阃德流辉——李母郭老安人丧事掠影

五岳松

<h3>毛田镇丧礼活动纪实<br>    李母郭老安人,1926年丙寅岁腊月二十三日亥时,出身于太原名门望族,久适陇西古郡;于2022年壬寅岁二月廿四日亥时寿终内寝,享年96岁。安人母仪足式,德效孟光;品行端正,温良恭让;勤俭持家,处世有方;和邻睦族,四邻共仰。是母仪之典范也!<br>     安人流光厚积,福萌后人。治家有道,教育见成。培芳兰九畹在阶,植丹桂数株于庭。督其后人以务耕务读,务工务商,功在社会,服务人民;争作贡献,各业振兴。士农工学商,行行胜意,事事称心!克绳祖武,跨灶充闾;四行五代,英才成群。内外阀阅,彰显门庭。皆安人之德泽浓荫也!<br>    安人寿终内寝后,其后嗣秉持仁孝礼仪之举,奉行对长辈;生养之以礼、逝葬之以礼、兹后祭之以礼的儒风之道。遍请儒林名士,敦行士礼,以告慰上辈在天之灵!将二老之灵位,栗主荣升于陇西郡高堂,晋升为神位。从兹神依主位,永享人间蒸尝!俎豆千秋成祀典,诗书万载启文人!整个过程文化内涵十分隆重,特将此次丧事文化内容抄录如下:</h3> <h3>对联:<br>                    灵堂联<br>       挽李母郭(太原)黄珍:阃范流辉<br>    寿近百龄,不畏岁寒,饱尝凡间苦辣酸甜味;<br>    眼观五代,秉持仁德,甘当世上善良勤俭人。<br><br>大门联:<br>1、铁水飞声歌懿德;<br>      云山披素悼娴人。<br><br>2、一病辞尘离盛世,<br>      全家含泪寄哀思。<br><br> 执笔:李岳武</h3> <h3>友情征集挽联<br>一、毛田诗社<br><br>  李母郭老太君于二月二十五晚。寿中内寝。驾返瑶池。老太君生于1926年12月,一生坎坷,中年丧偶,壮年侍奉高堂至送老归山,恪守孝道,晚年(2010年)丧子。饱经人生之不幸。老太君勤劳俭朴,精明能干。曾经经营小生意,养活一家人。郭老太君眼观五代(指外孝,见外玄孙)生有三女一男(一男己故),三个孙,皆出类拔萃,丕振家声。孙辈尊重传统文化,热爱支持毛田诗社!<br><br><br><br>李母郭老太君仙逝暨<br>李公咸阳大人荣升栗主纪念<br>岛上飞仙,速引完人归极乐;<br>堂中点主,高封懿德鉴馨香。<br> 毛田诗联曲赋协会敬挽<br><br>挽李母郭老太君:<br>质朴无瑕,仁风馨万里;<br>身贤有范,懿德耀千秋。<br> 毛田/刘国虎敬挽<br><br>挽李母郭老太君:<br>固守柏舟,一路坎坷勤播福<br>荣归乐土,满堂锦绣尽衔哀<br>    云山  李中玉敬挽<br><br>挽李母郭老太君:<br>懿德长存,寿超九旬登仙境;<br>贤声远播,福越百岁赴瑶池。<br> 罗勇   敬挽<br><br>挽李母郭老太君:<br>沿湖播善,倚月施仁,历尽沧桑留懿范;<br>寿近百龄,眼观五代,往生极乐作神仙。<br> 族末:际亮顿首<br><br>挽李母郭老孺人:<br>铁水含哀歌懿范,<br>观音设宴迓贤孺。<br> 傅桓久敬挽<br><br>挽李母郭老孺人:<br>子仪家训传千古;<br>娭毑贤声遍四方。<br>        周璟   敬挽<br><br>挽李母郭老太君:<br>钦太君,寿近期颐,母仪足式,玉洁冰清,懿范高风传百世;<br>羡膝下,堂同五代,女孝孫贤,家兴业就,文韬武略耀三湘。<br>  毛田诗社罗振苏敬挽<br><br>挽李母郭老太君:<br>赢逆运,克艰难,力挽狂澜,懿范流芳百世;<br>育贤才,培栋柱,终成正果,高风亮节千秋<br> 许富雄敬挽<br><br>挽李母郭老太君:<br>借几缕春风,装扮李枝皆带孝;<br>听一腔天乐,恭迎太母去登仙。<br>   罗伏秋敬挽<br><br>挽李母郭老孺人 :<br>       数载苦居孀,志励柏舟全晚节。<br>       期颐欣点颔,欢承菽水乐余年。<br>              许 波敬挽<br><br>挽李母郭老太君:<br>      历雪经霜九六春,懿范高风荣梓里;<br>      潜心绝力儿孙辈,俊贤拔萃乐仙居。<br> 大云山   廖泽华敬挽<br><br>李母郭老太君千古:<br>   梓里播贤声,懿德慈恩恢世胄;<br>   瑶池尊上坐,龙斿凤辇赴仙乡。