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一一一《史记》阅读活动分享

文/天山雪莲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带学生读《史记》这本古典巨著?这还得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说起。</p> <p class="ql-block">一、《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经历过怎样的人生,他是如何写成这部巨著的呢?一个作家有怎样的心灵世界,经历过怎样的人生,常常决定着作品的面貌和质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着怎样的人生,他是如何写成这部巨著的呢?司马迁,又称太史公,字子长,司马谈之子,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县南),生于景帝中五年(约前145),卒年不详。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有“史圣”之美称。其作品除《史记》外还有《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和《悲士不遇赋》。</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的一生,在他的《史记.太史公自序》里有详细的介绍,李陵之祸发生之前他受父亲的影响,发奋读书,立志著史;之后他发“愤”著书,这个“愤”是愤怒不平的愤,著史的愿望成为他活下去的唯一的精神支柱。司马迁,出身史官世家,从小就得到优良的文化熏染,"年十岁则诵古文",习《左传》、《国语》等史书。出仕后,又曾向古文经学家孔安国请教《尚书》,向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在他二十岁以后漫游全国各地,实地考查访问历史遗迹。父亲司马谈去世后,司马迁便“紬史记石室金匱之书”,阅读、整理国家图书馆的资料,开始了写作《史记》的前期工作。李陵之祸,司马迁因为其辩护而受牵连,他被囚禁并施以宫刊,对受宫刑前后的经历他写在《报任少卿书》中,身被腐刊的不幸遭遇,使他愤怨至极,痛苦不堪,著史的愿望成为他活下去的唯一的精神支柱,这个遭遇也使他对历史的认识更为清醒深刻,促使他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影响到整部《史记》的价值取向,情感取向,评判标准。历经14年,他终于完成了"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司马迁传奇的一生势必影响后人,成为后人实现理想,发奋图强,忍辱负重的精神动力。因此引领孩子们小学就结识这样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作家,他们成长的路上就多了一位引领他们勤奋读书,树立远大理想的人生的导师,多了一位为实现目标忍辱负重,品行坚忍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二、《史记》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巨著?从史学的角度看,《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第一本正史,共130篇,52万多文字,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我国历史存在1500年的空白期,试想:如果没有《史记》中国将会出现多长时间的空白历史。</p><p class="ql-block"> 从文学的角度看,《史记》是我国国学精品中无与伦比的"百科全书",书中记事,全面的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它是写史的著作,又以记人为中心,叙事记人成为它的主要内容。语言锤炼,情节精彩,人物性格鲜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柳宗元赞美《史记》"浑然天成,增一字不容,减一字不能";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样一部文学瑰宝,无论是喜爱文学还是历史的孩子,都是不容错过的,让孩子早早接触,就是在为他们建造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学花园。</p><p class="ql-block"> 从思想的角度看,《史记》爱憎分明,他深刻的揭露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和残暴罪行,热情洋溢地讴歌了项羽,韩信,荆轲,陈涉等英雄人物。歌颂爱国,坚持正义,反对暴行,批判阴险狡诈,崇尚和睦,仁爱等。读史得以明智,读史可以知得失。《史记》当之无愧成为当代中国青少年成长的一面镜子。关于《史记》的阅读,叙事艺术和写人艺术是《史记》最值得重视的部分,也是我们在读《史记》最值得学习的内容。《跟着名家学语文》五.上选编的十六篇《史记》故事,分别是为平定天下,征战四方的黄帝;行善积德,受民众敬爱的周文王;豪爽直率,英勇盖世的项羽;知人善用,夺得天下的刘邦;可以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勾践;有鸿鹄之志,不甘认命的陈胜;善于谋划,出奇制胜的田单;以退为进,知己知彼的李牧;熟悉人心,以少胜多的韩信;箭术高超,英名远播的李广;热爱国家,品行高洁的屈原;重情重义,珍惜友情的管仲;英勇无畏,顾全大局的廉颇;智慧隐忍的张良;甘为知己者死的豫让;英勇忠诚的樊哙等。这些血肉丰满的人物,断气回肠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深受喜爱,学生也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在此基础上去读,学生是充满期待的。</p> <p class="ql-block">三、《史记》阅读活动安排《史记》阅读是我们五年级上期最后一个月做的一次阅读活动,我们当时的计划是用一个月时间来推进,实则用了一个半月。这一个半月里,我们是分三个阶段来组织施实的。第一阶段:开展《史记》阅读周。其目标是引领方法,打消畏难心理,树立自信,激发阅读兴趣。第二阶段:读《史记》整本书。阅读目标是,读通读懂每一篇文章,积累喜欢的名句,简要批注自己的理解体会。熟读自己喜欢的片段,摘抄这样的片段,鼓励学生制作片段插图,给自己喜欢的人物制作各片,保持兴趣,坚持每天阅读。第三阶段:分享,总结,成果展示</p> <p class="ql-block">四、《史记》阅读周操作策略(一)、时间安排《史记》阅读周是继四上《山海经》阅读周后开展的第二个古文经典阅读周,尽管前面积累了一些古文阅读的方法和经验,但读古典名著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颇为难读的。为保证阅读效果,我把这个阅读周调整在临近期末的最后一个月进行。