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2年2月17日 凌晨,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窗外漆黑的夜晚只有圆月挂在空中,借着月光,赶紧拿起手机,是姑姑打来的电话,手机中传来姑姑柔弱、颤抖而又带沙哑的声音,原来姑姑已经发热三天,口服药物效果不好,今天凌晨再次高热伴有寒战,因为正值新冠疫情期间,发热病人必须先行核酸检测排查以后才可以来医院就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紧急安排核酸检测以后,详细询问姑姑的病史,没有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和体征,仅仅右上腹部轻微压痛。姑姑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及胆石症。估计又是胆系感染造成的高热及寒战。经过腹部彩超、胸部CT及血常规检查,证实了我的判断,为了进一步治疗急诊住进华油总医院普外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本来就体弱多病的姑姑,经过几天高热的折磨,面容 憔悴了很多,看到姑姑苍白的脸庞,无助的神色,心里一阵难过,竭力控制着自己,眼泪才没有留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经过腹部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姑姑的胆管内充满结石,胆总管增宽了很多,不手术取出石头,解除梗阻胆系感染也很难控制,可是姑姑是已经82岁,又是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如何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安顿好了躺在病床上的姑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了医院的大门,乌云遮住了月光,会战道两侧的灯光显得有些灰暗,偶尔过往的车辆急促地驶过带起的灰尘,让我本来就心情压抑的胸口更觉憋闷,想着姑姑生命的安危,想着已经去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们,思绪不由地又回到了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姑姑是家中的老四,三个哥哥一个弟弟,可谓是爷爷的掌上明珠,从小就娇生惯养,再加上小的时候体弱多病,奶奶对姑姑更是疼爱有加,我母亲嫁入王家,我姑姑才不到一周岁,在我母亲心里,姑姑虽然是小姑子,其实更像是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在炮火连天,朝不保夕的奋勇抗击日寇的艰难时期,还是天灾人祸,食不果腹的连年自然灾害的艰苦年代,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儿,姑姑都得到了精心的呵护。听母亲说,奶奶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给姑姑,北方寒冷的冬天,屋里没有取暖设施,只有连着灶火堂的热炕头是最暖和的地方,奶奶就把姑姑放在热炕头靠在被摞旁边,周围再围上一个棉被,在这样一个安乐窝里的姑姑逐渐长大。</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p> <p class="ql-block"> 姑姑与哥哥和弟弟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奶奶是独生女,奶奶的父亲母亲晚年都是爷爷奶奶赡养,直至养老送终。所以姑姑从小就没有姥姥家的概念,每当我妈妈回娘家的时候,姑姑就像妈妈的孩子一样,跟着大嫂回娘家,就机会好体验一下姥姥家的感觉,妈妈带着小姑子回娘家这是很多人不曾有过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 姑姑的三个哥嫂、弟弟、弟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农家的力气活,有爷爷和姑姑的三个哥哥,烧火做饭,蒸馒头擀面,拉捻子推磨,做衣服纺线,有我的奶奶和我的妈妈,也就是姑姑眼中能干的大嫂,姑姑就这样在全家人的呵护中长大。幸运的是姑姑虽然身体不好,但心灵手巧,学习很好,爷爷是个能跟上时代步伐,思想进步,思维敏捷的人,虽然生在农村,在以农耕为主的年代,但爷爷总是能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瞧准时机,从事经商活动,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有文化的重要性,爷爷的五个儿女都接受了基本的教育,父亲多年从事会计工作,二叔三叔中学毕业后都成了国家干部,小叔因为不想去上学,书包被爷爷扔到院子里的情景,至今都印象深刻。如此重视文化教育,在那个年代这是不多见的。由于姑姑初中的文化学习极其优秀,当年整个任丘推荐六个人去沧州师范学习,我的姑姑就是其中之一。