<br>    王梦林敬挽<br><br>挽李母郭老太君仙游:<br>婺坠落、暗中天,登仙驾鹤湖山肃;<br>孙繁衍、承先志,仗义尊文墨客钦。<br>  郭正保 敬挽<br><br>毛田李母郭老太君仙逝:<br>眼观五代,寿近百龄,二月仙邀王母会;<br>孝道遗芳,孙枝挺秀,千秋德灿陇西堂。<br> 云山樵夫谢雄宇敬挽<br><br>沉痛哀悼表姐仙游:<br>表姐实堪怜,人间最怕孙承重;<br>媳妇尤可敬,世上难寻汝奉亲。<br> 愚表弟:刘任翔敬挽<br><br>梭停铁水边,巧载贤声登道岸;<br>德铸青铜上,尤牵俊彦绍箕裘。<br> 晏明 敬挽<br><br>登百岁时差四年,毕生仁惠为怀,柏节冰心钦阃范,<br>别仲春哀含五代,满院桂兰戴孝,松操翠柳黯湖山。<br> 月田名士 童家华 敬挽<br>二、礼生部分:<br><br>家李公咸阳贤兄升袝暨李母郭老尊嫂仙逝:<br>栗主荣升,二老神灵登榜位:<br>花菲翠染,仲春气象壮山河。<br>                 房弟   岳武 敬挽<br><br>刘飞龙:<br>懿德长存,家人常忆千般爱;<br>慈晖永在,仙界应添一颗星。<br><br>二礼堂联:<br>  礼乐诗书传典雅;<br>  忠仁孝悌启祯祥。<br> 李际亮谨撰<br><br>许孚望:<br>  大地衔哀,贤母懿行留德范;<br> 春分设奠,儿孙孝道慰先灵。<br><br>刘美完:<br> 堂上鸿儒满座。歌楚茨,读蓼莪,栗主荣升陈俎豆。<br> 湖边兰桂腾芳,绍箕裘,恢先绪,贤声远播誉山乡。<br>            <br>彭春江(月田名士):<br> 教子有义方,李母如同孟母;<br> 骑箕登佛座,笑声尤胜哀声。<br><br>李卫东  :<br> 大梦其来,花雨飘零香案冷;<br> 慈晖永逝,春风暗淡陇西寒。<br><br>许 浪:<br> 德母仙遊,梓里蜚声钦懿范;<br> 陇西婺暗;春花带泪泣芳魂。<br><br><br></h3> <h3>点主人简介:<br>  李岳武,中语退休教师。曾两次在《湖南教育》发表教学论文。1978年,师从毛田名老鸿儒、老中医周代鸿老先生,学习民间应酬文化,开始学写诗联,曾在多种刊物发表作品,并有部分作品获奖。曾任“红网”总网监及[湖湘文化]版主,毛田李氏宗祠八修族谱主编,县、市诗联协会、网络协会会员;现已退出其它团队,深居铁山湖畔亦乐轩;探究民俗行礼文化,著有《诗文试笔》和《诗文漫笔》。<br></h3> <h3>《利成词与恸文》作者李际亮简介:<br>李际亮,在职书画教师。中国楹联学会、湖南省诗词学会、岳阳市书法家协会、岳阳市县楹联学会、曲赋协会、洞庭诗社会员;岳阳市辞赋协会、岳阳楼区书法协会、岳阳县书协会理事,岳阳县曲赋协会常务理事;毛田诗词曲赋协会会长,《江南雅集》文艺平台主编兼群主;岳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礼”组织领导者之一。</h3> <h3>毛田镇儒礼文化概况<br>岳阳县毛田镇有一支民俗文化行礼的礼仪队伍,这支儒礼队活跃在三田一洞、临湘、通城一带。这是一支由岳阳市人民政府公佈、岳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颁发:《岳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行礼)》证书唯一的行礼队伍。<br>这支礼仪队之所以能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具体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br>第一、源远流长。丧礼原只限于皇家贵族,后逐步放宽至有功绩的文武官员,经过漫长的传承演变,最后传到民间。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丧礼也是分等级制的。朝庭官员行礼为正本,民间行礼为副本。当年的许伯政在朝为官,他退隐回乡时,便将朝庭的正本礼仪程式带回了家乡传承至今。所以毛田礼仪程式与其它地方略有不同,就是这样形成的。