·文森号的泊位在大桥北面、海湾西岸的北岛)。</div> <h3>开始检阅美军大军舰😄!</h3><h3><br></h3><h3>从左至右:<br></h3><div><br></div><h3>(1)圣地亚哥号两栖船坞运输舰(USS San Diego,LPD-22),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San Antonio-class amphibious transport dock)的6号舰,以圣地亚哥城市名字命名;满载排水量25,000吨,最大航速22节,配备2个拉姆舰对空导弹发射系统,可搭载4架CH-46海骑士直升机(CH-46 Sea Knight helicopter)或2架MV-22鱼鹰式倾转旋翼机(MV-22 Osprey tiltrotor aircraft),2012年开始服役。</h3><h3><br></h3><h3>(2)拉斐尔·佩拉尔塔号驱逐舰 (USS Rafael Peralta,DDG-115),阿利·伯克级驱逐舰(Arleigh Burke-class destroyer)的65号舰,以在伊拉克战争中牺牲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拉斐尔·佩拉尔(1979-2004)的名字命名;排水量9,217吨,最大航速31节,2017年开始服役。</h3><h3><br></h3><h3>(3)普林斯顿号导弹巡洋舰(USS Princeton,CG-59),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Ticonderoga-class guided missile cruiser)的13号舰,舰名纪念1777年独立战争中乔治·华盛顿领导的美军在新泽西普林斯顿(Princeton, New Jersey)附近击败英军的胜仗;满载排水量9,800吨,最大航速32.5节,配备2个Mark 41垂直导弹发射系统(Mark 41 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及各类导弹100多枚、以及8个RGM-84鱼叉导弹(RGM-84 Harpoon Missile)发射系统,可搭载2架SH-60B海鹰直升机(SH-60B Seahawk helicopter)或2架MH-60R海鹰直升机,1989年开始服役。</h3><h3><br></h3><h3>(4)圣乔治角号导弹巡洋舰(USS Cape St. George,CG-71),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25号舰,舰名纪念1943年11月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海域美军击败日军的圣乔治角海战(Battle of Cape St. George);排水量、最大航速、导弹系统及搭载战机与同级的普林斯顿号相同,1993年开始服役。</h3> <h3>(1)考彭斯号导弹巡洋舰(USS Cowpens,CG-63),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17号舰,舰名纪念1781年1月独立战争中美军在南卡州考彭斯(Cowpens,South Carolina)击败英军并扭转战局的战役;排水量、最大航速、导弹系统及搭载战机与同级舰只如普林斯顿号相同,1991年开始服役。</h3><h3><br></h3><h3>(2)平克尼号驱逐舰 (USS Pinckney,DDG-91),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41号舰;排水量9,300吨,最大航速超过30节,配备2个Mark 41垂直导弹发射系统及各类导弹近百枚,可搭载2架SH-60B海鹰直升机,2004年开始服役。威廉·平克尼(William Pinckney,1915-1976)是二战中企业号航母(USS Enterprise,CV-6)上的海军上士,因在1942年10月的南太平洋圣克鲁斯群岛战役(Battle of Santa Cruz Islands,也就是著名的瓜岛战役(Guadalcanal Campaign)中的第4场海战)中勇救战友而获得海军十字勋章(Navy Cross)。</h3> <h3>(1)拳击手号两栖攻击舰(USS Boxer,LHD-4),黄蜂级两栖攻击舰(Wasp-clas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的4号舰;满载排水量41,375吨,最大航速24节,配备海麻雀导弹发射系统,根据实战需要可搭载各种类型战机多架,1995年开始服役。</h3><h3><br></h3><h3>(2)拳击手号背后:好人理查号两栖攻击舰(USS Bonhomme Richard,LHD-6),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的6号舰,舰名源自法文“好人理查”(Bon Homme Richard),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的笔名,实际上舰名也纪念有“美国海军之父”之称的约翰·保罗·琼斯(John Paul Jones,1747-1792),因为其著名战舰享有同一名字;满载排水量40,500吨,最大航速20节,配备2个海麻雀导弹发射系统,2个拉姆导弹发射系统,根据实战需要可搭载各种类型战机多架,1998年开始服役。