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小学“同课巧设计 异构显匠心”赛课活动心得体会

糖糖~~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秦永红:打造生命课堂 促进专业成长——观江口小学2022年春季语文青年教师赛课有感</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3月23、24日两天,在江口小学教科室、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经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精彩展示了14堂生命课堂。这是江口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江口学区推进语文教学提质的一件大事,更是江口学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件大事。综观全程,感受颇多,略述一二。</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nbsp;<b>一、学校教科室、教务处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贴心的兼职机构。</b>何谓“最贴心”?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教科室的专业引领,离不开教科室组织的专业活动,离不开教科室思谋组建的磨课团队,更离不开教科室、教务处成员对每一位青年教师的热心、知心、关心和信心,谓之“最贴心”。所谓“兼职”,学校科室成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教学,同时肩负组织、引领之责,是为“兼职”。江口小学教科室、教务处在本次活动的前期谋划、活动准备、组织实施、赛后总结、宣传报道中,展示了成熟、高效、有力、成功的优秀品质,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福气。</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b>&nbsp;二、教学研究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捷径”。</b>之所以称之为“捷径”,是因为教师专业成长没有捷径,唯有不断打磨、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和创新,方能成长。这些打磨、思考、实践和创新,就是研究。赛场上,我感受到了所有参赛教师的精心构思,目睹了参赛教师课堂教学的靓丽风采,最让我欣慰的是,绝大部分参赛教师在课堂教学艺术上,给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之感,充分展示了青年教师的可塑性、优越性、发展性,前途不可限量。</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b> &nbsp;三、团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b>参赛教师都很年轻,我参加工作时,她们都还没有出生。恰逢教材改版、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提升,诸多问题困扰着青年教师的成长,制约着青年教师的发展。参赛教师在磨课过程中,一定体会到了团队给予的热心帮助,一定感受到了老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灵活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策略,一定在磨课、赛课过程中收获良多,对自己的成长注入了活性“催化剂”。不耻下问、好为人师、三人行,都是团队建设的精髓,也是这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经验,更应成为打造生命课堂、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b> 四、总结、反思是丰富生命、延续生命、创新生命的“补品”。</b>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是有活力和生命的。知识的传授、新知的生成、能力的形成、技巧的提升,无不显示着课堂的生命。本次活动的点评与小结,充分展示了点评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显示了点评教师对高质量生命课堂的追求,更表示了对青年教师的关爱,难能可贵,潜力巨大。听课教师写观感,使更多教师进一步扩大收获,既有课堂教学的收益,又有总结提炼的历程,还有文笔修炼的收效,一举多得。授课教师写反思,是对参赛课例的升华与提炼,既有团队协作的肯定,也有自身展演的成败,对促进生命课堂的精彩和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加速度”作用。<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江口小学教务处、教科室在历经多次活动开展成功之后,会越来越成熟和优秀;江口小学的中青年教师,在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后,成长速度会更快,境界提升会更高,质量医生指日可待。</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陈太翠:风起云涌扬帆正当时,任重道远策马又扬鞭</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大家下午好!辛苦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我们的四位评委老师从课型、教法、学法、解读教材等方面都做了细致而深入的解析,对上课老师的课堂也做了全面而理性的评价,他们代表的就是我们评委组的意见,所以针对课堂我就不再重复评价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我想重点说说我的感受:</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nbsp;<b>一、欣喜</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长达两天的时间,共14堂课,每一堂课的呈现都有亮点,每一位老师的教学理念都在发生变化,由以往的牵着学生鼻子走到现在的放手让学生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学习心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是欣喜之一。</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欣喜之二,本次赛课的教师关注了学生素养的形成,聚焦教法、学法,由传统的死死教内容、教情感表达,到今天的教方法,运用方法。</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欣喜之三,多数教师能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我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学得怎么样去思考教学设计。<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之四,重视系统思维发展。能将人文与要素融合,落实学科育人,关注学情,发现课堂、学生的生成,从而迸发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nbsp;之五、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专研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关注单元导读、单元课文、课后习题、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表达,最后确立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评都是为达成目标而服务。</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b>二、成长</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nbsp;本次活动大家都看到了是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呈现的,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老师与上期新进教师的一场盛宴。本次活动的目的是用高规格任务倒逼团队成长、教师成长,将学科育人落实在活动中,深入推进统编教材的使用。从本次活动的呈现来看,这个目的基本完成,在深夜12点、周六、周日时还有老师在问我,我这样设计行不行,你帮我看下教学方向是不是对的,这个难点我该怎么突破,这个时候,我们一起在深入思考,我和你成长了;每次当你发信息给我、给其他的老师要我们给你磨课时,我们和你们成长了;下课了、休息了,我们还在一起讨论你的课哪里还需要修改时,我们成长了。中午、下午评委组还在激烈讨论时,我们的团队成长了。长达2天的赛课,我们的领导、老师、客人都在认真记、专注听、深度思,我们学区的老师们成长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b>&nbsp; 三、感谢</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nbsp;今天我首先要特别感谢授课教师,你们有多辛酸,课堂就有多理想,你们的预设有多充分,呈现就有多精彩;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团队,所有的评委老师,大家看有分管教学的秦校长;有年龄稍长的徐老师、张老师,大家都知道她们的教学就是我们学校的一面旗帜,她们是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无论身体有多少疾病,但是两天她们一直在认真记录着每个老师的上课情况,思索着每堂课的优缺点。在评课时,她们总能给我惊喜,在她们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有品质地活到老,有质量地学到老;有理论高度的董小亚、潘登桥老师,董老师善于看整体结构,潘老师善于看细节深度;有集美丽与智慧一身的唐威和陈玲玲老师;有大胆善言的许小兰、龚林园、张雪琳老师;还有新生力量王晓梅老师,正是因为他们公正理性地评价,才有这次好课的产生。再要感谢工作人员,我们所看到的秩序井然、美好和谐,处处温暖,都是因为有他们在默默付出。我还要感谢听课教师,能坚持到现在,你们就是最棒的;最后我要感谢我的领导,活动的支持,两天的坚守,事事的关注,无疑带给我们更多搞好教研的动力!</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b>&nbsp;四、希望</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nbsp;希望下次站在这儿的老师、下面听课的老师、所有评委老师,让我们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猛烈地成长!</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亲爱的老师们!未来,我们一起揽一杯热烈,蓄一份力量,守望我们闪光的梦想。我要我们在一起,不忘初心,知行合一,一起努力,让我们一起向未来。</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nbsp; &nbsp; &nbsp; &nbsp;</b></div> <b>张兴蓉:</b>江小的语文赛课惬意而不随意,14节异彩纷呈的课生动地诠释了“同课巧设计,异构显匠心”的含义。<br>&nbsp; &nbsp; &nbsp; 我感触最深的是,首先设计教案时方向要准,如上习作例文,重点是教写法。昨天上的《海上日出》,张沁老师调用多种手段,如视频、画画、想象、朗读等,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在她娓娓道来的授课中去感受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其实这节课她也轻描淡写地教了写法,教学生按顺序写,写时抓住景物的颜色、位置、形态、亮光。这堂课因为是习作例文,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该是教写法,所以没有获得理想的分数,尽管张沁老师自身功底不错。向红艳老师执教的习作例文《那个星期天》,聚焦写法,教学生如何通过写具体的人、事或景物,真实自然地流露情感。文章第四自然段围绕“这段时光不好挨”写了四件事儿: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向老师问学生,如果作者只写一件事儿,能表现这段时光不好挨吗?如果把这教学环节设计成小男孩儿做了哪几件事?第一件事是什么?他此时在想什么?他的心情怎样?那就说明你的关注点就不一样了。你关注的不是写法,而是内容。<br>&nbsp; &nbsp; &nbsp;其次是不管你上什么文体的公开课,你都要教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古诗古文的教学如此,尤其是习作教学,更要关注文章的写法。<br>&nbsp; &nbsp; &nbsp;郑栩老师教学生什么是一个人的特点,怎样的事例叫典型?如何把典型的事例写具体?这堂习作课中,她运用多种手段,如取绰号、微课、习作例文等来达成她的目标。张玉琴老师的习作课让我耳目一新,这堂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生在这堂课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br>&nbsp; &nbsp; &nbsp; &nbsp;邬维老师的口语交际课《即兴发言》,她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即兴发言时,要注意一定的场合、一定的对象,迅速组织语言,条理清晰地说出内容。<br>&nbsp; &nbsp; &nbsp;打腹稿是一个难点,因为要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个话题需要表达几层意思,哪层意思先说,哪层意思是重点。邬老师用学习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突破难点。当学生能围绕话题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发言时,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话时要语气自然,态度大方。这样的梯度教学,让学生对即兴发言,不再那么害怕了,有话可说了。<br>&nbsp; &nbsp; &nbsp;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对各种文体的教学,我的心里较以前有数。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中,让我和我的孩子们共同成长! <b>潘登桥</b>:春和景明,万绿吐新。在这美丽的时节,挟一缕暖阳,轻嗅研路芬芳,一起邂逅成长。<br>&nbsp; &nbsp; &nbsp;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感谢聆听我的发言。以下观点,仅代表评委组的一点粗浅见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br>&nbsp; &nbsp; &nbsp; 本次赛课,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展开,“构”出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课。