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究竟涅槃</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费松喦如此执着地写经</p><p class="ql-block"> 历代佛弟子深信,书写《心经》具足无上功德,上至帝王,下至沙弥,无不呕心沥血。而一介凡人,如昭阳费松喦也者,如此乐此不疲,日复一日浸润其中,且呈一意孤行之状,心无旁骛,吃着公家的饭,痴迷着佛门的事,游走在书道上,骨子里藏着怎样的灵魂!以及何等地贪嗔痴?</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偶见费先生的字,是在吾乡顾氏的府上,当听着颂经,闻着檀香,缓步登堂入室,同行者拉我驻足,抬头见一蝇头小楷,不知何人书,也不细扒文字内容,只见一方的平和,如蒙娜丽莎的笑意,泛泛然,叹声好看,一擦而过,只奔了厨房的酒香。</p><p class="ql-block"> 也是在一次酒后,与费先生初晤,多是劝酒,不谈墨事,然后打道回府,邀其书房茶叙,他谈了小楷笔法的审美特征,说我小楷还上路子,听得高兴,很冲动地加了他的微信,从此走进了他的写经世界。看他的微信,如同看幻灯片,闪来闪去,行行复行行,文质彬彬;又像少女的抖音,每天换着不同的服饰,其实胴体是不变的。后来回想起来,一个由表及里的认识,是需要书学功底的,你站在什么平台,你就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若能爱屋及乌,甚至能在芝麻里放大出油井。就在有一次,读了费先生走亲访友的随笔,一下子发现了他优雅的文笔,从无限的乡愁里,透露出诘屈的异趣。所以书者,如也,书写是一个综合体,不是你写得像什么,而是你在否定之否定后写出了什么,犹如涅盘。---看客你要懂的。其实那时我只会晤了他单薄的骨相,却不识费先生皮囊里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灵飞经》有陈隋正楷遗风,唐人写经与此一脉相承,昭阳人氏和斋费松喦沿袭了其间的风气。在每字的起笔上总有吴地文征明的作法,笔法瘦劲,方而为长。兴许是写过赵孟頫的《道德经》,字的右下部分加入了赵孟頫的干练挺劲。其章法疏淡,对董其昌的审美有了交代,当然还包容了其中的简括。若是费先生在一个宁静的氛围下,不怕画蛇添足,又为作品添几株兰草,偶尔着色,不得了了,雅兴加了雅致。这样算起来,岂不是老兴化大排档的杂烩?但有滋有味,有了王氏一族书法老妈祖基因为血统,也算是出身名门望族。清代傅山《霜红龛集》中曾言:“写字之妙,亦不过一正,然正不是板,不是死,只是古法。”费先生《心经》每字以2.5厘米见方,拙巧并用,法求简洁,含蓄深沉。章法上遵循《黄庭经》的气格,和其他魏晋小楷一样,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偃仰向背,穿插避让,不激不厉、清静绝俗。《心经》是不喜欢大俗大雅的啊!只因“空即是色,色即是空”。</p><p class="ql-block"> 中国汉字笔划当初应以右手执笔而演化至今的。我们执笔,从右向左,左侧视野一马平川,而费先生在题款中说得清楚:“和斋左笔”,左笔不只是了不起,我们还发现了它的难度,左笔下的小楷虚起实收,中段提行等等如何别扭!费松喦在与笔划的反复周旋后,能做到心若止水,胸无杂念,神情悬注,精神流淌,正应了《心经》之“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p><p class="ql-block"> 《心经》玄之又玄,多哲学意绪,所以才要参悟。若能悟个七大八,行文作事会少走几段弯路。书道亦然,会意象形,横竖撇捺,抑扬顿挫,古今能书之人难述莫名之状。怀仁集王羲之《心经》,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欧阳信本78岁作《心经》,书风方正浑穆,雍容大度;赵孟頫为中峰和尚写《心经》手卷,满纸清润流畅,平和之美;文征明71岁为友人抄经,笔致萧散轻灵,温淳秀劲;董其昌78岁作《心经》,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当然傅山、吴昌硕、溥儒等都有《心经》传世,纵观书史,不一而足。所谓《二十四诗品》,同样可以品评古今翰墨文字,正因了诗书画一也。而能从费松喦若干篇《心经》中读出什么,和斋费松喦是用了心的。有朝一日,我们走进某间佛堂,某人书斋,某个照壁,不经意中又恰逢了他的《心经》,其章法疏淡,整齐疏密,自然一体,不骛造作,苍劲洒脱,胜在禅韵,给人一种平和大度,这不是一种因缘造化么?</p><p class="ql-block"> 但观尘世,新冠肆虐,费松喦以熠熠《心经》光照人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倘若玄奘有知,兴许会双手合十的。我们亦稽首回向,祈愿天下太平!</p><p class="ql-block"> 农历壬寅年癸卯月</p><p class="ql-block"> 逸尘斋徐国平稿于楚水湾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