</h3><h3><br></h3><div>(3)照片中左边:哈珀斯费里号船坞登陆舰(USS Harpers Ferry,LSD-49),哈珀斯费里级船坞登陆舰(Harpers Ferry-class dock landing ship)的首舰,舰名纪念南北战争中的重镇、西弗吉尼亚州(West Virginia)的哈珀斯费里镇;满载排水量16,601吨,最大航速超过20节,配备2个拉姆导弹发射系统,1995年开始服役。</div> <h3>加两张拳击手号</h3> <h3>好人理查号</h3> <h3>新奥尔良号两栖船坞运输舰(USS New Orleans,LPD-18),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的4号舰;满载排水量24,433吨,配备2个RIM-116拉姆导弹发射系统,能一次投送7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2007年开始服役。</h3> <h3>(1)左边是保罗·汉密尔顿号驱逐舰(USS Paul Hamilton,DDG-60),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10号舰,以美国第三任海军部长保罗·汉密尔顿(1762-1816)的名字命名;满载排水量6,900吨,最大航速超过30节,配备2个Mark 41垂直导弹发射系统及各类导弹多枚、以及2个Mark 141鱼叉导弹发射系统(Mark 141 Harpoon Missile Launcher SSM),可搭载2架MH-60R海鹰直升机,1995年开始服役。</h3><h3><br></h3><h3>(2)右边是索美塞特号两栖船坞运输舰(USS Somerset LPD-25),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的9号舰,以宾州索美塞特县(Somerset County,Pennsylvania)的名字命名,纪念2001年911恐怖袭击中堕毁该地的联航93号航班上与恐怖劫机分子英勇搏斗的机上乘客;排水量、航速、导弹系统以及搭载战机与同级舰只如圣地亚哥号相同,2014年开始服役。</h3> <h3>索美塞特号</h3><h3><br></h3><h3>边上小个的是移动湾号导弹巡洋舰(USS Mobile Bay,CG-53),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7号舰,舰名纪念1864年南北战争中爆发于阿拉巴马州(Alabama)移动湾的移动湾战役(Battle of Mobile Bay);排水量、航速、导弹系统及搭载战机与同级舰只如普林斯顿号相同,1987年开始服役。</h3> <h3>(1)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USS Zumwalt,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首舰,以海军上将埃尔莫·朱姆沃尔特(Elmo Zumwalt,1920-2000)的名字命名;排水量14,798吨,最大航速33.5节,配备多个Mark 57垂直导弹发射系统及各类导弹多枚,可搭载2架SH-60B海鹰直升机或1架MH-60R海鹰直升机再加3架MQ-8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MQ-8 Fire Scout VTUAV),2016年开始服役。</h3><h3><br></h3><h3>(2)朱姆沃尔特号后面是马金岛号两栖攻击舰(USS Makin Island,LHD-8),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的8号舰,舰名纪念二战中的1942年8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对马金岛(现布塔里塔里环礁(Butaritari))上日军的袭击(Raid on Makin Island);满载排水量42,317吨,最大航速28节,配备2个海麻雀导弹发射系统,2个拉姆导弹发射系统,根据实战需要可搭载各种类型战机多架,2009年开始服役。</h3> <h3>朱姆沃尔特号和马金岛号</h3> <h3>马金岛号</h3> <h3>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USS America,LHA-6),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America-clas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的首舰;满载排水量45,693吨,最大航速超过22节,配备2个海麻雀导弹发射系统,2个拉姆导弹发射系统,可搭载各种类型战机6架,2014年开始服役。</h3><h3><br></h3><h3>左边那个小个战舰实在无法确认😨。</h3> <h3>美利坚号</h3> <h3>回程,逆光下的船首和科罗纳多大桥。