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师生承载,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感受。今天献课的七位老师,基本功扎实,课程精心设计,课堂精彩纷呈。张老师、姜老师带我们领略了海上日出的壮美,同时张老师新颖的板书设计,让孩子们在“画日出”中,感受到日出的美。姜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2.0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小古文让我们领略中华文字魅力的同时,探究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的方法。《从军行》,师生们一起向先贤致敬,汲取不负韶华、勤奋好学的精神动力,坚定祖宗疆土、当以死守的爱国之志!<br>&nbsp; &nbsp; 接下来,我们简单地聊聊。<br>&nbsp; &nbsp; &nbsp; <b>一、聊聊课标</b><br>&nbsp; &nbsp; &nbsp; 一堂好课的呈现,离不开课标的指引。对课标的了解与熟悉体现在我们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目标设置,提问要求,目标达成……如提问的表达——面对自己所执教的年级,是“浏览”还是“略读”,是“默读”还是“指读”,是“写清楚”还是“写具体”……一词之差,甚至一字之差,对孩子的要求就千差万别,当然,他们所回馈的也就或不尽如人意或浅表浮夸。因此,只有明确每个段的课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将它扎根于心,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br>在今天上课的几位老师中,对课标的把握较为精准,如古诗、小古文的教学,都注重了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品味情感道理。另,课标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几位老师讲方法、用方法,围绕方法进行评价,较好的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只是个别略显随意。<br>&nbsp; &nbsp; &nbsp; <b>二、聊聊教学目标</b><br>&nbsp; &nbsp; &nbsp;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回归点。一堂课,所有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为目标服务的,我们的问学生的答,教师的总结等都是为了达成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精准把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因为,一旦目标出现偏差,那么,你的整堂课也就失去了航向。<br>&nbsp; &nbsp; &nbsp;<b> &nbsp;三、聊聊教材</b><br>&nbsp; &nbsp; &nbsp; &nbsp;对教材的研读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只有将教材研读透彻,才能准确把控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体裁的不同设计适合学情的教学环节,才能将教材中不同体裁的文章,上出不同的味道,才能根据课型找到其相匹配的教授方法。<br>比如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在教法上有何不同?小古文区别于现代文,怎么教?古诗,又如何在枯燥的诵读中寻求新的突破?研读教材,一定能解决你不少困惑。<br>&nbsp; &nbsp; &nbsp; <b>四、聊聊关注</b><br>&nbsp; &nbsp; &nbsp; 1:关注教材编写意图<br>&nbsp; &nbsp; &nbsp; 统编版教材以“双线组元”的结构设计,课文、课后思考练习题、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中的各栏目设置,与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建立联系,但不意味着单元中的各项内容要体现人文主题,都能紧紧围绕语文要素。本次赛课,执教老师们对单元语文要素都有深刻的认识,并在课堂上着力体现。课程设计紧紧围绕语文要素的落实。但个别老师错将单元导语当成语文要素,陈先云主任在统编教材培训时说“单元导语语文要素,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提示的是本单元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重叠,有交叉,但两者不是一回事。这要求我们不要单纯从字面去理解单元导语,要真的研究每一条的内涵。<br>&nbsp; &nbsp; &nbsp; 课下,听到赛课老师说,在备课时误把人文要素当成了单元目标。把单元导语中的一条内容当成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我想,关注教材编者的意图很有必要,读懂意图,才能明白教材的谋篇布局,才能更好的执教。<br>&nbsp; &nbsp; &nbsp; &nbsp;2:关注单元整体<br>&nbsp; &nbsp; &nbsp; 统编教材中单元内部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取版块信息,重组建构,合理利用单元整体资源,设计为单元整体服务、为单元目标服务的课程,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如习作单元中《海上日出》方法的提炼,可结合交流平台重组建构,优化课堂教学。<br>&nbsp; &nbsp; &nbsp; 3:关注学情<br>&nbsp; &nbsp; &nbsp; 仅仅关注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还不够,我们还要能关注儿童不同阶段理解能力上特点和阅读发展水平,做到因文定教,以学施教。<br>&nbsp; &nbsp; &nbsp; 4:关注课堂,关注课堂生成<br>&nbsp; &nbsp; &nbsp;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课堂生成的东西,对学生对老师来说都是一笔不小 的财富。是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碰撞,是教与学擦出的火花。执教者不要一味跟着流程走,对课堂上出现的与预设不一样的生长点置若罔闻,一带而过。抓住课堂生长点,深入挖掘,拓宽学生思路打开学生眼界。<br>&nbsp; &nbsp; &nbsp; 5:关注自身<br>&nbsp; &nbsp; &nbsp; 关注教师自身基本功的提升,包括语言的精炼、准确,PPT的制作,书写的规范,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等等,都是我们今后发展努力的方向。<br>&nbsp; &nbsp; &nbsp;老师们,教学是一场修行,教育之路或许孤单,但,教研之路并不孤单,让我们一起前行,一起向未来。<br><b>董小亚:学习,反思,收获</b><br>&nbsp; &nbsp; &nbsp; 在这个乍暖还寒时候,我们相聚江小,共赏教师风采、教研风采。两天时间,十四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的14堂课。有精彩,有遗憾,有思考,有收获,这就是教研的乐趣,我就侧重于表达课说说自己的感受。<br>&nbsp; &nbsp; &nbsp; 首先,习作单元的创编价值。习作单元的编排紧扣单元要素指向下的核心知识,阅读得法,例文示法,习作得法。得法,示法,用法就是一个发展习作能力、循序渐进、拾阶而上的过程,如郑栩老师在《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中,梳理了三到六年级人物描写重点的递进,习作单元本身就是在呈现这个过程。所以,整个习作单元,是一个以单元要素为统领,以单元资源为内容,以习作训练为过程,以习作作品为可视化成果,强调能力发展的课程系统。<br>&nbsp; &nbsp; &nbsp; 其次,习作教学方法。实施作文教学时,我们习惯思考的是这一次写什么、教什么,然后再考虑方法。而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有一个明显特征——为了写作的阅读,完全服务于学生表达。五分写作,五分阅读,读书时吸收,是积累,作文是倾吐,是表达,读了好书才有好的表达。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交流平台,亦或是习作例文的呈现,其主要目的一是积累语料,让学生评评写得好在哪里,目的不是分析,而是积累。二是看门道,给学生提供迁移的机会,也就是方法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路径。今天授课的老师们都抓住了这个特点,能深度挖掘单元岛屿的内涵和教学价值,善于寻找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关联、打散、整合,然后为我所用,给学生方法的支撑。如《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两位老师,通过抓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让学生习作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变得生动起来。<br>&nbsp; &nbsp; &nbsp; &nbsp;第三,作文评改。习作单元的大习作未必是一次性完成,学生可以一边写,教师一边指导,一边向课文、例文学习,也可以反向设计,学生先自读要求,自己写,发现问题再利用教材资源解决问题。如张玉琴老师通过初次学习明确要求,学生创作后,对比阅读《宽容豁达的妈妈》后,再修改,再评价,学生作文的提升在课堂上呈现了出来。所以,五分拟稿,五分评改。修改贯穿作文全过程。修改其实在写作之前就开始了,你的想法、情感、人物,有没有想清楚,老师在方法引导时,就已经与老师的作前指导活动交融在一起了。为什么说是评改?从前,评是教师的专利,现在,学生也加入了评的队伍,老师教了方法,学生评的时候有目标、有抓手,评多了自己就会改了,作文自然就有了进步和成长。如李琴老师、郑栩老师的课堂中,学生的评价就抓住可今天所学方法的运用。当然,习作评改时不止强调学生评价得如何,更要优化调整,教师对学生评价得优化引导,对学生作文的优化修改等,这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思考和实践。<br>&nbsp; &nbsp; &nbsp; 第四,探讨一下“口语交际”这种与习作不同既相同又不同的表达课。习作是我手写我心,口语交际是我口说我心,根源都是学生自己的见闻、感受、情感与思考,不同的是呈现方式。口语交际更注重从学科逻辑走向生活逻辑,激活学生体味生活的敏锐触角,在真实任务中有效突破重难点,去唤醒学生的表达冲动。对学生来说,口语表达尤其需要一定的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链接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让课堂活动的设计更贴近生活,如邬维老师设计的“如何才能更好地预防小学生的近视率”活动,创设学生熟悉并乐于表达的情境,让课堂充满表达的声音。记得口语交际一个较好的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二、初步尝试,了解学情;三、示范引导,梳理方法;四、小组合作,充分实践;五、全班展示,评价反馈;六、走进生活,学习致用。”这跟邬维老师今天的课堂不谋而合。邬老师的课堂轻松愉悦,学生敢于表达,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还要应对老师的追问和“盲盒”,口语交际的三个维度——表达、倾听、应对,一一得以体现,让我们享受了一堂有趣、有得的口语交际课。<br>&nbsp; &nbsp; &nbsp; 最后,我在观课中发现了两个值得我们不断改进、不断反思的问题,一是提问的指向性是否明确,二是教师课堂语言是否精准。<br>&nbsp; &nbsp; &nbsp;我思故我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推动我们不断进步,期待下一次更精彩的我们!<b><br></b><br> <b>唐威:一起生长,一起向未来</b><br>&nbsp; &nbsp; &nbsp; &nbsp; 2022爱你爱小语。今天,我们在一起,爱我们所爱——小语。14节课,12小时,我们一起生长!一起向未来。下面,我是想分享一下对习作单元、小古文、故诗三个类型的听课感受。<br>&nbsp; &nbsp; &nbsp; <b>“创设人文情景,嵌套要素学习”——习作单元</b><br>&nbsp; &nbsp; &nbsp; 统编教材勇于创新,从三年级开始,增加了习作单元这种新型结构单元。习作单元编排结构虽然大致与普通单元相近,但是,教学使命却与普通单元有很大差异:普通单元更多指向语言的阅读理解兼顾语用习作训练,而习作单元则主要指向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与提升。<br>&nbsp; &nbsp; &nbsp;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个别老师不能科学地运用习作单元的教学文本资源展开精准教学。主要表现为“四不”现象:单元特点彰显不到位、语文要素突破不精准、教学支架搭建不落实、写作能力提升不到位。大家还有“走新路穿旧鞋”——“精读课文”仍然重阅读理解轻习作方法的习得。<br>&nbsp; &nbsp; &nbsp; 追根溯源,是因为没有解读清楚教材习作单元编排的“结构化”教学资源。纵观统编教材,每个习作单元由单元导读、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习作训练六项教学文本资源组成,它们彼此勾连,呈现出结构化的逻辑关系:单元导读统整单元教学方向,指明核心训练点;精读课文聚焦核心训练点,传递写作方法;交流平台归纳梳理和拓展提炼表达方法,由感性走向理性;初试身手着力片段练习初步尝试运用,走向生本实践;习作例文通过批注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内化认知;习作训练旨在运用方法催生单元学习成果,形成写作能力。<br>&nbsp; &nbsp; &nbsp; 纵观整个单元的编排体例,我们发现习作单元的教学资源暗藏着“感性认知----理性提炼----初步实践----进阶认知----形成能力”五部式结构化的编排教学主张。<br>紧扣习作单元特点,精读课文的教学角度要精准实效。打破普通单元精读课文惯常从阅读理解入手的教学角度,直接从表达方法入手。向红燕老师授课的《那个星期天》就聚焦了核心训练点,传递写作方法。<br><b>&nbsp; &nbsp;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古文</b><br>&nbsp; &nbsp; &nbsp; 文言文怎么教?这是我刚接触小古文教学时的最大困惑。本次赛课活动张小云老师为我们诠释了小古文如何教。我听后收获颇多,总结了以下五步骤:<br>&nbsp; &nbsp; &nbsp;1.读通课文,读中自悟。2.划出节奏,初步理解。3.对照注释,解释文句。4.相互交流,深化主题。5.熟读背诵,积累语言。<br><b>&nbsp; &nbsp; &nbsp;“七分诗三分读”——古诗</b><br>&nbsp; &nbsp; &nbsp; 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不易攻破的难点,因为古诗太有语文味道,古韵、诗韵、文学韵,太多的文化气息的展示。冉娜娜老师带来的《古诗三首》让我们感受到风格迥异的古诗教学。深受启发,总结了以下六步骤:<br>&nbsp; &nbsp; &nbsp; 1.激趣导入,理解诗题。2.背景介绍,知晓诗人。3.自主学习,弄懂诗意。4.诵诗想象,品诗悟情。5.创设情境,引入诗境。6.拓展延伸,创作诗词。