遗憾的是姑姑入学后不久常常上腹部疼痛,以至于难以坚持学业,不得不终于退学又回到了故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冬去春来,转眼间姑姑也由一个芊芊少女,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无论在家里怎么娇生惯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生路就得这么走下去。在姑姑的内心深处一样会在考虑这样的问题,从小就在比较优越的家庭中长大,当自己走上社会,面对一个全新的未来,路如何走下去?涌动着热血青春的心灵却充满了彷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恰在这时,住在我家对门的王氏家族的一位奶奶,走进了我们的家,与我奶奶聊了几句家常话,就奔向了主题,想把我姑姑介绍给她妹妹家的儿子,这位奶奶的妹妹家是我们同乡的田各庄村,也像我家一样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这位奶奶的妹妹家有五男一女,准备给姑姑介绍的是她家的老四,上有三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家有一处四合院,东西南北房,是个勤俭持家,踏实肯干,家风家教都很好的家庭,再加上这位奶奶巧舌如簧的劝说,距离不远,门当户对,知根知底,这门亲事就算定了下来。唯一让姑姑犹豫是,姑父一米六的身高和长相一般的外表与姑姑身材苗条,脸庞俊俏的形象相差甚远,但是考虑到姑姑身体不好,对方家庭条件不错,小伙子又挺能干,嫁过去不至于有多少苦吃,在众人的劝说下,姑姑的一只脚就踏上了婚姻的台阶,人们常说,爱情是无价的,其实,爱是一种本能,爱情是一种彼此有意的感觉,走向婚姻的爱情更是需要一种彼此等价的依靠、依赖和依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说当年姑姑答应了这门亲事,是因为有什么爱情,恐怕没人相信,后来侄子侄女们常常当着姑父的面和姑姑开玩笑,“当年你怎么就看中姑父了呢?”姑姑当年迈出的这一步,是走进婚姻,走向一种必须要走的全新的生活。是每个人的人生选择,而非爱和爱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0年的正月,爷爷奶奶唯一的十九岁的女儿就要出嫁了,爷爷奶奶为他们心爱的女儿备足了嫁妆,王氏家族张灯结彩,大红色的喜子贴在大门上,一家人欢欢喜喜,一辆马车等候在门前,也许是上帝有意为难姑姑,这时阴沉沉的天空飘下来六十年一遇的鹅毛大雪,厚厚的雪花挂满了树枝,积满了房檐,铺满了地上,就连大门上红红的喜字也粘上了雪花,送行的鞭炮炸起的雪花四处飞扬,姑姑身穿厚厚的嫁衣,仍然无法掩饰纤细的身材,脚踏漂亮的婚靴,踩踏着地上厚厚的积雪,从家门一步步缓缓地走向送亲的马车,身后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奶奶眼含热泪不顾三寸金莲的小脚陷进雪中也送出门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姑姑在迈出家门的一瞬间,猛然回过头来,再看一眼生活了十九年的家,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么亲切,抬头仰望,空中盘旋的飞鸟时而落在房檐上凝视,时而在空中环绕,低头看去,地上觅食的麻雀,时而停下搜寻的脚步,时而仰望着摇头,看到盛装远嫁的姑姑,它们的心里是不是也在忧伤。姑姑看到步履瞒珊的母亲,不由自主地潸然泪下,与母亲相拥而泣,“娘,我走了,您保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姑姑冒着飞扬的鹅毛大雪,怀着惆怅、不舍的心情,第二只脚也踏上了送亲的婚车。那时我还小,只知道看热闹,当年漫天的大雪,送亲的人群,热闹的场面,鲜红的喜字,远去的马车,雪中的车辙,还有亲人们挥动着告别的双手,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姑姑的婆婆家在当年的农村应该算是一个家境比较殷实的家庭,靠着省吃俭用,勤劳积攒,公公婆婆,五儿一女八口人,一座四合院坐落在田各庄东北角南北向街道的西侧,大门在四合院的东南角,走进大门,迎面影壁上是一个大大的“福”字,然后右拐才走进院中,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村的单进四合院,北面是青砖灰瓦,俗称“四破五”的正房,一明两暗,两侧各有一个套间,由公公婆婆居住,东厢房住着姑父的三哥三嫂,姑姑的新房就在西厢房,南房做为存放粮食,农具,杂物的地方,与四合院相对的街道的东侧是一个空旷的场院,麦秋季节是打麦,存放收割的庄稼的地方,场院的西侧是一个连着厕所的猪圈,过去的老人们真的很聪明,厕所连着猪圈,厕所也不用反复清理,猪在猪圈里活动有利于积肥,也是放垃圾的好地方。场院的西南角有一颗高高的桑树,立夏之前紫红色的桑葚挂满枝头。曾记得小时候,桑葚成熟的季节,去姑姑家时就会爬到桑树上去摘桑葚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姑姑在大雪中迈出了家门,在寒冷中走进了未来。从一个家走进了另一个家,当婚礼结束,送亲的人们酒足饭饱返回家中,贺喜的乡亲酒酣耳热各自散去,漫天的大雪也停了下来,银白的世界,鲜红的囍字,在月光下格外显眼。