</h3> <h3>逆光下的科罗纳多大桥</h3> <h3>向东看科罗纳多大桥</h3> <h3>逆光下的帆影</h3> <h3>从游艇上向东看岸边的圣地亚哥市容</h3> <h3>中途岛号舰首</h3> <h3>进港途中看中途岛号航母</h3> <h3>下船后去中途岛号航母南面的金枪鱼港口公园(Tuna Harbor Park)逛逛。</h3><h3><br></h3><h3>这是公园里的太妃糖3号纪念碑(Taffy III Memorial),正中前方是海军中将克利夫顿·斯普拉格(Clifton Sprague,1896-1955)的塑像。</h3><h3><br></h3><h3>关于太妃糖3号的故事可以稍微仔细说一下。</h3><h3><br></h3><h3>1944年下半年,随着美日航母PK的菲律宾海海战(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以美国海军的完胜结束,可以说盟军已经掌握西太平洋的海上和空中控制权,日方连接日本本土至南亚的海上战略补给线岌岌可危。此时此刻,一方计划完全切断对方的补给线,另一方打算孤注一掷、拚个鱼死网破,于是一场大厮杀在所难免,这就是史上最大的海战(双方投入舰船总吨位超过200万吨,其中盟军133万吨,日军73万吨),史称莱特湾海战(Battle of Leyte Gulf)。</h3><h3><br></h3><h3>1944年10月20日,美军两栖部队进攻菲律宾中部的莱特岛,揭开了莱特湾海战的序幕。以克利夫顿·斯普拉格将军为指挥官的分舰队为“任务单位77.4.3”(Task Unit 77.4.3),无线电通讯代号为太妃糖3号,是掩护登陆部队的特混舰队(也就是“任务单位77.4”)的三支分舰队之一,实际上整个特混舰队几乎全部由护航航母(escort carrier)和小型驱逐舰组成,战斗力比主力航母舰队弱了不是一点点。长话短说,由小威廉·哈尔西(William F. Halsey, Jr.,1882-1959)上将指挥的、拥有9艘航母的美军主力航母舰队重创由栗田健男(1889-1977)中将指挥的、以著名的大和号、武藏号战列舰(排水量皆达65,000吨,在当年属于史上最大军舰)领衔的日军“中心舰队”(武藏号被击沉,此役史称“锡布延海战”(Battle of the Sibuyan Sea))之后,误以为“中心舰队”已向西退出战斗,随后被日军计划放弃的、拥有4艘航母的诱饵舰队(因为严重缺乏飞行员和战机,航母变成诱饵也是分分钟的事情😄)所引诱,并且带走了驻防在圣贝纳迪诺海峡(San Bernardino Strait)附近的一支战列舰编队,一起对诱饵舰队进行围欧。而这时日方“中心舰队”又按计划带伤东返,大摇大摆地穿过不设防的圣贝纳迪诺海峡,趁着夜色悄然游弋到萨马岛(Samar Island)东面“77.4”舰队附近!日方用了4艘航母的代价,搞出那么大动静,其目的当然是消灭美军“77.4”这支掩护舰队,并进一步全歼登上莱特岛的美军两栖部队。于是阴差阳错,实力不济而且毫无防备的美军护航舰队对上了虽然受伤但实力仍然远超自己的日军“中心舰队”(整个“77.4.3”的吨位之和相当于大和号一艘的吨位😄),此为爆发于1944年10月25日的萨马岛海战(Battle off Samar),莱特湾海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h3><h3><br></h3><h3>两军遭遇之际,美军主力舰队还在北面痛欧日方诱饵舰队,远水救不了近火,位居最北面的“77.4.3”首当其冲,与南下的“中心舰队”正面交锋。“77.4”的主要任务是反潜及对地支持,所以尽管拥有大批战机,但缺乏对攻舰卓有成效的穿甲弹和鱼雷,而且相对而言护航航母与小型驱逐舰速度慢装甲薄,根本不是配有大口径火炮的日方大型战列舰及巡洋舰的对手。于是“77.4.3”的护航航母只能且战且退,而驱逐舰则自杀般地奋勇向前,向日舰发射鱼雷和炮弹,并在护航航母和日舰之间施放烟雾,以此影响日舰大炮的精准度。而整个“77.4”护航航母上的战机则轮番起飞,对日舰投弹扫射,甚至在弹尽之后还用手枪射击或者只是低空飞过日舰上空,欺侮缺乏空中保护的日舰一番😄 . . .</h3><h3><br></h3><h3>“77.4.3”的6艘护航航母、3艘驱逐舰、4艘护卫驱逐舰共13艘军舰对阵日方“中心舰队”的4艘战列舰、6艘重型巡洋舰、2艘轻型巡洋舰、11艘驱逐舰共23艘军舰,最后战果是:</h3><h3>美方:2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1艘护卫驱逐舰沉没,3艘护航航母、1艘驱逐舰、2艘护卫驱逐舰受损</h3><h3>日方:3艘重型巡洋舰沉没,3艘重型巡洋舰</h3><h3>、1艘驱逐舰受损</h3><h3><br></h3><h3>战果方面美方并不输日方,除了水兵的英勇顽强,美军的先进科技帮了大忙;尽管火炮口径小,但有雷达这个好玩艺,而日本水兵还在用望远镜寻找敌方舰只😄。另外美军已经开发出先进的自动火炮/机枪发射系统(Fire Control Computer/System),只要大致指向目标,瞄准发射都已经自动化。</h3><h3><br></h3><h3>这场海战也是整个二战中最诡异的战役之一。首先美军主力航母舰队及战列舰编队被日本诱饵舰队钓走、放弃警戒是一个大错误,当时日本海军航空部队几乎损失殆尽,让它保留几个毫无用处的庞然大物又有何妨?