其用意是:此时,教材内容已教完,学生进入复习阶段,我们就利用一部分复习的时间,利用别人在刷题,练题的时间来阅读。我们是寄宿学校,每周白天语文课加阅读加习作课有7课,这7节都用来学习《跟着名家学语文》丛书中的十六篇《史记》故事,刚开始一篇一课时,后来两篇一课时,一周后还剩三篇,这三篇是利用午间阅读时间完成的。阅读周早晚自习也要利用起来,晚自习,观看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的《史记》百家讲坛。早自习,用来读背学生喜欢的故事片段。时间充裕,师生便可静下心来充分朗读,慢慢浸泡。</p> <p class="ql-block">(二)、《史记》阅读周课堂策略我一直认为学古文最好的手段就是朗读,以读为抓手,读中质疑释疑,读中理解体会,循序渐进,收放结合。具体为:第一步:把文章读准,读顺,读懂大意。都说孩子们学好语文有三怕,其一之怕就是古文。古文中因生僻字,通假字,单音节词等的出现,导致大家望而生畏,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学古文,读好是关键。因我们的乡下娃读书不像城市孩子有家长陪伴着一起来,像我们班上有十多名是双亲留守儿童,所以我没办法像麦子老师一样录好音给学生去听去跟着读。我用的是最笨的方法,一篇篇古文带着学生读。开始几节课,前十分钟都用来带读。首先,全文带领学生读一遍,一遍读完后,鼓励学生自己练习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僻字,读好句读间的停顿,学生练读两三遍后,再叫一两位孩子站起来读,找出他们在朗读字音在停顿上有难度的句子,再带领学生把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两三遍,同时教给学生方法,遇到难读的长句可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大胆猜测句子的意思,再此基础上画号节奏线多练习。直到学生把文章一句句读准,读通顺。带读就好比牵着不会走的孩子学走路。到第三天,我由带读改为范读,范读后让学生自己练读,通过练读发现并汇报有难度的句子,老师再有针对性的带读。到阅读周的后面两天,我则教给他们方法,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试着自己去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学生的潜力真的在我们意料之外,第四天,我们的班长还有几位口感好的同学就纷纷举手要来读,一听,还真读得好,我们不由得把掌声送给他们。到第五天,班上能独自读好一遍古文的孩子有半数以上了。一篇古文能读顺了,其大意也就基本懂了。就这样通过一个由扶到偶尔扶再到放的过程,学生慢慢掌握方法,走出畏难心理,树立信心,培养读古文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慢慢细读,读懂文意,读出疑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古文尤为如此。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结合读与思的练习进一步把文章读懂,反复读还读不明之处标注“?”号。结合课后读与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读好喜欢的句子并批注出自己的理解,启发,体会。</p><p class="ql-block"> 第三步:汇报交流</p><p class="ql-block"> (1)、朗读展示,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或小组与小组间进行朗读挑战,对照要求进行打分点评。读音准确一颗星,声音响亮一颗星,停顿合理一颗星,语速处理恰当一颗星,带上肢体语言读一颗星。获五星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p><p class="ql-block">(2)、质疑解答收集疑问,先组织学生解答,学生解答有困难的或老师作补充指导或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其实《史记》读了几天后,学生慢慢走出畏难的心理,很快就会喜欢上,有几个男孩子很快就迷上了,他们的提问质疑不再限于课内,课外也开始围着我问问题。如:读了李牧,学生问到赵国拥有李牧廉颇两大战神,为什么赵国还被秦灭?</p><p class="ql-block">(3)、汇报交流自己欣赏的语句,有感觉的读一读,联系生活说说体会。</p><p class="ql-block">(三)、课后活动</p><p class="ql-block">1、做人物名片。</p><p class="ql-block">2、制作故事插图。</p><p class="ql-block">这两项作业视学生爱好自由选做,重在参与,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从上交的作品看,学生很感兴趣,每一次做得极其认真。</p> <p class="ql-block">《史记》阅读周第二段:读《史记》整本书。</p><p class="ql-block">《史记》阅读周结束后,接着孩子们买的201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珍藏本)已拿到,我们约定用三周时间师生共读完这本书(实则读了四周)。为激励学生课外坚持阅读,期间,我们每天课间都会分享读到的页码,每天中午分组上台做阅读分享,发现疑难问题则尽我所能给与点拨指导,在我的示范引领下,阅读氛围非常浓厚,课后常能听到孩子们在议论《史记》中的某人或某个故事。到中期,我发现男孩子的阅读兴趣高于女生,为调动整体,我承若读完这本书的前十名有红包奖励,不过读完了还得接受老师的两大闯关方可获得。哪两关呢?第一关,老师随意从书中抽取一个片段,学生能读好,能讲出大意。第二关,能评价一个喜欢的人物或讲一段喜欢的故事。红包金额虽小,但毕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拿到的,孩子们对此充满兴趣,当天下午上完课后,很多孩子都自觉留在教室阅读。最后,我也兑现了承若。</p> <p class="ql-block">五、《史记》阅读活动第三阶段:分享,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阅读,孩子们的蜕变是明显的。为让学生获得因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喜悦感,自豪感,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充分展示的机会。我清楚的记得去年的12月5日我们开始了读《史记》之旅,1月7日是,我们布置学生做《史记》手操报,1月10日我们开展讲《史记》故事赛,组织学生班上展示、评比黑板报,表彰了优秀。1月14日学校组织期末检测考试。下面我们一起来孩子们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