夜幕降临,姑父坐在婚房的长凳上,抽着旱烟,欲言又止,姑姑坐在婚房的炕沿上,搓着双手,若有所思,看着鲜红的蜡烛上跳动的火苗,蜡烛燃烧时的蜡油顺着蜡柱一滴滴流下,姑姑的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滑过了面颊,是新婚的幸福,还是离家的忧伤,是对未来的忧虑,还是对前途的彷徨,姑姑自己也说不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就这样姑姑婚后的生活就从这座四合院里开始了。在家里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姑姑,婚后半年,就与公婆和妯娌们分家各过,困难可想而知,结婚前从未料理过家务的姑姑,过起日子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不是什么琴棋书画诗酒花,吃喝穿用,掏灰刷锅,样样都要自己料理,随后大儿子,大女儿的出生,给本就手忙脚乱的生活增添了更大的困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但是,姑姑毕竟是王氏家族的儿女,虽然身体柔弱,但骨子里那种不服输,不怕难的坚强性格,有文化有思想的聪明头脑,在关键的时刻起了作用。那个年代大家都是一起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分粮食,没有其他的经济收入,如果谁家有个什么手艺,能挣点外快那就是好日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个偶然的机会,姑姑通过堂哥买了一台二手的缝纫机,凭着有文化,自己看着说明书学会了操作,按照剪裁书中的介绍,凭着自己的悟性,反复琢磨比较,硬生生地学会了剪裁缝纫衣服,可别小看这点技术,在当年可是帮了大忙,现在看来是微薄的收入,在当年却帮着挺过了难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从小就记得姑父个子虽然不高,却身体强壮,常常在农闲时节,骑着用铁管子焊接成的自行车,俗称“大水管自行车”,由于这种自行车车身的铁管又粗又坚硬,所以,这种自行车特别能负重,骑着这种自行车带上几百斤的货物,跑高阳,走安新,西去旧城集,东赶任丘集,哪里有机会就奔向哪里,哪里有钱赚就冲向哪里,顶着寒风,冒着雪雨,怀里揣着个玉米面饼子,渴了喝口凉水。有时推着独轮小推车,推着五六百斤重的东西,看准机会,倒买倒卖,赚取差价。常常是凌晨出发,半夜归来,无论是烈日炎炎、汗流浃背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湿透棉衣的冬日,从不叫苦,从不喊累,曾记得有一次姑父从白洋淀边买来的用芦苇做成的苇箔,用独轮小推车推着两大捆,恰好路过我们的家门,停下来喝口水继续赶路。姑父本来就个子不高,人们站在装满两大捆芦苇箔的小推车前,根本看不到姑父的身影,姑父推着车前行,只能通过小推车上面,两捆芦苇箔之间的空隙看着前面的路,好在姑父身体强壮,否则根本无法前行。但是,看着姑父双手紧握车把,躬身向前,汗流浃背,一步步前行,小推车的车袢紧紧地勒在姑父古铜色的后背上,留下了深深地痕迹,岁月的磨砺使本来稀疏的唇髭,变成漆黑而浓密粘满汗水的长髯,我心里一直在感叹,是什么力量、是什么信念、是什么目标,激励着姑父如此坚忍的脚步,如此坚定的信心,如此坚强的意志!姑父当年那躬身向前、汗流浃背、青筋暴露的身躯像一尊雕像已经定格在了那个年代,并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今天的孩子们也许无法理解,做为我们的长辈仅仅是为了生活,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下一代更好的生活,姑姑和姑父可谓挥洒了汗水,付出了心血,拼尽了全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曾记得在我十来岁的时候,姑姑已经有了三个孩子,由于他们还小,姑父每到年前瞧准了机会,年关将至,姑夫就买了羊宰了卖羊肉,姑姑也就忙不过来了,妈妈就让放了寒假的我去姑姑家帮着看孩子,这样也可以帮着姑姑减轻一点负担。</span></p> <p class="ql-block"> 姑姑与二儿子三儿子大女儿小女儿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天晚上姑姑蒸的年糕,还炖了一锅羊杂,晚饭的时候吃着年糕,姑姑问我:吃年糕还吃羊杂吗?我说吃,三下五除二,几个年糕和一盘子羊杂就进了肚子里,姑姑看我转眼间就吃完了,很是担心,小小的年纪,别吃坏了肚子,那个年代平时很少吃肉,终于解了一次馋,狼吞虎咽的样子至今历历在目。吃饱了也玩累了,我和三个弟弟妹妹就早早地睡下了,清晨醒来,睁开眼睛,我看到昨晚炖的一锅羊杂碎,仅仅剩下了一堆骨头,于是,吃惊地问姑姑:昨晚炖的羊杂碎你和姑父都吃了?姑姑噗嗤一声就笑了:傻小子,我们哪能吃那么多!原来姑夫早早起来去赶年集了,抢这个时机,好把羊肉和羊杂碎卖个好价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直到腊月二十八,这是老家春节前的最后一个集日,这天十里八乡的人们利用这个年前最后的集日,购买年货,孩子都争抢着购买鞭炮。这天早晨吃完早饭,姑姑奖励了我五角硬币,我小心翼翼地揣在上衣右侧的口袋里,一路小跑,右手伸进口袋里抓住硬币,生怕跑丢了。