<br>&nbsp; &nbsp; &nbsp; &nbsp;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让我们做有思想的师者,做敢于尝试、善于尝试的行动者,在行动中去总结、完善、提升。小语之路,道阻且长,让我们一起生长,一起向未来。 <b>邬维:</b>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里,我校同课巧设计,异构显匠心”的学校赛课悄然而至。此次活动老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深刻感受到教学的魅力所在。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禁让我连声赞叹。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以及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br>&nbsp; &nbsp; &nbsp; &nbsp;此次晒课的队伍中,我也是其中一员,刚开始抽到课题的那一刻,我心想三周的时间自己是否能成功的呈现课堂?曾经犹豫过,但是转念一想,这也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提升自我的机会。于是,在自我激励和各位同事的帮助下,开始了我的赛课之路。<br>&nbsp; &nbsp; &nbsp; 教案的书写,让我不知所措,口语交际怎么上?即兴发言对于学生简直是大难题。我想达到怎样的目的……许多的问题开始在我脑海中纠缠。最后,我决定抛开一切,从原点开始。我把自己当成学生,拿起教材,边读边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从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我应该学懂些什么。带着这样的目的,我再次解读课标,研究教材,参考教参,并通过网络查询有用的资料。挑灯夜战,写出了第一份教案。于是,我在六年级九班做了第一次试讲。然而,这次试讲的效果不太理想,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首先课程的设计还不够合理,还需要再钻研;其次,语言不够精炼,问题不够明确;然后,老师说得太多等等。结合老师们的意见,我做了深刻的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案做了第一次的修改,查漏补缺。接着,又进行第二次试讲,在这次试讲后,张老师指出我这堂课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够有层次性,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和方法。带着老师们的建议我对教案进行了再一次的修改。把重点教学放在打腹稿。引导学生领悟打腹稿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练习打腹稿,使思维变得清晰可见。在即兴发言练习之后,我还灵活运用评价机制,让学生通过评价他人的发言,掌握即兴发言的方法,为即兴发言能力的生长助力,让每一次的练习都成为能力提升的阶梯。<br>&nbsp; &nbsp; &nbsp; 就这样经过了很多次的修改和深化,我终于站上了赛课的讲台。六年级2班的孩子精彩的表现,让我在整个过程中信心倍增,最终顺利的上完了这节课。<br>&nbsp; &nbsp; &nbsp; &nbsp;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收获了许多,也让我成长了许多,令我记忆深刻。我会带着从这次活动中收获的经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以后的工作当中,努力创造更好的教学成果。最后,我要感谢帮我磨课的同事们,她们的帮助和鼓励,给予我无穷的力量,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动力,谢谢你们!<br><b><br>张小云</b>:2022年3.23—3.24江小上期举办了“同课异构 异构显匠心”语文赛课活动。为期两天的赛课活动已经圆满落幕,本次我也是参赛选手之一,感受颇丰。<br>&nbsp; &nbsp; &nbsp; &nbsp;<b>一、态度决定成败</b><br>&nbsp; &nbsp; &nbsp; &nbsp;时光飞逝,一转眼间,我已经在教育行业已10年有余。也许有人会说你有一定的经验了,但是我一直觉得自己还是一粒刚出土的种子,刚在萌芽。从抽签到备课,磨课,再到赛课,这个过程对于一个执教老师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磨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我觉得付出就有收获,放在以前,我肯定会各种理由推脱赛课,完全不自信,心早就按捺不住,心如波涛。这次却显得很平静,心想:没有谁天生就会,一回生二回熟,不要怕,相信自己,没事。一直激励自己,绝不能妄自菲薄,有了压力才有动力。<br>&nbsp; &nbsp; &nbsp;<b>&nbsp;二、精心备课、磨课</b><br>&nbsp; &nbsp; &nbsp; 我抽到的课题是一篇文言文《囊萤夜读》,我感觉一头雾水,虽说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要把文言文上出彩也不容易。当时的周末回家找我的朋友拼课件教案,他们也给我找了,我都去看了,结果都不如意。我拿来教材看了看单元目标,还是不知所措,教案课件千篇一律,我怎能上的耳目一新呢?真的是太难了。于是我就去查文言文如何上,上好文言文的重点在哪里,重点找到了,记在本子上。其次熟悉教材内容,挖教材。去找了很多关于车胤的资料,观看了许多优秀教学视频,给我的感觉几乎都一样,大同小异,主要是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读通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意识,教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在读中悟道理。别人上的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心渐渐冷静下来,开始寻思着,有些眉目了,开始写教案。逼着自己一定要在周末两天把教案课件整理好。周末做好了课件,放松了一大半,等待磨课了。面对不同的学生,每一堂课磨下来感觉都不一样,到后来感觉要泄气了,越来越没有了激情。只能每天睡前默念我那40分钟所要讲的台词,一遍又一遍。<br>成长<br>&nbsp; &nbsp; &nbsp; 赛后的结果不重要,但是我成长了。原来要上好一节课是那么不容易,必须钻研教材、教法、关注学情、精心设计、还得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走好每一步,在逐梦中收获成长,在各方面的帮助下,我们并不孤单,我们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成长就有了基石,激发研读备课的能力,成长就有了筋骨,教师的情怀与初心,成长就有了根系。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别担心,所有的努力都会被认可。你尽管走得稳一点,再稳一点。虽说这次赛课有些遗憾,我相信余生还长,跟随自己的心,勇敢的做好自己,有歇足停顿的底气,也有一往无前的勇气。<br>&nbsp; &nbsp; &nbsp; &nbsp;作为一名小语老师,太多方面的欠缺,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兴许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br><br> <div><b>冉娜娜:磨炼与成长----赛课心得</b><br>&nbsp; &nbsp; &nbsp; 2022年的3月,注定难忘的日子。3月阳光正好,微风夹带着些许的寒意,送来了同课异构的入场券。<br>&nbsp; &nbsp; &nbsp; 在3周的时间里,准备教案的过程是煎熬的。一直以来,都是低段教学的我习惯以生字词为主的方式去上课。可忽然把对象换成了5年级的学生,而且是古诗教学。一时之间,这成了我最难适应的。从在网上一遍遍的观看示范课,吸收别人的精髓,教材上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参的辅助,课程标准的研读,我也终于知道:古诗是有学习方法的。于是,我也就把古诗的学习方法订为我这堂课最初重抓的内容。从学方法,到学生的尝试用方法去学习新的古诗。于是,我的第一份初稿出炉了。<br>&nbsp; &nbsp; &nbsp; &nbsp;在一个大的集体里,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不足,是很需要勇气的。能够把你得不足明确指出来的人,是更需要勇气的!所以,很高兴,我的第一二堂磨课,被有勇气的他们分析重组。于是,在教方法的过程中,我们修改了重点,把方法:抓字眼 想画面,多诵读 悟诗情作为这堂课的重点方法去学习。古诗诗意理解的方法回顾便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通过抓“暗,孤”来感受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将士们的孤寂。沿用了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策略_分析矛盾。让学生寻找在“还”“不还”对立的双方,分析矛盾,矛盾表达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从而让孩子们感受戍边将士们爱国情怀,誓死报国的决心。<br>&nbsp; &nbsp; &nbsp; 可是,一心求“教方法,学方法,用方法”的思维却固定了我对教学对象认知。<br>&nbsp; &nbsp; &nbsp; 回顾听课过程,13位晒课教师,带来了不一样的思维的碰撞。每一位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同,展现的课堂也不一样。我们很大一部分老师,课堂注重教学意识,也就是注重了预设性的活动,忽视了课程意识中生成性的活动。<br>&nbsp; &nbsp; &nbsp; 正如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我们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学习,是用语文来做事,用语文做成事。<br>&nbsp; &nbsp; &nbsp; 在教语文这条道路上,我希望自己可以学习如何教人做事,而不是教人做题。只让他们用脑子来思考。忽视了他们的实践性。<b><br></b></div><b><div><b><br></b></div>蒲洪江:</b>一个人的成长在于生活,一名教师的成长在于赛课。公开课——一个令诸多教师听了都直摇头的名词。在这个过程中,它让人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反复练习,茶饭不思,忧心忡忡,这便是它的“过人之处”。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过人之处”还在于沉浸于此,痛并快乐着。快乐在于,你专心致志于这件事,看它从一团糟到逐渐成型,再到破茧而出。<br>&nbsp; &nbsp; &nbsp;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逐渐成长的。不仅在于教学方法,对于个人而言,更在于自信心的磨练。谈及此次赛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悟:<br>&nbsp; &nbsp; &nbsp;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首先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让他们从被灌输知识到乐于探索知识的转变。不得不说,此次赛课过程中,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日常教学过程中呢?扪心自问,我时常会“谋权篡位”,采取“填鸭式”教学,让教育失去了原本的价值。我想,如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位,是值得我们每位教育人深思的问题。<br>&nbsp; &nbsp; &nbsp;此次赛课选材多样,涉及到多方体裁。从古诗到古文,从写作到口语交际 ,内容丰富多彩。各位参赛老师也为我们呈现了多种体裁教学的好方法。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一股脑儿将学习方法灌输到学生的大脑,导致他们在运用过程中产生阻碍。我想,在今天的赛课场上“方法传授后,让学生大胆尝试,发现问题后,再探求新方法”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应是大有裨益的。这也启发了我,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汲取优秀教学经验,灵活多变,从容应对各类教学。<br>&nbsp; &nbsp; &nbsp; 驿路梨花不一定清香四溢,教学之路也不一定都是坦途。在教与学的修行之路上,教师与学生一直在互相救赎。<br> <b>郑栩:</b>连续抽中两次习作例文,对初出茅庐的我 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一份幸运。在师傅的引导中,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我好像感受到了来自语文教学的魅力。<br>&nbsp; &nbsp; &nbsp;从零开始到现在,有许多的收获。首先是拿到课题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便是研读课标,读懂教材。课标要求我们完成怎样的目标?课标要求我们怎样去教?教材是怎样呈现出来的?怎样做到教学统一?是否符合课标的教学指向?所以抓准方向很重要。<br>&nbsp; &nbsp;在两次的学习中,让我时刻谨记的一点还有统编教材改版后更加注重的单元整体性,而且习作单元在此基础上又多了一点不同。习作单元的课文区别于普通的精读课文,重点在于提炼方法为习作做好铺垫。而习作则是总结再运用。说到习作课堂,实践证明了我们需要做到“适时牵引,大度放手”。而且引导方向要明确,这也说明了抓准方向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也要注意教学和评价一致性。我做到了“不多说废话”这一点,落足于课堂目标。但在评价时却只关注了方法,并没有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关于方法运用。同时,张玉琴老师的课堂给了我启示。学生的习作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进行点拨,修改。这样才能强化学习重点,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br>&nbsp; &nbsp; &nbsp;此次赛课,经历了一次次的磨课。最开始也沮丧过,但是在一次次的磨练中,也有了对自己的信任,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多一点进步。同时也非常感谢每位给我引路的老师们,让我心里有了一个小小的愿望,一个不用说出来,一步一步去完成的愿望。因为一位老教师对一位新教师的指点,照亮的是我整个对于教学前路的期盼与勇气,安抚了一次又一次我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内心。期待下一次更加享受语文教学的我,期待下一次进步的语文教师郑栩!<div><b>&nbsp; &nbsp; 蔡凤荣:</b>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非常幸运地参与了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聆听了来自13名老师的精彩教学,被各位老师的风采深深折服,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br> 一、书,让学生自己读<br>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中。