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文同村的前世今生

胡新元

<p class="ql-block">  洋县纸坊办事处辖区,位于灙水河之东、草坝村之北、朱鹮梨圆景区北缘有个文同村,它的前身叫孤魂庙村。因为孤魂庙三个字听了有点让人瘆得慌,当地村级组织多次申请将村名更改为文同村。文同乃北宋著名画家和文学家,他在古洋州做知州其间,曾在该村所在地广植翠竹并建披锦亭一处,公务闲暇之时,便约文人雅士至此画竹做诗,为中华民族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文人画作、《洋州三十景》等美好诗篇和“胸有成竹″这一形象生动的成语。该村改称文同村既有厚重的历史承载和深刻的历史纪念意义,又有对后人的美好企盼,改得很好。但同时我们也不可忘记,孤魂庙村的村名叫了一百多年,也不是先辈们随便叫的,也是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悲壮的历史故事的。只是这些故事听起来的确血腥和瘆人。</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故事要追述到150多年前洋县发生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话说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以后,外国列强纷纷加入掠夺中国的行列,由于割地赔款形成的苛捐杂税及吏治腐败造成的天灾人祸,中华大地民怨四起,农民起义风起云涌。</p><p class="ql-block"> 1859年,就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长江流域搅得天翻地覆的时候,云南昭通牛皮寨人蓝大顺及其弟蓝二顺和好友李短鞑,在家乡结盟起义。由于清军在云南防守薄弱,起义军发展势头迅猛,迅速占领滇、黔、川等广大地区。尤其是夺取自贡盐场后,起义军有了固定的财税收入,大批贫民纷纷加入,一度人数达到30多万,声势浩大,引起了清廷不安。朝廷即派骆秉章带领持有洋枪、洋炮的湘军前去镇压。以刀、矛、枪等冷兵器为主的义军经过几个月的激烈厮杀,蓝二顺、李短鞑两员猛将先后阵亡,义军损失惨重,再加上民团袭扰,起义军元气大伤。</p><p class="ql-block"> 1862年6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蓝大顺率残部攻入陕西</span> ,6月初2自西乡北渡汉江,攻入洋县,首先夺取重镇龙亭。这时,陕西布政司使毛震寿率军赴洋县防守,同时调汉中镇总兵陈天柱、汉凤营游击恭额勒等率军合攻义军,6月初6,蓝大顺义军避实击虚,分别歼灭槐树关、石鞍山等地团练武装,扫除进攻县城的外围障碍。6月7日午夜,起义军包围县城,毛震寿率军闭城死守,防守清军惊恐不安。蓝大顺义军用"草人计″擂鼓佯攻,防守清军纷纷发箭射向“人模",天亮后毛震寿才知道中计,大骂"蓝逆狡诈",并命令守军“贼近可击,远勿妄动"。</p><p class="ql-block"> 6月初8,义军用炮火轰击县城,在炮火的帮助下,起义军将士架云梯登城,清军虽用滚木檑石堵阻,无耐义军炮火接连击中城楼,清军纷纷后退。为稳住阵脚,毛震寿连砍数十名兵勇示众,清兵仍不战自退,城内百姓趁机火焚察院,并打开城门,蓝军蜂拥入城。毛震寿急率残兵开西门夺路逃往谢村,汉凤营游击恭额勒被生俘处死,知县汪桂见大势己去自缢而亡。6月9日晨,城被攻破。这次破城之战,“官军死者万余名″,加之义军攻城自损,总数大约有1万5千余人死亡。小小的县城当日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残不忍睹。</p><p class="ql-block"> 义军占领县城立即打扫战场,清军死亡人员,一律在今文同村一条深沟中集中掩埋,义军阵亡将士则安官阶抚恤掩埋。</p><p class="ql-block"> 蓝军同时开仓济民,释放囚犯,并布告安民,废除清规,建立政权,改洋县为靖州,推举蓝大顺为“大汉显王”,刻制“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发布政令,招募士兵。大汉政权便在洋县城“挂牌营业”。</p><p class="ql-block"> 从6月中下旬开始,大汉政权遣将攻据留坝江口营和城固宝山、斗山。7月底攻克华阳,并以石鞍、槐树关、黄家营、青龙垭、石佛壁、渭门等处为据点,扎营数十座。