而且即使主力航母舰队离开,留下那个战列舰编队警戒圣贝纳迪诺海峡也好啊。(当然这是马后炮,那个时代的海战中犯错还真不是罕见的😄。)这里显然还有误判日方“中心舰队”已经失去战斗力。总之美方的错误让护航航母舰队处于险境,几乎酿成整个解放菲律宾群岛战役的失败。第二,日本诱饵舰队发电给“中心舰队”告知美军主力航母舰队已被成功引开,这封重要电报“中心舰队”居然没有收到😄!第三,“中心舰队”在击退美方护航航母舰队之后没有试图全歼之、进而对登陆的美国两栖部队构成威胁,反而向北撤出,当然原因是因为没有收到电报,害怕美军主力航母舰队随时出现。日本海军确实被美军航母及其战机打怕了,但这都什么时候了?用4艘航母为代价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说好的孤注一掷、拚个鱼死网破吗😃?当然第二天“中心舰队”还是受到往回赶的美军主力航母舰队的攻击,这是后话。(关于后两点,也许只能说,神灵往往都不在非正义的一方!)</h3><h3><br></h3><h3>总之,萨马岛海战确保了美军的登陆点,为艰苦卓绝、旷日持久的莱特岛战役(Battle of Leyte)奠定了基础。莱特岛战役由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1964)将军亲自指挥(网上可以找到麦帅涉水登陆莱特岛的照片),为解放整个菲律宾群岛、彻底切断日本的海上战略补给线拉开序幕;想必在莱特岛的海滩上,麦帅的心情就像那句常说的:“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1942年麦帅从经营多年的菲律宾败走,离开时说过一句狠话:“我会回来的”。)这是题外话。至于整个莱特湾海战的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此役之后日本在太平洋上已经没有战略武装力量了。</h3><h3><br></h3><h3>由于在萨马岛海战中的出色表现,太妃糖3号所有舰只都被授予总统单位嘉奖(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纪念碑正中是海军部长(Secretary of the Navy)签署的嘉奖令,貌似菲律宾政府也颁发了一个同名嘉奖。</h3> <h3>斯普拉格将军塑像</h3><h3><br></h3><h3>可以看出右后方碑文刻有约翰斯顿号驱逐舰(USS Johnston,DD-557)的介绍。此舰在萨马岛海战中厥功至伟,是第一个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自杀式奋勇冲向日军庞大舰队的驱逐舰,其鱼雷重创吨位是其4倍的日方熊野号重型巡洋舰,使熊野号失去战斗力。其英勇顽强和强大的战斗力使战场上的日本水兵误以为这至少是一艘巡洋舰;而其优异表现也赢得敌人的尊敬,据说被击沉缓缓沉入大海之时,边上一艘日本驱逐舰上的舰长向她行军礼。全舰327名船员中只有141人获救,包括舰长欧内斯特·埃文斯(Ernest E. Evans,1908-1944)上校在内186人殉职。</h3><h3><br></h3><h3>每每阅读有关太平洋战争的史料,无论是温故还是知新,感受就是一句话:回肠荡气!向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们致敬!!</h3> <h3>这是公园里的“无条件投降雕像”(Unconditional Surrender Statue),这个高达7.6米的铜像的作者是雕塑家约翰·约翰逊二世(John S. Johnson II,1930-),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创办者之一罗伯特·约翰逊一世(Robert W. Johnson I,1945-1910)的孙子。雕像2005年第一次在弗罗里达州(Florida)的萨拉索塔(Sarasota)展出,此后在包括圣地亚哥在内的多个美国及欧洲城市展出,现在这个是它的替代品,于2013年2月安放于此。一般认为此雕像源自著名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Alfred Eisenstaedt,1898-1995)的《胜利之吻》(“V-J Day in Times Square”、“V-Day”或“The Kiss”),但据称它实际上是源自海军摄影记者维克特·约根森(Victor Jorgensen,1913-1994)拍摄的另一张类似照片。1945年8月14日傍晚,在民众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纽约时代广场上,两位摄影师同时捕捉到一位水兵搂住路遇的一位护士接吻的瞬间。</h3> <h3>返回洛杉矶,赶往每次来南加必去的新港海鲜吃龙虾,罗兰岗(Rowland Heights)的那家近些,GPS指引走CA-133和CA-241,偶然注意到居然是自动收费路段!怪不得路上不是一般的空。过路费倒是不贵,但比较恶劣的是开车者得自己在5天之内上网交钱,根本没有账单一说😨。幸亏看见了标志!(有一个问题:难道租车公司自动为顾客交过路费?)以后出门得记得带好FasTrak感应器 . .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