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笔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可见,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冉娜娜老师的《从军行》教学中,她亲切而又睿智的点化学生读,让学生从读中悟出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读中渗透方法的教学。<br>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br>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两天的课堂中,每一个老师都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在《那个星期天》这一教学中,教师先教会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从课文中学习方法,紧接着运用方法,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br> 总之,十三位老师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精彩纷呈,百花齐放。通过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教学。<br></div> <b>张玉琴:每一次都是进步与成长</b><br>&nbsp; &nbsp; &nbsp; &nbsp;回顾每一堂课,感受颇深。每一位老师精彩的课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让我大开眼界!这对一个非语文专业、且一直以来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我来说,隔专业如隔山,想翻越山脉实在太难! <br>&nbsp; &nbsp; &nbsp; &nbsp;没有深厚的基本功底,也没有语文教学经验,新手的我畏难情绪一直都很严重。一次次告诉自己:我不适合上语文,语文太深奥,况且这次要上的还是语文中的老大难——习作。所以从抽到课题到磨课的过程再到上课,自己的状态是:由懵、不知所措到手脚忙乱再到迎难而上,过程可想而知。<br>&nbsp; &nbsp; &nbsp;起初对教材和本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重难点不是太清晰。在不断查资料、阅读不同的教学设计、观看优秀视频的帮助下,大致清楚了本堂习作课大体的方向,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是什么?试着将一些优秀的设计融入到自己的教案中,仔细琢磨,完成了自己的初次教案。在年级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将他们反馈的意见、建议归纳并总结,修改了初稿教案,在老师们认为大致可以的情况下,完成了一份勉强拿得出手的教案。<br>&nbsp; &nbsp; &nbsp; 然后就开始了我的磨课,是心酸、痛苦的经历。痛苦的不是教案、知识点的不断修改,而是自己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没底气去上好这种课!因此在上完第一、二堂试课以后,翠翠主任、晓梅老师就给我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如怎样做到不说废话;把前后内容衔接得自然、恰到好处该用什么语言;怎样恰当使用评价语以及如何让你的课堂让别的老师听起来有劲等等。在深知自己自身不足的前提下,又去咨询了翠翠主任、兴蓉老师等如何能够做到把这个课堂做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学生先学什么更易于吸收?在前面内容吸收后该如何教更深层次的内容?在她们的指导下,我知道写人的特点就是先选好典型事例,再把典型事例写具体,这就是方法,即先教典型事例,再教写法。这样的教学学生更容易吸收,但却给老师在教学上出了大难题。怎么在课堂中间来教方法,不能一味的听老师口头阐述吧,说得太多学生也记不住,理解不了,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到写法、再更好运用写法。好在她们提建议是否能穿插内容进去,比如例文、微课!通过不断寻找合适的例文,不断寻找恰当的方式去展示我所要教授的方法,终于找到了切入点,那就是把例文和微课联系起来,先对比再小结。终于在翠翠主任、兴蓉老师和年级组老师们觉得稍微满意的情况下,我完成了自己的教案和PPT设计的终稿。再就是不断的试课、修改再循环,查漏补缺。每一次上课下来找出自己的缺点、不足再尽量去改正。<br>&nbsp; &nbsp; &nbsp; 就这样经过多次的修改与深化,我终于与5.6班的孩子们共同上完了这次习作课。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也进步了很多,令我记忆深刻。课下也进行了自我反思,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教态不够自然,还是有些许紧张;整个课堂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精炼和恰到好处;虽然整个设计流程不错但自己没有将效果上到最佳等。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br><br><div><b>吴燕:</b>在这温暖的春日里,我们学校也迎来了同课异构巧设计的教研活动,在此次的教研活动中,有感动、有欣喜,经历了此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成长了许多,从最开始的课堂太随意,点评时会重复学生的话没有重点,及课堂语言的杂乱等等。再到此次课堂上的我,变化很大,深有体会,虽没有获得很好的成绩,但却也是努力的展现了自我。同时十分感谢我身后的师傅、伙伴。是她们一次次的陪伴,让我这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我展现出了最好的自我。在此次活动中我深刻的理解了学无止境。此次邬维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深刻,听着她的课才真正理解什么叫享受课堂。亲切的话语让孩子们忘记所有的紧张。有趣的设计,让孩子们喜欢上了发言。深感差距巨大,同时也引发了启迪,在以后的教学中,落实就是我的重点。奋发图强,一起向未来。<br><br></div><div><b>张沁:</b>在本次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巧设计”语文赛课教研活动,作为参赛教师也作为听课教师,我心情五味杂陈。作为赛课教师,没有上好课,没有取得好成绩,我感到懊恼和失落,但作为听课教师我学到很多教学方法,理清了很多教学思路,又感到高兴和欣喜。<br>&nbsp; &nbsp; &nbsp; &nbsp;在备课前期,感到非常迷茫,静不下心来深度研读教材,对单元整体结构没有去认真分析,就只浮于表面的关注了单元导语“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中的美景和奇观,自以为是的认为应该让学生先去体会美和奇才能勾起学生兴趣去写美和奇,所以在设计理念上有失偏颇,后来,在师父和同仁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下,我明白了习作单元的意义,于是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强调了写法,但正式上课时,由于自己对教案不熟悉,对课堂把控也没到位,脑中没有路,心中没有底,师父们指点的习作方法就没呈现出来,这使我感到非常懊恼,也让我明白了研读教材的重要性。后面听了其他老师的课,心中越感羞愧,他们无论是课堂目标的设立,还是教学方法的体现,还是教学思路的走向,都紧紧与教材紧密结合,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在他们的课堂中,我明白了教学要抓准目标,要搭好框架,要衔接有理,要让课堂学习的内容落到实处。榜样就在身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br><br><b> 王小艮:</b><b>一、深度挖掘教材</b><br>&nbsp; &nbsp; &nbsp; 听了其他老师的示范课,就如何深度挖掘教材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课程提出:知识应该紧密联系生活。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前充分备课、认直钻研教材,这是保证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前提。有些时候我对教材的把握还不够知识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在这点上,本次听课给了我很多启发。邬维老师的《即兴发言》,通过情境将学生快速引入课堂,然后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交流探讨,让学生既学习了新知,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还让学生从中对知识的运用更加深入。可见,只有对教材相当熟悉,对所教的知识做到了然于心,才能在课堂上达到应有的目标,只有认直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钻研教材,那么就要理解课文上的内容、课后习题的意图,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符合实际目标的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正因为这样,我备课时应多问问自己:教材编排的意图是什么?需要达到哪些目的?学生会出现哪些情况?这样提问,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样讲解,学生容易理解吗?在备课时就应该做好预设。<br>&nbsp; &nbsp; &nbsp; <b>&nbsp; 二、关注语文要素</b><br>&nbsp; &nbsp; &nbsp; &nbsp;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听课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向红艳老师的示范课例《那个星期天》,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br><b><br>向红燕:感悟、感动、感谢</b><br>&nbsp; &nbsp; &nbsp; 历时三个星期的备课、磨课、上课、听课,我内心的感想颇多。<br>&nbsp; &nbsp; &nbsp; &nbsp;首先是课堂,我的感悟就是要深度研究教材,紧扣人文主题,落实语文要素,这样教学才算找对方向,才会事半功倍。部编版教材采取的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注重了语言要素的凸显,又注重了人文主题的表现。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结合起来,优化设计教学策略,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有质量的教育”。<br>&nbsp; &nbsp; &nbsp; &nbsp; 其次是对于我的磨课团队,我是万分感动和感谢。我们都知道,磨课就像渡劫一样,是比较抓狂和焦灼的。但这一路走来,我并不孤单,因为有很多兄弟姐妹在鼎力帮助我,推着我一步一步的成长,他们在完成自己教学地同时还有抽空来指导我上课,每一次上课后都会特别热心地给我指出不足之处,不断激励我鼓励我,深更半夜还在交流探讨,我真的万分感动和感谢,万物情长,我倍感珍惜。<br>&nbsp; &nbsp; &nbsp; &nbsp;不管过程和结果如何,但我一直坚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在以后地教育教学中,我要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让成长有基石;提高研读备课能力,让成长有筋骨;厚植教师的情怀与初心,让成长有根系。<br><br><b>李琴:</b>通过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时学习,博采众长,充沛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身的教学生涯。<br><br></div><div><b>谭月华:</b>“ 通过这两天的听课,收获良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针对习作单元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美妙之处,更要充分利用年级的层次递进,引导学生思考,用所学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用准确优美的文字表述出来。 在古诗古文授课时,要多让学生学会读,会带有感情的读,只有多读才能让学生自行理解其蕴意,课堂上更多的是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授予者。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可以多为学生提供说的平台,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在课堂上,除了教学生方法,更应该让学生将心中所想清楚、有序、大方的表达出来,立足于表达、倾听、应对三个维度。”<br><b><br></b></div><div> <b>姜兰:</b>3月23日到24日,我校举行了为期两天的赛课活动,我作为参赛者,又作为听课者,颇有感受,虽然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几年,但听了这些老师对同样的课不同的呈现方式时,我知道我自己该进步了。本次授课分为文言文、古诗、口语交际、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习作。 <br>&nbsp; &nbsp; &nbsp; 每节课的老师都精准地把握了教学目标,吃透了教材。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答案,读的形式也是多样化,老师读,指名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体会文中的情感。<br>&nbsp; &nbsp; &nbsp; 教师的语言也富有魅力。教学时老师们不再啰嗦地重复学生的话语,而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回答,从而更好地去评价学生。同时也伴随了一些评价性的语言,如:“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你真棒”“你真会观察”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板书也是语言的一部分,教师根据知识点来进行板书,字迹工整,还富有创意,结合绘画,图片,让死板的板书富有活力。<br>&nbsp; &nbsp; &nbsp;本次赛课中文言文、古诗的教学让我特有感触,平常的教学中,我只是让学生明白诗意,悟悟诗情,方法想起了就教教。这几位老师主要从解诗题、知诗人、想画画等方面去教授学生方法,打破了古老的教授知识,做到了授人以渔,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学生的困惑。