9月,北克佛爷坪、占袁家庄。10月,破褒城,袭南郑,攻宁陕,据镇安。大汉政权又经过4个月的运营,己拥有大半个汉中和安康东部大片区域的占领区。次年(1863)2月,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率军20万,由石泉进入洋县境内,蓝大顺允许其进驻谢村镇以西,并与其合力围攻汉中府,8月,府城破。9月,蓝大顺留谢华瑶守洋县,自率军经华阳出骆谷攻占周至县城,之后便与太平军扶王陈得才在关中联手作战,战果颇丰,关中一度岌岌可危,蓝大顺还被洪秀全册封为文王千岁。</p><p class="ql-block"> 1864年正月,天京告急,陈得才、赖文光等率太平军撤离汉中,回援天京,清廷乘汉中空虚之机,派四川布政使、督办陕南军务刘蓉督湘军总兵朱桂秋、肖庆高、何胜必三军,以数万之众,向蓝大顺留驻洋县的义军发动大规模围攻。蓝部将士在县义士的配合下奋力抗击,清兵连攻不克,遂退守谢村。其时,清钦差大臣、陕西总督、西安将军多隆阿接连进攻周至,谢华瑶留邓天王留守洋县,自率一部增援周至。刘蓉趁机派壮勇潜入城中,将邓天王刺伤,湘军朱、肖、王三军接连猛攻,义军力渐不支,遂于2月24日撤出县城,向北突围。谁知狡诈的刘蓉早在城北的土门以北,周家坎以东,草坝以西,文同村以南的区域埋伏下重兵,可怜从城内突围而出的1万8千名义军将士,又陷入己经近代化装备的湘军重重包围,出城后又无险可守,激战半日后,除不到千人的将土冲出重围退守华阳外,邓天王及其余将士全军覆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同村周边地形,一块四面环山的锅形盆地,十分适合打伏击战。</p> <p class="ql-block">大家不难想象,当时战场何等惨烈,据说当时的灙水河尸体壅塞,河流几乎是血流。</p><p class="ql-block"> 此战不久,蓝大顺周至兵败突围被民团伏击战死。其部蔡昌龄一支南退宁陕,经佛坪进入洋县,复占县城。清廷接连调集川陕官军会剿,1865年5月,蔡撤出洋县,翻越秦岭进入武都,全军覆没。</p><p class="ql-block"> 至此,轰轰烈烈的蓝大顺大汉政权,在洋县历时3年零3个月彻底覆亡。</p><p class="ql-block"> 这场发端云南,转战四川、陕西的农民起义,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互为侧应,而且在洋县设立政权,有力打击了清朝的腐杇统治。但战争毕竟是极为残酷的。这场中小规模的农民运动从发起到被镇压,给洋县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由于贫苦农民大多主动或被动卷入,最终难逃被绞杀的命运,战争结束时,全县人口减员十之五、六,民生凋敝。特别是北宋就被开避为风景区的文同村一带,既是几次战争战死人员的集中掩埋地,又是曾经的主战场,更是破败不堪,“白骨遍地,蓬蒿丛生,野狼成群”。传说每至夜幕降临,便有孤魂野鬼哭叫。当时清朝的地方官为了恢复生产,安抚百姓,就在现在的文同村“万人坑”附近建了一座孤魂庙,每到农历十月一日,地方官们便率当地仕绅前去祭奠孤魂野鬼,做法事超度亡灵,这片区域才逐渐安静下来。直到多年后有三三两两的农户迁来耕种居住,逐渐形成村落,村名便依庙而取,叫孤魂庙村。这一名称一直沿叫到村名修改为止。</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岁月匆匆如挫刀,</p><p class="ql-block"> 惊天事件瞬磨掉。</p><p class="ql-block"> 踏进今天文同村,</p><p class="ql-block"> 谁知脚下有冤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庙宇年久失修,己显破败,但仍有大小十数间规模</p> <p class="ql-block">这棵紫荊花树,可以鉴证庙宇时代的久远。</p><p class="ql-block"> 守庙人介绍庙宇情况,并指示“万人坑”位置</p> <p class="ql-block">村民修茸时留下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庙宇里供奉的神像</p> <p class="ql-block">这个蔬菜大棚左右和下面,就是“万人坑”,曾经有村民向地下开挖时无意间挖出累累白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