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疫情呈现多地散发态势,疫情再次牵动着大家的心。疫情的反复无常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坦然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选择,我们做好科学防护的同时,还应积极调节不适的心理,做好心理上的防“疫”。就此,给大家一些调试心理的建议。 <b>一、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量运动</b> <b>二、获取科学的防疫信息:</b><div>关注官方网站的权威发布,了解疫情防控进展、获取科学的防控信息并落实好防疫措施;不要轻信小道消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div> <b>三、保持良好心态:</b><br>坦然面对情绪变化,学会自我调节:人们面对应激事件,会出现烦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过于敏感。可采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鼓励自己;朗读幽默的语句和故事调节心情。 <b>四、加强沟通,用好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b><div>可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线上沟通的方式,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述说或大哭一场,释放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陪伴孩子读书、讲故事、做游戏、入睡等方式加强亲子感情,转移注意力,克服不良情绪。也可通过与家人一同唱歌、下厨、欣赏幽默影视作品等,营造好的家庭氛围,来舒缓不良情绪。</div> <b>五、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b><div>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如不良情绪时间持续较长,影响正常生活,自己不能解决的,应及时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div> <h1><font color="#ff8a00"><b>小学生如何进行心理调适?</b></font></h1><p class="ql-block"><font color="#ff8a00"><b><br></b></font></p><p class="ql-block">疫情防控下,同学们的生活学习状态也随之变化,该如何调适自己的身心状态呢?不妨试试以下的小方法。</p><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b>方法一:</b><b>深呼吸放松法</b></p><p class="ql-block">1.吸气:深深地,慢慢地,大吸一口气,直到吸不进去,屏住。</p><p class="ql-block">2.呼气:慢慢地,轻轻地呼出来。</p><p class="ql-block">重复上面的步骤3~5次。</p><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b>方法二:</b><b>躯体肌肉放松法</b></p><p class="ql-block">1.选择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p><p class="ql-block">2.握紧你的双拳,握紧,再握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p><p class="ql-block">3.抱紧你的双臂,抱紧,再抱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p><p class="ql-block">4.双腿伸直,绷紧你的脚弓,绷紧,再绷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p><p class="ql-block"><b>方法三:</b><b>想象放松法</b></p><p class="ql-block">想象最能让自己感到舒适、惬意、放松的情境,如大海边、森林、乡间小路等自然景观。渐进式地按顺序感受身体的放松,从头、颈、身、上肢到下肢、臀部,每个部位先紧张后放松,过程中保持心情愉悦,也可以听一些舒缓的或自己喜欢的音乐。</p><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b>方法四:</b><b>幸福五问,关注可控的部分</b></p><p class="ql-block">不妨尝试着停下来,去思考以下五个问题:</p><p class="ql-block">1.今天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快乐?</p><p class="ql-block">2. 今天有什么事情值得我感激?</p><p class="ql-block">3. 今天有什么事情值得我自豪?</p><p class="ql-block">4. 生命中有谁爱我?我更爱谁?</p><p class="ql-block">5. 生命中有什么事情值得我努力追求?</p><p class="ql-block"><b>当我们越是停下来进行思考,越能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拉开距离,看到周边的助力,找到生活中确定的而微小的幸福。</b></p><p class="ql-block"><b>面对疫情,我们可能会感到烦躁、焦虑、迷茫,此时要主动学习自我调适的方法,让自己静下来,专注当下,为所当为。</b><br></p><p class="ql-block"><b><br></b></p><p class="ql-block"><b>方法五</b></p><p class="ql-block">父母长辈老师能够给予我们最大的安全感和心理支持,及时向他们倾诉你的感受和想法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p> <h1><font color="#ff8a00"><b>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开展心理防护?<br></b></font></h1><h3><b><br></b></h3><h3><b>建议一:正确示范</b></h3><h1></h1><h3>孩子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他们从周围的成人身上看到的样子。当家长镇定地、自信地面对困境,示范正确的应对方式,可以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支持,帮助孩子树立乐观、希望、战胜困难的信心。</h3><h3><b><br></b></h3><h3><b>建议二:正常作息,规律生活,适当运动</b></h3><h3>疫情的不期而至可能会打乱原本的工作和生活计划,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计划,维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尤其是对年幼儿童而言,稳定规律的生活有助于维护孩子的安全感、充实感。建议家长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亲子活动中,以此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也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美好体验。<br></h3><h3><br></h3><h3>研究发现,运动时肌肉细胞释放的鸢尾素不仅能促进脂肪分解,还可以进入大脑,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耐力运动,促进大脑释放神经营养因子,提高认知能力,减低焦虑、抑郁等症状。在此疫情特殊时期,同学们应该保持正常的作息和饮食规律,保证必要的身体锻炼。<br></h3><h3><b><br></b><b>建议三:帮助过滤信息</b></h3><h3>在分享信息或者回答孩子关于疫情的相关疑问时,要考虑孩子的接受度。在描述和解释相关的知识和现象时,要注意传递积极乐观的信念,告知孩子我们已付出的努力,并对此充满信心。<br><br></h3><h3><b>建议四:帮助管理情绪</b><br></h3><h3>困难时刻,家长朋友们尤其需要留意家庭中的情感流动。请留意一下自己有没有把工作、社会中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有没有一不小心把在家庭中属于相对弱势的孩子作为情绪垃圾桶?<br>当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时,需要及时寻求心理专业的帮助。</h3> <h3><div><b><br></b></div></h3><h1><b><font color="#ff8a00">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开展心理防护?</font></b></h1><br><b>建议一:关爱自己,成为自己的心理调节师</b><br>面对疫情,出现恐惧、焦虑、愤怒或者忧虑的应激反应是正常的,作为学生的守护人,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身出现的这些反应,不沉溺于负性情绪中,不陷入忙乱的事务中,不抗拒当下出现的各种问题。用积极心态协调好防疫期间的工作与家庭生活,运用恰当方式进行心理调适,合理安排作息,保证良好身体状态。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有可能为他人提供帮助。<div><b><br></b></div><div><b>建议二:用心陪伴,成为学生的心灵守护者</b><br>作为和学生联系频繁、接触密切的教师,要用自身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指导来陪伴学生。对有需要的学生,给予恰当的安抚、指导,或向学校心理专业人员反映以获得专业支持。学习有关心理防护的知识,了解可以提供心理防护的机构信息,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div><br></div><div><h3><b>建议三:家校共育,成为学生的安全保驾者</b></h3>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家校协同合作。教师要主动通过家访等方式,关心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心理波动情况,主动向家长普及防疫期间家庭教育注意事项,增进家校沟通,协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br>特殊时期,教师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同时要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面对压力,教师要找到并善用自己身边的社会支持系统,主动求助亲友和专业人士,为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找到“出口”。<br></div><div><br></div><div><b><span style="color: inherit;">疫情无情人有情,</span>积极、稳定与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在不确定中找到心里的那份确定感。期待家长朋友们与老师们携手同行,营造积极温暖、包容接纳的学校和社会心理氛围,共克时艰。<br></b><br><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