<br>&nbsp; &nbsp; &nbsp; &nbsp;印象最深刻的是邬老师上的口语交际——即兴发言,在她的整堂课中,履行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课前她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打消了学生的紧张束缚,课中他选取了学生最熟悉的例子来展开交流,让学生有话可说,每个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目标十分准确。轮到学生即兴发言时,她都是给了学生充分打腹稿的时间,学生发言完首先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教法先评,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评价来进行补充。这样做既要求学生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还要求老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课堂结束之际还不忘复习整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再次巩固,随即还了布置作业,既是完美的课又是完整的课!<br>&nbsp; &nbsp; &nbsp; 听完这些课,再回顾自己的课堂,我陷入了沉思,是自己态度不够认真?能力有限?在以后地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己,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多反思,多积累,争取早日成为自己心中理想的教师!<br></div> <b>陈玲玲:智慧课堂展风采,听课反思促成长</b><br>&nbsp; &nbsp; &nbsp; 有这样向内深省,快速成长的机会,何其幸运。两天的“头脑风暴”让我对自己深爱的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14位老师的课堂,各有特色,各有亮点。因此,我有以下感想:<br>&nbsp; &nbsp; &nbsp; &nbsp; <b>一、回归教材,回归学生</b><br>  对教材要深度研究,备教材的同时也备学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来,老师只是问题的设置者和课堂的组织者。要紧扣单元整体目标、课时目标,对教材进行认真细致的解读,没有过多的旁逸斜出。学生也能真正的进入文本,问题的解决和能力的提升真正得到落实。在参赛的老师当中都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例如张玉琴老师执教的《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课堂一开始念初试身手的小片段给人一种“新”的感觉,然后明确要求,让学生知道典型是什么?运用文章《两茎灯草》让学生明白最能表现人物鲜明特点的事例叫典型事例。我以为就可以了,但是不仅仅如此,张老师还运用一个思维导图“叔叔记忆力超群”筛选最能突出叔叔特点的事例,再一次巩固,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什么叫典型。(这一点解决了我在教学这个单元习作的困惑。这时,我才明白我们班娃儿为什么选事例不典型的原因。)然后孩子进行第一次写,请人评价,发现问题写得不够具体。老师抛出问题怎么把典型事例写具体呢?看范例1和范例2来对比,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老师出示微课视频再一次强调了如何写具体,然后全班运用刚刚的小妙招帮第一位展示的孩子口头修改,最后用刚刚学的方法再修改自己的习作。真正让我明白了写谁?写什么?如何写?这种依照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br>&nbsp; &nbsp; &nbsp; &nbsp; <b>二、正确处理常态课堂和观摩课堂的关系</b><br>   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课堂也是精彩纷呈。例如邬维老师执教的《即兴演讲》老师启发引导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言。学生们侃侃而谈,精彩的回答不时得到在座老师们的阵阵掌声。可看出学生文化素养高、老师的引导精准。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而语文学习最终也是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精彩的课堂。<br>  今后如何做,我想这14名老师的课堂和评委老师的点评给了我很明确的答案:<br>&nbsp; &nbsp; &nbsp; 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学习能力、并有毅力的坚持学习。作为和学问打交道的我,更应该保持不竭的学习力,脑袋才不会变笨,心里才有方向。<br>&nbsp; &nbsp; &nbsp; 2.“欲作诗,功夫在诗外”真正的功夫应该下在平时,平时的每一堂课,每一个问题,每一次总结中。教育是个耐心活,也是个细致活,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慢慢积累、慢慢总结、慢慢摸索,不可好高骛远。<br>&nbsp; &nbsp; &nbsp; &nbsp;教研的落幕,不意味着成长的结束,反而是推动我不断向前的新起点。愿自己不是感性,不是三分钟的热度,不是喊口号,而是带着这两天的所思、所悟、所感前行,多学多思多实践,脚踏实地的在实践中总结自己,成长自己。<br><br><b>杨泽林:三月春风来 课堂百花开</b><br>&nbsp; &nbsp; &nbsp; 春天,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她为我们带来了温暖,为大地带来了生机。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江小的三尺讲台,也在书写着迷人的篇章。<br>本次教研活动,犹如春风般吹进了我们的心房,又如春雨般滋润着小语这片沃土。此次活动十四位老师带来了她们精心打磨的课例,课堂上她们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授课班级学生们思维活跃,更让我看到了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纵观本次教研活动,我有如下体会:<br><b>&nbsp; &nbsp; &nbsp; &nbsp;精心备课显成果,课堂高效促育人</b><br>&nbsp; &nbsp; &nbsp; 这次上课的老师们,很明显能让人感觉到在背地里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从课件的制作和呈现来看,新颖的形式,极好的融入了信息技术2.0,这也为她们的课堂增添了不少光彩,有了高质量的教学手段,对于促进高质量的课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次,她们的教学设计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课异构,很好的诠释了从不同角度剖析内容会有不一样的精彩!符合学情的设计,有效地引导着学生们做了课堂的主人。<br><b>&nbsp; &nbsp; &nbsp; 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教师穿针引线细腻</b><br>&nbsp; &nbsp; &nbsp; 从大部分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会发现,本次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她们有的放矢,在课堂中穿针引线,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邬维老师即兴发言那堂课,她很好的做到了让学生乐于发言,敢于发言,善于发言。这与邬老师在课前精心预设的各个环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确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必然是令人舒适的。<br><b>&nbsp; &nbsp; &nbsp; 教师魅力现光彩,巧妙评价多维度</b><br>&nbsp; &nbsp; &nbsp; 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每位教师独特的亮点,比如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此次活动,每位教师都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她们的语言魅力更是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因为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对其课堂表现进行即时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相比以往比较单一的评价:“好”、“你真棒”、“太对了”等无效评价,在这次活动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多维度、层次丰富的精准评价,这十四位老师无疑为我们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也让我们看到了“评价用得巧,课堂效果好!”此时不学更待何时?Mark!<br>&nbsp; &nbsp; &nbsp; 三月春风来,课堂百花开。每位老师在课堂上都绽放出了她们的精彩,向我们展示了她们教学的魅力。本次的活动让我收获颇多,也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挑战,不断的去改变,不断的去追求,才会有不断的进步!小语之路,道阻且长,再多的辞藻也说不尽,道不完,唯有一起加油,小语人!<br><br><b>徐明月:</b>“同课巧设计,异构显匠心”的学校赛课,满满当当的两天没白坐,我些许明白了部编版教材的使用。<br>&nbsp; &nbsp; &nbsp;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性质,在本次赛课的14堂课中,充分体现出来了。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等语文素养,这里有很多好例子。我将运用这些例子,去改进自己的教学。<br>&nbsp; &nbsp; &nbsp; 曾经单篇文本教学成惯性的我,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更加清楚了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抓单元整体教学:一是从单元入手。一个单元是一个整体,备课时,我得首先读懂整个单元。二是从目标着手。清楚每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每一篇文本中,去落实,去巩固。三是对学生放手。学语文亦是发展学生思维,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自信地表达,举足轻重。人文性地、尊重性的教学评一致。关注学生系统思维发展。对于被自己忽视甚至忽悠的习作表达课、口语交际课,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途径、好平台,应该重视起来。在教学中,重视方法引导,抓住训练点,落实方法运用。<br>&nbsp; &nbsp; &nbsp; &nbsp;纵然是一位老教师,成长也依然是我所追求的,勤读书、勤思考、勤记忆、勤实践、勤反思,仍是我需要努力的。学习,我永远在路上!<br><br><div><b>张素芳:</b>我认真参加了本校举行的“同课巧设计,异构显匠心”的语文赛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老师们不一样的教学风格以及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让我终身受益!<br><b>&nbsp; &nbsp; &nbsp; &nbsp;一、古诗教学</b><br>&nbsp; &nbsp; &nbsp;老师们在教学中分别以写促悟,以评促升华,以找促思,以读促悟,读贯穿于教学之中。让我感受了诗词之美和老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特别是冉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深刻,她运用学古诗词的方法让孩子们由读准字音到感悟情感,一气呵成!让我清楚地明白古诗教学的几步曲!<br>&nbsp; &nbsp; &nbsp; <b>&nbsp;二、口语交际</b><br>&nbsp; &nbsp; &nbsp; &nbsp;邬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堂精彩的“即兴发言”,她在教学中不仅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在口语交际中培养了学生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目标定位精准。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往情绪为基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br>&nbsp; &nbsp; &nbsp; 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两天的听课学习,让我受益!<br><br></div><div><br><br><b>朱维:</b>为期两天的教研活动让我收获颇多,特别是邬维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即兴发言”,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老师极具亲和力。张小云老师在上课的开始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这样就到达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听了她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我的教学过程,感慨万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自我虽然也认真投入,但跟她们比,实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没有到达必须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设置没有深度。<br>&nbsp; &nbsp; &nbsp;“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我驾驭课堂教学的本事,并真正达到教育的梦想境界——“寓教于乐”。<br><b><br>孙妮:</b>本周紧张而激烈的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已经结束。短短的两天,我聆听了14节课。教师的精心设计,课堂上的细致、耐心地引导,学生的精彩发言、妙笔生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nbsp; &nbsp; &nbsp; &nbsp;针对习作单元教学,我受到了我很大的启发。习作单元教学建议我们告别一课一练,提出整体备课的新思路,通过精读课文问表达方法。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要单独成课。&nbsp;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发现写作知识,在经典作品中,发现写作知识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利用“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写作知识,真切地感受到写作知识在具体语境中显现出的价值。