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难归 云祭养父

古槐

<p class="ql-block">  我的五叔因为膝下无子,我从小就过继给了五叔,五叔便成了抚养我长大成人的养父。人常说,生的不亲养的亲,我的养父就是我恩重如山的慈父。</p><p class="ql-block"> 我的养父在我们村上是个唯一念过私塾的人。说他念过书,是断断续续,大概有五年多吧。他本来念不起书,七岁就去外村给地主家放羊,人家家里请的私塾先生教自家的孩子。由于我爷爷给他家赶牲口,还颇有些功夫,曾几次遇劫盗化险为夷,保住了货物免遭损失,因此养父就沾了这点光。遇上天阴下雨,羊不能上山,老爷就准许他进书房跟着人家的孩子们一起念书,特别是到了冬天羊就不放了,他能整天念书写字。人就是这样,越穷就越珍惜机会,养父念书很用功,先生也特别喜欢他。别看这短短五年时间,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学五年级”水平,但那封建儒学时代五年的私塾可不得了,识的字恐怕现在的大学生也比不上,还能时不时的说出《四书》、《五经》里的一些名言警句,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国学”,因此养父就在我们村里有了个“旧文人”的雅号。</p><p class="ql-block"> 他当了几十年的大队会计和主任,村里每逢红白大事和过年,都是我养父写对联。我有这样一个养父,我自然很骄傲,但更多的是我得到了一个“旧文人”的教诲。</p><p class="ql-block"> 在我刚懂事的时候,养父一有空就给我讲故事。他的故事很多也很长,一个故事讲十天半个月,有连续性,让你老想着下一段。有《薛仁贵征东》、《呼延庆打擂》、《关公夜出蒲州府》、《杨家将》、《岳飞传》等等。这些故事都是我在上学前就已经耳熟能详了。现在想起来,这些故事都贯穿的是忠孝节义的主题,虽然对刚懂事的孩子来说太深了,但那些吸引人的人物故事,成了我终身判断是非的标准。</p><p class="ql-block"> 我放学回家除了完成作业,就是养父教我学两样东西,写毛笔字和打算盘,可以说是家庭“辅导”吧。他告诉我,学会这两样本事,走到哪里也能做轻闲的营生。为了节约麻纸,他给我一个大碗里放满沙子,教我用毛笔在沙碗里写,写满了一抹平就又能写。教我打算盘的时候,一边教一边给我讲,过去字号里帐房先生一闲下就在柜上练“一退六二五”,闭着眼睛都打不错。到我们学校里开珠算课的时候,我已经“小九九”、“蛇脱皮”、“狮子滚绣球”加减乘除都会了,老师就叫我给同学们做示范,我心里美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养父教的我这两样本事我还真受益了。我后来回到城市亲生父亲身边,下乡插队的时候,知青灶上需要个事务长,可是谁也不会打算盘,就我会,我就当了事务长,免去了下地干活之苦。至于毛笔字,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三天两头出墙报、专栏,加上我从小练毛笔字的基础,这事自然也就落到我头上了。我也就乐的边写边练,虽说没有练成专业的书法家,可应付个一般书写也算有模有样。这都得益于我的养父,他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p><p class="ql-block"> 养父用的是孔孟之道的教子方法,他劝学也有他自己的一套,那就是“毛毛雨”长下,不厌其烦,讲的我耳朵都长茧了。比如“三娘教子”,他给我讲了总有几十遍。</p><p class="ql-block"> 大意是:古代有个叫三娘的妇女,有个儿子,不好好念书,晚上回家三娘叫儿子背书,儿子说忘了开头,叫娘给起个头。娘就念了头一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儿子就喘嘴念成“真芝麻秕谷三斗五升”。三娘一生气,拿起剪子把织布机上给儿子织的布全剪烂,儿子这一下震惊了,从此发奋读书,后来终于靠上了状元。养父就用这样的故事激励我。</p><p class="ql-block"> 养父劝学很巧妙,会因势利导。那年我上高中,离我们村十多里,他挑着我的铺盖卷送我,一路上他就给我讲包公上京赶考的故事。他说,包公是他嫂子抚养大的,叫“嫂娘”,家里很穷,但包公读书很刻苦,三天念会百家姓,五天念会千字文,念书不到三个月,五经四书全学尽。上京赶考的时候,嫂娘给他带了七十二个糠干粮,穿的补丁衣服,而那些一起赶考的公子王孙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萝绸缎,可包公不跟他们比吃穿,一考考了个头名状元!我明白他是在教我人穷志不短,发奋读书……</p><p class="ql-block"> 养父除了劝学,就是教我做人。他说的最多的是知恩图报;比你强的人你不要羡慕人家,不如你的人你不要小看人家;待人要亲切说话要和蔼,“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他告诉我是《名贤集》上的话要我记住;他还教我如何保护自己,他说吃亏不怕,但吃了亏就要引以为戒,古语有“吃一堑长一智”的说法,但一般人吃一堑只长一智,聪明人吃一堑要长一万智,愚蠢的人吃一堑连一智也不长,要尽量做聪明人……</p><p class="ql-block"> 我的养父就像一盏油灯,他一生耗尽了自己,养育了我,教育了我。他对我的教诲是很难用三言两语说完的,现在看来,他教的全是些儒家思想,也很难脱离他受的那种封建礼教的局限。当然他不是教育家,而是些支离破碎的道理,但对我来说却形成了一个从小到大的无形的“成长系统”,让我终身享用不尽。</p><p class="ql-block"> 养父走了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我除了每年清明回去到他老人家的墓前祭拜一番外,我还能为他做点什么呢?今年清明因为疫情有规定不让扫墓了,我只好把我对慈父的哀思记述于斯,遥寄于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