路过姑姑家和我们家之间的半边店村北边的灌溉农田的大垄沟时,坐在垄沟沿上歇了歇脚,又仔细数了一遍,确认没丢才继续赶路。没来得及回家就直接奔了青塔集。尤其卖鞭炮的地方格外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鞭炮齐鸣的喧闹,贩卖鞭炮的商家为了吸引人们的关注,不停地燃放。我到处一边看一边比较,看看谁家的鞭炮最响,谁家的鞭炮最便宜。谁家的鞭炮最适合。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满意,买个鞭炮都要绞尽了脑汁,难怪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点不假。姑姑给我五角钱,计划着要买两包鞭炮,每包还要一百响,一包平时自己放着玩,一包鞭炮留在大年初一早晨吃饺子的时候燃放。直到现在我还在想,从小我就有责任感,大年初一吃饺子燃放鞭炮都是家里的大人去买,或是家长给了钱委托去买,我一个十岁的小孩子,是姑姑奖励的五角钱本可以自己自由支配,没人要求我这么做,可是不待父母嘱咐,就替父母做了该父母想到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姑姑和姑父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凭着一腔执着的信念,为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毅然离开张家老宅,自己亲手盖起了新房,有了自己的独宅独院,开启了一家人新的生活。小的时候常听妈妈讲,看你姑姑小的时候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去了张家变成了能文能武的女汉子。不知道是生活的磨砺,还是劳动的锻炼,后来姑姑的身体也好了起来,再也没出现“心口疼”的病,那个年代缺医少药,也没什么检查手段,总以为是胃不好,现在看来没那么简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姑姑和姑父养育了三儿两女,到1976年,当共和国度过了“文革”的十年浩劫的艰难时期, 姑姑家也进入了家庭发展的瓶颈期,儿子们都在长大,成年了就需要结婚,结婚就需要有房,这也成了摆在姑姑和姑父面前的头等大事,儿子娶不到媳妇这是每个当父母的一生最大的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只有努力的人生,只有奋斗的人生才会是有意义的人生。在时代的洪流中,在前进的年代里,个人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有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才能在时代的大潮中站稳脚跟,顺势而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的国家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尤其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像一股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像一声春雷震惊了沉睡的大地,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似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万物复苏,似春雨播撒,长城内外生机勃勃,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人们压抑多年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开放搞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市场开放,经济搞活,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这时代变迁的潮流中,姑姑和姑父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机,过去做买卖叫投机倒把,现在叫开放搞活。改革开放初期,服装业还不发达,轻工业生产能力不足,人们的服装单调,计划经济的约束,远远满足不了生活条件改善人们对服装需求和渴望。姑姑姑父看准了这个机会,姑姑充分发挥自己剪裁缝纫的技能,姑父充分发挥了他深谙底层百姓心理消费需求愿望的市场营销的长处,姑姑没日没夜地剪裁缝纫,常常是干到深夜,几台缝纫机不停地“噔噔噔噔噔”的响着,带着孩子们在家做衣服,缝扣子,姑父负责采购布料,销售成品,一个不起眼的家庭服装作坊给姑姑家赚取了第一桶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年,姑父在廊坊工作的弟弟回老家时穿着一件深蓝色夹克,俗称“尼克服”,夹克的里子是厚厚的毛绒布,穿着不仅舒服还挡风御寒,姑姑眼睛一亮,在春秋季的农村,夹克样式非常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儿,于是,姑姑立马亲自动手仿制了一件,由于时间太紧,到早晨姑父去赶集卖衣服的时候,夹克的扣子还没来得及订上,就这么一件半成品,刚一上市很快就被人抢走,扣子没订都在所不惜,还卖了个好价钱。