通过“初试身手”让学生进行片段性的写作尝试,为学生顺利完成写作铺设阶梯。用“习作例文”让学生感受写作知识在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甚至不同语体中所呈现的多样性,体会由了解写作知识走向言语实践的动态过程。最后,通过“习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内容,运用作知识,自由表达,真正实现“活学活用”。<br>&nbsp; &nbsp; &nbsp; &nbsp;口语交际教学即兴演讲对老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今天邬维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让我眼前一亮。训练重点之间紧密地联系,循序渐进指引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在她执教的交际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倾听、表达、应对这三个目标。<br>观看了14位优秀老师异彩纷呈的课堂,对比自己我还有太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我会尽快成长起来,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让我的课堂更加精彩!<br></div> <b>张雪琳:同课异构,各显神通</b><br>&nbsp; &nbsp; &nbsp; 为期两天的“同课异构”赛课活动完美结束,参赛教师们呈现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她们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十四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向红燕老师、张玉琴老师、邬维老师不论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考虑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造,实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张小云、冉娜娜等几位老师对古文古诗教学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体味古诗文中之情,在读中想象古诗文中之景,在读中感悟古诗文之道,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这也让我发现:原来,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教好古文古诗。<br>&nbsp; &nbsp; &nbsp;“同课异构”彰显老师们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能够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以致用,更好的提高我的课堂教学方法。<br><br><div> &nbsp; &nbsp;<b> &nbsp; 黄启干:</b>通过两天的观课,我真正感到获益匪浅。自新课改以来,我确实认为:作为一个老教师,不知道到底如何教学生学语文,不明白如何做到高效的课堂教学。通过这次活动,理解和明白了语文教学追求的是真实、扎实、朴实,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把这些先进的、有效的教学理念逐一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努力做得更好!<br><br><b>向君琼:</b>本次聆听了14位老师的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同时我也感觉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1、明确教学目标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单元整体,做统编教材的忠实实践者。2、在上课时不仅要让学生听懂,还要有及时的教学评价语,随时关注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3、不断改进教态,锤炼语言。4、本次习作单元教学和口语交际也为我在将来的习作和口语教学中提供了一些方向,习作单元作文作为统编教材的一个创新点,从纵向看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由每篇课文作为一个点,最终指向习作这个面,通过此次同课异构赛课活动,让我从新认识了习作单元,明确了习作单元的重点。本次邬维老师的口语交际也给我留下来深刻印象,口语交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活动为主体。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表达。<br>&nbsp; &nbsp; &nbsp; &nbsp;通过此次观摩学习,让我收获颇多,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素养。<br><br><b>张陕云:</b>本次赛课以同课异构的模式展开,充分展现授课老师们的精巧设计,这两天的听课之旅,我沉醉于此,同时也深感自己有太多不足亟需在平时教学中做出改变。<br>​&nbsp; &nbsp; &nbsp; 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处理,彰显出老师们的个性,同时也传递了统编版语文教学如何教的一些思路。要想上好一堂课,我们有太多需要躬耕于此。在之后的教学中,读懂教材再进行教学安排,注重单元整体性教学,如何建立单篇课文与单元的链接;如何根据文本的文体特色把握文本教学目标;如何鼓励孩子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我想接下来任重道远!<br>​&nbsp; &nbsp; &nbsp; 每一场听课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也是灵感与灵感的交锋,更是思想与行动的的对话,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br> <br><b>王树:聚焦现在 成长未来</b><br>&nbsp; &nbsp; &nbsp; 经过为期2天,14堂优质课,各位教师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听了14位优秀教师的课后,感触颇深,印象最深的两堂课向红燕老师地《那个星期天》和邬维《即兴发言》。<br>首先是向红燕老师的教学,通过对阅读的梳理,让学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老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创兴性课堂。紧抓单元主题,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学到“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并不是满堂灌,让学生真正抓住这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我十分佩服。<br>&nbsp; &nbsp; &nbsp; &nbsp;其次就是邬维老师的即兴发言,不管是整个教态以及基本功,亲和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从开始的和学生拉近距离到后面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真正做到了口语交际的“说”。<br>总之,学无止境。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向这些优秀教师看齐。<br><br></div><div><b>黄燕:</b>听了两天的公开课,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成长不止是局限于上课,更多的是要去磨课,从辛勤付出去收获,去成长,此次赛课内容多种多样,从古诗到古文,从口语交际到写作,内容丰富多彩。让我在教育的路上受益良多:<br>&nbsp; &nbsp; &nbsp; 1、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一堂好课不仅是把知识讲给学生,更是要让学生懂得怎么去学习。<br>&nbsp; &nbsp; &nbsp; &nbsp;2、一定要围绕单元目标去让学生学习。注重点,解决难点。<br>&nbsp; &nbsp; &nbsp; 3、要锻炼自己扎实的基本功。</div><div><br><b>谭新容:</b>非常感谢14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又堂精彩的课,聆听各位老师的课,如沐春风,让我们沉浸其中。享受之余,更多的是深思。从这次赛课中,我明白了要上好口语交际课,教师要准确把握好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交际思维,在交际中引导学生说具体,教师的语言语言要精炼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更好地达到教育与教学的目标。上写作课的几位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她们把语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并运用课文引导学生练笔,教导学生写真实文章,体现真实感受,并且重点指导学生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学有所获。<br>&nbsp; &nbsp; &nbsp; 立足当下,反思不足,追求进步,我们一直在路上。</div><div><br><b> 蔡彬彬:</b>两天的时间,聆听了14节精彩的课,感觉受益匪浅。参赛教师的课堂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获得不少教学经验。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br>&nbsp; &nbsp; &nbsp;向红燕老师执教习作单元的《那个星期天》,课堂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给学生如何表达情感的方法,给学生搭支架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创作,让我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张小云老师执教的《囊萤夜读》,为我们示范了教学小古文的步骤,读通课文,读中自悟;画出节奏 ,初步理解;对照注释,理解文句;相互交流,深化主题;熟读背诵,积累语言,一步一步由浅到深,完成小古文的教学。<br>&nbsp; &nbsp; &nbsp; 在听课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这些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课件、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br><br></div><div> <b>熊成杰:</b>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已落下帷幕,几节课听下来,顿觉有恍然大悟之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应该思考如何将语文要素落地?每个单元怎样教学?我们都要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吃透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答案,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感情、道理。<br><br></div><div><b>王晓梅:</b>三月,学校举行了“同课巧设计,异构显匠心”的赛课活动,我有幸聆听了学校多位优秀老师的课,从中感触良多,受益匪浅。<br>&nbsp; &nbsp; &nbsp; 一堂好课的生成,背后必须要下足了功夫。这次赛课活动中,每位老师都仔细钻研教材、教法,关注学生,精心设计和打磨课堂,制作精美的课件等等,他们所呈现的课堂效果和我平时所上的随堂课完全不同。我想,每一堂课都应该经过精心设计和揣摩,多方面考究,呈现的课堂要让学生学有所获,自己教有所得,这才能体现一堂课的真正价值。此次赛课活动中,学校为这些老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去展示他们的课堂,效果颇佳。对于日常的课堂,,教室里的讲台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学习者更是评价者,他们更能直观的评价和反应我们的课堂效果。所以,在我之后的教学中,每一堂课都要去认真的对待并下足功夫。<br>&nbsp; &nbsp;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我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小步,不断地积累与学习。</div><div><br><b>向小芳:</b>两天的听课学习,让我对部编教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教学设计要关注单元整体教学,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起引领作用。课前精心备课,教学目标要精准把握。课堂上注重教学生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放手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能结合教学给出有效的评价,做到教学评一致性。<br><br></div><div><b>陈方圆:</b>本次赛课,由14个优秀教师上课,同课异构,所有的老师准备充分、设计精妙、过程精彩、特色鲜明、效果突出,同一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用不同的方式讲解,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注重师生的有效互动,更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样的教学内容演绎了不一样的精彩。<br>&nbsp; &nbsp; &nbsp; 而我收获良多,特别是邬维老师的课亲和温馨,和学生一起亲切交流。向红燕老师的课,课件运用十分出彩,设计新颖。另外,海上日出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展示图片、听音乐等不断使主题得到升华。 在教学中,老师们通过引导孩子读读说说,使孩子们感受到日出、大海的美丽。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老师们也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程度的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br>&nbsp; &nbsp; &nbsp; 学无止境,教研无止境。