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何寨村总人口1650人,版图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亩,山林2600亩。在册党员44人。</p><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团陂镇何寨村党支部换届,通过44名党员选举,何掌兵当选党支部书记。面对“软弱涣散”村的现状,该村党支部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深化认识,提高全体党员觉悟,更新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实践中,摸索出“学、抓、建、促”的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摘掉了戴了六年之久的“软弱涣散”村的帽子,2021年被镇党委评为红旗党支部。脱贫攻坚战中使全村104户306人脱贫。全村人均收入由2018年7600元提高到11000元,村内民生工程得到升级改造,村容村貌得到美化,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挤入全镇前列。</p> <p class="ql-block"> 一 把学习当实事干,将学习融化实践中、在实践中对接“具象”精神内容是何寨村党支部工作的亮点。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该村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突破口。以“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为平台,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理论武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求质效,注重实效。一是适时学习贯彻党中央系列精神,每月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学精神、学政策、学党章、学典型事迹。抓住重点环节,查找差距。针对党员中存在的观念陈旧、观点偏执等问题,实行“靶向灌注”法,有针对性地激活健康思维。将村里的一切遗留问题和所有涉及村民事项都放在支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上讨论,民主决策。向老党员干部要经验,向普通党员问办法,同村民代表共同制订措施,取得明显效果。二是学习先烈“舍身求变”的忘我革命精神,弘扬正气。该村每年组织全体党员到十三庙“十二个半烈士”陵园,愐怀英烈,重温入党誓词,接受心灵洗礼。三是组织村民代表到先进典型村清泉镇芦河村,团陂镇脱甲村等村学习,“取经探宝”。</p> <p class="ql-block"> 二,建设红色基地,塑亮党在群众中形象。</p><p class="ql-block">何寨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早已浸润着红色基因,搏发进取精神!这里的我辈,均以“何寨”为荣,以“何寨”为耀。世世代代,相继传承!</p><p class="ql-block"> 1.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次年,一些马列主义进步书刋和革命思想就传到何寨地区。1927年在何寨山上建立起浠水县第一个党支部,不久就发展成中共圻水县委员会。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同志达30余名。新中国成立后在何寨山上建有龙泉寺烈士纪念碑和土山烈士碑。因年久失修,碑石严重风化,碑文糢糊不清。村党支部四处筹款,求得各方支持,将其修缮一新。经常组织党员悼念先烈,铭记先烈伟绩。</p><p class="ql-block"> 2.建立党员群众活动中心。何寨村到2018年前是团陂镇73个村中惟一一个没有村部的村。办公地点是借用建在土山半山腰上水厂的。该村党支部在征求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经过多方筹措资金近百万元。建起了300多平米的党员群众活动服务中心。</p><p class="ql-block"> 3.在本村三组建立起“红星之家”党建示范塆。将原来800平米的文化广场扩展至1500平米,配置了篮球场,整套健身器材,将沿广场人行道与村民自种菜地用小楠竹编成栅栏,代替了过去的泥巴墙,使之既美化了环境又耀亮了行人的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何寨村有十二口当家塘堰,因修造年久,有的很难发挥作用,加上由于产权不清晰,有的贱包给村民,有的跟村扯皮,多年不向村上交租金。该村两委统一思想,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向对象户讲明政策,晓之以理。对全村塘堰重新进行了产权豋记认证。采取多种形式集资筹款10余万元,对十二口当家塘堰进行了砌岸护坡、扩容清淤、沿垛美化,扭转了“下雨就满,雨停即空”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整修硬化和拓宽环村公路2公里,新修环组、塆道路4公里;埋设道路涵管8处,砌路沿田岸坡200余米;清理“高排”3公里。</p> <p class="ql-block"> 四,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发展“两手抓”,“十指”都用力。钢琴有键无力不能自响,工作有项“无顾”不能自成。该村支部书记何掌兵深喑此理。因此,他们面对班子成员人手少,日常工作事务多且重的现实。“一把手”坚持事无巨细,不分大小,只分先后紧要,一视同仁,做到常年常态抓,一抓到底。一是把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作为带动各项工作的引擎,对班子成员严格要求和考核。二是将环境整治、疫情防控、村容村貌,森林防火、“三留守”人员的关爱、“两保清收”以及综合治理等工作纳入制度管理,按进度考评,按结果计奖惩。三是抓好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到两相融合。</p><p class="ql-block"> 四是抓制度建设。制订了《党员公约》、《村规民约》、《村务政务公开制度》、《村财务公开制度》、《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等。这些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用典型引路,促产业发展。该村在扶贫攻坚期间,树立种植养殖大户,积极扶持样板户,带动全村产业发展。四组村民何花园,老婆2015年死于癌症,他的两个儿子还在读小学。村里将其上报被评为贫困户,作为党支部的重点帮扶对象。组织因外出务工而荒种农田四十余亩给他耕种。他还去邻村租 种40亩,他采取油、稻、麦套种技术,每年仅稻谷一项产粮十万斤。还有十组贫困户高辉,家境与何花园一样。村两委成员皮谷民促其用20亩稻田套养小龙虾,使该户提前一年脱贫。该村用这些活生生的典型引路,用多种形式宣讲他们的种养殖技术和方法。全村象这样的种养殖大户达到20%以上。全村耕地年种植率达到95%以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