良好的销售信息预示着好机会,姑父立刻外出采购毛绒布料,加快速度生产,全家老少齐上阵,一件件各种颜色的“尼克服”缝制出来,很快成了市场上的畅销品和抢手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的人们还买不起羽绒服,冬天御寒的衣服就大棉袄。有条件的年轻人穿件草绿色的军大衣是件很亮眼的事。看准了这个机会,又开始扩大衣服的品种,冬季将至一件件草绿色的军大衣摆上了柜台,尤其是临近春节的时候,经济条件改善了的年轻人,纷纷抢购军大衣,北方农村在寒冷冬天披件军大衣又暖和又气派,这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标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就这样,姑姑和姑父靠着勤劳致富,几年之间又盖起了两处新房,给三个儿子都娶了媳妇,两个女儿也都找到了婆家,三个儿媳踏实能干,勤俭持家。两个女婿兢兢业业,诚实肯干,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大好时光,一家人也迈上了勤劳致富的快车道。</span></p> <p class="ql-block"> 小女儿结婚时全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日光如梭,岁月如歌,不知不觉中姑姑就变老了,多年的劳累姑姑又病倒了,多年没犯得老毛病又来了,经检查发现是胆石症合并急性胆囊炎,不得已我只好安排姑姑做了胆囊切除术,手术还算顺利,姑姑逃过一劫。可是过后不久,姑姑再次发病,高热腹痛黄疸,经再次检查发现发现胆道梗阻,胆总管结石,我只好联系我的大学同宿舍的同学,天津南开医院全国肝胆外科知名专家,安排华油总医院的救护车把姑姑直接拉到天津南开医院,因为有同学的亲自关照,等我的同学出完上午的门诊,亲自指挥着他的团队,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在天津南开医院的门诊手术室仅仅用了十几分钟,用ERCP的方式,将胆总管内的结石掏了出来,打通了胆道,真是手到病除。术后把姑姑直接拉回了华油总医院,在急诊科抗炎补液治疗五天,痊愈回家。再次逃过了一劫。现在回忆起来,姑姑年轻的时候的“心口疼”的病,可能就是胆石症,可惜那个年代没有条件检查也没有条件治疗这个困扰姑姑大半生的疾病。 从此以后将近十余年,姑姑的身体恢复的一直不错,带领着全家一直奋斗着。五个孩子都结了婚,各自组成了自己幸福的小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随着改革开放,工业现代化,市场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尤其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全面开花,服装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姑姑家的手工加半机械化的服装作坊,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市场。如何在时代变迁和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又成了全家面临的最大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姑姑最小的儿子张玉康虽然年龄最小,但适应能力更强,反应也更快。原来工作的县农机厂倒闭以后自己从蹬三轮走街串巷收废旧物品开始,到在县城租赁场地,买卖家具、钢铁,经过多年的打拼和积累,在任丘市西环租赁了数百亩土地,成立了任丘市裕贤钢构销售有限公司,成为年营业额数千万元的企业家。城里住着楼房,家里盖了别墅,购置了高级轿车,满满地幸福感。其大儿子张鹏闯在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供职陕西省肿瘤医院,小儿子也成了子承父业的小帅哥。</span></p> <p class="ql-block"> 张鹏闯和张鹏启</p> <p class="ql-block"> 艳欣和女儿、外孙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艳欣与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 鹏冲与奶奶和两个姑姑玩自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姑姑坐上儿子自己买的汽车时,心中有说不出的满足,在姑姑这一代人当中,谁能想到这辈子还能坐上自己汽车,为了满足姑姑的愿望,三儿子张玉康特意驾车带姑姑去逛了逛北京城,并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满足了姑姑的久远的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 玉康携夫人陪妈妈逛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 玉康与妈妈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姑姑与小儿子一家在天安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己转型成功,也带着两个哥哥一个妹妹都加入了同样的行业,他们也从收购废旧物品到卖家具,制造、安装门窗,逐渐发展成了自己的特色生意,做为长子的张玉笔,话虽然不多,却踏实肯干,两口子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盖了新房,其子张鹏冲聪明能干,自己创业,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并于2011年1月19日农历2010年腊月十六与史小娟喜结连理,新娘眉清目秀,善解人意,性格开朗,还唱的一手好歌,甜美的歌声给全家带来了欢乐。