虽然我们都很年轻,经验尚浅,但只要努力学习,不断教研,在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用好教材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div> <b>倪美:</b>感谢14位老师为我们呈现的精彩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老师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有三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br>&nbsp; &nbsp; &nbsp; &nbsp;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重点、难点突出,课堂容量适当,符合学生认知;单元导读运用熟练,制作精美。<br>能有效创设学生自主、合作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师生、生生互动,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学生参与性强,气氛融洽。印象最深刻的是六年级的邬维老师的“即兴发言”的教学,真正发挥了口语交际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整堂课构思精巧,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br>每节课的结构都是非常流畅且完整,教学功底扎实。<br>&nbsp; &nbsp; &nbsp; 总的来说,通过两天的学习,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给我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br><b><br></b><div><b>许小兰:吾将上下而求索</b><br>“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我觉得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在教学中应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期两天的教研活动落下帷幕,在这两天时间收获满满:<br>&nbsp; &nbsp; &nbsp; &nbsp;<b> 一、解疑惑</b><br>&nbsp; &nbsp; &nbsp; 1.《那个星期天》<br>&nbsp; &nbsp; &nbsp;《那个星期天》这篇文章如鲠在喉,研究数次始终无所获,听了向鸿雁老师的课才“柳暗花明又一村”,还习得习作单元的课文必须和阅读单元区分开来,意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主要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方法“初试身手”进一步感悟、积累经验;单元习作呈现本单元的作文成果。几个板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形成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br>张沁老师的《海上日出》通过她的呈现壮观美丽,但是忽略了表达方法。<br>&nbsp; &nbsp; &nbsp; &nbsp;2.《从军行》《囊萤也读》<br>&nbsp; &nbsp; &nbsp; &nbsp;小学古诗词和小古文的读尤为重要,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后,再加以学过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理解古诗文的意思信手拈来,能读出音韵美,那么情感就水到渠成了。<br>&nbsp; &nbsp; &nbsp;<b>&nbsp; 二、明方向</b><br>&nbsp; &nbsp; &nbsp; &nbsp;口语交际是我平时教学中再容易忽略的板块,确切说是不知道如何教学。邬维老师的《即兴发言》指明了方向,口语交际的三个维度:以表达根本点、倾听为立足点、应对为提高点,准确把握每一次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创设真实丰富的交际情境、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书上的“简明引导语”“小贴士”也不能忽视。<br>&nbsp; &nbsp; &nbsp;“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榜样在身边,我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深挖教材,关注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br><b><br> 王淼:</b>2022.3.23—2022.3.24,为期两天的教研活动结束了,此次教研以“同课巧设计,异构显匠心”为主题,不同的教师根据相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14位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大显身手。听了他们的课,我受益匪浅。<br>&nbsp; &nbsp; &nbsp; &nbsp;张沁老师的课,带我来到了海边,欣赏到了海上的日出,给人以美的享受。用四幅图来表现日出前、日出时的变化,不仅检验了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语文教学和美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张小云老师的课,让我深刻感受到教方法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教授文言文。向红燕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完美的习作单元课文教学,她紧扣语文要素,深入浅出,教会学生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中。李琴老师的课贴近三年级孩子生活,充满童趣,课件制作精巧新颖,能够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口语交际教学一直是我所忽略,也是我所疑惑的,我不知道怎么去教,不知道怎样让孩子有效地说,一堂口语交际课下来,还是有部分孩子说不清,道不明。邬维老师的课让人眼前一亮,给了我启迪。<br>&nbsp; &nbsp; &nbsp; &nbsp;同为青年教师,我要向他们学习,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仔细专研教材课标,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会把这次学到的运用到我平时的教学中,不管结果如何,我一直在路上!<br><br><b>吴金凡:</b>为期两天的教研,虽然让我坐得腰酸背痛,但让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与其说是听课,不如说是一次洗脑盛宴。这次盛宴让我品尝到了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修行。现将这次活动具体谈谈我的体会;<br>&nbsp; <b>&nbsp; &nbsp; &nbsp;一、教学目标的落实</b><br>&nbsp; &nbsp; &nbsp; 教学目标就是指向,对于每节课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所观摩的这14节课中,各位老师都明确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将学段目标与课堂目标相结合,并落到实处。<br>&nbsp; <b>&nbsp; &nbsp; 二、朗读训练与读写结合</b><br>&nbsp; &nbsp; &nbsp; &nbsp;读,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之所在。朗读更是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蕴含情感的重要方法。各位老师都注重对孩子的朗读训练。他们用不同形式来引导孩子从读中学,从读中品,从读中悟。除此之外,几乎每节课都注重了学生的写,很好地落实了将读写结合。<br>&nbsp; &nbsp; &nbsp; <b>三、对教材的处理把握</b><br>&nbsp; &nbsp; &nbsp;几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最喜欢张玉玲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步步深入。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先把话题打开,思路大开,伸手尝试,再方法引导,修改不足,层层深入,步步提高,最后学有所获。给我们也上了一堂很好的示范课。<br>&nbsp; &nbsp; &nbsp; &nbsp;<b>四、反思差距</b><br>&nbsp; &nbsp; &nbsp; &nbsp;在这次活动中,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管是对教材的把握,教法的引导,朗读的指导,评价的语言,板书的规范美观,还是自身的功底,都需要我做一个学习者,不做旁观者。<br><br>&nbsp; &nbsp; &nbsp; <b>&nbsp;蔡春梅:</b>我通过同课异构这14节课的的学习,也引发了我对新课教学几点思考:<br>&nbsp; &nbsp; &nbsp; 一:科学运用资源:1.单元是否到位。2.突破是否精准。3.搭建是否合理。<br>&nbsp; &nbsp; &nbsp; 二:教学重难点要精准,每一节课知识不一定要教得太多,一定要教透,步步深入让孩子一定要学懂,思路一定要清晰。<br>&nbsp; &nbsp; &nbsp; &nbsp; 三:教师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普通话,黑板字,掌控课堂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都在平时的日积月累中体现。<br>&nbsp; &nbsp; &nbsp; &nbsp;四:教学生更多的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更多的是把课堂还给孩子。<br><b><br>唐月:</b>又是一期赛课活动,至此已圆满结束!作为听课者,从参赛选手们身上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br>&nbsp; &nbsp; &nbsp; &nbsp; <b>一、知方向</b><br>&nbsp; &nbsp; &nbsp; &nbsp; 必须努力去钻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好各个学段识字写字、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和口语交际的要求,有重点的去根据教材设计教学重难点,注重每堂课重难点的落实,提高课堂效率。<br>&nbsp; &nbsp; &nbsp; &nbsp; <b>二、重朗读</b><br>&nbsp; &nbsp; &nbsp; &nbsp; 还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如何进入境界,需要老师加强自身功底,有技巧的引导。<br>&nbsp; &nbsp; &nbsp; <b>&nbsp; 三、设氛围</b><br>&nbsp; &nbsp; &nbsp; &nbsp;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这次赛课活动中,赛课老师们费尽心思,巧用各种方式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提问的形式,你读我猜的形式,欢迎老师的形式等,快速的激起学生们及听课老师的兴趣。由此,我想到在我的日常教学中,不也应该如此吗?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尤为重要,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这群可爱的的孩子们此时正需要我领着他们走上语文这片无知与陌生的路途,那这段路的起步显得尤为重要!<br>&nbsp; &nbsp; &nbsp; &nbsp;<b>四、强功底</b><br>&nbsp; &nbsp; &nbsp; 作为孩子们的引路人,我需要的是强大自己,丰富自己。无论是普通话还是三笔字,都需要我不断的下功夫。同时,要让孩子们爱上语文,我自己首先得爱上语文,要让孩子们爱阅读,我需要增强自身的阅读量,才能赢得孩子们的信服!<br>&nbsp; &nbsp; &nbs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学多思多实践,在实践中总结自己,成长自己!<br><br><b>赵毅:</b>我通过同课异构这14节课和江口小学专家的点评总结,也引发了我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br>&nbsp; &nbsp; &nbsp; 1.教师如何变演员为导演。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br>&nbsp; &nbsp; &nbsp; &nbsp;2.教师如何变单一为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与学生要交流、对话、沟通,要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想说就说,说心里话;想做就做,做的最好,教师帮助引导,师生合作,相互促进。   <br>&nbsp; &nbsp; &nbsp; 3.教师如何变牵引为放手。教学中,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教师要学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爱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不替学生说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并为不同的学生创设自我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提供施展才华和张扬个性的舞台和空间,使学生获得充分自由地发展。   <br>&nbsp; &nbsp; &nbsp; &nbsp;总之,通过这14节成功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我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冲击和震撼!让我对新课堂高效课堂的构建有了新的认知,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希望以后多进行相关的活动,多走出去,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使自己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br><b><br>龚林园:</b>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每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br>&nbsp; &nbsp; &nbsp; 1.每堂课的课堂氛围很好,课堂氛围都是老师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br>&nbsp; &nbsp; &nbsp; 2.同样的课题却有着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能抓住文本的关键展开教学。呈现出来的效果很好。<br>&nbsp; &nbsp; &nbsp;3.