<br>第二、资料完备。从2013年准备申遗,由湘鄂名儒、退休教师许少白老先生,搜集、整理、撰‘写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由几代儒礼家风的刘美完先生为提供史料与实践指导,现由中语退休教师李岳武先生继续整理完善《民间传统儒礼拾粹》一书。<br>第三、设备齐全。道具有:儒教之祖的孔子像、礼仪官坐椅的精致绣花搭垫、大宾点主和告利成时用的华盖万民伞,统一的礼帽和长袍大襟礼服,已筹备如投影仪,使行礼程式和各种唱词跟着显示出来,供大家观看,以便理解。<br>第四、人员全备。如今,有老中青相结合的礼生二十余人,可举行大中型的祭礼或丧礼。<br><br>联系人电话: 15200224685<br><br>“民间传统儒礼拾粹”《序言》<br>《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范围仪式的总称。“礼学”是我国最早的弘扬民族社会风俗的精神文明的诗礼总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而又是非物质文明的讴歌集之一。就其所反映的历史年代与成书年代而论,《诗经》与《礼记》相互咏唱,相互媲美。《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周公旦所著。至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一部分礼制的汇编。孔子曾删诗订礼。在《论语.为政》篇中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所以,古有“三教儒为首,百善孝为先” 之说。“孝”主要体现于:对父母,“生养之以礼,逝葬之以礼,灵祭之以礼”。所以儒礼是诗、礼、孝相结合的<br>文化载体。它不是迷信。<br><br>朝庭有掌握《儒礼》之官,由来久矣;但礼节有一定的仪式,也有一定的礼文。旧时民间祭祀孔庙及先贤祠堂,举行婚丧祭祀仪式,提倡“起、跪、稽颡、叩首、平身” 之仪者,多系当地知书识礼、对朝廷制订的仪文博览强记的知识份子,称他们为“礼生”或“儒生”。<br>传统儒礼大致分两类:一祭礼,(公祭)祭天、地、神等;(家祭)祠祭、祖祭、禫服祭(升袝、点主)等;二丧礼,即悼亡礼。 丧礼原是分等级制的,原只限于皇家贵族,逐步放宽至有功绩的文武官员,经过漫长的传承演变,最后传到民间。至今一般人逝去,只唱孝歌,打灯坐夜;只有有一定身份的人去世后,其后人至孝,且家兴业旺的人家才行礼。所以, 民间还流传“和尚道士闹一七,当不得礼生作个揖” 的俗语。<br><br>民间丧礼分:堂、夕奠礼。礼生进门,每人一幅挽联必不可少;还戴礼帽,穿长礼服。人数因时间长短和热闹场面而定。如果行堂奠或夕奠礼,则需十二人以上。人越多场面越热闹。具体分工,有通礼官,观礼官,执事官,引赞官,大宾等。其过程和内容:行三献、祭礼、升祔点主礼等,插有祝嘏词,歌诗,读痛文,祭文,利成词,点主词等。最热闹的是行歌诗礼。所歌大多来自《诗经》,其义较深。大都是有关“风雅颂”与“赋比兴”的抒情诗,但也有些叙事诗。歌诗时,礼生都左臂系毛巾,右手秉燃烛绕堂而歌;善歌者倡首,众宾合唱。如祭祀用有:《既醉》、《楚茨》、《天保》、《采蘩》、《采蘋》等;悼亡用有:《陟岵》、《南陔》、《薤露》、《蓼莪》、《鸡鸣》、《葛生》、《绿衣》、《棠棣》,《蒿里歌》、《踏踏歌》、《归山歌》、《男女月令歌》、《男女挽歌》等。间歇奏大乐:擂鼓,鸣金,发炮,吹唢呐;大乐止,演小乐:吹笛子或拉二胡。最动人的是读痛文和祭文时,诵者声带哭腔,口齿清楚,抑扬顿挫,如歌如泣,让部分听者潸然泪下。最隆重的仪式是告利成或拜奠贺主。<br>  <br>总而言之,行丧礼整个过程中,给人的印象是:场面热烈而庄严肃穆。特别是那些挽联,既是对逝者生前闪光点的总结,又是对后人的激励和赞美; 如将其整理成册,打印刊载,能代代相传,昭示后世,更是对逝者的一种敬慰!<br></h3> <h3>乐队视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