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9日) </p><p class="ql-block"> 我的外公何励生(1899.1.9-1996.11.18),浙江瑞安人,原名福淦,号惕庐,别号春晓,诗作家、书法家、金石家。之江大学(现浙江大学)文科,曾任上海南洋高级商业学校学监和国文教员、国技学会出版部主任、时事新报编辑。1928年到厦大任编译处编译员,主编《厦大周刊》,1930年任厦大秘书襄理,1933年起兼任厦大周刊委员会主席,长期担任校长办公室文书科主任(科长),服务过厦大四任校长,1958年退休后居厦大。著作有《期颐老人何励生诗集》等。1937年被载入《民国名人图鉴》,1992年获得福建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1993年被载入《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p><p class="ql-block"> 何励生青年时代就爱好诗书金石艺术,篆刻学西泠八家(浙派),得到浙东诗画金石家杨绍廉先生的栽培指导,金石作品甚多,均赠与友人,研讨共赏。对金石艺术理论研究较深,1923年作《篆刻概论》,还有《金石文字辨异续补》《印艺》《惕庐印谱》《瓦当文研究》等篆刻专著。抗日战争期间他在长汀厦大工作,正值壮年,技艺高超,作品丰富,达到艺术顶峰。其代表作《岳武穆满江红词印谱》于1944年5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全国艺术展览,当年11月在长汀出版。下图是当年厦大通讯关于他的印谱参展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 当时正值抗战关键时期,为了鼓舞国人抗日士气,他倾注满腔爱国热忱,专门镌刻了这套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的《满江红词》篆书印章。这套印章共有十九枚大块寿山石章,他视为珍宝,放在家里一个盒子中精心收藏,不幸在1966年文革动乱中被人抄走轶失,令他痛心疾首。这套印章至今未能寻获,只剩下他收藏的《岳武穆满江红词印谱》。下图是《岳武穆满江红词印谱》的封面与前三页。</p> <p class="ql-block"> 现将《岳武穆满江红词印谱》的十九枚印章图谱和曹谦先生为他作的序断句如下,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第一枚:怒发冲冠</p> <p class="ql-block"> 第二枚:凭栏处</p> <p class="ql-block"> 第三枚:潇潇雨歇</p> <p class="ql-block"> 第四枚:抬望眼仰天长啸</p> <p class="ql-block"> 第五枚:壮怀激烈</p> <p class="ql-block"> 第六枚:三十功名尘与土</p> <p class="ql-block"> 第七枚:八千里路云和月</p> <p class="ql-block"> 第八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p> <p class="ql-block"> 第九枚:空悲切</p> <p class="ql-block"> 第十枚:靖康耻</p> <p class="ql-block"> 第十一枚:犹未雪</p> <p class="ql-block"> 第十二枚:臣子恨</p> <p class="ql-block"> 第十三枚:何时灭</p> <p class="ql-block"> 第十四枚:驾长车</p> <p class="ql-block"> 第十五枚:踏破贺兰山缺</p> <p class="ql-block"> 第十六枚:壮志饥餐胡虏肉</p> <p class="ql-block"> 第十七枚:笑谈渴饮匈奴血</p> <p class="ql-block"> 第十八枚:待从头收拾旧山河</p> <p class="ql-block"> 第十九枚:朝天阙</p> <p class="ql-block"> 《岳武穆满江红词印谱》序 </p><p class="ql-block"> 武穆功垂宇宙,名昭日月,生平志事妇孺知之,固不待文字而传,更不待表曝而彰也。惟世之仪型先贤寄摅微报者,尤将尽心力而为之,何先生之镌满江红其以此乎?先生心好篆刻,而气吞胡虏,手取先贤励志语,镌为小玺,以激衷肠,盖尤是作抗战乐府,以文章报国之夙志。得此玺者,其必感念今古而有以自勉,不仅赏其技之工什袭藏之而已也。予尝取武穆遗言“还我河山”制印,以贻暨雍学生之从戎者,而媵诗以云:“虾夷还我河山日,持向湖堧拜岳王”。他日圣湖波清,庙貌重光,当相与挟谱提壶,肃拜遗像,痛饮西泠,留迹印社,为我印人留一佳话,先生其乐许之乎?</p><p class="ql-block"> 甲申孟冬曹谦敬题</p> <p class="ql-block"> 编者注:此序为何励生1944年11月出版《岳武穆满江红词印谱》时请他的好友曹谦先生所作。曹谦(1891—1970),字伯春、百川,浙江兰溪人,杭州高等学堂毕业,先后在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厦门大学、金华七中、暨南大学、国立英士大学、金华一中任教。治学严谨,博通文史,尤精版本之学,一生著述甚多,有《文学概况》《韩非法治论》《藕孔集》《略谈李笠翁及其剧本》《金华张同伯先生传笺注》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