小古文、古诗以读为主课堂教学,恰到好处的读写结合,不管是习作教学还是习作单元的整体教学的练笔环节,都精彩的向我们展示了良好的教学。<br>&nbsp; &nbsp; &nbsp; 4.精彩的评价语,无疑为课堂增添了色彩。<br>&nbsp; &nbsp; &nbsp; 对张玉琴老师执教的《把一个人的特点写清楚》习作教学这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整节课教学全过程条理清晰,安排有条理性层次性,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为新知识学习操练做好铺垫,新知识的呈现是否巧妙,自然有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体现了第一环,是第二环的支柱,在第二环是第一还逐步发展的教学,一切活动都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展开,这样的作文教学实属让我眼前一亮。<br>&nbsp; &nbsp; &nbsp; 这次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同时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发现自我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这次学习,我能够更加理性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优化自我课堂,这次学习让我彻底感受到我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必须的,并且是迫不及待的,教师是一本活的教材,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才会提高,这样所教的学生才能学得更好,学得更多。<br><br><b>陈传英:</b>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为期两天的2022年春季语文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圆满结束了,在听课过程中,任课教师们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语言深深地折服了我,使我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从中受益匪浅。<br> 每一位赛课教师都很优秀也有各自的亮点,有的板书特别惊艳,有的声音特别好听,有的课堂特别活跃,学生有说不完的话,有的评价语特别精准......真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再想想自己不管哪一方面都还欠缺,深感惭愧,心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br>&nbsp; &nbsp; &nbsp; 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部编版不比西师版,部编版更体现了整体教学,更关注要素的落地,课前准备应包括备整个单元的教材,然后才是备学生、做课件等等。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都对本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她们采用图片、学习单、PPT、微课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教学信息,拓宽视野,从而激励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各项学习活动。 <br>&nbsp; &nbsp; &nbsp; 2.口语交际不够重视,只为教而教,学生之所以交流没有话可说是因为学生思维没有打开呀。表达不够大胆是因为教师语言不够亲切,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不够多。<br>&nbsp; &nbsp; &nbsp; 3.习作教学不应该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像张玉琴老师那样层层递进,再修改中习得写法和评法。 <br>通过听课,使我开阔了眼界,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的是祖国的未来,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虽然心中的疑惑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将带着我今天的疑惑不断学习,多钻研、多拜师、多思考、多反思来完善自我,才能赶上更辉煌的未来。 <br> <br><br><b><br>赵文静:</b>参加了此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让我感悟良多。此次14位教师以不同的方法呈现自己的教学。作为听课的教师,我认真听取了各位老师对于同一内容不同风格的讲授,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给我提供了参考的同时也给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同时还可以通过各位评委对此次评课时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br></div> <b>周永清:</b>通过此次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我对神圣的三尺讲台有了更深的认识,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诸多不足。十四堂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使我受益匪浅。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永远在路上的高级艺术,必须要在课堂上注入灵魂,注入爱,注入整个身心,把自己完全奉献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材,吃透知识点,改善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学情,提高课堂效率,争做合格的四有老师。<br><br><b>李莉:</b>“为期两天的听课,让我见识到了不同的文本解读,不同的课堂实施和不同的教学智慧。每位上课老师语言精炼,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尤其是习作和口语交际是我上课的短板,这次刚好能让我取长补短。”<br><br><div><b>彭琴:</b>“这两天一共听了14节课,翻阅自己的听课笔记时,感觉自己收获满满。这次讲课、听课及评课活动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能够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我的心得体会。”<br><br><div><b>刘芳:</b>“本次活动让我很有收获,深刻领悟到教学不只是体现在教师的教中,更体现在学生的学中。作文,口语交际,古诗,文言文的教学也能打造轻松愉悦有趣的课堂,望自己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尝试。</div></div> <div><b>袁朵朵:</b>在本期教研活动中,我听了十四位语文老师的精彩的赛课,感受颇多。对自己更多的便是鞭策自己: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他们的步伐。<br>&nbsp; &nbsp; &nbsp; 回忆这两天的上课了内容,她们上课的英姿煞爽还历历在目。在阅读课《海上日出》《在那个星期天》原来在我印象中就应该是中规中矩的讲解课文相关知识点,重在对文本的解读,没想到,老师们跳出了传统光讲解文本的怪圈,给我们展现了除了研习文本,我们还能学到写作方法,并且用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学习古诗和文言文,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主要让孩子理解诗义,能读会写就行,但这四位老师交给了我们平时学习古诗和文言文,用的方法,例如扩词法、注释的方法等等。四节写作课,分别选自三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的教材《奇妙的想象》《把一个人物写具体》说实话刚开始并没有报多少期待。结果结局令我感到意外,充分利用了本单元的课文讲解方法,并进行比较阅读,通过不断的比较、讨论、修改。一次次完美的呈现,让我惊喜不已。口语交际“即兴发言”。教师语言锋利,临场应变能力强,学生反响热烈,让孩子们爱上了表达课,让原本无话可说的课堂变得异常热闹。<br>&nbsp; &nbsp; &nbsp; 在未来语文教学之路,还需要慢慢的去积累,正如前人所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未来做事要持之以恒,中途不放弃。<b><br></b></div><div><br></div><div><b>张金辉:</b>2022年3月23至3月24日两天时间,我听了十四位老师上的同课异构课。通过听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十四位老师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br>&nbsp; &nbsp; &nbsp; 十四位老师的课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老师们在课前准备的比较充分,都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情制定了详细地、符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教材,一遍一遍的研究、改进,最终把最精致的呈现课堂,可见,调查学情,挖掘教材对于上好一堂课是多么的重要。一步一步的教学,一环环的紧扣,让我感觉老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做了详细的准备,每一步要做什么,学生要达到什么效果,都很明确,而且按照学生的能力范围,基本都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更好。对于组织教学,老师也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学习。因此,我学到了:一,组织教学的重要性;二,备课应该注意更多的细节;三,对于学生的教学,从哪些方面入手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四,教师本身的基本功也很重要,只有教师的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在生活中为学生解更多的疑惑,在平时的课堂上有较强的应变能力。<br>&nbsp; &nbsp; &nbsp; 印象较深的还有邬维老师的课,她这节课开头设计非常新颖,更幽默风趣,在还未正式上课时就已经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这堂课的兴趣。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整堂课效果很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即使学生在没有答出教师所预设的问题时,她也有能力按照学生所讲的不同见解在不偏离这堂课的主旨情况下继续教学内容,现场应变能力很强,也说明了她本身功底深厚,让我自愧不如。<br>&nbsp; &nbsp; &nbsp;听完这十四节课,我们对语文又有了新的认识。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特别是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得我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去好好学习的地方,并应借此,在不断在模仿与摸索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br></div><div><b><br></b></div><b>王娇:</b>“通过为期两天的学习,我感触颇深。其中邬维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即兴发言”让我收获良多。邬老师整个课堂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活泼,回答问题积极,朗读习惯好,学生主动性强,能够学以致用。教师自然,课堂上对学生频频展现笑容,感染着学生以及在场的老师。教师基本功扎实。黑板板书工整漂亮,课件设计恰当,贴切教学内容。整个课堂师生互动性强。我觉得最最大的亮点是把练习设计成游戏的模式,既丰富了练习的种类,还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口语交际教学中也能够像邬老师一样整个课堂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从不敢说变成大胆说。” <b>覃芬:</b>3月24日到25日,我们村小语文教师有幸和中心校语文教师共同参加了江口学区2022年上期“同课巧设计,异课显匠心”语文赛课活动,十四堂经过精心研磨的课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丰盛的视听盛宴,讲台上的她们神采奕奕,讲台下的我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这十四堂课让我们耳目一新,这是一面折射镜,映射出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同时,又是一盏指示灯,为我们指明了以后语文教学的方向。回校以后,我们村小的几名语文教师也根据自身情况,认真反省了昔日教学过程,并将自己听课的感受和领悟进行了一番交流。<div>&nbsp; &nbsp;“十四堂课各有千秋,每节课听下来都会让我闻有所获,姜兰老师的“稳”,邬维老师的“新”,向红燕老师的广度,冉娜娜老师的精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处村小,学习机会并不多,在中心校的几次听课经历,让我逐渐打开了原本蒙昧的双眼,我的头脑里开始有了“关注单元整体,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等概念。在本次听课中,我从《海上日出》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从诗歌《从军行》中听出了家国情怀;从《奇妙的想象中》觉察了想象的力量;从《即兴发言》中体会到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语文世界原来如此精彩,它并不是生硬的技巧,或是晦涩地吟唱,这告诫我,以后不要做一只井底之蛙,要开辟自己的眼界,才能带领学生去更广阔的世界感受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div><div>&nbsp; &nbsp; &nbsp; 作为村小教师,我们的眼界和世界都显得有些狭窄与片面,但每次听课,都能给予我们正确的指引和方向,未来的道路很长,我们应该师他人之长技,补自身之短板。引用明朝著名学者宋濂的一句话,“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相信只要我们勤于耕耘、勤于学习,终有一天,也会在自己的土地上收获希望和成长。总而言之,村小未来的教学之路还很长,但我们一定要勇敢去闯,愿你我共诫之,共勉之。<br><br></div>

习作

老师

教学

单元

学生

课堂

教材

教师

我们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