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师课,学教数学——罗鸣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邑柏林 王若萌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再一次选择了图形课。观摩名师的同一种类型的课,希望从中能够受到一点启发,所以我选择了罗鸣亮老师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p> <p class="ql-block">  初次听罗老师的课,佩服于他的机智,当再次听罗老师的课,就深深的体会到,他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精心设计,就连课前的交流,都是有用的,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认识水平与追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可以说,这些好的问题,成就了这样好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一、课前交流的重要性。罗老师让我认识到,课前交流是具有目的性的。在与学生的唠家常中,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心中有数。罗老师又以“用我们的身体来做平行线”的游戏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气氛活跃,也加深学生对平行的形象记忆。</p> <p class="ql-block">  二、教具的使用。罗老师的教具总是那么的出其不意,保持神秘感,一个信封,让学生为之着迷的同时,贯穿着整堂课,一直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猜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积极的表达,说出猜想的同时还能说出为什么。这个信封一开始作为遮挡,让学生看见一部分来猜测,后来成为游戏的道具,都看不见的时候,还需要听清要求,才能快速的猜出。学生从一开始的一听问题举手,到后来的自发的听完问题,等听完提示以后再举手,这个小习惯是生成的,我觉得,这个习惯同样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做题中,现在有太多学生做题时着急忙慌的做,也不认真阅读题干中的信息。越回忆,越觉得罗老师的智慧,越能感受到他设计的巧妙!真不愧是大师!</p> <p class="ql-block">  三、评价语的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罗老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罗老师总是能适时地评价学生:不错,你真棒;你说得太好了;对,是的;请你自豪的回到座位上去……注重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重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学生在自主的、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了发展,帮助了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从而建立自信。</p> <p class="ql-block">  四、沉默的魅力。我们在公开课时,就害怕冷场,可罗老师在这样一场数学峰会上,能够等一等,留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真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比起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问题,有时候沉默,也可能带来惊喜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罗老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不断的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跳一跳,再跳一跳,最终跳到合适的高度,摘下知识的桃子。</p>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也就是说,学生都在主动的进行思考,思维的火花在一起碰撞,碰撞着碰撞着,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孩子们竟然不愿意下课,还想着继续学习!四边形学会了,还想继续学习五边形。这是一个老师的魅力,数学的魅力!好像并不是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学生对无趣的课堂不感兴趣,课堂可以是一场游戏,学生玩着玩着,知识就学会了!</p>

学生

老师

这节

做题

交流

课堂

数学

课前

知识

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