又生了一儿一女,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二儿子张玉玲卖家具,装门窗,做人低调,做事踏实。虽经岁月风霜帅气依然展现在脸上。不仅在老家盖了新房,还在市里买了两处楼房,与儿子 同住一个小区。其子张鹏帅大学毕业后不仅在市里找了工作,还与同是大学毕业在市里做教师的高中同学刘芊妤于2018年1月25日喜结良缘,新娘知性美丽,言谈举止,落落大方,时时都显出人民教师的形象,恩爱夫妻,又生了一个千金,日子过得好甜蜜。嫁到邻村的大女儿张艳欣温柔善良,两口子勤劳致富,也住上了二层小楼,离着姑姑家较近常回家看看更方便。其独生女又生了一女一男,组成了一个“好”字。二女儿张爱军,我们眼中的小女孩,利索能干,两口子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生意做的也红火,不仅在老家盖上了二层小楼,还在市里购置了楼房,其大女儿不仅有个美满的婚姻,又生了一儿一女。其二闺女还是个中学生,明亮的眼睛,纤细的身材,有着与生俱来的可爱,也是一个幸福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 鹏冲、小娟新婚之日与父母亲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鹏冲与小娟新婚之日全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张鹏帅与刘芊妤</p> <p class="ql-block"> 新婚快乐</p> <p class="ql-block"> 鹏帅与芊妤新婚之日与父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鹏帅与芊妤新婚之日全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姑姑姑父在老家种着几亩地,粮食自给自足,儿女们家家都有自己挣钱的生意,还有了4个孙子3个外孙女,随着第三代的结婚生子,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尤其是过年过节,全家人聚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幸福,体验着相聚的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 姑姑生日快乐,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难得同框的老来伴</p> <p class="ql-block"> 乔迁新居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姑父生日快乐,健康平安</p> <p class="ql-block"> 看到孙子,姑姑真高兴</p> <p class="ql-block"> 像不像皇太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小儿子张玉康在老家的村东头盖起了漂亮的楼房,装修完毕后,就让姑姑和姑搬进了新居,辛苦了大半生,晚年幸福快乐的生活终于来到。勤劳的姑姑和姑父依然不知疲倦地劳作,一年四季从不闲着,金秋时节,总会把收获的大豆、芝麻、花生、红薯、玉米、雨瓜、茄子、大葱等分给我们,让我们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姑姑总是感觉,把力所能及的劳动成果分给孩子们享用就是姑姑最大的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9年10月6日,姑姑的第三个孙子张鹏闯,胡媛的婚礼在源平大酒店隆重举行,这是张家唯一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又娶了个博士研究生的媳妇,新娘端庄秀丽,知性优雅,总是满脸的笑容。张家再一次迎来了大喜的日子。姑姑格外高兴,今天盛装出席孙子的婚礼,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金秋的季节,金秋的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 鹏闯,胡媛新婚快乐</p> <p class="ql-block"> 甜蜜的一对儿</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家人也沾沾一对新人的喜气儿</p> <p class="ql-block"> 鹏启和父母、哥嫂同框</p> <p class="ql-block"> 一家五口看看谁最美</p> <p class="ql-block"> 鹏闯与胡媛新婚之日全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隆重的婚礼刚刚结束,姑姑忽然感到浑身发冷,随后出现高热寒战,紧急送到医院,经检查发现左上肺大片阴影,考虑肺炎,经十多天抗炎治疗,体温有所下降,但随之出现左侧胸腔积液,经华油总医院抽取胸腔积液检查考虑为渗出液,未发现癌细胞,因姑姑患有糖尿病,经抗炎治疗效果不好考虑可能是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给予四联合药物抗结核治疗,经一个月抗结核治疗,姑姑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增加,乏力减轻,胸腔积液减少,看来抗结核治疗有效。实验性抗结核治疗的结果,让我信心大增。老年人抗结核治疗的最大问题是药物性肝损害,最容易出现在用药的一个月左右,连续几个月肝功能的检测还是没有出现问题,又是一个幸运,抗结核治疗一年,肺部阴影和胸腔积液消失,仅仅留下左侧胸膜肥厚,一个不错的治疗结果,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我的姑姑再次躲过一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很好的治疗结果,让姑姑又恢复了往日的健康状态,将近八十岁姑姑和姑父,只要有空总是愿意在土地上耕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夏播一垅苗,冬收千斤菜的成就,让他们享受着晚年生活的惬意,自己楼前的空地,种上大葱、辣椒、茄子、扁豆、玉米、南瓜、花生、韭菜、等等,恰像个绿色蔬菜庄稼生态园,每次我们到了姑姑家,姑姑总会把自己种蔬菜,粮食装满了汽车的后备箱,一份浓浓的爱,一份深深的情,让我们永远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姑姑把亲手种的黄豆、红豆、绿豆送给了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天有不测风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这样,年龄大了总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本来身体还算健康的姑父,突然患脑血栓虽经积极治疗,仍然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姑姑又成了姑父生活的依靠,儿女们除了尽心照顾,毕竟都还有自己的工作,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事业,姑姑再一次扛起了照顾姑父的重任,做饭、洗衣、擦身、起床、下床、总是搀扶着姑父从今天走向明天,姑父一会儿也离不开姑姑,姑姑住院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依然惦记着躺在家里的姑父,姑父坐在家里的餐桌前必须和姑姑视频聊天后,饭才吃得香。虽然不能互相陪伴,但心是连在一起的,现代科技的进步,能视频相见,也了却了姑姑姑父彼此牵挂的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说姑姑当年不是因为爱情走向婚姻,今天则是因为婚姻孕育出爱情,因为爱情衍生出亲情,因为亲情培育出深情。爱情、亲情和深情把彼此融合成一家,依靠、依赖和依存把彼此凝结成一体。什么是爱,这才是爱。没有花前月下,也不是富贵荣华,没有相拥牵手,更不是恭维奉承,六十二年风雨兼程,六十二载披荆斩棘,爱是婚姻的灵魂,情是结合的基础,姑姑和姑夫因为有爱有情,今天才是,灵魂相伴的骨肉相连,内心深处的彼此唯一,生活需要的互相搀扶,生命相依的恩爱夫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姑姑胆石症的再次加重,给姑姑的孩子们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姑父在家卧病在床,吃喝拉撒睡都需要人贴心照顾,姑姑在医院治疗需要陪护,五个孩子,两个人在家轮替着照顾姑父,交替着打理着自己生意,两个人轮替着在医院陪护着姑姑,一个孩子做为机动,看来还是儿女多了好。疫情期间不让探视我嫩王氏家族的亲人们只好通过视频来安慰和鼓励着姑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和爱人每天抽空去看望姑姑,也许我是个医生,每天晚上姑姑就盼着我的出现,我在姑姑身边,姑姑心里才踏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姑姑和孩子把姑姑治疗的决定权都交给了我,对我如此信任,让我倍感欣慰,同时也压力山大,做不做手术?采取什么方式做?谁来麻醉?用什么方式来麻醉?我和普外二科主任、麻醉科主任反复研究,既要考虑手术的成功又要考虑到一个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八十二岁的老人。反复权衡利弊,多次考虑得失,希望能是两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是全麻,手术和麻醉医生面临的风险小,手术操作可能会更为方便,但是,全麻不仅会使费用增加,姑姑有糖尿病、高血压,肺结核,低蛋白血症,全麻之后很可能术后需要去ICU,使用呼吸机辅助恢复,住在ICU每天的费用也得一两万,也会是个不小的开支,一旦恢复不顺利,很难保证需要不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特别是一旦出现院内获得性肺炎,会出现更不可控的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普外科王海钢主任和麻醉科刘进德主任权衡再三,因为有我做他们的后盾,无论如何不至于出现预后不良所导致的医患纠纷,他们也就敢于大胆采取了不常使用的硬膜外双管麻醉的方式,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肝内外胆管取石,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既保证了彻底清理胆管内的结石,又解决了胆道狭窄将来再次结石阻塞的问题,尽最大努力保证老年人能顺利完成手术,躲过可能的风险。最终,经过普外二医护团队和手麻科团队的共同努力,手术顺利,36小时,姑姑肠道恢复通气,可以下床活动。最终,住院治疗一个月,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纠正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及营养支持,姑姑得以顺利出院,在这里尤其要感谢王海钢主任精湛的手术技能,刘进德主任的高超的麻醉技术,谢红梅护理团队的精心照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月18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姑姑终于痊愈出院了,经过了一个月的煎熬,经过了一个月的治疗,在新冠疫情防控如此严密的情况下,终于治好了姑姑的病痛,并超出了我的预期,艰难即将过去,幸福再次到来,姑姑终于可以回家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姑姑走出华油总医院住院部的大楼,和熙的春风扑面而来,温暖的阳光洒在脸上,整整一个月了第一次沐浴春光,舒适而快乐。坐上儿子接她出院的汽车,汽车徐徐开出总医院东大门,姑姑透过车窗看着川流不息的车流,熙熙攘攘的人群,感慨万千,又逃过一劫,但愿大难之后,必有后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姑姑的心早已飞向了家,在家里等候的姑父也急切地在期待着姑姑的归来,早早就扶着轮椅站起来,倚在窗前,当姑姑走进家里,姑父深情地望着姑姑,虽然没有暖心的问候,只是一句:回来了!然后就踏实地坐在了床上,姑父欣喜的神情,愉悦的目光,满是沧桑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到这些,姑姑心里也踏实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晚上全家人都回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举杯同庆,祝姑姑痊愈归来,同时孩子们分工合作,把如何照顾姑姑和姑父的生活进行了具体安排,儿女们也不容易,需要赡养父母,还要照顾儿女,还得关照生意,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家,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的呵护,家规家训家风就是这样形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实,对父母的孝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照顾好他们的晚年更是我们的义务。 我们这一代对老人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孩子们都会清清楚楚看在眼里,印在心上。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孝顺父母,不仅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付出的一点一滴都是在给我们自己增福添寿,我觉得上帝是公平的,上帝总会眷顾那些善良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春寒和风雪随风飘去,当桃花和春柳斗艳争奇,当温暖和阳光洒满大地的时候,终于盼到了我的姑姑痊愈归来,衷心祝愿姑姑姑父健康长寿,幸福安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当春风带着温晴的明媚,当春雨裹着温馨的气息,又是一年桃红梨白,又是一年烟花三月,在春暖花开再次降临的美好时节,姑姑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同时给我们带来了预期而至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娘在家就在,娘在哪里家就在那里,愿姑姑给我们带来好运,愿好运伴随着全家,愿全家兴旺发达。愿全家的明天更加美好!</span></p>